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就选入了多篇说理文。这类课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是怎么说理的,从而学会说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说理。为此,我们丹阳市小学语文名师班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为例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引导学生学习说理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厘清要点,清楚观点
这类课文都有一个中心观点,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观点来展开叙说的,所以教学这类课文必须要明确课文是围绕什么观点、抓住哪些要点来叙说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①课文谈论的对象是什么;②课文针对这个对象说了什么理;③课文为了说这个理选择了哪些材料,呈现了哪些画面。整体切入,把握说理要点,读懂并清楚地说出课文所要说的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谈论的对象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天下奇观,作者根据对这一奇观的观察和分析后说了这样一个道理:“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课文为了说明白这个道理,选择了三个正面事例和一个反面事例,呈现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成功人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画面和雨水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画面,抓住这些要点来阐释观点。
二、明晰结构,有序叙说
学习说理,不仅要明白说了什么理,还要知道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说理,才能做到说话有条理。这类课文的结构就是作者说理思路的外在表现。所以要明确说理思路就必须关注整篇课文的结构和主要段落的结构,厘清各段落之间的联系。在小学阶段,这类课文大多是总分总结构,全文一般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总结观点”这样的思路来说理。开头段一般是总领全文,引出对象,常通过以下4种形式来提出观点:①直接点明;②古训引入;③现象剖析;④话题导入。中间段大多是以描述例子为主,并有适度议论,所举的例子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时还从正、反面来叙说,每个段落一般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段中所有词、句、句群都围绕这个中心意思来阐述。有些课文的中间段落也是总分结构,段首句常常总领后文,提出观点,段尾句得出结论,强调观点或总结上文。结尾段一般以议论为主,呼应开头,照应课题,总结全文,常单独成段,有时文章的中心句就隐藏在这个段落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课文开头通过对滴水穿石这种现象进行剖析后引出观点,总领全文;课文中间以三个正面例子及一个反面例子来证明“滴水穿石”的重要性,其中第三自然段也是总分结构,先是描述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名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然后借助段尾小结句总结观点。课文结尾强调“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观点,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也是全文的中心句所在段落。整篇课文紧扣中心观点来展开叙述,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三、把握事例,形象论证
这类课文一般都是借助实例来阐述自己观点的,这些实例很多是事例,事例就是作者说理的证据。在列举这些证据时作者常常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努力把道理说得形象具体。所以学习说理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把准事例
这类课文在表达上都是叙议结合,借助具体事例的叙述来说理,这些事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叙述这些事例时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关注事例之间的相同点,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来把握事例叙述的相似性;二要明确事例之间的不同点,通过不同角度的叙述来证明所举事例的典型性;三要厘清事例叙述的顺序,明确叙述的条理性;四要突出事例叙述的侧重点,明确叙述的目的性。这类课文在叙述事例时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有的先叙述后议论,有的先议论后叙述,但都是围绕观点来进行,不是为了让人感动,而是就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服人”为目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所举的三个正面事例都是说这三位名人像小水滴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耗尽毕生的精力,最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每个事例都是按“认准目标―努力过程―取得成就”的条理来叙述的。这三个典型事例中人物的国籍、年代、职业、起点等方面都不同,李时珍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基础好;爱迪生是美国现代的发明家,基础差;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的书画家,起点晚。从时间的跨度、空间的宽度、职业的角度、起点的程度等不同方面选取的这三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物代表,这些不同的代表可以说包含了“古今中外所有事业有成的人”。三个事例叙述的顺序相同,条理清晰,先说三位名人确定的目标分别是“立志学医、迷恋电学、挥毫作画”,再说三位名人努力的过程分别是“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最后说三位名人取得的成就分别是“写成巨著、千项发明、炉火纯青”。整篇课文先是借物喻理,然后是叙事说理,无论是正、反面事例的描述,还是关键词句的议论,都是为了证明“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观点。
(二)形象叙述
说理除了要有理有据外,还要形象有力。所以在把握事例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要展现画面。这类课文的说理不是纯粹的描述性说理,更多的是一种叙事性说理,通常用一个或几个名人的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每个事例基本上都是简短而有论证力的故事。为了让读者心服口服,在叙述故事时很注意通过几个关键性词句来展现故事所隐藏的画面,让读者通过这些画面看到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化抽象说教为形象展示。《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在叙述李时珍的事例时,通过“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几个关键词语,为读者展现了李时珍不辞辛劳、常年奔波、登门请教及冒着生命危险品尝百草等画面,读者通过这几个画面就很容易感受到李时珍滴水穿石的精神。二要勾画形象。这类课文不是仅仅在议论,而是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结合在一起,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描述的事物形象进行勾画,通过勾画形象来说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叙议结合,借助寥寥几笔,惟妙惟肖地勾画出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三个人物形象和一个没有滴水穿石精神的雨水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说理,使道理说得具体形象。三要运用技巧。这类课文的语言表达很有技巧,方式多样,在说理时要注意通过修辞、句式、标点等表达方式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提升说理的文采和力度。《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引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事例后,以“你看”一词为导引,运用反问句式,借助引号的特殊用途,使滴水穿石从自然景象上升到精神层面,将精神与景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理说得形象有力。
总之,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三个角度去学会说理,把道理说得清楚、有序、形象,从而锻炼说理能力,启迪说理智慧。
(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