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为欣赏对象,并通过聆听方式领悟和体验音乐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课堂中,音乐鉴赏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很大程度上,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为了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比较教学法概况及其作用
比较教学法主要有微观、宏观、横向以及纵向比较教学四种教学形式。通常情况下比较教学法是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类型及风格不同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音乐之间的异同点。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高中音乐鉴赏应通过学习音乐文化和音乐历史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判断评价及审美能力。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帮助学生了解乐曲历史背景、乐曲知识及其形成过程,掌握音乐的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1.微观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般情况下,微观比较教学法指的是片段的、局部的以及单项的对比。在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中,教材每个单元收集的乐曲具有一定安排顺序。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对每个单元乐曲进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比较,突出乐曲取材的不同。在简易的音乐分级鉴赏过程中,应对音乐的曲式、调式、速度、力度、音色、旋律以及节奏等音乐要素进行微观比较,并从不同音乐语言和音乐要素中,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
例如,从《草原放牧》中选取某一片段进行比较,其中的“草原小姐妹”片段表现的是两姐妹为护羊群与暴雪搏斗的情景,第一主题表达了内蒙古人对生命以及家乡的热爱,演绎小姐妹的活泼、欢快以及奔放洒脱,乐曲主题充满活力。第二主题则以优美清新的旋律,将观赏者带入草原放牧的情景,在悠扬的乐曲中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2.宏观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通常情况下,宏观比较教学法指的是,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乐曲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由于在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有多种多样风格乐曲,每个单元乐曲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教师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程时,应通过宏观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主要是对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乐曲意义及主体进行简单讲解分析,使学生在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综合比较。
例如,在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多彩民歌-强调情韵”,第三单元的“民间乐器――鼓舞弦动”以及第四单元的“京剧――国之瑰宝”等,教师可以从整体方面进行综合性比较,重点讲解京剧与民歌之间的区别,如曲风、演奏方式、唱腔以及乐曲的总体基调等。使学生在学习音乐鉴赏时有一定的整体概念,为今后的音乐鉴赏做好铺垫。
3.纵向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纵向比较教学法是指,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予以统一性比较,或者将不同时期相同题材作品予以对比。由于事物均在不停变化中得以提高和升华,乐曲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主题表现。纵向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是通过将不同时期作品予以比较,找出其音乐走向。同时,在了解音乐创作主旨和创作历史前提下,促使学生对音乐家形成感性认识,对音乐充满兴趣。
例如,在贝多芬早期作品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中,变化节奏快,音色质朴、简洁、富有哲理,具有不稳定、不和谐及不平衡特性;在后期作品《第五交响曲》中,则表现强烈斗争热情,有时温柔缠绵、有时欢快自由、有时悲伤绝望,充分展示了音乐灵魂,给学生带来音乐价值的感受和体验。
4.横向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横向比较教学法指的是,将不同作者同一流派的作品予以统一比较,或者将不同时期作者,但是题材相同的作品予以对比。例如,可将同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进行迁移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美术印象派形式的角度品味体验音乐印象派的形式,进而发散学生学习思维,达到横向比较教学法的效果。
例如,在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教材中,“德彪西――一个人的流派”中,将莫奈的《印象・日出》与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进行比较。上述作者作品属于同一流派,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向学生展示印象派的艺术特点,有效迁移至音乐的学习上,促进学生对印象派的音乐有更深的了解。
三、结束语
比较教学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下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现阶段,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明显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比较教学法应用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