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祚玉(1906--1984),字润山,安徽肖县人。拳架精于五花炮捶、醉八仙、两仪拳、形意拳、八卦拳、对太极、孙氏太极三十六手,器械精于乾坤剑、三才剑、纯阳剑、连环刀、滚堂刀、紫龙***、九节鞭、绳镖,对抗精于推手、散打、跤术等。毕生习武教拳,治病救人。
他出生于安徽肖县黄庙村一个贫农家庭。1917至1925年,在肖县袁中安塾馆上学八年,兼向袁师学习针灸。因天性好武,拜肖县名拳师郑演君为师,启蒙武术,学完了五花炮捶,包括三趟架子五趟捶整个系统,故功底深厚,技艺精湛。
1925年他先后考入肖县武术团和河南省国术馆,至1932年毕业。毕业打考时,相让馆长的侄子为第一名,获得全馆学员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典礼由馆组织,敲锣打鼓,胸戴大红花,在龙庭披红游街,以示荣耀。
1932至1939年他在肖县国术馆任武术教师。1939至1941年调至苏北靖江县警察局任武术教师。1941至1946年调往南通专员公署任武术教师兼庶务,跟随专员季强成抗日,隶属苏北新四***,直至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在新四***季强成部有缘结识了北平、天津一带有名的武术大家“扫地王”(意为能把别的武术家像扫地一样一扫而光)、山东国术馆长马方侯。拜其为师,学完了“对太极”(一种可对练的杨太极),喂手、化手,熟练精通。
1946年他自动离职,随妻回镇江老家。1946至1949年先后受江苏省民***厅和建设厅之聘,担任厅国术教师兼庶务(厅总务处副处长)。***前夕省建设厅办事处迁到苏州,便随往供职。苏州***时办理完交接手续后又回到镇江。
回镇江后,有缘结识了江南名医、武术名家陈健侯,拜其为师,学习了《孙氏太极拳三十六手》(又名“中正拳”)。该拳是孙禄堂晚年自创自练,熔形意、八卦、太极以及外家精华为一炉的武术体系,包括架子、揉手和散手。孙独传陈,陈独传张。他学成后,技艺大进。他始终遵守“慈孝敬”的师教,尊师爱徒,慈孝仁爱。在陈师辞世后,他公开传授“三十六手”,择徒教授,育之以德,授之以智,练之以体,以保存这项珍贵的中华武术遗产。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散布沪宁一带,以镇江为多,从而形成了孙氏独特的镇江一脉。1985年国家体委《体育文史》主编杨亚山来镇江挖掘整理“三十六手”,并在《精武》上公开其套路,从此外界稍有所闻。
1949年***后,受镇江体育场第一任场长、德国留学生陈邦才之聘,在体育场教拳。1953年江苏省第一届武术选拔会在扬州市举行,南京市武术大家费隐涛担任评判长。张是镇江市领队,担任评判员。全省武术高手云集扬州。淮阴八卦拳名家黄万翔参赛,手法如风腿如飞,确实令人赏心悦目,一睹为快。张看出其动作虽快,但无要领,只打了60分。南京的一名八卦拳选手参赛,动作稳健缓慢,动作上要领,给打了70分。黄不服气,找了评判长费隐涛,费叫张和黄谈谈,张指出不足后示范了八卦拳,令黄心悦诚服。若干年后,黄得了全国八卦拳金牌,从淮阴专程到镇江南门大街100号张宅报喜。
1956年第二届武术选拔会在无锡举行,1959年第三届武术选拔会在镇江举行,都由他担任镇江领队,并担任裁判。在三次省选拔会上,他以武会友,与江苏各地的高手切磋,每战必捷,获得大家的一致赞扬。
上世纪70年代初,有一次在外滩,他看到有人教授郝太极,便站在一旁观看,看了两个小时也没有走。教师上前躬手,一番客套,说:“既在江边站,就有望景心。”邀张上场和其大徒弟推手。张如履薄冰,不敢造次,只是进到对方部位顶死封死而不发,以示礼让。站在一旁的教师这时已经看出此人身手不凡,又看到张的字手型及手法都是门内所有,便说“自己人”,停止推手,请张吃早茶,问起来由,恳留张在沪教拳。张因舍不下贤惠的师娘,婉言辞谢了这位太极名家郝少如之请,回到镇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江南张矮子”张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