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民财富不断增多,社会各阶层不同程度地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突出表现为利益格局失衡与收入分配秩序失范、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引发了新的社会不公平、不公正。据新华网 “2010两会,您最关注哪些民生话题?”的调查,收入分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另据全国总工会最近就职工收入所作的专项调查显示,75.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太公平,有61%的人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最大、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寻求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增长、财富增长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平衡,成了当前非常紧迫而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1.我国正从平均主义的社会向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小于0.2,此后逐渐扩大,1992年为0.376,现在为0.48,远远超出了0.4这一国际警戒线。我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的份额高达50%。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比在中国是10.6倍,而美国是8.4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2.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体。1992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26元、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84元、5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33∶1上升到2009年的3.33∶1,这一时期,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由1042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22元。如果考虑城乡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享受不同的补贴,城乡居民真实收入差距还会更大一些。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最高10%收入组与最低10%收入组之比为4.6∶1,而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74∶1。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看,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004年的6.9∶1上升到2007年的7.3∶1。
3.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09∶1∶0.91(以中部为1)扩大为2007年的1.52∶1∶0.78;同期,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10∶1∶1.01扩大为1.46∶1∶0.94。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相差11,796.64元,2007年这一差距达到了13,610.39元;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相差7154.03元,2007年这一差距达到了7815.7元。
4.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问题更加突出。2004年最高收入的证券业职工平均工资为50,529元,最低收入的林业职工平均工资为6718元,二者相差6.52倍。2007年最高收入的证券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42,979元,最低收入的畜牧业职工平均工资为9521元,二者相差14倍。对于社会反映比较多的电信、电力、石油和石化行业,在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统计年鉴中,分别统计在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这些行业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44,442元、36,718元和39,041元,是当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1.78倍、1.47倍和1.57倍。目前我国的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打破吃“大锅饭”,废除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持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成了社会不同阶层对立、多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直接诱因。因此,加快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好国民财富这块“蛋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好国民财富的“蛋糕”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与广大网友交流时曾说: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做是***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府的良知。***在***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的这番话,透露了中央高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努力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和规范的分配秩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更应把提高经济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稳定因素,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努力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且通过财税***策对高收入群体进行二次调节。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2.协调国家、资本与劳动三者的利益报酬关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而***府、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92年的19.1%上升到22.8%,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92年的11.1%上升到2007年的22.9%。要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企业利润侵蚀工人工资的倾向,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稳步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
3.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放松铁路、电信、电力等基础产业和金融、出版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管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改善供给和提高效率,有效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在性质上是一种全民保障性资产,应该成为我国保障体系建设稳定的资金筹集渠道之一。垄断国有企业经营或出售取得的收入,部分应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转变为***府公共服务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分好国民财富这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