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汉末期,刘氏势微,各种势力争夺汉献帝的斗争尤其激烈。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正是抓住抢夺皇帝这场闹剧,运用浓墨重彩刻画人物,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像,其中有骄横跋扈、肆无忌惮和残暴嗜血的董卓之流,更有远见卓识、残忍狡诈的一代枭雄曹操;既有高举“汉室宗亲”大旗、虚伪狡猾的刘备,也有狂妄自大,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的袁氏兄弟。这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段的残暴、狡诈和虚伪的本质。
[关键词]皇帝;闹剧;人物形像;分析
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每一个封建王朝处于摇摇欲坠的时候,那些地方豪强势力总是打出“勤王”、“护驾”等各种旗号,把末代皇帝控制到自己手中,然后借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消灭异己,扩展自己的势力,最后取而代之。东汉末期争夺汉献帝的斗争尤其激烈,《三国演义》正是抓住抢夺皇帝这场闹剧,运用浓墨重彩刻画人物,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像。
一、董卓之流的刽子手形像
《三国演义》通过“废帝”、“杀帝”、“挟帝”、“受禅”等情节描写将董卓之流骄横跋扈、肆无忌惮和残暴嗜血的刽子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是废立皇帝。汉王朝到桓、灵之世逐步衰落,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全国的统治,汉灵帝崩,太子刘辩继位,西凉刺史董卓以武力废除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在第3回中有这样的描写,“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按剑”,说明董卓是佩剑入宫的,想以武力震慑文武百官,一个“斩”字,尽现董卓凶恶、残暴的本质。在第4回中,董卓如愿以偿,实施废立,“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一个“叱”字,活现了董卓骄横跋扈、肆无忌惮的面目。二是杀少帝、妃子。第4回中有这样的叙述:“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于是少帝做诗流露怨恨情绪,董卓闻知曰“怨望做诗,杀之有名矣”,命李儒“以鸩酒灌杀少帝,叱武士绞死唐妃”。一个被“灌杀”,一个被“绞死”,董卓之流何其残忍。三是挟帝迁都。董卓把持朝***,残害忠良,滥杀无辜,全国怨声载道,终于导致各路诸侯兴兵讨伐,董卓在***事上节节失败,于是决定挟帝迁都,由洛阳西迁长安。临行前,董卓将洛阳宗庙宫殿焚烧成一片焦土。卓***一路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由之,董卓嗜血成性的面目昭然若揭。四是受禅。董卓做梦都想当皇帝,在第9回中,王允、吕布等诈以天子禅位,宣卓入朝,伏兵诛之。且看董卓的滑稽表演:卓“顾谓李肃曰:‘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肃拜谢称臣……卓入辞其母,曰:‘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谓貂蝉曰‘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董卓“受禅”的美梦被吕布一戟刺破了,丧心病狂的董卓最终落得个暴死街头的可悲下场。
二、曹操的枭雄形像
《三国演义》通过“奉帝”、“挟帝”、“不废帝”等情节描写,既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远见卓识,也将曹操残忍而又狡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曹操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过程中逐步强大起来,就开始打皇帝的主意。在第14回中,曹操“闻知皇帝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商议。有谋士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立即采纳谋士的意见,亲率大***赶到洛阳去“护驾”。曹操“安营毕,入城见帝,拜于殿阶之下。帝赐平身,宣谕慰劳。操曰‘臣向蒙国恩,刻思***报。今唷汜二贼,罪恶贯盈;臣有精兵二十余万,以顺讨逆,无不克捷,陛下善保龙体,为社稷为重’”。初见皇帝,曹操装出一副“忠臣”的模样,是为了博取皇帝和文武百官的信任。紧接着,曹操得寸进尺,以洛阳宫殿残破,没有粮食为理由,移驾幸许都,将皇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于是,曹操开始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他成天打着皇帝旗号,号令各地***阀豪强互相厮杀,以坐收渔翁之利,达到逐个消灭对手的目的。 从“奉帝”到“挟帝”,可见曹操性格中狡诈的一面。
与此同时,曹操加紧对皇帝的控制,清除了潜伏在献帝周围的各种反对势力,因“衣带诏”事败,将国舅董承等五人全家老小处斩,且动了废献帝的念头。谋士程昱谏曰:“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曹操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杀董贵妃,在第24回中有这样的描写:曹操“叱武士擒董妃至,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操曰:‘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董妃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练至面前,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这段描写凸显了曹操性格中冷酷残忍的一面。次年,曹操便将自己女儿立为皇后,强加于汉献帝,至此,曹操已经将汉献帝完全控制于掌股之间了。曹操权倾朝野,为何不废献帝而取而代之?主要是实力不够,条件和时机不成熟,他以董卓、袁术为前车之鉴,所以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劝他称帝时,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由此可见,曹操是一位审时度势,颇具战略眼光的***治家。
三、刘备虚伪狡猾的面目
《三国演义》透过“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和“刘皇叔”等一张张名片的表层,人们可以认清刘备虚伪狡猾的本来面目。
刘备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要匡扶汉室,而且还被汉献帝称作皇叔,“刘皇叔”这个称号一出,确实也令刘备的对手们感到了一种威胁,曹操与孙权两家都矢口否认,曹操说刘备“沛郡(刘备曾驻扎小沛)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见第36回)。曹操的对策是“彼既认为皇叔,吾以天子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即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来制服“皇叔”,以皇制皇,针锋相对。孙权的谋士们也不买“皇叔”的账,当着诸葛亮的面说“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见第43回)。但“皇叔”这一法宝,刘备还是屡试不爽的,比如取荆州和益州之前,在刘表和刘璋面前打的就是“皇叔”旗号,动辄以汉室之胄、汉朝苗裔相称,一时也能迷惑不少人。第38回中诸葛亮在《隆中对》曾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也。”那么剩下的只有暗弱的荆州刘表与益州刘璋,荆州是战略要地,益州是天府之国,民殷国富,夺之,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刘备听了顿开茅塞,但还忸怩作态:“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诸葛亮的意见是不夺白不夺。后来的事实发展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刘备巧取豪夺荆州和益州,才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之势。
可以说,“皇叔”的称号与“爱民惜物”的种种表演以及动不动就哭鼻子等等都是刘备借以收买人心的法宝,并以此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对抗。我们透过刘备这一张张“皇色”名片,可以认清他虚伪狡猾的本性。事实上,刘备的行为,无不是为了谋取霸王之业,他打下汉中之后立即称王,两年之后,又自立为帝,心中哪有什么“皇侄”。不过,在豪强纷争、***阀混战的三国时期,刘备不占“天时”与“地利”,唯有争取“人和”,才能成就霸业。
四、袁氏兄弟自大优柔的性格
《三国演义》通过袁氏兄弟在对待皇帝策略上的种种失误,凸显出了他们狂妄自大,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
袁氏兄弟(袁术、袁绍)出身名门望族,所谓“四世三公”,又拥有重兵,各人称霸一方。袁术盘踞淮南,地广粮多,又从孙策那里搞到了传国玉玺(玉玺就是皇权的象征),于是,也做起皇帝的美梦来。一天,袁术召集部下开会说:“昔日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欲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袁术话声未落,马上有人出来反对,袁术大怒,搬出祖先、搬出谶言、最后搬出传国玉玺,理直气壮地说“若不为君,背天道也。”(见第17回)遂建号仲氏,做起皇帝来。出兵打仗,袁术也要摆出皇帝的派头,打龙凤日月旗,撑黄罗销金伞,身披金甲,真是滑稽可笑。袁术称帝成为众矢之的,加之奢侈挥霍,导致众叛亲离,势力逐步衰败,闹到最后,局面维持不下去了,想将帝号转让给袁绍。袁绍本来与袁术闹矛盾,现袁术将皇帝让给他来做,自然高兴,就命人召袁术,袁术乃收拾人马、宫禁御用之物,投奔袁绍。结果半路上被刘备的***队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最后粮尽弹绝,袁术大叫一声,吐血而死。
袁术死后,他的侄子带着传国玉玺扶棺奔庐江,在途中被一个姓徐的强人将玉玺抢走,徐势单力薄,一时怕惹祸上身,只好将玉玺献给曹操,换得一官半职。
起先,袁绍对“皇帝”不太感兴趣,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谋士沮授曾向袁绍献策曰:“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谋士郭***、淳于琼反对这一主张,他们说:“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他们认为,皇帝在自己身边,碍手碍脚。袁绍野心很大,但目光短浅,优柔寡断,因此与“皇帝”、“玉玺”之类失之交臂,丧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虽拥有四州土地,数十万***队,兵精粮广,结果还是被曹操一举歼灭,这并非偶然。
至于拥有实力的刘表、刘璋之辈,以自守为满足,没有曹操、刘备们的远见卓识,不参与抢夺皇帝的游戏,只是“安坐而观望”,结果相继被冠以“皇叔”的刘备收拾了。
9岁的刘协被董卓以武力扶上皇位,他虽然只是个***臭未干的小孩子,但却代表了当时最高权力(玉玺也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也好,玉玺也好,都成了强者手中玩弄的木偶,被争来抢去,如同打阵地战,谁控制了皇帝(玉玺),谁就控制了阵地上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正义,争取了主动。在这一场争夺皇帝的闹剧中,列强诸侯们的野心、贪欲和狂妄已经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