【摘要】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是爱的焦点,可是在爱的光环下却隐藏着一些不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这些家庭教养方式忽视了孩子成长发育的合理需要和社会责任,只有无尽的宠爱和无微的照顾,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埋下了诸多的绊脚石。在家庭中只有对孩子满腔的疼爱是不够的,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爱 ; 家庭教养方式 ; 需要 ;机会; 责任 又到了一年一度新生入园的日子,现如今的孩子处在百般呵护的家庭环境中,所接触的社会面窄,社会适应能力差,入园时的分离焦虑会比较厉害,所有这些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来说,都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也知道新生刚入园时我们不仅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引导和教育家长的重任,这一任务可能和对孩子的教育比起来更难更具有挑战性。即便如此,今年入园的孩子还是让已经在这个战线上工作了近20年的我感到愕然,家长们对于孩子那无微不至的溺爱和关怀还是让我感到了“无比的震撼”。
这是怎样的教育啊?从孩子一出生,他的世界中就只有满满的爱,没有成长,没有发展,更没有摔打。这又是怎样的家庭教养方式?从孩子来到这个家,家庭所给予他的只有照顾,只有给予,只有义务。
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不需要锻炼、不需要尝试、不需要责任,他们不得不,也只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家庭所给他的一切“关爱”,成长对于他们是痛苦的,探索对于他们是无谓的,尝试对于他们更是一种妄想。
案列一、身体成长的需要被爱“遗忘”
妍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白皙精致的面庞、娇小的身体、美丽考究的衣着,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公主。开学报到的时候,一家人都来了,妍妍是被外公抱着的,能够看出来外公是极其宠爱她的,她的小手一直紧紧地环绕着外公的脖子。一家人详细地介绍了妍妍的情况,什么聪明啊、懂事啊、招人疼爱啊,让老师印象深刻并感到万分震惊的是外公的一段话:“我们家妍妍从出生起就一直是我们家的中心人物,我们给她提供了最好的照顾,从出生到现在她一直都喝进口奶粉,一直都是,其他的东西都不吃,只喝进口奶粉。”说到这里,外公刻意停下来看了看老师的反应,发现老师不为所动时,又再次加强了语气强调到:“老师啊,我们家妍妍什么都不吃,只喝这种进口的奶粉”。这时老师有了反应,问道:“妍妍在家里不爱吃饭吗?”外公说:“不是不爱吃,而是我们家妍妍根本就不吃饭”。老师有些感到愕然了,又问道:“那在家里吃水果吗?吃点心吗?”“什么都不吃也不喝,只喝这种奶粉,其他的东西她都没有吃过,光喝这种奶粉营养就够了”外公相当肯定地说。“那,孩子怎么上幼儿园呢?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要吃饭吃点心的。”“是啊!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也正想向老师请教呢,您说怎么办?能不能允许我们带奶粉来幼儿园?”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彻底惊呆了。
后来经过了解,我发现:妍妍的家人高学历高收入,外公还是一个单位的领导,教导起别人来头头是道,但是所有的道理到了宝贝孙女这儿都成了“化骨柔”,就连“孩子长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而最好的营养就是饭菜”这样简单的道理也都荡然无存了,居然偏信了 “这种进口奶粉是按年龄段来配方的,不含激素、安全、卫生、高档,即使孩子不吃饭菜等其他食物也完全能够满足孩子身体成长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的宣传。
最终,妍妍还是没有办法和其他孩子一样准时来幼儿园上学,她只能够在家中多呆上半年,利用这半年的时间来练习吃东西——这本来早就应该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无论对妍妍还是对其家人,这半年无疑是漫长的也是焦虑的,为了让她更快地赶上其他孩子的进程,尽快地融入集体,家人花费了很多心思,甚至请了专门的早教人员来帮助她尽快适应。
案例二、语言发展的机会被爱“剥夺”
开学初,心儿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孩子——样儿,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样儿从不开口说话。
刚开始的两天,老师们以为是因为对环境和老师都不熟悉,所以样儿才保持沉默的。老师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就用那双闪亮的大眼睛看着你,没有表情也不言语。当他有需求的时候(比如想要自己的小书包等)他就会用小手指着想要的东西,眼泪汪汪地看着你。多数时间,样儿都会搬着小椅子坐到教室门口,或者看着室外期待着爷爷来接,或者就这样远远儿地看着小朋友们玩耍。
一周过去了,样儿仍然不说话,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中还从没出现过。老师们开始怀疑样儿会不会是语言器官有问题,是不是不能说话?很快,经过了解老师们心中的疑虑消除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据家长介绍,样儿并不是不能说话,偶尔他也会说些话,也会称呼家人。既然不是生理器官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与人交流呢?一定还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我们就约谈了家长,希望找出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原因所在,终于,从奶奶那里我们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因为样儿的出生,奶奶提前结束了职业生涯,和爷爷一起投入到了新的战斗岗位--照顾宝贝孙子。奶奶原来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在照顾样儿的日子里,奶奶把医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运用到了极致,样儿所有的生活环节都被做了最详细的安排(精细到了什么时间喝水、什么时间吃点心、什么时间出去玩、什么时间听故事……),只要到了这个时间,根本不需要样儿开口,奶奶就会按步就搬地递上相应的东西,几乎从未有过耽搁。再加上朝夕相处的熟悉和了解,样儿的想法和心思,奶奶只看孙子的眼神儿就能了如指掌。久而久之,在爷爷奶奶细致入微的照顾之下,样儿没有了开口表达的必要性,想要的物品随手一指,甚至不需要发出“啊”的声音,就会迅速地、分毫不差地被递到手中。
找到原因后,我们商量必须尽快让样儿开口说话,可是样儿现在处在刚入园的分离焦虑期,这对于孩子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成长之痛,这个时候再实行语言强化训练会增加孩子的痛苦,所以强化训练不能在园里进行,还要依靠家长来实施。方案形成后,我找奶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沟通,详细分析了样儿的情况,并把我们的方案向奶奶做了介绍,告诉奶奶:这个方案可以在减轻样儿入园适应痛苦的同时,促使样儿早日开口说话。奶奶听后非常感激,同时也为自己教养方式不当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而懊悔不已。
方案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家中当样儿有需求时,一定要让他开口说话,哪怕只说一个字都行,如果不说,就不要满足他的需要,逐渐地增加要他表达的字数。其次,在园里,老师也创设各种可能,增加老师和小伙伴们与样儿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不断鼓励样儿开口说话。在家园共同的努力下,两周以后样儿终于开口说话了,一个月以后,样儿已经能和老师、其他小朋友进行正常交流了。
案例三、社会角色的责任被爱“否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都应该承担这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即使他只是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但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社会角色的责任被家长们以爱的名义给否决了。
幼儿每天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晨间检查,对于晨间检查的要求我们经常反复地向家长和孩子提出来,但是效果仍然不能够令人满意。
按照要求需要孩子每天都带一块干净的手绢来园,常常有孩子忘记带手绢的情况出现,每每这时,不等孩子开口,家长们总会第一个跳出来给保健老师解释“哦,今天忘记给他带了,是我忘记了”,或者说“忘在教室里了,昨天接走的时候我忘记从教室里拿走了”,仿佛上幼儿园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批评而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只是家长们不知道小小的手绢事件其实是对孩子们责任意识的培养。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会告诉孩子和家长“带手绢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请家长把干净的手绢放在门厅指定的位置,孩子每天出门上幼儿园前,自己想着从那个位置拿一块手绢放进自己口袋里”。
反思:只有爱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不健康的
孩子需要在充满爱的家庭中健康成长,但是只有爱就可以了吗?究竟什么样的爱才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很显然,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只有爱对于孩子来讲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养育理念、以及促使其不断发展进步的家庭环境。因为只有爱,妍妍竟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吃过任何食物,要在到了入园后再利用半年的时间来练习原本早应该娴熟的生存技能;因为只有爱,样儿竟然在两年的时间里不需要开口讲话交流,要在入园后在承受分离焦虑之痛的同时接受语言强化训练;因为只有爱,这么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社会角色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种只有爱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残缺的,在爱的光环下,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披上了金光闪闪的外衣,让家长们只看到了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内里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仅要有对孩子的爱,更要知道什么样的爱能够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要在爱的基础上为孩子建立起能激发他不断尝试、探索、锻炼、发展,最终令其健康成长的家庭教养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在爱的光环下隐藏着令人堪忧的家庭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