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饮食发展史上,以动物的血制作各种各样的“血食”可谓屡见不鲜。在饭店、酒家的菜单中,常出现的血食菜肴是“韭菜炒鸭血”、“煎猪血”、“烩羊血”及“三鲜毛血旺”等。不过,在大江南北,风味独特的“血”食有多少,知者甚少,故今特拟此题成文,介绍各地“血”食请君品尝。
陕西“血面条”
陕西长武地区的人们常采用猪、羊、鸡血和白面擀成一种面条。其制法是用猪、羊、鸡血和面揉和成面团后,摊开压薄,切成条,入笼中蒸20分钟,吃时,经煮制,加青菜、豆腐条、切成菱形片的鸡蛋皮、臊子油和其他调味品食用,其质软糯,易消化,味道鲜美,咸鲜适口。
湖南的“血豆腐”
血豆腐是湖南湘西土家族人家的传统佳肴。逢年过节或有贵宾光临时,血豆腐在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血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在新鲜豆腐里加一定比例的血,再加上食盐、辣椒、花椒及桔皮、肥肉末。做时,先将这些配料用手捏成椭圆形,再用柴草微烟熏烤,等到外层稍黑,肉质稍硬即可食用。食用时,将血豆腐蒸软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猪肉混炒,或切成丝与大蒜、香葱、辣椒小炒。其味香酥软,易消化,味道鲜美,风味独特。
南京“鸭血汤”
鸭血汤是南京传统风味小吃。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一经品尝,鲜嫩适口,可与其他山珍海味相媲美。鸭血汤的特点是:原料简朴,入口鲜美,鸭血细嫩,老少皆宜,在南京街头可品尝到这种小吃。
广西“鸭血粑”
广西龙胜、三江等地侗族民间,杀鸭前先将糯米盛入一空盘内,杀鸭时将鸭血淋在糯米上,使鸭血盖过糯米,煮熟,冷冻后,用刀切成片状,放油、盐、葱、蒜等配料在锅里烩制即成香味扑鼻、咀嚼有味的鸭血粑。
湖南“猪血饼”
猪血饼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乡山寨,在每年的“冬至”到“立春”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做猪血饼。这段时间做的猪血饼不易霉变,存放时间可到翌年秋季。苗族同胞除同食之外,还常常拿到市场销售。外地人到城步探亲访友,都会捎几斤回去,让家人也品尝一下这风味独特的“猪血饼”。
广西“鸭血酱”
鸭血酱是广西壮族民间用鸭血制成的调味品,制作时以新鲜鸭血为原料,放入适量的盐、酒、醋、青椒、葱、姜、香椿等搅拌,盖严腌约半小时,即可拿出来食用。吃时以鸭块蘸鸭血酱,味极香醇。
邵阳“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食品,其制法是将豆腐拌猪血、食盐,切碎的新鲜肉丁、辣椒粉、五香粉以及香油、味精等佐料,团成一个个小馒头式的猪血丸子,放置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放置灶上用锯木屑、柚子皮做燃料熏干即成香脆可口、风味独特的食品。
武冈“血酱鸭”
湘西南人都说“食在武冈”。武冈集湘西南各市县美食大成,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一种特殊的炒吃子鸭的传统名菜――血酱鸭。血酱鸭是湘西南武冈的传统食品。食后让人赞不绝口。血酱鸭的烹制颇为特别。杀鸭时,将鸭血流入装上米醋或酸水的碗中,使其成为不凝固的血酱,再把花椒、姜末、蒜末放入血酱中搅匀。然后将鸭肉切成小块,用铁锅加猪油爆炒,再放入切好的茄子丁(或鲜南瓜丁)和辣椒拌炒,焖熟,待锅中无汤时,把血酱倒入其中,边倒边拌,四五分钟后即可食用。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吃起来香甜酸辣,鲜美可口。
云南“麂血饭团”
麂血饭团是景顿族传统的熟饭与麂血混合食品。世居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同胞,当他们猎获麂子后,先将大米倒入筒里煮熟,然后将麂子开膛,取出心和血,将心剁成末连同血,佐料一块拌捏成团,这便是他们招待贵宾的最佳食品。
“血肠”
血肠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其制作方法是:选用新鲜的羊或牛血放进干净盆内,把羊或牛的内脏洗净后剁成小碎块,加入适量的盐和调料后,连同磨成油菜籽大小的青稞,一块放进盛血的盆内,拌成糊状,灌入洗干净的羊或牛的小肠内,然后用细绳把灌好的血肠扎成段,放进锅内,烧至水沸后,用针在血肠上扎几个洞,把肠内的气放出来,煮约半小时,至熟透,即可食用。
江苏“血丝酸汤”
在江苏的江阴、武进、常熟等地沿长江的农民、渔民喜食一种“血丝酸汤”。做法十分简单:把熟猪血切成细丝,入锅烧开去浮沫,放木耳、竹笋丝、蒜苗、香菜等,根据个人口味调入胡椒粉、红油、醋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