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洛阳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摘 要:洛阳是“十三朝都会”。明清时期洛阳城的空间结构,抹不掉前朝宫城布局、里坊建制、市场分布的痕迹。在洛阳都城时代空间布局演变的基础上,研究明清洛阳城市核心空间、社会空间、经济文化空间布局,以完善和充实古代洛阳城市地理空间研究。

关键词:明清时期;洛阳城;空间结局

Abstract:Luoyang is “13 dynasties c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me Luo river Yangcheng's spatial structure, could not erase the previous dynasty imperial city layout, in the work place organic, the market distribution trace. Evolves in the Luoyang capital city time space layout in the foundation, grinds ascertains the clear Luoyang city core space, the social space, the economical cultural space layout, by consummated and the enrichment ancient times the Luoyang city geography space research.

Key words: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me;Luo river Yangcheng;Spatial result

中***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1-57(7)

洛阳是著名的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3朝都先后在此建都。列朝都洛是有其历史地理基础的:洛阳北靠邙山,南对伊阙,东屏嵩岳,西依崤函,四面群山环绕,中为狭长盆地,伊、洛、瀍、涧纵横其间,独有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其历来都是兵家逐鹿的都城圣地。也正因如此,即使洛阳城屡次在改朝换代之际遭到毁灭性破坏,之后又总能迅速地被重建起来。

1 都城时代洛阳城市空间的演化轨迹

古代洛阳城市空间的形成演化与其都城建置兴废变化息息相关。古代洛阳都城建置的确立,是研究洛阳城市空间形成演化的前提[1]。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均分布在现洛阳市域内,形成“五都荟洛”的景象(***1),是洛阳乃至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的见证。

1.1 夏、商、周时期洛阳城的空间组织形式

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都斟鄩)是洛阳都城史上的第一页。《尚书·周书》中记载,“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指洛水、伊水曲折汇流之处,地势平坦,是适宜夏王朝建都的地方[2]。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太康在洛汭建立夏都斟鄩。二里头遗址,北临古洛河,南去伊水5千米,往东不足1万米便是伊洛二水汇流处。1950年挖掘出的一号宫殿基址经探测发掘东西长108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1978年二号宫殿被挖掘出来,基址面积约为4千平方米。

偃师商城(商都西亳)并没有继续沿用斟鄩故城,而是重新选择位置,东移于洛水之阳。《括地志》中记载“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县西十四里”。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期间,商朝建都西亳。偃师商城,西南距二里头遗址6千米,东接今偃师县城。1983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探城址整体略呈长方形,南北约1700米,东西最北部1215米,中部1120米,南部740米,面积为190万平方米。

洛阳都市的成长始于周都洛邑。西周初年,周公、召公营建洛邑,两座城池分别为王城和周城,王城城址在涧水东、瀍水西,今洛阳市区王城公园一带;周城城址在今洛阳市东17千米,西距白马寺约1.5千米。晋《元康地道记》载:“王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王城系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经实测,王城南北长3700米,东西宽2800米,与文献记载相符。周城的城池规模,据《帝王世纪》载:“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载:“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三十六步。”两书记载,相互吻合。

1.2 汉、晋、魏时期洛阳城的空间组织形式

汉魏故城是在成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位于今洛阳市东17千米,洛阳市和孟津、偃师二县交会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地形北高南低。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和北魏五期,先后在此建都。公元前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即帝,定都洛阳,并改称“雒阳”。东汉在周城的旧址上,扩大城池,在城内广修宫殿和观台馆阁,东汉末年,洛阳严重毁坏。建安二十五年(220),魏文帝曹丕称帝,迁都洛阳。魏都洛阳,仍以汉都为基础。魏文帝在东北角建造百尺楼,明帝在城西北角筑金庸城。魏咸熙二年(264)晋王司马炎称帝,仍都洛阳,城市、宫殿多同汉制。武帝之后,五胡乱华逐鹿中原,使洛阳再度遭劫。公元387年,北魏统一北方,至495年迁都洛阳,北魏洛阳城仍在汉魏洛阳城的基础上建立。

汉魏故城是由内城和外郭城组成。内城是东汉、魏、晋的旧都,外郭城则为北魏新筑[3]。据《帝王世纪》载:“呈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载:“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内城大体长九里,宽六里,故称“九六城”。新中国成立后经考古发掘汉魏故城东垣3862.7米,西城垣长3811米,北城垣长2600米,南垣被洛水冲毁,总面积93万平方米。外郭城东西1万米,南北7500米。

东汉时期洛阳商业极为发达,“船车贾贩,周于四方”。晋朝时期洛阳有三市:一金市,在城内宫城之西;一马市,城东建春门外;一羊市,在大城南,三市早放晚收有定时。北魏时期工商业发达,有固定的市场:西阳门外有洛阳大市。市东有通商、达货2里;市南有调音、乐律2里;市西有延酤、治殇2里;市北有慈孝、奉终2里;另外还有准财、金肆2里,这十个里坊顾名思义,多是专门从事各行业经营的聚集区,“凡此十里,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4],可见当时经济空间与居住空间的融合以及兴居乐业的繁荣情况。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规模配置居民里坊的都城,改变了两汉以来宫殿区占据都城主要空间的传统,对北齐、隋、唐的都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1]。

1.3 隋、唐时期洛阳城的空间组织形式

隋唐东都城是洛阳都市建设的鼎盛时期。隋唐时期,洛阳东都作为陪都,城址稍微西迁,东距汉魏故城18里,西离周王城5里,在今玻璃厂至唐寺门一带。隋大业元年(605)始筑东都洛阳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称神都,天授元年(690)由于国号改为周而改称周都,神龙元年(705)唐中宗复位,复称东都。唐朝东都仍沿袭隋制,宫城皇城如故。唐末“安史之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五代梁太祖于开平三年(909)迁都洛阳,修葺洛阳城池,筑南北二城,洛阳复又兴盛。

东都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圆璧城、曜仪城、含嘉仓等组成,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旧唐书·地理志》载:“都内纵横各十街”。定鼎门街是隋唐东都城中轴线上主干大道,北起皇城端门,南到外郭定鼎门。隋唐时期里坊横跨洛河南北。隋代有126坊,洛河北30坊,洛南96坊。唐代划为103坊,洛河北29坊,洛南74坊。城内的市肆主要有丰都市和通远市,隋代称丰都市为东市,唐称南市;通远市在洛水之北,称为北市,合称“二市”。

东都城的规划布局以宫城、皇城为主体。宫城的中央各殿和皇城的正门端门北对翠云峰,南对伊阙,全城以此为中轴线。宫城之北有曜仪城,曜仪城北有圆璧城。皇城东有东城,东城北有含嘉城。曜仪城、圆璧城、东城、含嘉城都附属于宫城和皇城;居民里坊分布在洛水南北;“二市”位置则因自然地理形势、居民情况和水陆交通方便情况,分别设在洛河南北。

1.4 宋、金、元时期洛阳城的空间组织形式

公元960年,宋朝统一中国,建都汴京,以洛阳为西京,置留守。金人攻陷洛阳后,尽毁城郭宫室。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迁都汴京,以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在瀍水以西,隋唐东城以东,兴建一座周围不到九里的小城。《元河南志·宋城阙古迹》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1224)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城,东据瀍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据上所述,今洛阳老城即在隋唐东都城东城的旧址上新筑,经勘查得知,金中京城西北角正与原隋唐东城西北角吻合[5]。元朝,河南府依旧沿袭金制,街道里坊均无扩建。

金元时期洛阳城的规模,据史料记载是边长约为3里的正方形,城周围八里三百四十五步,城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金、元时期,均系土城,规模约为隋唐东都城的二十分之一。

2 后都城时代的明清洛阳城市

明清时期,洛阳虽然失去了全国都城地位,但仍有“九州八府数洛阳”之誉。又由于一直是府级治所,所以在城市建设规格上往往高于其他城市。在全国版***中仍为豫西商业经济重镇,依旧凭着其“天下之中”的重要地理位置,继续承担着南输北运、西通东达的商业使命。

洛阳东西向的道路是,“洛阳—西安”一线的“两京大道”。这条商路向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青海、***,向东可达山东沿海。而南北走向的“晋楚孔道”是从山西经风陵渡、茅津渡、白鹤渡等地过黄河来到洛阳,再由洛阳向南经汝州、鲁山、南阳,到达湖、广、江、淮地区。“两京大道”和“晋楚孔道”的便利自唐朝以后就在洛阳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明清时期洛阳更是晋商南下、徽商北上、陕商东进的必经要地,山陕会馆内《东都山西、陕西会馆碑记》上记载:“自清代初年,洛阳已是秦晋商人东至齐鲁、北到燕赵、南达江汉经商的必经之地”[3]。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直到清末民初京广、陇海铁路通车前后,洛阳依然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之一。

2.1 明清时期洛阳城的建置过程

明清洛阳城是在金元洛阳城的基础上重建。明朝洪武六年(1373),重修河南府城,规模略大于金河南府城。成化、弘治、正德和万历年间,对城池加以修整。明河南府城内,先后置有伊王、福王二府。伊王府是明伊王朱彝的府第,位于河南府城西北隅(今洛阳老城西大街北侧老集一带)。福王府是明福王朱常洵的府第,位于河南府城东北隅(今老城东北隅青年宫一带)。朱常洛即位后,泰昌元年(1620)为避光宗名讳,改“洛阳”为“雒阳”。

清代洛阳城规模和建筑沿袭明制,对城郭街衢虽有修葺但无扩建新项目。顺治元年(1644),在洛阳设立河南提督府,康熙年间裁撤提督府,将提督府东迁至开封,遂在洛阳设立河南府。河南知府衙门就建在明朝福王府遗址上(今青年宫一带)。河南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8)移驻东北隅的旧提督街。光绪二十七年(1901)将周南驿扩充为光绪帝的行宫。

2.2 明清时期洛阳城的城池变迁

洛阳老城在金元时期还是土城,明洪武六年(1373),明威将***陆龄将土城墙改为大青砖护砌的城墙,挖掘城壕。城区平面为正方形,宽1400米,长5600米,墙高4丈,壕深5丈,阔3丈。四面各设一门:东曰建春,西名丽景,南称长夏,北为安喜。四门上均建阙楼,外筑月城,环城设39座敌台,形势险固壮观。万历初年,河南守道杨俊民又改四门名称为东“长春”、西“瑞光”、南“薰风”、北“拱辰”。明末复在城外筑拦马墙,高1.30丈,宽1丈,延绵整个城郭长14993米。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率农民起义***攻克洛阳,城池毁于战火。

顺治二年(1645)至六年(1649),知府金本重捐俸修城墙,使用拆除福王府的残垣废砖,修砌加固四城墙,建城楼八座。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南门月城,建瞭望楼于上,又改东门额曰“迎恩”。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西门,额曰“万安”。重修北门,建城楼,额曰“长庆”。雍正六年(1728)重修南门,额曰“望涂”。

3 明清时期洛阳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研究

古代城市都邑***多是在***上描绘重要建筑物的立面形象,采用符号化表达方式表现建筑、道路等自然景观,类似于山水画,因而有别于现代意义上规则的城市平面***[6]。***2是清代乾隆十年的洛阳城池***,也是类似于山水画的城邑***。从***中可以看出城池整体呈正方形,城内东西、南北两条主干大街交叉贯通全城,连通正东、西、南、北四门,把整个城市分为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块。官署区、居民区、文化、宗教区、商业区就分布在这四隅街巷内,没有明显的功能区界限。

3.1 核心空间的建构与控制

***2上显示出东西向主干道穿钟鼓楼而过,该钟鼓楼正名谯楼,早晨撞钟,晚间击鼓。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与白马寺钟同时铸造,占地288平方米,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故有“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之说。钟鼓楼为城市中心坐标,也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掌控和凸显了整个洛阳城核心标志形象的影响力。四个分区域中,西北隅的核心机构是理刑县治,东北隅的核心机构是福王府和县治,东南隅的核心机构是府文庙,西南隅的核心机构是河南府治,其他机构围绕其分布。

官署区建筑是城市标志性的辖制地物,一般都在城市中占据着最佳位置,以体现***治核心地位和便于统一管理。由于明清时期河南府和洛阳县均设在老城,既是府治又是县治,官署区建筑就有着双重身份意义。

明清两代除了府署和县衙布局位置不同,其他与县衙配套的管制机构和***事检察机构位置并没有大的变化。明代城内建筑主要有伊王府、福王府、河南府署和洛阳县衙。***2中的旧府即是明朝河南府治所在地,位于城市南大街路西,东有南北向主干道联通四方。明代兴建的官署机构还有通判署、教授署、推官署、经币署、察衙署,均分布在四隅街巷内。清代河南府治向东北方向迁移,建造在福王府遗址上,位于城市东大街路北,西临南北向主干道,洛阳县衙则移到城沿东北部。防卫、检察、***械等一系列配套的***府机关:分防营、察院、分守道、火药局等沿袭明代,还依然集中分布在西南隅。这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治核心空间既有变动又有传承,都是时展所需,很好的解释了洛阳城内***治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布局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

3.2 社会空间的分布与影响

3.2.1 居住空间

乾隆十年(1745)老城建制为里。其时,“东南隅三里(毎里十甲),西南隅二里,东北隅三里,西关一里,南关二里”。设六个管理处:西关、西北隅、西南隅、东南隅、东北隅、南关。西关、南关的管辖范畴划分一直延续至今。

老城道路纵横交错,街巷交织如网,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古之“九”为最大阳数,这里的“九”“十八”“七十二”正是九的倍数,可见街巷之多。人们常说的“九街”仅指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东关大街等。巷道一般窄于街,可供车马通行。胡同短且窄,一般不通车马。文献中有记载。

据表3可知:1、按照地物功能对街道命名。如府学街、参府街、察院街、老集街、三官庙街、玉皇庙街、观音寺街、城隍庙街、周公庙街、玉皇庙胡同等。2、有些街道的功能发生变化,如乾隆年间的府学街上有集市,嘉庆年间的府学街没有集市活动。嘉庆年间的大小西关均有集市,西坛角半条街都出租作为***事防卫用地。四眼井街位于东南隅东南角,因存在四眼井而得名,后改建为妥灵宫。3、乾隆年间的街道设置明显多于嘉庆年间。

明清时期建造的桥梁主要有西关桥和东门城河桥,均为石筑桥。西关桥是明洪武六年(1373)河南卫陆龄凿城壕时所建造,位于西门外城壕上,年久淤塞,尔后又在桥上建桥,故称“桥上桥”。东门城河桥,系康熙五十年(1666)黄裳所建,位于东门外城河上。

明清时期的私宅园林主要有福王府、马家大院、庄家大院、史保安家大院、庄廷珍家大院等20余处,均为富豪私人住宅。

据表4可知,明清时期山西、陕西、河北、浙江等地人士来洛,在古巷内建起了明清风格的深宅大院。里坊为面,街道为线,豪宅大院就成为居民居住空间的一个个亮点。尤其是从商者引领了老城典当、古玩、金银饰品、洋布、土杂等行业,丰富了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3.2.2 宗教、教育空间

大量的寺庙道观和名人祠庙遍布在街道里弄,很多延续至今。明清时期洛阳城内建造的佛寺、道观、名人祠堂列表如下。

洛阳城文化底蕴浓厚,书院建设长久不衰。明清时期洛阳城东南隅建有府学,东北隅建有县学,书院、社学、私塾遍及城内外。元代洛阳书院逐渐官学化,延至明初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之际,书院讲学辩论之风大兴。明朝建立了同文书院、伊川书院、洛西书院和洛中书院等7处,其中洛中书院名列众书院之首。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修伊川书院和洛西书院,又于城南安乐窝邵子祠堂后偏东千贤祠旧址上建一书院,题名“伊洛书院”。瀍东书院,在东关大同鸵巷北,相传为老子故里,孔子入周问礼处。万历十三年(1585),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书院。

据表6所示明代的17所书院,其中周南、洛中、奎光、望嵩、涧西、瀍东、玉虚、敬业、丽泽、稶朴10所,为知县龚松林捐俸所建;其中洛中、望嵩、瀍东书院等在明清时期位置未发生变动,岁有修葺。天中、中山、黄鹤、洛浦、伊川、龙门6所,为知县龚松林在乾隆八年续设。另有伊洛、雪香、同文3书院,雪香书院在府治奎楼街,为乾隆三十九年(1774)所建。

3.3 经济、文化空间布局与延续

由***3可见,城关城墙为砖墙,城外道路四通八达,居民聚集在街道两侧,形成了密集的居住区。随着清朝初期社会经济发展,郭城郊区成为商业区、居住区。濒临洛河、瀍河的东关、南关,一直是洛阳物资中转站,是洛阳城繁华的商业区。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南关和南大街是洛阳商业的繁华之地。尤其是南关,既有洛水航运之便,又是山陕地区通往豫东官道(驿站)所经之处,洛阳较大的商铺多集中在这里,是洛阳城最繁华的商业区。新中国成立前,南关附近还有盐店、山货行、竹木行、杂货行、煤场、染布坊、钱庄、茶馆、客栈、药铺、绸缎庄、布匹店等,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明清时期洛阳城有两座著名的商业会馆,一座是位于南关菜市东街由山西、陕西两省商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兴建的山陕会馆(又名西会馆)。另外一座是在老城东关西街由山西潞安府(长治)和泽州府(晋城)商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潞泽会馆(又名关帝庙,后改名东会馆)。据“山陕会馆”和“潞泽会馆”的金石资料记载:明清至民国时期,仅山西、陕西商人在南关一代经商的店铺就有五、六百家。如今这两座古建筑保存完整,成为洛阳厚重历史文化和商业繁荣的珍贵见证。

在谈到明清河南府经济时,不能不谈到庙会。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南》引《洛阳风俗琐谈录》云:洛阳“城内及附郭庙宇不下数十处,每处在春夏季各演戏三天,三日之中,一日名曰大会”。庙会是以祭神为依托,在寺庙周围开展的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分为综合易为主的庙会和专业庙会。综合易的庙宇主要有县文庙、府城隍庙、迎恩寺、泰山庙、药王庙、三贤祠、云溪观、古唐寺、洛神庙、贾谊祠、周公庙、上清宫、下清宫、吕祖庵、白马寺、邵夫子祠、东大寺等,专业庙会中的关林庙会、龙门庙会最为著名。同时,庙会是一种经济、文化综合性活动,文娱表演活动丰富多彩,所以基于庙会而言,洛阳城的宗教空间、经济空间和文化空间是叠合在一起的。

4 结论

今洛阳老城,是金兴定元年(1217)以宋“河南府”为主体建城,历经明清时期而形成的城池,其规模和建筑延续到***前夕,是洛阳仅存的唯一古城,是现代洛阳城市建设的雏形。历经沉淀,明清时期洛阳城的城池变迁、建制、道路、桥梁、园林、寺庙、书院、会馆、庙会已深深地嵌进了老城的骨骼肌理,随着历史流逝依然鲜活:建春门、安喜门、丽景门的重建振奋人心;多处寺庙园林遗址承载着历史记忆;古巷深宅折射出古城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但在建设新市区时努力保存古城风貌,使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城遗迹仍清晰可观。

参考文献:

[1] 李久昌.国家、空间与社会: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2] 苏健.洛阳古都史[M].合肥:博文书社,1989.

[3] 李振刚,郑贞富.洛阳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4] 杨衔.洛阳伽蓝记校笺[M].杨勇,校笺.中华书局,2006.

[5] 李冷文.古城今昔—洛阳历代城池建设[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6] 蔡峰.城市地***下的城市—由城市地***的比较探讨影响城市形态演变的观念因素[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2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明清时期洛阳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学习

执灯人――母亲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执灯人――母亲,内容包括执灯人是什么,执灯人什么意思。12月21日阴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在我成长的背后,有一位坚忍地站在暗处为我执灯的人――她,就是我最敬爱的妈妈!15年前“呱呱呱”,随几声猛烈的长啼,我来到了

学习

数字化矿山在路上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矿山在路上,内容包括数字化矿山建设总结,数字化矿山规划方案。摘要:该文介绍了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ERP系统,针对现在代矿山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采用世界知明的SAP软件,规范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

学习

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分析及其意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分析及其意义,内容包括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和特征,把自己的客户群定位在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更容易出

学习

清宫烟壶 御用赏赐皆佳品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清宫烟壶 御用赏赐皆佳品,内容包括清乾隆十二生肖紫砂壶,乾隆西洋仕女烟壶。被清代帝王视为珍宝的器物并不少,像历代名瓷、史书典籍、青铜彝器、碑版法帖等等,然而真正能与皇帝日日伴随,不离衣袖的恐怕只有鼻烟壶了。宫廷烟壶

学习

夏季美食数冬瓜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夏季美食数冬瓜,内容包括冬瓜美食文案,夏季吃冬瓜的功效。冬瓜又名白瓜,既能做佳肴,又是药膳,《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甘平,清热,养胃,生津,涤秽,除烦,消痛,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诸病不忌。”冬瓜虽然姓冬,但却是夏

学习

《唐昭仁寺碑》诸拓本及其收藏家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唐昭仁寺碑》诸拓本及其收藏家,内容包括唐玄秘塔碑拓本北宋拓本仅见著录,唐拓化度寺碑高清大。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碑刻拓片无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初唐名碑的《昭仁寺碑》,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

学习

2007太空漫游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2007太空漫游,内容包括太空漫游全集免费,2001太空漫游全文多少字。自从第一张专辑《月球漫步》被奉为一时的经典之后,空气乐队的风格就一直在实验与流行之间摇摆。对于外界来说两位成员尼古拉斯戈登和让本诺特・杜卡尔的第一

学习

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内容包括安徽蒙城土话大全,安徽蒙城方言戏。蒙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其声母共有22个,含零声母;韵母共37个;声调共4个。蒙城方言音系和普通话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从声母

学习

《音乐教育》杂志研究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教育》杂志研究,内容包括音乐教育杂志文章推荐,中国音乐杂志。1934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创办的《音乐教育》杂志在中国近代音乐期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刊物持续时间长,期数多,内容广泛,撰稿人几乎包括20世纪30

学习

戏剧与音乐构造的联系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戏剧与音乐构造的联系,内容包括戏剧和小说的联系,戏剧与小说的区别和联系。作者:陈蕾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赖声川被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他成功地将“精致艺术与大众艺术巧妙结合,”其针砭时

学习

“离子烫”――美丽背后有隐忧

阅读(30)

近两年,“离子烫”有如雨后春笋般在爱美女士中流行。那一头头飘逸的直发,的确美丽动人。不过,在做完离子烫后,她们发现,头发开始干枯、分叉,而且还有刺鼻的气味。这是怎么回事?长发飘飘带来的烦恼爱美的陈女士在一家外企工作,为了让自己

学习

山月不知心底事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山月不知心底事,内容包括山月不知心底事全文下载,山月不知心底事全文阅读。1顾安远跟我说话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都开始冒汗。这话说出来恐怕鬼都不信,天不怕地不怕的陈锦瑶不过被一个男生叫了一下名字,就怕成这样子?其实也是有

学习

六年级语文试卷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语文试卷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优秀答题试卷模板,六年级下册语文我的心愿作文范文。六年级语文试卷篇1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十个大题,分为基础知识、联系文章内容填空、阅读短文

学习

朝觐贡嘎山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朝觐贡嘎山,内容包括贡嘎山穿越全文,贡嘎山藏语全文。既然是神山,贡嘎与藏区的其他极高山一样,总不肯将尊容轻易示人。我们一共有三次机会接触贡嘎,只有最后一饮才看到了完整的山峰。也许是一点运气、也许是我们的虔诚、神山终

学习

改革院线制加快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开拓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改革院线制加快中小城市电影市场的开拓,内容包括院线制改革助力电影行业发展,谈院线制下的电影市场竞争。[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电影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挖掘这一问题,从院线制改革的角度着手,来探索开拓

学习

城市与减灾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与减灾,内容包括城市与减灾是什么类型期刊,城市防灾减灾的结语。1.瞬间生命刘宝池2.废墟上的风筝关仁山3.遥寄天国的家书城市与减灾刘庆骅4.唐山大地震摧毁了我的初恋于允科5.地震期间的邻里纠纷段燕勤6.多事的日子丁人

学习

城市商圈交通组织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商圈交通组织研究,内容包括学校商圈周边交通拥堵疏导方案,学校商圈交通拥堵治理成效。针对商圈的引发的交通问题,分析商圈拥堵的原因,提出解决商圈拥堵的基本策略,从商圈内部的交通组织、周围道路的分流组织等提出改善商圈

学习

“智慧城市”建设之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城市”建设之道,内容包括智慧城市智能之道,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文章。目前,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

学习

宝鸡峡灌区发展城市工业供水项目探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宝鸡峡灌区发展城市工业供水项目探析,内容包括宝鸡峡水利工程灌区图,宝鸡峡河灌区规划。发展城市工业供水是灌区服务社会,壮大自身经济的新要求、新途径。宝鸡峡灌区渠系战线长、水库众多、水资源丰富,发展城市工业供水优势明

学习

谈城市品牌建设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谈城市品牌建设,内容包括城市品牌建设探索版,城市品牌建设与宣传。品牌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文化、知名度、发展格局及竞争力等是城市建设不断丰富的内涵和动力,也是一座城市历久弥香的魅力所在。一座城

学习

城市安全消防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安全消防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内容包括城市智慧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专业消防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城市的建设日益完善,但是在消防系统方面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城

学习

盘点加拿大4大著名城市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盘点加拿大4大著名城市,内容包括哈利法克斯在加拿大城市排名,加拿大最适合华人居住的城市。加拿大,一个三面环绕壮阔海洋的国度,充满令人赞叹的野地生态、刺激有趣的探险活动以及引人入胜的多样文化,真诚而热切地欢迎着世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