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的苦寒大,
我风吹日晒的罪受完,
想死也回不了家
去年的五六月间,青海西宁附近的拉脊山上扎下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帐篷,我坐车路过的时候,帐篷附近的人正在做午饭,他们的棉袄棉裤上全是泥巴,腿上还绑着皮子做的护膝。这里已经属于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达到了4000米。青海的春天比内地要晚一两个月,那时潮湿的草甸上白雪尚未完全融化,加上冰冷的雨水,锅灶上便飘荡起浓重的白色蒸汽,我隐约看见女人在揪面片,有做饭手快的,已经端着饭碗吃开了。
“全是挖蟲草的。”司机说,“要挣钱,就要吃这两个月的苦呐!”
我的一个藏族朋友最讨厌吃面片,就是挖蟲草的时候吃伤了。挖蟲草都在雪线附近,不要说蔬菜,手机信号也常常没有,背一口铁锅做饭,起初调料还有花椒和辣椒面,后来就只有盐巴,吃的水是山沟里的水,有时候是融化的雪水。搭伙走的话,除了面粉,还可以多带一些銎锅馍馍,这是像厚实的大饼一样的食物,一个大的銎锅馍馍往往有十几斤重,外面的壳很硬,做好了可以放一个月也不坏。在雪山上,只要有水,有銎锅馍馍就是美味——挖蟲草的人要是想吃一口手抓羊肉或者牦牛肉,那真是太难太难了。
无论蟲草怎样“神奇”,青海当地人,尤其是在藏区,我从未见人们当宝贝一样吃过。倒是到了青海的夏季,海拔高的草原返青,山花都开了的时候,每每暴雨过后,我看见牧区的汉人和藏民都去采蘑菇。那是一种金黄色的小蘑菇,模样并不奇特,但趁它鲜嫩就采来煮汤喝,只放点盐巴和花椒,味道就比肉汤香好多倍,生活在藏区的人们尤其喜欢用它煮肉汤,如果是用牦牛肉来炖,那种鲜美,在中国的内地是吃不到的。一个年纪大的藏民告诉我,他觉得蟲草和蘑菇的味道差不多,“还不如蘑菇嘛!”
我曾听到青海的花儿《挖蟲草》里面唱:“蟲草的苦寒大,我风吹日晒的罪受完,想死也回不了家……见了亲人面,抱头泪涟涟……”那些拉家带口背着孩子的,常是家里实在困难得没有办法,才出来挖蟲草的。有的出门没有盘缠,就拉贷款或者用高额的高利贷——辛苦两个月,一家人一年的吃喝就有了着落。挖好的蟲草往往被他们随身揣着,装在一个药盒或者小铁罐里,生怕被别人偷了抢了去。和一个村的人搭帮结伙,也是这个原因——前些年,甚至是要背着猎***去的,有的草皮上主人不让挖,远远的就会放猎***警告,有的时候挖得多了,或者争抢地盘,同伴之间也会发生命案。即使没有这些危险,在雪山深处,感冒拖久了,也一样会要了人的命。因此挖蟲草的人对出门的日子十分讲究,三六九是吉日,农历逢七不出门,逢八不进门。
说是蟲草赚钱,挖蟲草的人卖的价钱却是很低的。个头小而细的蟲草,就是那种最小的成色最差的蟲草,在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收购的价格从前几年的3块钱一根涨到了去年的6块钱,今年又涨到了13块钱到15块钱。有时候一天挖几根,运气好的能挖几十根,但还要交草皮费,路上的关卡也很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蟲草逐年变少,我认识的汉人和藏民有不少都从西宁坐大巴远赴玉树和果洛,那里草皮费比别处都高,但蟲草要多一些。就是这样,还是有人连路费都挣不下,有个藏民告诉我,前年在果洛,和他搭伙结伴的一群人中,有一对汉族小夫妻,运气实在不好,挖到的蟲草太少,不但路费没有,最后连草皮费也交不上,实在没有办法,男人只好把媳妇交给草地的主人一晚上,第二天媳妇被驮在马上才回来,一个小家也就此完了。
尽管在青海收购价相对低些,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香港,蟲草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五六百元一克,甚至更贵,它甚至已经高过黄金的价格,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软黄金”。在广州和深圳的餐厅里,加了蟲草的炖汤动辄上百。当我站在深圳一家超市里,突然和冬蟲夏草金碧辉煌的专柜迎面相遇,着实把我吓了一跳——588元一克。已经干燥的蟲草,装在精致的木盒里,它和包装精美的官燕、雪蛤、人参摆在一起,专柜小姐热情地拿出样品让我细看,恍惚间,那些站在帐篷边上满身是泥,站在雪山上吃面片的男人和女人,又回到我眼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