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长今》等饮食文化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导演和制片人对这类“最好吃的电视剧”的收视前景充满了信心,就连在我国南方最传统、最草根的米线,也被搬上了银幕。《天下一碗》即是以流传最广的蒙自过桥米线为背景,通过一碗米线折射出人物命运的沉浮。剧中的“米线西施”出身名门,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当心上人陷入人生低谷时,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并用自己烹饪过桥米线的手艺,帮丈夫撑起了半边天。
无独有偶,在大上海,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有关米线的传奇故事,那就是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妈米线”店。
三代人苦心经营
“老妈米线”的创始人屈松均是四川富顺屈家大院的千金,也是“五四”运动后四川第一批师范生。这位新知识女性毅然冲破封建婚姻的牢笼,为爱情与心上人出走到云南谋生。她自幼饱读经书,精通中医、藏医,熟知云、贵、川的味料,当她看到云南人酷爱吃米线,但方法原始,想到川菜烹饪技法繁多,便大胆地将云南的米线、贵州的调料与四川的烹饪方法结合起来,奠定了“老妈米线” 料出云贵、味在四川的风味基础。1923年,她在重庆开设“川滇风味馆”,经营自创的香辣牛肉米线、香菇炖鸡米线等风味米线,成为“四川米线第一人”。
***后,公私合营,“川滇风味馆”归国家所有。直到1985年,屈松均老妈的两个女儿张万俊和张万修翻出了母亲家传的菜谱,在四川内江重新开出了“川滇风味馆”。张万俊的爱人是毕业于重庆大学的***青年,扬州人,婚后回到扬州,张万俊作为随***家属,没有固定职业,她管理过服装厂,还当过化学、数学老师。为了纪念母亲以及心中那份始终难以割舍的米线情结,她义无反顾地在扬州开出了“川滇风味馆”,那是1990年。1996年改名为“老妈米线”店,张万俊成为了第二代老妈,并将母亲的家传米线做了进一步的创新,形成了鲜香、滋润、爽口的特点。
“老妈米线”第三代传人、扬州市烹饪协会副会长房彬谈及这段家族创业史,不无感慨地说,“老妈米线”在扬州从最初的三张桌子发展成全国共有23家分店的扬州老妈张万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2005年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实属不易。
为了纪念老妈,公司将店标设计成生动形象的母子***,孩子兴高采烈地端着一碗冒着热气、丰盈光润的米线,穿着花布袄的老妈在一旁看着孩子,目光中满是慈爱。
创业难,守业更不易
2001年,怀着对家乡四川的思念之情,“老妈米线”在上海的四川北路成功开设了分店,迈开了进驻上海的第一步。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老妈米线”的温情,今年1月,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又亮出了“老妈米线”的醒目店招。如果说四川北路店继承的是传统,那么南京路店则让传统与时尚有了更亲密的接触,无论是巨幅写实的巴蜀山水***,还是描绘米线制作过程的版画,都令时尚的元素多了几分温馨。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此,总经理房彬深有感触:“餐饮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老妈米线’发展到今天,始终将实力、内功和原料放在首位。制作米线的作坊在扬州,为了生产出晶莹透亮、韧性足、有嚼头的米线,我们不计成本地沿袭传统的制作工序,且只选用四川富顺的优质大米,因而每一根米线都带着稻谷的清香。南京路店的香辣牛肉米线我们坚持只用牛身上最好的牛腱肉,只卖18元,现在副食品价格飞涨,我们也一直没有调价,只是在如何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上动脑筋。”
“老妈米线”有着独特的5+1美味系列,即米线、小吃、小菜、火锅、果饮,加上特色川菜近200种,光米线就有老妈传家米线系列、时尚酱烤米线系列、美味酸菜米线系列、香辣水煮米线系列、老汤瓦罐米线系列等,点击率都很高。
杨柳春风、老妈米线,已成为扬州人春天生活气息的写照,老妈米线的传奇正在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