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永远的题,不变的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全国卷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绝不仅仅是模仿做题,强化思维模式,就可以考出理想成绩的。试卷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稳中有变,志存高远。下面是我对试卷的一些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突出学科特点,考查数学本质
2016年全国卷Ⅰ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对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进行了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了集合,复数,三角函数,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如第1,2,3,4,5,13,14等题就是取之于教材,在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有些试题表面上看似毫无联系,但其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与课本高度一致,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但在立体几何和导数上进行了一些微创新,如11,12题。这些题目的设计回归课本,基础与创新结合,保证同学们在考场上情绪起伏不会太大,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自己的理想水平。
2.稳中求变,熟悉通性通法,创新立意,注重能力的考查
解答题主要是考查数列、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五大板块。选做题分别是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第一道解答题是数列,导数题作为压轴题,试题结构上与往年一致。但18题立体几何的第一问改变了传统的问法,把证明平行和垂直问题,改为证明中点问题,实质上还是跟垂直有关,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第二问要求做出点在平面内的正投影,说明做法及理由,则是源于课本中要求学生理解投影的定义;19题一改往年的形式,以柱状***为载体,求函数解析式,再求相关频率问题及平均数,并根据数据做出决策,使函数知识与概率统计知识相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创新立意,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题第一问求线段长度之比,也与往年求曲线方程或轨迹方程有所变化。
3.适当设置题目难度和灵活性,以利于选拔人才
与往年全国卷相对比,今年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难度仍然设在最后两道题,以12题和16题为代表。解答题中18题第二问做出点在平面内的正投影,说明做法及理由,19题根据柱状***写解析式,并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等题型,这种题目虽然平时几乎没有见过,但实质还是函数,概率,统计知识,需要在考场紧张的状态下分析和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21题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研究函数单调性及零点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这些题目都很灵活,既有助于辨识学生的能力,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三、备考建议
1.研读考试大纲,研究全国卷高考题
对于考试大纲的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认识到位,根据全国卷这几年的考试情况,了解的内容也可能是考查的重点,所以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只要考纲中有的内容,一个也不能放弃,当然也必须有侧重点,有的放矢,不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要想知道全国卷的难易程度,有必要亲自去做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在做的过程中了解、领悟全国卷考查的知识点、题型,归纳提炼和总结解题方法,从而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地指导教学。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思想方法的应用
考纲要求的四种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在全国卷都有所体现。全国卷试题考查知识不会仅仅停留在定义、定理的表层,而是在理解能力基础上的活学活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和重视对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以避免题海战术,避免教学的“题型化”。这也是文章开始时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那位学生说的,平时的学习可能让某些学生产生了题型化的错觉,一遇到变化,应接不暇。当然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时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魂,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各种思想方法的潜移默化的渗透。
总之,高考制度在变,我们一线教师的思想也要转变,尽可能去适应全国卷的题型风格与难易程度,对于已经适应了多年各地高考模式的教师需要快速调整,以适应全国卷的高考模式。只要在教学中讲清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数学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一定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