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吕氏春秋”,发现书中有篇题名为“疑似”的文章,其中所讲的某些道理含有唯物论的思想因素,可以给我们以启发。这篇文章中心思想说的是,有些不同的事物,常常表面相似,而人们因此也容易受到很大的迷惑。例如“玉人之所患,息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注)。所以“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对于这类相似的事物,如果不察看识别,那就可能搞错事情,把象玉的石头误认为玉,把象吴干那样的剑,误认为就是吴干所铸的剑。为了说明这道理,文章还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个例子是关于“黎丘丈人”的寓言故事:
从前梁国北部黎丘地方,曾出现一个鬼怪,这个鬼怪很喜欢装成别人的子侄兄弟的模样来迷惑蒙害别人。有个老人一天晚上从市集上喝醉了酒回家,鬼怪就装成他儿子的样子,存半道上和老人打麻烦,使老人吃了不少的苦头。老人回到家里,酒醒后就气愤地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我不爱你吗?你为什么要乘我酒醉回家的时候,在路上和我捣乱?”他的儿子被骂着哭了起来,跪在地上再三磕头申辩说:“实在是冤枉。昨天我到东边县上去了,这事情确实不是的。不信,可以去查问。”老人看见儿子这个样子,也相信了,于是才发觉这必定是那鬼怪在作祟。第二天,老人又故意到市上去喝酒,想在回家途中引来鬼怪,乘机加以刺杀。那知第二天他的儿子因为怕自己父亲回家时再出问题,也跑到半道上去迎接老人。老人碰见了自己的儿子,却以为这又是那个鬼怪,于是二话不说,就拔剑刺死了儿子。
这个寓言故事,是含有深意的。它告诉了我们,无论看人对事,都必须实事求是,深入作调查研究,弄清事物真象,才能正确对待,取得良好效果。天下事物现象复杂万端,相近似的本来很多,我们如果因其表面相似就不考察它们的不同本质,必定要搞坏事情。
教导我们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我们研究问题,处理事情,固然应该注意现象,但更必须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如果粗枝大叶,不深入到事物的里面去作精细的研究,看到一点表象就想动手去解决问题,是没有不出乱子的。那个黎丘老人就是因为有主观主义的思想毛病,看人论事,不作调查研究,只看表面,所以才人鬼莫辨。第一回,把鬼误认为是自己的儿子,第二回,又把自己的儿子误认为是鬼。这恰如“疑似”那篇文章所说,第二回,老人如果能够深察一下,那必定会发现那是他的儿子,而不是鬼了。我们平常在工作中也会就遇
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要避免犯错误,必须遵循的教导,克服主观主义、粗枝大叶的作风,遇事必须察而后行,千万莽撞不得。
我也觉得,看了这个关于黎丘老人的故事,以古喻今,我们还可以得到更深一层的启示。那就是应该认识到,现在,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上还有阶级存在,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阶级斗争还很错综复杂。反***阶级虽被打垮,但他们是不甘愿退出历史的舞台,其残余势力还妄******。这些类似鬼怪的魑魅魍魉,总想借尸还魂,扮成人样,趁人不备,或者当人们象黎丘老人喝醉了酒那样,神 智不清,思想时候,钻出来迷人害人。在这种情况下,“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对我们来说,也就更加重要了。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识别真伪,分肖敌我。如果不善于察看识别事物,认鬼为人,认敌为友,就会纵容敌人;反之,认人为鬼,认亲为敌,就有可能误伤自己的亲人、同志,那才是上了恶鬼的大当,遭到敌人的暗算呢!
(注)相传春秋时代吴国的干将最善于铸剑。此处所说的“吴干”,意即指吴国干将所铸造的好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