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居从开业到现在已经有快五百年的历史了。
这个柳泉居一开始不是饭馆,而是一个京味酒馆。跟别家不同的是,它不是卖白酒,而是卖黄酒。在京城卖黄酒的酒馆还真少。据说柳泉居的院里有一棵大柳树,大柳树底下有一口水井。这个水井是一个泉眼,水非常甜,用这个井里的水酿造出来的黄酒特别好喝。
明朝有个皇帝叫隆庆,隆庆皇帝手下有一个大奸相叫严嵩。相传严嵩晚年势败,被皇帝治罪,罚他拿着一个银碗沿街要饭。捧着银碗要饭谁会施舍给他啊?据说后来严嵩就饿死在了一条胡同里,这个胡同就叫银碗胡同。那这和柳泉居有什么关系呢?话说有一天严嵩上柳泉居要一碗酒喝,这严嵩是大书法家,字写得好,“天下第一关”的匾额就是严嵩写的,又有人说“六必居”这三个字也是严嵩写的。原先柳泉居没有名字,因为大家伙都爱喝这儿的酒,文人雅士就给起了个名叫柳泉居,可是没有匾啊,老板就跟严嵩说:“你要一碗酒行,可是你得题几个字。”于是严嵩就给“柳泉居”写了匾。
后来柳泉居迁到新街口南大街了,专门经营京味的菜肴。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絮青女士在粉碎以后写了一篇介绍柳泉居的文章,又重新给柳泉居写了匾。柳泉居重修以后很漂亮,里面环境非常好。柳泉居的菜也很有名,特别有名的一道菜是“酱爆肚仁”,用的是甜面酱,菜里要配上过了油的核桃仁,桃仁过油的火候很难掌握,在锅里看着颜色合适的时候,出锅就黑了,这是个技术!这道菜炒出来颜色红润,明油亮芡。还有_道菜叫坛子肉,非常讲究,坛子口上要用高丽纸封上,肉里还要配上虎皮鸽子蛋,然后用文火煨焖,据说那火候要掌握在一分钟冒八个泡的时候为最佳火候。焖熟了以后一揭纸,满室放香!柳泉居的冷荤也很讲究,光冷荤、面点就可以摆一大桌。其中有一道冷荤,选用了上好的香菇,刻成小螃蟹的形状,好像在盘子里爬似的,叫做“荷塘秋蟹”,端上来一看就特别有食欲。
有很多京城的名家、喜欢吃的馋人,都到柳泉居用餐。
和猪油
沈宏非
肥猪肉已经不大有人敢吃了,最起码,是已经不大有人敢当众、公开地吃了。事已至此,猪油作为肥猪肉的精华,就更是一件连提都不能提起的禁忌了。
很难在日期上确定猪油是从何时开始退出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的。猪油毕竟不是油票、肉票和全国粮票。姑且以1985年为分界,就京、沪、穗及东南沿海的大部分城市居民而言,在此之前出生的,多少和猪油都沾过一点边,在此之后出生的,基本上一生下来就先天性免***地与猪油划清界线了。
不吃猪油是一件绝对需要理由的事。这些理由包括:猪油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偏高,会增加胆固醇量(LDLC),从而导致血管硬化,直接引发高血压、心脏病与脑溢血等等。事实上,仅仅是医生的这些枯燥说教,并不足以把猪油逐出千家万户的厨房。猪油失宠的关键在于,第一,生活富裕;第二,包括花生油、粟米油、沙拉油以及橄榄油在内的多种替代品源源不绝地登场。
很显然,不吃猪油跟不吃猪肉,应都是同一个道理,即健康观念之外,还必须有实质的物质基础。比如,当瘦肉型的肉猪被大量培养出来,当这些瘦肉型的“肥猪”吃了哮喘药之后生产出更多的瘦肉之际,“不许猪肉见白油”自然就成了菜市场里买卖双方的一项共识。
酷爱猪肉的坡曾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只是他没有说明这里的“肉”到底指的是肥肉还是瘦肉。若按照今人的解法,此“肉”必是瘦肉无疑,因为我们不仅同意“无竹令人俗”,而且更加相信有肥肉会令人俗上加俗直至俗不可耐。当然,对于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的猪油爱好者来说,身处如此险恶的环境,对猪油的思念一旦控制不住乃至焚身的话,其实只须像那样,静悄悄地买一块猪膘回来自行冶炼一番即可解决。但是问题在于,一想到把这些充满了“白色恐怖”的猪油吃到肚子里之后就会变成我们自己的油,便唯有作罢,以“不如偷不到”来自我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