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加之各种新型电器的出现与应用,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国家及地区都加大了电力设施的建设力度。电力资源供给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这是由于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娱乐等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发电机实际运行作业中,常常出现励磁碳刷打火的情况,除了会对发电机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之外,还可能会造成意外安全事故,因此分析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找寻其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主要分析了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根本性解决措施,以期能为业内外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建议,确保发电机能够充分发挥其功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原因;解决措施
中***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077-02
1. 前言
发电机作为发电厂中极其关键的构成要素,其运作质量的优劣,决定着该发电厂的总发电量以及发电质量,因此加强发电机运维管理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在发电机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打火问题十分常见,而且已经成为发电机励磁碳刷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类型。当打火问题出现之后,若不将其及时消除,就可能会引起环火现象的发生。因此研究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显得日趋重要。
2. 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分析
2.1 励磁碳刷内电流分布不均匀
造成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非常多,励磁碳刷内电流分布不均匀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电厂所用的发电机励磁碳刷并非同一品牌和相同的配置,就可能会出现打火的问题。这是由于不同品牌的励磁碳刷无法有效兼容,以至于电流分布无法达到均匀的标准。而如果电流分布存在异常,就会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其励磁碳刷也潜存着打火的危险[1]。
2.2 励磁碳刷质量存在着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经验发现,当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之后,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将碳刷从发电机中取出之后,通常会发现碳刷的表面凹凸不平,一部分还存在着崩角的情况,甚至刷辨和刷握之间已经完全松动。一般说来,出现崩角是因为碳刷材质存在着问题,或者是由于碳刷的跳动幅度过大而造成。尽管碳刷能够在刷握中进行自由的上下活动,而如果将恒压弹簧卡上之后,其活动就会受到限制,碳刷和滑环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连接,导致其分担的电流大幅降低,逐渐趋于零。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励磁碳刷打火的发生。
2.3 恒压弹簧的压力分布不均或不足
恒压弹簧在受热之后,就会被逐渐拉长,其弹性也会因此变差,导致碳刷接触面积大幅减少。加之恒压弹簧实际压力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碳刷往往会分担不一样的电流,打火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也随之变得更大。
2.4 未对励磁刷握进行定期调整
采取目测的方式可以发现,一些碳刷刷握和滑环之间的高度参差不齐,部分刷握无法与滑环圆周法线的方向保持平衡。在此背景之下,当轴系处于旋转状态时,会产生偏心情况,刷握与滑环充分接触之后,导致滑环受损,其表面也凹凸不平,进而出现打火问题。
2.5 机组震动时滑环的表面缺乏平整性
机组始终处于震动状态中,当期震动剧烈时,会使静止状态下的刷握与滑环发生接触和碰撞,以至于滑环因此而被损坏,导致滑环的表面出现大量毛刺。除此之外,震动还可能会造成滑环和碳刷之间的接触不良,这也是引起打火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2.6 碳刷的整体清洁度较低
假如风道过滤网受堵,会影响滑环沟道,当期长期运行之后,同样会发生堵塞,以至于碳刷粉因此出现结垢现象。当碳刷集结大量污垢之后,会使碳刷出现卡涩情况,无法正常的、灵活的、自如的活动,这可能会导致电流处于不均匀分布状态,滑环表面的温度也会骤增,进而导致打火问题的出现[2]。
2.7 未对碳刷进行及时调整或更换
当刷辫已被烧断,或者是碳刷已经发生打火问题时,必须对恒压弹簧或者是碳刷进行及时的调整,必要的时候还应将其更换。而出现了火花之后,必须加强巡检,将接触条件差的碳刷、恒压弹簧换掉[3]。必须强调的是,调整与更换操作过程中,若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出现处理不当或者是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就会促使打火大肆蔓延,形成大面积的打火问题发生,甚至会出现坏火问题。
3.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根本性解决措施
3.1 加强发电机励磁碳刷的日常运维力度
当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已经形成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立刻做出反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寻找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中,加强发电机励磁碳刷的日常运维力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4]。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严格检查无过热现象、未出现打火情况的碳刷,查看其接触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碳刷接触良好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碳刷过热以及碳刷打火的情况,而如果直接将接触相对较好的励磁碳刷进行处理,而忽视了找寻打火碳刷,就可能会导致其打火现象愈发严重,更甚者出现环火现象,进而导致发电机被迫停机。鉴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打火问题时,必须严格遵循常规处理原则,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
第二,立即更换型号不同、商标不同的励磁碳刷。电机励磁碳刷的运行规程明确要求,当碳刷的上沿和刷握处于平行状态之后,必须立刻更换碳刷。处于同一个排面的碳刷,应控制其更换数量,同时更换量不能大于百分之七十五,并且严格控制碳刷和滑环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必须大于等于三分之二,或者是百分之七十。同时,在正式更换碳刷之前,需对其进行严格打磨,确保碳刷和滑环之间的接触面处于相对粗糙的环境中,以此方式提升两者之间的接触状态。此外,就励磁和发电机的品牌和型号而言,必须选择同一个生产商和同一个型号。
第三,对于接触面较差、接触环境差、或者是卡塞的碳刷,必须予以重新打磨。在打磨过程中,其所用砂纸必须为金相砂纸,而且其型号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如果部分恒压弹簧的刚度不足,或者是已经过热失效,同样需要将其立即更换,并严格控制恒定弹簧实际压力,应当始终维持在1.1kg至1.2kg之间[5]。
第四,针对引线已经变色断线、破碎或者是过热变形的碳刷,应将其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引线变色之后容易被发现,但是由于引线外附有一层厚厚的绝缘套,当其被烧断之后,绝缘套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其断裂往往需要仔细检查之后才能发现。而如果未及时更换碳刷,就会加重正常碳刷的工作负担,导致其承受巨大的荷载量,以至于被烧断,从而导致该发电机因失磁而出现停机的问题。鉴于此,在发电机实际运行环节,应加强其常规检查,以钳形的电流表卡作为主要器材,测量其实际电流量,以此方式判断碳刷状态。
第五,如果电刷与滑环的表面附着大量的灰尘,可选择以酒精棉布拭擦其表面,通过数次拭擦与打磨之后,确保碳刷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状态。同时,假使机组的震动频率已经超过了规定的极限值,必须将打闸关停,并对发电机励磁碳刷进行实时监视与调整。此外,如果碳刷已出现烧红或者是打火情况之后,严禁降低其励磁电流,而是应当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处理[6]。
第六,若滑环已明显过热,或者其刷架局部已经被烧红,则应当控制发电机的实际励磁电流量,并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前来解决问题。
3.2 定期检测发电机励磁碳刷基本电流量
首先,每一个班都应该配置一块专业的钳形式电流表以及红外线式测温仪,并对碳刷的实时温度以及实际电流进行不定期测量。其次,当碳刷已发生打火问题之后,必须进行严密监测,进而掌握所有碳刷的实际电流分担情况与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假使碳刷电流量处于12A-80A之间,表明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而如果碳刷电流量为0A,或者是超过200A,则表明其处于异常运行状态中,而且超过200A之后,碳刷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将引线烧断。再次,结合发电机励磁实际电流量,计算出平均每一块碳刷所承担的电流量。一旦发现碳刷电流量过大或者是过小,都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必要的情况下必须将其更换,确保每一块碳刷所承担的实际电流量相对均衡。
3.3 严格控制发电机励磁碳刷质量
在进货环节,严格控制发电机励磁碳刷质量,严禁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发电厂。而在更换碳刷之前,除了对碳刷外观进行仔细检查之外,还应查看刷辫和碳刷之间的密切度,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测定碳刷的实际直流电阻,以此方式选择最佳碳刷。一旦发现碳刷未达到质量标准,则需进行及时更换。
4.结束语
造成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非常多,包括主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但是,主观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许多发电厂都忽略了发电机励磁碳刷日常运维的重要性,这无疑会成为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引发因素。鉴于此,要求相关部门与机构加强发电机励磁碳刷的日常运维力度、定期检测发电机励磁碳刷基本电流量,以及严格控制发电机励磁碳刷质量,从根本上防止打火问题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同时,确保发电机励磁碳刷可以充分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先***.大渡河沙湾水电站碳刷装置运行温度偏高原因分析及技术改造[J].四川水力发电,2012,29(02):279-281.
[2] 于建***,于守仁,吴满.对影响发电机励磁调节器安全运行的原因分析及改进[J].水电厂自动化,2012,33(03):133-138.
[3] 姜振强,杜鹏.350MW 发电机组滑环碳刷打火的原因及处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8(18):163-164.
[4] 王昌伟.一起发电机转子集电环烧损事故的分析及处理[J].华北电力技术,2013,06(06):152-156.
[5] 叶志刚,刘婕.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原因分析及处理[J].机械与电子,2012,32(32):129-130.
[6] 冯上青.发电机励磁碳刷过热原因分析及预防[J].电力安全技术,2011,13(05):125-12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发电机励磁碳刷打火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