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身本来就是痛苦。关于苦的分类很多,对于“苦”大家必须要认识清楚面对痛苦的方法很多,应对学习一些佛教经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通过佛法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
【关键词】佛教;苦;人身
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在这个世界上,痛苦可谓多之又多。
一、人类痛苦的分类
关于苦的分类很多,最具思想意义的是“三苦”,一曰“苦苦”,指事件本身就是苦的性质,例如天灾人祸,饥寒痛痒,劳役鞭打等引发的种种苦楚,二曰“坏苦”,指就事情的最终结果而言,如虽乐儿实苦,乐极生悲,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终有一死之类;三曰“行苦”,由事物变化而产生的苦涩之情,诸如好花不常,好景不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所谓八苦,其中“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历程,也是苦的历程,所以总为“四苦”,对这四苦,佛教所作的种种揭示和描述,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其余三苦:“爱别离苦”,由于不得不别离所爱恋的人或者事而产生痛苦“怨憎会苦”,是因为不得不与厌恶憎恨的人或事而产生痛苦,“求不得苦”是期望目标达不到,追求的事物得不到而引起的痛苦,最后总结一句话,“五盛阴苦”,“五阴”而曰“盛”,意味着叫人生的欲望和追求特别热切和旺盛,所以总而言之,人生以及对人生的爱恋和追求本身就是苦。旧译度称“五盛阴苦”为“五受阴苦”意谓只需接受了“五阴”成为现实的人,那就是苦。因此,人身亦称“苦器”,是盛苦的器具。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意思是说人物的痛苦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上等人的痛苦则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由此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着芸芸众生。所以,世界上有钱的也痛苦,没钱的也痛苦,不说全世界,仅仅是中国的话,据统计每年就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可见,现在许多人虽然穿的好、吃的好看起来也开开心心的,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中一直被许多痛苦所迫,压的踹不过气来。
二、痛苦的本性
人身之所以成为苦器,与人身的结构自身有关,首先是人具有感受器官和感受能力,有了感受就有了感受苦乐的能力,有了苦感,乐感和不苦不乐感。苦感即是苦,这没问题,就终极看,世俗之乐也毕竟是苦,一切感受皆属无常,不苦不乐即是无常苦。苦、乐,不苦不乐,亦名三受,所以有“受”就有“苦”,凡受都是苦,人生的苦可谓无处不在。诚如佛陀在《法华经》中所云:“三界无安,犹如火灾”。
除了人体自身之外,天灾人祸也会带来种种痛苦,如《世纪经》中有《三中劫品》,记众生于“住劫”中还要遭受三大灾难,所谓“兵刀劫”、“饥饿劫”和“疾病劫”。其中尽管充满了因果鬼神之说,但也客观反映了当时人生面临的最大威胁,给人们带来种种灾难和苦痛。所以,人生本来就充满痛苦,这一点大家必须要认识到,否则,很多人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平,人为自己倒霉,认为所有的不幸都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却不知道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也有的人认为“轮回中并非全是痛苦,应该也有些快乐”,还有人认为,快乐存在于感官之上,不如身体的接触,漂亮的东西,这些都可以带来快乐。但实际上,这些快乐度是暂时的、无常的,随时可以变成痛苦。真正的快乐,其实来源于内心,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从内心下手,用佛教的良药,彻底拔除痛苦的根本。
三、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很多人在特别痛苦的时候,拼命的酗酒、抽烟、***,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解千愁,但真能这样吗?并非如此,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愁,一旦清醒过来,事情仍然要面对,想躲也躲不掉,还有些人,心情不好了就卡拉OK乱吼或者打麻将,这些无疑都是一种逃避。
稍微好一点的人,在痛苦时,则会游山玩水或者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资询,或者看励志的书,通过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样,可以暂时压制痛苦,让它不再折磨自己。但这终究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佛,学习一些佛教经论,以大乘的精神改变心态。
当你特别痛苦时,首先要认识到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一旦自己遇到困境而痛不欲生时,为众生痛苦的寥寥无几,为自己痛苦的可谓比比皆是。所以,要想断除一切痛苦,就先要斩断它的来源,而要想斩断它的来源,应学乘的无我精神改变自私自利的心态。以前就有很多人,刚开始因为各种事情特别苦恼,但后来学了大乘佛教后,经常做些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比如搞慈善,做义工,原来的痛苦就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所以,第一个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众生。如今联合国总部的大厦中,就挂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当你受生命威胁时,往往会贪生怕死,而自己天天吃的动物,它们又何常不是如此?所以,断除自利,利益众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己,假如你真的做好了,必定会断除各种痛苦,我们遇到很大的痛苦时,也可以将它转为道用,也就是说,本身这个事情是一种痛苦,但你可以不把它当作痛苦,而把它利用起来,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讲过,徜若你前世的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那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穿的衣服价值一亿金钱,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苦也好,乐也好,我们都应该快乐。关于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藏传佛教噶当派中也讲了很多,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生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轮回中也有许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所有安乐,犹如脱下衣服给众生穿上般,完全布施给他们;当向内呼气时,再观想把众生所有痛苦全部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受,以此他们都离苦得乐。这是大乘佛教中甚深的修心教言。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
尤其是佛教中的空性见,通过部析“我”不存在,能彻底断除一切痛苦。怎么样断除呢?感受痛苦的“我”与所受的痛苦之间,是一种相互观待的关系。离开了一者,另一者必然不存在。《中论》也说:“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通过中观正理一观察,最后就会知道,痛苦根本不存在,只不过自己的虚妄分别而已,我们在感受痛苦时,还可以修一下安忍。安忍,就是世间人们所说的坚强,有了它的话,面对痛苦就不会轻易屈服。
综上所述,解除痛苦的方法,是方方面面的,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不管选择任何一种,目的都是为了断除痛苦。要知道,痛苦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若想靠金钱等外在的物质来除苦,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佛法“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
【参考文献】
[1]杜继文.汉译佛教经典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布姆呷绒(1990―),女,藏族,四川甘孜人,西南民族大学***治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藏传佛教哲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佛教“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