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汉代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在丧葬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古代艺术珍品,今天依然有其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关键词:汉代壁画 艺术价值
中国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2-157-04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Murals
Liu Lanzhi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The mural paintings in tombs of Han Dynasty in Luoyang are real pictures of Han’s social life. They reflect the ethos, ideology, and morality in funeral culture at that time. Because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he social life of eastern Han’s aristocrat reflected, the murals are the valuable ancient arts of distinctive time features and aesthetic value. The mural paintings are still worth of being studied and appreciated.
Key words: Han Dynasty murals; artistic value
CLCnumber:k879.41 Document code:A ArticleID:1003-6938(2010)02-157-04
地处中原腹地的古都洛阳,是西汉的陪都和东汉的都城,两汉年间均居重要地位。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治、经济的优越条件,使许多达官显贵趋之若骛,死后也埋葬于此,王陵、诸侯贵族墓数不胜数,统治阶级用壁画艺术装饰宫殿、陵墓,以夸耀豪华,显示威严,促进了汉墓壁画的兴盛与发展。汉代墓室壁画艺术历经千年依然流光溢彩,亮丽无比地与丧葬文化相辅而行,洛阳汉代壁画构***完美,风格自由、奔放、张扬、大气,集中体现了汉代河洛地区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审美标准。
一 洛阳八里台汉墓壁画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关于洛阳八里台汉墓壁画的发掘,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1916年被开封古董商人刘鼎方一伙盗掘出土; [1 ]其二认为1925年在洛阳八里台发现。 [2 ]这两种说法,第一种比较可靠可信。此墓的年代当在西汉后期,壁画被盗后,由上海运至美国,又从美国辗转到法国巴黎,1924年拍卖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洛阳八里台汉墓壁画是中国汉墓壁画的首次发现,堪称20世纪的重大发现。壁画呈梯形,画面高0.74米,长2.41米,砖厚0.14米,由4块空心砖合成,分别为左右各一块三角形砖,中间是方形砖,下由一长方形横额承托。
这幅长方形壁画右边绘人物10人,均宽衣博带,有的持物顾盼,有的搭讪对语。左部绘14人,或拱手谒拜,或恭而舒袖,或提剑执戟,或下跪施礼。左边向右而立的迎宾者,作拱手状,似在迎候宾客,有的似情绪激动,有的略显沉静,但举止都不失优雅。这幅***洛阳博物馆学者苏健考证为《后汉书・礼仪志》所述“上陵”或“会陵”时的迎宾拜谒或“孝子事亲尽礼”的写实描绘。此***波士顿博物馆注名是“贵族生活写照”,实际上是“迎宾拜访***”(***六)。
左右两个三角形砖上画《上林宛训兽***》(***五)。***中三人,右边一人右手执斧,左手握鞭,正在驯兽,旁边伏着一只似熊的动物;左边穿白色衣服者似驯兽表演的小丑,表情滑稽可笑;中间着红衣服的官吏侧身看前方(***七)。汉代宫廷中不但有皇家动物园,而且有专职的驯兽人员和驯兽表演,壁画表现的内容就是驯兽表演。绘画艺术的创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创作,一是绘画内容的选择,二是艺术形式特征的营造。前者通过具体物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后者利用构成形式,营造绘画内容的精神内涵。这两幅三角形砖的内容及其构成形式,应该是“太极阴阳***”在画面中的变化应用。壁画中,左边穿白色衣服者似“驯兽表演的小丑”实际上是构***的需要,白色衣服与红衣服的官吏形成色彩上的明暗对比,形体上形成高矮对比、长短对比,情态上呈现严肃与滑稽可笑的对比,在气韵上彼此呼应。右边一人右手执斧,左手握鞭,正在驯兽,旁边伏着一只似熊的动物,是画面最为精彩、生动的部分。如果左边穿白色衣服者是构***中的起,那么右边执斧者应该是“承”,作为起的延续,有与转链接并引导之意,转是承接之后的转折变化,是画面最为丰富、复杂的地方。这是八里台壁画中一幅最为精妙的珍品。洛阳学者杜少虎认为,汉代墓室壁画都是一般民间画工的作品,而八里台表现的是帝王生活,壁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分明是受过严格艺术规律训练,并且经过长期艺术实践修炼的专业画家的作品。
二 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壁画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
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发掘于1976年,原址在洛阳面粉厂内。因墓中出土一枚阴刻篆书“卜千秋印”而得名。其时代应该是汉昭帝至宣帝之间(公元前86―前49年),此墓的发掘曾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郭沫若、孙作云等曾经投入研究并且发表学术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引起汉代壁画研究的热潮。 [3 ]
此墓主室墓顶平脊由20块砖拼成,其上彩绘一幅完美的升仙***,长4.51米,宽0.32米。升仙***描绘卜千秋夫妇在女娲、月亮、持节方士、两青龙、两枭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猎犬、蟾蜍、伏羲、太阳、黄蛇等神、鸟兽的引导和护送下浩浩荡荡奔向昆仑仙界的场面。气势宏大壮观,仿佛再现了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描述的“***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的景象,创造出一个秩序井然、神秘奇异的虚幻世界。这幅《升仙***》以其充满幻想浪漫的艺术形象,构成汉代人幻想中的永恒美好的灵魂归宿,它揭示了汉代人对生的留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这幅***可以说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升仙***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整个升仙***构成一幅波浪起伏、延绵不断的天上景象,作者以富有装饰的线描、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和单纯简洁的形象描绘,辅以鲜艳的色彩,表现出画面无限丰富的神秘内容。[4 ]
主室前壁上额,绘一人首鸟身举翼飞舞的***像,考为仙人王子乔(***四)。《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此墓壁画以阴阳五行为构架,展现了羽化升天、吉祥永生以及镇墓辟邪的内容。《王子乔***》与《升仙***》表明期盼墓主人和春秋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一样,最终成为神仙。
西汉晚期,谶纬之风盛行,社会生活弥漫着浓重的迷信色彩,长生不老和谋求死后灵魂不死,直入天堂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卜千秋墓壁画虽然笼罩着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但是却展示了汉代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它描绘的鬼神魔怪,丝毫没有悲哀、沮丧的感觉,画面所揭示的驰骋运动、奔放不息的韵味旋律,也给人奇异的想象以及对美妙境界的憧憬、向往和追求。西汉墓室壁画中神仙题材占主导地位,洛阳卜千秋西汉壁画墓是其典型代表。
三 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
洛阳烧沟61号汉墓,1957年发现,是一座用模印花纹空心砖和小砖砌筑的砌室墓,年代应该是汉元帝至汉成帝之间(公元前48―前7年)。此墓建筑结构用大型印花空心砖砌成,用彩画、浮雕、透雕表现主题内容。随葬品有鎏金铜兵器、车马器,墓室内绘有《星象***》、《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墓室横梁上壁背面彩绘雕砖《乘龙登天***》。整个墓室装饰豪华如琼庭画阁,显示墓主人的贵族身份。
《鸿门宴》取材于楚汉相争的故事,项羽率***队进驻鸿门,谋士范增设计在刘邦前来赴宴时杀之。壁画展现了这一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表面平静却暗藏杀机(***八)。画中手持角杯者为项羽,其左为刘邦。画面最左边为“其貌如妇人女子”手持长干、怒目而视的范增,最右为杀气腾腾、跃跃欲刺的项庄。两人在炉子前烤肉,其后悬挂有牛头和羊肉。背景起伏的山峦,以寥寥数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壁画以线造型,墨线勾勒,表现人物的动态和神情,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有声有色。对于此壁画的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孙作云认为是《傩戏打鬼》,苏健倾向《大傩宴饮***》。[6 ]
《二桃杀三士》取材《晏子春秋》,壁画原有八人。齐景公朝有三勇士,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三人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宠爱,但他们恃功自傲,蔑视身材矮小的名相晏婴。晏婴设下“计功而食桃”之计,《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反映出晏婴善于把握三武士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达到诛杀异己的***治目的。画家运用虚实结合、繁简相依的艺术手法,对人物形象采用概括、简略、夸张的处理手法,对人物的动态进行了特别设计,公孙接伸手拿桃,古冶子厉声喝道,田开疆两手握剑、怒目斜视准备自刎,三人的动态表现恰到好处。晏婴站立左边,线条多用直线,而三武士多用拉满弓的弧线,表现出一种张力。对三武士的刻画,静默似铸,可眼神流露出杀机,眉毛上扬,眼睛鼓起,拔剑厮杀的动作,呼之欲出。公孙接、古冶子与田开疆拉开距离,使画面疏密相间。这是汉代壁画在人物刻画中的成功之作。人物造型手法于漫不经心中显出一种智慧、胸怀和审美意境,似乎笨拙,但却丰满、朴实,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画面带有诗意的浪漫风味。
四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
偃师辛村汉墓,1991年发现,位于洛阳偃师高龙幸村西南约半公里处,时代为新莽时期。此壁画与其他壁画有明显不同,首先,画面用线条勾勒,然后用写意方法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和动态。背景用深灰色平涂,使壁画主题更加突出,而且富有装饰意味,这在洛阳汉代壁画中是比较特珠的一例。其二是壁画所表现的内容。此墓壁画从前至后共计8处。两耳室门外北侧各绘一《执り门吏》,前、中室之间的横额上绘《常仪・羲和》、《方相氏***》。中间为变形《虎头方相氏》,其状凶猛;常仪居左,手托月;羲和居右,手托日。中室东西两壁相对称各绘两幅宽约45厘米的壁画。西壁南侧一幅为《庖厨***》,北侧一幅为《六博宴饮***》,中室东壁南侧一幅为《宴饮舞乐***》,北侧一幅为《宴饮***》。中后室之间的横额之上画《西王母***》,正中画面上部紫色帷幔下祥云升腾,西王母端坐云端,另画玉兔、蟾蜍、带双翼狗状动物、九尾狐、朱雀等。中后室横额上绘有《凤鸟***》、《凰鸟***》。在内容上,西汉早期所出现的《神仙***》内容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对墓主人生前现实生活的描写,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异常丰富。[7 ]
中室东西两壁分别绘有宴饮、宴饮观舞、宴饮博戏和庖厨四幅***,每壁两幅。宴饮***,位于东壁北端,画面构***分上下两层。上层绘四人,分别着紫袍、红袍,两两对饮,猜拳行令,人物中间放置酒樽、托盘和耳杯。下层绘两人猜拳行令,左边三人,其中穿紫红色长裙者呈醉酒态,被两个侍女搀扶,后人称为“醉态女主人 ”(***二)。[8 ]汉代画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倾注了无限情感,醉态女主人袒胸露肚,醉意朦胧,左右摇晃,两边仆人殷勤相扶,动态逼真,其人物造型及服饰多用大面积涂刷,极少用线,可谓用笔简练,是迄今发现的中国绘画中最早使用没骨画法的范例。醉态女主人,是洛阳新莽时期偃师辛村壁画中形象最美的一组人物壁画。壁画的创作者对醉态女主人的服装设计进行了特别处理,女主人服装色彩艳丽,身材苗条,腰身修长。两个丫鬟相对矮小一些,其腰身细修,造型夸张、概括,更加突出了女主人的尊贵身份,这是画家为了突出主体的有意安排。以形写神的意象造型方法,在画家笔下的表现形态上出现不同形式特点,达到形神并重的艺术效果。
六博宴饮***画面西部绘两老者六博的场面,右者着宽袖长袍,束腰,上身前倾,右手高举(举棋未定);左者着宽袖紫袍,红色领袖,跽坐,双目前视;其身后有―抱乐器的侍者,跽坐。博弈二人旁边放置托板和耳杯,画面中央绘一件三足酒樽。整个画面采取鸟瞰透视法,有适度的空间感,虽人物不多,但其间架距离安排极为均衡得当,人物表情生动传神。从画面看,二人似乎在下围棋。围棋起源很早,东汉时期已相当流行。1952年河北望都一号汉墓出土一件石围棋局,呈正方形,厂有四足,局面纵横各十七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围棋实物。其纵横各十七道格局,与魏人邯郸淳《艺经》中“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格),白黑棋子各五十枚”的记载一致,也说明至少在汉代已有了十七道围棋。[9 ]东汉时期,我国还出现了象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一类早期的围棋专著。汉人之所以习尚围棋,是把围棋当作“三尺之局”的模型战争。在汉代400多年间,不少***事家十分爱好围棋,如汉初刘邦,汉末曹操、孙权、陆逊等人。汉代的十七道围棋虽不如南北朝时期定型了的十九道围棋完美,但它为我国传统围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关于“六博”,曹植在他的《仙人篇》中有“仙人揽六箸,对博大山隅”的诗句,有人认为,他说的“六箸”,就是“六博”,是一种类似象棋的棋类游戏。汉画像石(四川新津、山东武氏祠)中有关于六博的画面,还反映了象棋的起源。据传,舜做国君后,以宽怀为本,多次教育早先***谋杀自己的异母兄弟象改恶从善,务正事、行君道,但象依然桀骛不驯,我行我素,舜无奈只好把他囚禁,又怕他寂寞,特地研制了一副棋局,叫侍从与他下棋。据说象后来棋技甚高,甚至仙界棋手也下不过他,于是这种棋局就被后人称之为“象棋”了。
关于“六箸”、“六博”、“围棋”之间的概念有些不清,其中“围棋”比较明确,但“六箸”、“六博”是什么游戏,怎么玩法尚需进一步研究。李铁《汉画文学故事集》中《仙人六博》条说:“仙人六博,原有几种不同的传奉,后来大都失传。现保存下来的作品,仍出曹植之手。他在创作了《飞龙篇》后,又写了续篇《仙人篇》,其中 有‘仙人揽六箸,对博大山隅’的诗句。他说的六箸,就是六博,是一种类似象棋的棋类游戏。” [10 ]
王莽改制打破了君权神授的“天然感应”思想,东汉***权极力维护豪强地主庄园的***治、经济地位,并且通过“查举”、“征辟”等***策保证他们的从***特权,所以豪强地主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治上都拥有极高的地位。他们大兴庄园,蓄奴筑屋,车马出行,歌舞升平、奢侈享乐。世俗的快乐是他们人生追求的目标,死后也渴望同样尽享荣华富贵。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中的《疱厨***》、《宴饮***》、《六博宴饮***》、《猜拳行令***》就是其真实写照。[11 ]
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是汉代壁画中应用没骨画法的典型代表。它反该了汉代画家已经不满足固有的绘画形式,从多方面探索画面的表现形式和技法。偃师幸村新莽壁画是反映地主庄园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这些由祭祀活动、***治活动中游离出来的内容题材,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最引人注意的题材,其造型构***和墨色都体现出中华本土的风格和特色。
五 车马出行***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
东汉时期人们的思想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生前建功立业、荣享富贵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内容开始出现,人神共融的***像内容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车马出行在汉中期以后是贵族奢侈的游乐和社交活动写照的再现。据史料记载,当时王亲贵族、诸侯出行、游射、田猎,无不簇拥满道,浩浩荡荡,宝马雕车,伞盖相望,各具威仪。汉代贵族地主的出行一般都前有引骑,后有驱从,车马规模已逐渐演变成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洛阳偃师杏园东汉壁画墓,出土于洛阳偃师县以西的杏园村南边。其南、西、北三壁的上部均彩绘车马出行***,画面长达12米,宽0.6米。这幅***气势宏伟,共计描绘出9乘安车、70多个人物、50余匹马。最前为徒步而行、手擎旌旄的两列队伍(***三),接着是8名左右雁行的骑吏,马后有一步卒护卫着一乘带伞盖的安车,车上坐2人,御手居左(***一)。再后为6名骑吏和1名步卒引导着第二乘安车(***十)。第三乘安车之前有骑吏9名,伍伯2员。第四乘系墓主人安车,前后骑吏12员,车前伍伯6员。此车尺寸较大,四维车幡,彩饰盖斗,装点特殊。其后又有5辆安车(封面),10名单骑,车上乘员当为墓主人的属吏或从眷,场面壮观。[12 ]
车马出行***表现了墓主人威风显赫的出行场面,也显示了墓主人荣耀的社会地位。在绘画艺术上,继承了先秦的绘画传统,以线造型,线条流畅,技法娴熟,构***完美,人物、鞍马造型准确、生动。手法写实,在衣服处理上有大笔涂写一挥而就的写意画法出现,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整个画面极富动势,是汉墓壁画中的佳作,代表了中原地区汉代壁画的较高水平。
洛阳朱村东汉至曹魏壁画墓,1991年发掘清理。墓室南壁中下部彩绘一幅长卷式车马出行***,长4.76米,宽0.33米。其内容自东向西依次是:1男子站立,身体微前倾作躬迎状;1男子跪姿俯身在上马板凳后作迎接状;迎面快速驶来6辆马车和1单骑,马车均一车一马。第一辆驾红马,车上坐3人;第二辆驾黄马,车带伞盖,上坐2人;第三辆驾黑马,车戴伞盖,上坐2人;马车右侧,有1人骑白马,手指兵器掩护;第四辆驾红马,车戴伞盖,上坐2人;第五辆驾黑马,车有箱和伞盖,御者坐在前部;第六辆驾红马,画面已模糊不清。墓室东壁的耳室券门上彩绘一卧鹿***,长0.44米,宽0.33米。北壁的西边绘有一幅墓主人宴饮***(***九),长2.50米,宽1.46米,壁画上部绘一紫色幔帐,墓主夫妇端坐于帐下榻床上,男主人居左,女主人居右。榻床上并列置一大一小两张长几,大几上摆放满盛食物的12个钵形食器,小几上有圆柱形带纽器,一圆形带盖器。大几前方地面上置一三足圆案,上有一比较大的圆形食器,内放一把盛食器。在男墓主左侧榻床下并立二男仆,一仆右手执一麈尾,女墓主右侧榻床下并立二侍女。整幅画面描绘男女主人宴饮即将开始的场面。[13 ]
汉代壁画记录了汉代人的精神面貌、思想追求、道德观念,以绘画的形式真实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参考文献:
[1]黄明兰.洛阳汉墓壁画・八里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01-105.
[2]刘华,金涛 .中国人物画全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9-10.
[3]杜少虎.拙笔妙彩・引言[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1-7.
[4]黄明兰.洛阳汉代壁画・卜千秋西汉壁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61-67.
[5]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王子乔[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56.
[6]王秀,苏健.洛阳汉代彩绘・61号汉墓墓室壁画 [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28-39.
[7]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偃师县新莽壁画墓清理简报[A].洛阳考古集成[Z].北京:北京***书馆出版社,2007:526-562.
[8][9][11]黄明兰.六博***[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33-35.
[10]李铁.汉画文学故事集・仙人六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65-72.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A].洛阳考古集成[Z].北京:北京***书馆出版社,2007:690-696.
[13]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朱村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A].洛阳考古集成[Z].北京:北京***书馆出版社,2007:737-745.
作者简介:刘兰芝(1958―) ,女,洛阳理工学院***书馆馆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洛阳汉代壁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