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近几年参加中考阅卷的经验,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一些解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关键词:题目类型;方法指导;教学
浏览近几年中考历史试卷,20分的材料题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命题越来越紧扣时代特点,思考性越来越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笔者近几年参加中考阅卷,发现考生解答材料题把握不准,失分不等。就此,本人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点探索,以飨读者。
一、材料类型和问题类型
近两年,历史材料题基本上以文字材料和***表材料为主。而文字型材料题又居多,它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题目的问法不外乎直问法和开放性问法两种。一大条材料题,前面几小题问得比较直接明了,最后一两题问得比较开放。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一定是学过的,会的,不会超标!
二、方法指导
众所周知,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体来说,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即一读、二想、三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读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抓住中心。
二想:解题的关键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如,扬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第34题中的这则材料:
典型题例:[材料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
问题(1)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为实现材料一中“高一级的整体”成立了什么组织?
题目解析:单看材料一雨果的这句话,不知道要考什么,在设问部分,我们找到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点“高一级的整体”,然后找出设问部分的关键词“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什么组织”,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要到九年级下册书中找,结合材料二(材料二略)中出示的欧盟旗帜,我们就轻而易举地知道这个组织的名字叫“欧洲共同体”。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如扬州市2008年中考历史试题第30题:
典型题例:[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治联系也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1858年6月林肯的演讲《裂开了的房子》
题目解析:这两则材料都比较熟悉,材料一是九年级上册22页一段话,材料二的出处显而易见是要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两则放在一起,必定是围绕美国历史这一中心而设计的,随之确认是九年级上册第4课和第15课,翻开课本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一般说几分就是几个答题点。如果一个设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最好标好小序号依次回答,千万不能颠三倒四,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现在中考阅卷都是在网上阅,还应注意按照要求规范答题,不能将答案写在规定范围之外,更要注意书写工整,避免扫描不清带来的麻烦。
总之,题目虽千变万化,但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方法,细心品读,用心思考,精心组织答案,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