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水乡鹤庆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北进大理的门户和通衢。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曾属云南、东河阳等郡,南诏、大理国时期建蒙统郡、府,元以降称鹤州、鹤庆至今。
鹤庆古城是部级环境优美城镇,城内独具特色的白族古民居鳞次栉比。在古城中央隆然高耸着一座古建筑,这就是名冠滇西北的云鹤楼。钩沉鹤庆沧桑,据明代著名的白族翰林李元阳撰《鹤庆***民府城记》碑载,鹤庆在明以前只有土城垣,明代改土归流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四川遂宁人周集以刑部郎外放鹤庆任知府。谓叹鹤庆有郡无城,乃发动***民在宋代土城南重拓新城,历四年而成。城墙周五里,高22尺,厚20尺。清至民国,古城曾五次葺修,1950年才拆除古城墙。
另据清代鹤庆白族翰林赵鹤龄《云鹤楼》碑铭,云鹤楼原名安丰楼,又名钟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先毁于兵燹,其间一再废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复建于道光乙未(1835年),光绪丁酉(1897年)城中居民失火,古楼第三次被毁,“方城以内,保障一空,犹人之去其冠盖,顿失观瞻”,邑中乡绅欲谋重修,终因财力不济而未果。光绪辛丑(1901)年,适逢鹤庆人广西提督陆***上将丁槐归里养亲,慨然有重修之志,遂筹措资金,历经其难,并于是年冬破土,***工庀材,师匠竭力,终以甲辰(1940年)春告竣。重修后,新门楼时有瑞云笼盖白鹤来仪,故易名“云鹤楼”。盖取云中白鹤之意。
云鹤楼为我国传统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明三暗四层,高19.4米,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4米,通道拱门长16米。楼跨南北通道,坐镇东西要冲,巍然屹立于古城中央。屋檐斗拱交错,飞角翼然;门窗雕镂精湛、彩壁绘制典雅;角脊卧龙欲腾,宝顶虚光闪烁。登楼远眺,云树烟村,曙色苍茫,龙潭沃野,鸢飞鱼跃。居高临下,市井繁华、民居俨然,气贯长虹。
鉴于云鹤楼历史上多次毁于火患,光绪年旧重修时,将旧制上下木质改建,楼体增高,但一层砌以砖石。公元1981年和1999年,当地***府依照原样又两次翻修加固,更使斯楼名重三迤。
云鹤楼不但是鹤庆古城的画龙点睛之笔,而且集鹤邑文献于一楼,是斯地人文荟萃的标志。鹤庆历代雄杰辈出,仅明清二代光进士就有29人,民国以来将***亦有36人,专家、学者、博士、各界名流更是不胜枚举,仅从云鹤楼题刻也可见一斑。
光绪年间新楼维复,云鹤楼主匾公推邑中书法家唐凤楼(杨国柱)先生手书,“云鹤楼”三字行楷骨硬而肌健、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神采飞扬,后在“”中被毁。现在悬挂在上的“云鹤楼”三字为鹤庆当代名士、云南考古、文博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理事、云南书法家协会副***、德艺双磬的著名书法家孙太初先生所书,字体为汉隶,飘逸而遒劲、古朴而灵动,是书中上乘之作。南门墙由邑人抗法英雄广西提督,文武兼备的陆***上将丁槐榜书“文通武达”。北门墙则由官至二品的丁槐仲兄丁彦榜书:“民安物阜”,二联书艺超凡脱俗,高古、遒劲、凝重,勘称力作。南拱门长联系原鹤庆西区(今洱源牛街)、同治举人杨金和所撰,原系丁彦书丹,“”后由鹤庆旅昆的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宣伯超先生补书。楼北门长联则系鹤庆金墩光绪举人杨金铠所撰,由清末云南著名书法家邑人黄致中手书。两联书法皆笔走龙蛇,气韵生动,是为书中上品。
楼上还有清代翰林院编修赵鹤龄、清廷加赏二品顶戴的邑人丁彦,现代旅居各地的鹤庆名士赵嘉根、施菊轩、李行健、赵椿等名家题的中、长对联若干,真是古今咸集,人文荟萃,名篇叠彩、典籍锦绣。其中如杨金和的82字长联:小结构到底何奇?想洞纪龙眠,石传象跪,诗题竹对、果种菩提,为儒、为释、为帝王,蕞尔微区,其中大有人在;真逍遥当前即是。看朝霞红映,夜月蟾辉,宝岭秋光,漾江春色。好山、好水、好景物,取之不尽、此外匪我思存。杨全铠撰的132字长联则是:荜路启山林,草昧全纶几创垂。斯臻完备,环桥每观听,羡崇祠多贤名宦,西俱衰然压班。为茧丝乎?为保障乎?夺班巧者蜀龟。溯当日曳泥锦楼,成卜城四围,缔造敢志高进义;桑田变沧海,庄严璀璨诸繁盛,半即摧残,杰阁偶登临。喜边邑城郭人民,今并幸而如故。孰主宰是?孰纲维是?怀故都兮辽鹤。知异时停云华表,去乡千岁,来归犹说丁奋威!
两联作者学位虽不及翰林赵鹤龄,但皆饱读诗书,彩笔传神,故联语遣词、寓意清华典雅,文辞隽永畅达,训诂轻驾,谙熟方舆。韵律流美,典故迭出,句句紧扣鹤庆历史人文,勘称海内名篇。
俱往矣,鹤庆五千年历史一瞬间,沧海桑田。鹤庆古城已今非昔比,但云鹤楼依旧巍然屹立,瑞气常凝。只是斯地更加人文蔚起,雄杰辈出,登楼四顾,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