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大明塔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辽中京遗址俗称大明城,因此人们习惯上称此塔为大明塔。
该塔筑于高约5米的夯土台基上,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80.22米。塔座为须弥座,塔身八面,外角雕砌八根塔形倚柱,上方阴刻灵塔名号,下方刻密宗菩萨名号。每面中辟券龛,内雕坐佛,正面龛外侧高浮雕二胁侍菩萨;隅面外侧雕二天王。在东北和西北隅面上雕垂幛璎珞式宝盖;在东南和西南隅面上雕须弥山,佛顶和菩萨头顶均饰垂幛璎珞式宝盖,每面饰两相对“一”字形飞天像。塔身之上为十三层密檐,整个塔的轮廓呈锥体,为辽代的密檐风格。
大明塔不论是在型制和形式上,还是在结构和材料上都具有辽代早期塔的特点。结合史料记载,推断大明塔应建于辽圣宗统和四年之后的986~1012年之间,是现存辽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大明塔为辽后期大量修造的八角型密檐佛塔提供了蓝本。特别是它在塔身装饰上开创了塔身八佛、八灵塔整体构***以及一佛二菩萨、二飞天雕刻组合之先河,在其之后的传统辽地建塔均受其影响,形成了以精美塔身砖雕以及蕴含丰富佛教文化知识为特色的辽塔风格。
大明塔塔身由四个正面和四个隅面组成。四正面的雕刻由一佛二菩萨二飞天组成,四隅面由一佛二天王二飞天组成。在两面交角处,砖砌成灵塔,在灵塔的上层刻有灵塔名号,下层刻有菩萨名号。下面按照主尊在南,顺时针方向,依次介绍。
南面主尊结跏趺坐于须弥莲花座上,背饰火焰纹身光,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颈系璎珞,结智拳印,为菩萨装。与此尊相同的造像还见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制合利宝函的金刚界大曼荼罗成身会雕刻、重庆合州城山濮岩寺长庆三年(823年)石窟造像、陕西宋金石窟寺、大足北宋石篆山、宋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与大理国千寻塔藏雕像中的毗卢佛尊。在辽宁朝阳北塔辽代天宫出土的鎏金银塔、经塔中,鎏金银塔第一节塔身线刻大日如来,经塔塔身第1重金套錾刻大日如来,均为菩萨装结智拳印造型。建于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的应县佛宫寺木塔第五层内大日如来像以及木塔内第四层释迦佛像腹内的《大法炬陀罗尼经》卷13木刻佛画之主尊大日如来也与大明塔主尊造型一致。此尊造像与唐代不空(705~774年)译《金刚顶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处念诵成佛仪轨》记载的毗卢遮那佛完全一致,“遍照如来身,形服如素月。以一切相好,周庄严法身。戴金刚宝冠,轮髻为首饰。众保庄严具,种种拔饰身。持智拳大印,处于师子座。日轮白莲台,智拳印所谓:中小名掘梅,头指(即食指)拄大背。金刚拳乃成,右握左头指。一节面当心,是名智拳印”。因此可以断定,此尊佛为密宗主尊毗卢遮那佛。晚期辽塔多有仿效,如锦州广济寺塔塔身正南面、北镇崇兴寺双塔西塔正南面、义县广胜寺塔正南面,均为头戴华冠,身披袈裟,手结智拳印的毗卢遮那佛形象。
左侧根据灵塔下部榜题为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左手执未开敷莲花,喻众生的含藏菩提心,右手结安慰印,身披天衣,系璎珞,头后饰圆形头光,站在莲台上;慈氏菩萨形象与观世音菩萨基本相同,头饰略有差异,持物不同,弥勒菩萨手持宝幢,用以庄严毗卢遮那佛道场,能降伏一切魔。
菩萨上部两飞天被如意云气承托,上身,下着长裙,身系飘带迎风而舞。左手前伸手托供盘,右手置于身后。在飞天上方约50厘米处,有直径约50厘米左右圆形痕迹,分析应为当年庄严塔身之大铜镜,现已无存。
塔身西南面主尊为佛身,头顶螺髻,身披袈裟,左手置于脐下,结定印,右手当胸,结说法印。身后巨大的火焰纹身光雕饰全部缺失,只留下一丝痕迹,现于头后砖壁上彩绘圆形头光。除南面主尊毗卢遮那佛身光完整外,其余七尊身光全部缺失,只留有痕迹;佛身两侧各立一天王,头饰巾冠,上身,下着战裙,身系飘带,璎珞从颈部下垂至脚下,左手持降魔杵,右手横颈,五指发力张开,赤足站立,神态威武凶猛。头顶饰须弥山形装饰,显示着四大天王在须弥山腰守护着六欲天的第一重,护持佛法。飞天形象与南面基本相同。
塔身西面主尊与西南面基本一致,两侧为菩萨,左侧菩萨为虚空藏菩萨,左手持钵,右手当胸;右侧为普贤菩萨,左手持并蒂莲花,右手当胸。
塔身西北面与东北面基本一致,佛身两侧各立一天王,西北面和东北面天王身体造型与东南面和西南面天王基本相似,唯头部后面饰以火焰纹头光,头顶饰以流苏宝盖。主尊佛像双手结说法印;
塔身北面与西面基本一致,主尊佛左侧菩萨为金刚手菩萨,左手执净瓶,右手结说法印;主尊右侧菩萨为文殊菩萨,左手持宝珠,右手结安慰印。此两尊菩萨双足各踏一朵莲花。
塔身东北面与西北面基本一致。主尊佛左手结定印,右手结说法印。两天王站在方台上。
塔身东面主尊佛像一手当胸,一手置于脐部,均结说法印。主尊佛左侧菩萨为除盖障菩萨,左手执剑,右手结定印;主尊佛右侧菩萨为地藏菩萨,左手持金刚杵,以此杵象征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右手结定印。二菩萨双足各踏一朵莲花。 塔身东南面与西南面基本一致,唯佛像手印不同。主尊佛像双手结说法印。两天王站在小方台上,手持宝棒。
整个大明塔塔身装饰由八佛、八菩萨、天王、灵塔、十六飞天构成。八佛由主尊毗卢遮那佛统摄,其余七尊具体名号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另七尊造型和手印基本一致,均为释迦牟尼佛的不同化身;一说是另七尊为过去七佛,与义县奉国寺供奉七佛一样,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合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还有一种说法,另七尊为药师七佛,出自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义净于佛光寺所译之《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从西南按顺时针依次为: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笔者倾向于最后一种说法。锦州广济寺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八面主尊构成与大明塔基本相同,南面亦为密宗主尊毗卢遮那佛。在1996年维修此塔时,在北面主尊佛像腿部砖上,发现有“药师佛腿部第口块砖”刻字,因此,可以明确地将锦州广济寺塔的北面主尊的位格定为药师佛。由此可以推断另外六尊可能为药师七佛中的另外六尊。反推大明塔,亦应如此。大明塔八佛只有南方毗卢遮那佛身后有巨大身光,而其他七尊虽在建造之初也建有身光,但完工后便马上被人为剔除,说明此七佛的位格要低于毗卢遮那佛。
八菩萨按顺序为: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此菩萨
组合当出自唐不空译《菩萨曼荼罗经》。大明塔所雕菩萨与《菩萨曼荼罗经》中菩萨名号虽然一致,但所***器和手结契印却不相同,《菩萨曼荼罗经》中,观世音菩萨左手持莲花,右手施与愿印。此塔右手施安慰印;慈氏(弥勒的汉译)菩萨在经中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畏印。此塔慈氏菩萨却手持宝幢;虚空藏菩萨在经中,左手持宝珠,右手流出无量宝。此塔虚空藏菩萨左手持钵,右手当胸;普贤菩萨在经中右手持剑,左手施与愿印。此塔普贤菩萨左手持并蒂莲花,右手当胸;金刚手菩萨在经中,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按胯。此塔中金刚手菩萨左手执净瓶,右手结说法印;妙吉祥(文殊的汉译)菩萨在经中左手持青莲花,中有五股金刚杵,右手施与愿印。此塔金刚手菩萨左手执净瓶,右手结说法印;除盖障菩萨在经中左手持幢,右手施与愿印。此塔除盖障菩萨左手执剑,右手结定印;地藏菩萨在经中左手安脐下拓钵。右手覆掌向下。此塔左手持金刚杵,右手结定印。此塔菩萨手持法器与手印虽说与《菩萨曼荼罗经》所载略有出入,但法器品类未变,只不过在所持菩萨间互相调换,其功效应是一样的。分析其原因,极有可能是建塔施工者将法器和手印弄混造成的。
关于四隅面胁侍的位格有四种说法。一说,此四隅面的八尊为由菩萨转化为忿怒相的教令轮身明王,分别是马头明王、大轮明王、大笑明王、步掷明王、降三世明王、六足明王、无能胜明王、不动明王。另一说,此四隅面为神将,即指轮藏周围所安置之八位神将,即:大梵天、帝释天、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与密迹、金刚二力士(俗称仁王)。皆为护持佛法之善神。第三说,四隅面为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本来每面是一尊,但这不符合中国人崇尚对称的思维定式,就造型相同,一个开口,一个闭口,两两成对。在塔上,也符合审美的标准,与菩萨相协调。而且在唐代僧人所著注疏《金光明经文句》中,也对此曾经做过合理解释。此塔四隅面的天王造型基本相同,均为左侧闭口,右侧张口,所持法器均为宝棒或宝杵。第四说,此塔东南和西南隅面,应为天王中的四方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其头顶为须弥山,头后无火焰头光,其位格要低于东北、西北隅面,东北、西北隅面,头后施火焰纹头光,头顶施流苏宝盖,应是按《金光明经》熏修道场中排在面前的功德天、大辩天、梵王天和帝释天。笔者更倾向于第四种说法。
转角灵塔为八角形三级塔幢,按唐般若译《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中的关于灵塔的记载,从南往西依次是:拘婆罗国净饭王宫生处宝塔,摩揭陀国伽耶城边菩提树下成佛宝塔,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初转度人宝塔,合卫国中给孤独园与诸外道六月论议得一切智馨名宝塔,安达罗园曲女城边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共梵天王及天帝释十二万众从三十三天观三道宝阶下自阎时神异宝塔,摩揭陀国王合城边耆崛山说大般若法华一乘心地经等大乘宝塔,毗合离国维摩诘长者不可思议现疾宝塔,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林中圆寂宝塔。灵塔概括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
大明塔塔身八佛、八灵塔的整体构***以及一佛二菩萨、二飞天的雕刻组合被后世所承袭,并形成程式化、标准化。义县广胜寺塔、锦州广济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阜新塔营子塔、沈阳塔湾塔、沈阳崇寿寺塔、朝阳八棱观塔等,均受大明塔影响,塔身装饰风格、题材、内容均按一佛二菩萨、二飞天的风格沿袭下去。可以说大明塔塔身砖雕的内容和形象,开创了辽代八角形密檐塔塔身装饰经典造型之先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辽金佛塔独特的艺术和宗教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