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矿井水害是井工矿井开采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仅次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据统计山西省近三年(2010--2012)内各类煤矿水害事故死亡人数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97%、16.22%、18.97% 。这些矿难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煤矿 透水事故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府为了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相继颁发了《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特别规定》446号令以及《矿长保护矿工生命的七条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对矿井自然灾害进行了重点预防和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体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是水害事故还屡屡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矿井水害预防和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能够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是当前从事煤矿防治水工作人员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所以在此我结合多年工作体会就煤矿水害防治谈一下自己想法和对策,供诸位同仁们参考借鉴,以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共同为煤炭事业安全发展贡献点力量。
根据近几年山西省境内发生的水害事故统计:掘进工作面占总透水事故的65%,采煤工作面占19%,井巷占9%,其他地点占7%。
一、客观原因
(一)积水范围不清,盲目开采引发水害事故
煤矿整合重组后,矿井井田内不同程度有多个已关闭的小煤矿存在。在以前这些小煤矿大都不是正规开采,没有可靠的实测***纸资料,甚至还存在超层越界现象,所以对过去已开采巷道和采空区以及空区积水范围很难确定。在没有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情况下盲目采掘,势必引发透水事故。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变的复杂化,容易引发水害事故
随着矿井产能迅速提升,开采深度不断延深,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变的更加复杂,相应受奥灰水、太灰水威胁的程度也愈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对矿井的水文地质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将会发生不可预见的突水事故。
(三)排水系统能力不足,易引发水害事故
在矿井整合设计中,对矿井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评估不准,矿井的充水因素和涌水量预估有误,致使设计的排水设备和管路选型小,水仓容量有限,致使矿井排水系统能力严重不足,不能在8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这样就大幅度地降低了矿井的抗灾能力,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后果不可设想。
(四)预测预报不精准,引发水害事故
水害预测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工程,由于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薄弱,探测手段比较单一,提前所做的预测预报精准度不是很高,有时可能还造成误报,错失了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故。
二、主观因素
(一)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
截止现在矿井都建立健全了防治水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安全责任制,组建了专业防治水队伍,配备了物探、钻探设备,并组织实施。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干部职工对水害认知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为超额完成任务,赶时间、抢进度,急功近利,不坚持探放水原则,视法律法规与不顾,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二)防治水力量薄弱,水害预测预报不精准
煤矿防治水工作专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特别是专业地质、水文地质的技术人员少之甚少,几乎成为“矿宝”。很多矿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物探设备,导致防治水技术力量极其薄弱。另外由于矿井井田勘探程度低,整合后又没有进行补充勘探,造成矿井井田水文地质不清,采空区积水不明,水情水害预报不准,甚至产生误区,错失水害治理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故发生。
(三)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
有极少数的矿在防治水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措施落实不到位。比如在探放水时,领导重视不够、***省事、怕麻烦、怕影响进度,不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在井巷掘到危险区时仍不能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甚至有明显的透水预兆时还不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继续冒险作业,导致突水事故发生。
(四)没有建立联防预警机制,雨季汛期隐患排查不到位
有些煤矿我行我素,不按规定与当地气象、防汛部门和相邻矿井签订预警和联防预警合同,不储备足够防洪救援物资,甚至在暴雨前后不对地面废弃关闭井口、泄洪渠和排水河道以及易发生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尾矿库)地点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或者排查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及时,导致在暴雨后大量洪水从地面裂缝和塌陷区溃入井下造成水害事故。
总之、造成水害频发生的原因,主要重组整合后水文资料不清、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职责不明、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水文地质类型逐步复杂有着极大关系,煤矿水害防治的形势较为严峻。
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按照“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抓出成效,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零事故,确保矿井长治久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煤矿透水事故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