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生活目标,广大的教师们也在努力的追求着幸福的教师生活。然而,今天的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大,“很难、很累、很苦、不值”等词多用来形容教师的感受;甚至有的教师称自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前几年,王云娟的《中国教育报》撰文《教师心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文章介绍说:2001年7月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遗书说:“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在耽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个例子,并非个别现象。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疾病的高发人群。再看看下列数据:
不久前,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有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比较高。北京市对50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余快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材料反映的只是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有幸福的生活。在这种状况,如何能谈教师的幸福生活呢?
长期以来,教师都被世人以各种方式所歌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歌颂了我们教师的奉献;称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事业的伟大性的认可。但是在强调教师奉献的同时,却也实实在在的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使教师也把自身定位于“奉献者”的角色。
毋庸置疑,正是一大批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社会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谁也没有资格轻视这些老师及他们的奉献;尊重他们、爱戴他们是必须的。但令人疑惑的是,社会是否有权利和可能将教师打造成完人?教师是否有必要和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面对这一大批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的教师,是否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意义和权利呢?恩格斯说过“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无须加以证明的”、“颠扑不破的原则”。所以,我们教师绝不能放弃享有幸福的权利。
教师幸福无论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意义非常的。
对于教师本人而言,一个拥有幸福的教师就拥有了生命的意义,生活也就充实起来。而失去了幸福也就丧失了意义,最终会使人空虚、枯燥、无聊;即使物质基础得以满足也难免使人失落、难过。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克服很多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念,而追求幸福就是最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动机色彩。就教育而言,教育并不是以损失教师的幸福来造福于学生的。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剥夺,他是教师价值的实现、生命的肯定。将这种认识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接轨,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生活是他生命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生活幸福亦是气人生生活幸福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其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幸福。
世上唯一成倍增加幸福的方法就是将其分解、分瓣。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有幸福的学生。试问,我们处在有人放生大哭、悲痛万分的环境里还能开怀大笑吗?同样的道理,老师上课是自己哭丧着脸却告诉学生说“你们要幸福,要高兴啊!”可能吗?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学生体会到他言谈间流露出的束缚和畅快的。
但眼下, “幸福”于教师而言成了难以享受到的奢侈品,这不正常。我想说:“教育就是要求每位教师敢把幸福当理想”。
幸福不是毛毛细雨,他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要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就我们自身而言,首先需要调整生存取向。要对我们的工作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很多人只有“工作是为了生活”的感受,还没有意识到“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仅仅停留于“工作是为了生活”的认识上,我们很容易把工作看成是异化自己,奴役自己的一种力量,也难以充满激情和渴望地面对工作、投入工作,这样很难获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其实,工作是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追求工作的幸福本身就是为了实现生活的幸福。
罗素曾经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事业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对执业活动的审美是职业生活实践中体验幸福、获得幸福的基本保障。没有职业审美,没有对职业工作的充分认可,就不可能获得职业的审美体验,即干一行爱一行。在幸福的教师那里,有了职业审美,教育就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生活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其次要进一步关注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提高自身。与其他职业比较,教师全部困难在于学生,全部幸福也全在于学生。而从困难走向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和成长。
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不谈。众所周知,幸福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内涵,但都有相同的意义。我想,教师的幸福绝不只是享受那么简单。从根本上说,它应该是一个职业标准,是 衡量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帮助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幸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教师幸福的本质就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搞好教学,实现最有效的帮助。
为学生好,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更不能简单地凭一个分数就对学生下结论。而要通过多种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来自各方面的好评,才能真正的感受教书育人的快乐。教学有助于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时,幸福就会降临到教师身上。幸福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量,学生的幸福感也会逐渐增强。
所以说,教师的幸福其实就是优质教学的别称。坚持不屑的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是我们通向职业幸福的必经之路。
再次是创造性实践,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作为教师,我们可在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1.学会承受。承受的多,付出的多,收获的幸福也会多。
刚开始带班,就像青年人刚参加工作一样,有热情,有干劲,想尽一切办法把班带好,但渐渐的残酷的现实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挫折感不可避免的袭来:违反纪律的、扰乱课堂的、迟到的、和老师顶嘴的….,一段时间后,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取而代之的是“怒不可揭”,我们开始斥责学生,恨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为敌。当然,我们离幸福也越来越远。试想以下,如果我们再坚持一下,问题可能会解决呢?所以,学会承受。毕竟教师专业需要承受呀!
2.学会宽容。孩子的任何偏差行为,其实都在反映着教育的缺失;在改变孩子之前,我们老师得先反省自己:我们哪里没有做好?是我们的什么不当行为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事实上,等待孩子的改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学习也是一个过程,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容许学生犯错,要相信他们都是可以改变的。教师要少怀疑,多信任。记住,用激励去取代责备,效果会更好。
3.学会享受。今天的教师难做,这是事实。优秀教师的实践告诉我们,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能把压力变为动力,能把问题变为享受。学会享受过程,让每一天都精彩。无论是教学还是带班,看似枯燥,实则充满欢乐和幸福。需要用心来感受。当学生在人生探索之路上迷茫时,教师的一点意见、稍微的指导都可为他排除烦恼,走出困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境界,定能让我们幸福无比。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在重复中我们也在努力的寻求变化,我们应当学会体验这个重复过程中的快乐。
职业幸福乃教师职业幸福的核心。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迷恋教育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享受教师职业的无穷幸福,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倦怠,从而感受幸福。
另外,要清醒的认识到残缺也是美。我们也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的尽善尽美,眼下的不完美也许是下一个幸福的预言。保持希望,不断努力,定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