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粉彩瓷,彩瓷之一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采用新粉彩工艺绘画牡丹,花色甜美,新丽夺目,是民国时期彩瓷上表现牡丹的亮点。新粉彩的形成与民国初年景德镇彩瓷界新的彩绘技术队伍的形成,新的彩绘颜料的出现和新的绘画技法的应用等密切相关。
清末民初,由德国、日本等国外新研发的瓷器颜料和技术传人中国,此时进口的洋彩色彩丰富,艳丽斑斓,且使用方便,与趋于没落状况下的浅绛彩相比,后者就显得逊色。在新颜料、新工艺和浅绛彩、传统粉彩工艺技术的交融基础上,经一批画师们创造性地发挥,便形成了新粉彩绘瓷。
新粉彩画师队伍涌现,成因于民间红店的兴旺。清代末年以后,景德镇官窑败落,画师四散民间,民间的彩瓷业从而得以比较快的发展,出现大量彩绘瓷器的行业,旧称“红店”。《景德镇陶业纪事》:“红店为完成瓷器之工场,镇中不下四五百家。”同时,经营瓷器的瓷业公司,在这一背景下也多了起来,促进了民间瓷器的生产和销售。许多善书能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纷纷来到景德镇“红店”从事瓷器的彩绘工作,其中不乏才华出众的名家,如民国初年新粉彩早期的代表人物汪晓棠。原是杭州以画扇面为业;潘宇则是从鄱阳来的画家。在他们的带领下,不仅形成了新粉彩瓷工艺,而且后继者众,并出现了新粉彩的中坚组织“珠山八友”艺术团体。其中,徐仲南、毕伯涛、程意亭等画师都是彩绘牡丹的高手。
新粉彩表现手法与传统粉彩有所不同。新粉彩在填色前,先打底色,然后在填色过程中强调“洗染”、“油染”和“点染”,每一种颜色因此产生丰富的浓淡深浅的过渡变化,这样绘成的牡丹就显得格外地鲜活,又具有官窑粉彩、珐琅彩的韵味,克服了传统粉彩单一种色彩没有过渡而显得呆板的缺点。各个画师的表现手法不同,又为新粉彩创造了许多新的技法,这都是传统粉彩无法比拟的。
新粉彩牡丹瓷强盛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其彩绘风格与中国画一脉相承,更体现了时兴的海派绘画韵味。恽南田取法力求形似,“得其生香活色而已”的手法;华品承传禽鸟生动的神情姿态造型技巧在新粉彩绘画中得到充分地显现。同时,从海派画家张熊、赵之谦、任伯年等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如用色明丽隽雅,用墨刚柔兼济,写意而不失形似等技法。当这种崭新的画风画在洁白细润的“玉绫窑”新品种白胎上,新粉彩自然成为深受社会喜爱的宠儿,从而在商业化和平民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初创时期的新粉彩牡丹瓷,还借了时尚撕彩的光。清末民初,国外传入的新彩,是一种采用人工合成或生产的颜料,其呈剂包括着色金属氧化物与着色硅酸盐。这是一种“熟料”,即以氧化铜、锰,铁、铬等各种矿物原料,经过高温熔烧后成为各种不同色彩的熔块,再经过精磨后配入专用于低温烘烧的釉面附着剂便可以调配使用,所以使用起来极为方便。新粉彩色彩丰富,品种繁多,发色稳定,各种颜色还可互相调配成多种中间色彩,烤烧后画面平滑,呈色光亮,而且在其温度范围内多次反复烤烧,也不会产生化学反应而保持色彩不变。新粉彩形成期和鼎盛期的画师们除了掌握浅绛彩技法之外,还能熟练地运用新彩绘画。新粉彩初创时,画师们经常采用新彩与新粉彩结合的工艺绘制瓷器,新彩和新粉彩兼而用之画成的彩瓷,被称为“洋夹粉”。许上礼,安徽石埭人。擅长花卉翎毛,受院体绘画的影响,笔法工细严谨,巧施洋彩而尽得风流。他约干1920年创作的新粉彩《富贵长寿》瓷板,采用的就是“洋夹粉”手法,画面中牡丹,松树用的是粉彩颜料,而红绶带鸟则用的是洋彩,两者结合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新粉彩发展初期,潘字、吴霭生、汪晓棠等起了重要的作用。潘宇(约1887―1926年),字鼎钧,斋名古欢,号淡湖外史。江西鄱阳人。1911年后在鄱阳任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画教师。执教之余常到景德镇从事彩绘新粉彩,人物、山水、花鸟皆精。“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都出其门下,被誉为新粉彩的奠基人。吴霭生(1886―1926年),广东南海人。名毓麟。少时在香港经商,1909年来到景德镇,创办合兴瓷庄。在绘界有很高威望而出任“瓷业美术研究社”社长。他在研制脱色釉的烧造和色釉的研造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所创造新白釉,釉色洁自如丝,被称为“玉绫窑”。当时汪晓棠、潘字等新粉彩名家都爱用由他烧制的白胎。汪晓棠(1885一1924年),江西婺源人。名棣。棣华,字晓棠,号龙山樵子。早年在杭州以绘扇为业,能书会画,来到景德镇后,绘瓷出手不凡。擅长人物,尤长仕女。“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从其学。在他们合力推动下,新粉彩得以迅速发展。
画师结社,进一步提升了新粉彩牡丹瓷的艺术质量。1916年成立“绘瓷美术研究社”,至1926年遭北洋***阀洗劫破坏后,1928年又成立了“月圆会”。“月圆会”的出现,标志着新粉彩进入了鼎盛时期。
“月圆会”因设在景德镇前清御厂所在地珠山,前期有八人参加故又名“珠山八友”,前后实际有十人加盟,他们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程意亭,田鹤仙、徐仲南、刘雨岑。他们品茗论画,切磋技艺,形成了以中国绘画手法结合粉彩绘瓷技法的新流派。其中,徐仲南、毕伯涛、程意亭等彩绘更是独占春光。
徐仲南(1872―1953年),新粉彩绘牡丹,格调高雅,甜润工丽。徐仲南,江西南昌人。名陔,字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少年时曾入私塾念书,后入瓷庄学艺,由于他的勤奋好学,不久便成为南昌红店中的佼佼者。他工松竹,善写山水,兼作花鸟、人物,所绘瓷器广受欢迎。后来到景德镇,凭借他画风全面很快在绘瓷界立足,进而去武口开设“改良瓷店”。辛亥***时期,瓷店毁于战乱,于是重返南昌,至1918年又再次来到景德镇,在江西瓷业公司任美术管理工作。1921年加入“瓷业美术研究社”,1928年“珠山八友”成立,他是珠山八友中年岁最长者。新粉彩《锦堂富贵》瓷版是徐仲南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934年。题款;“锦堂宝贵。仿六如居士大意,甲戍秋月,仲南徐陔写于珠山次。”画面由锦鸡、玉兰、牡丹组成。一丛牡丹从锦鸡和玉兰的背后生发,大小三朵牡丹花成“品”形布局,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描绘精致。在锦鸡黑色、褐色和玉兰洁白的映衬下,牡丹花显得格外的娇柔妩媚。
毕伯涛(1885―1961)是一位文人新粉彩瓷画家,彩绘牡丹,构***清疏,格调高雅,富有浓厚的文人画特有的书卷气。毕伯涛,名达,字伯涛,号黄山樵子,斋号紫薇花馆。祖籍安徽歙县,寄居江西波阳县。毕伯涛出身于钱庄家庭,家境富裕,自幼熟读经书,1899年考取秀才。民国后,家道衰落,科举废止,仕途不通,又早年丧妻,处境十分艰难,30岁后他便迁居景德镇谋生。初到时栖宿寺院,靠抄写经书,书写楹联糊口。39岁时,才携儿子渊明跻身瓷艺界,从此父子并驾,在新粉彩瓷的绘画方面作出卓越成就,一时成为瓷坛美谈。毕伯涛擅长翎毛花卉,也善画走兽,并有“毕老虎”之称。毕伯涛新粉彩花鸟画,师法新罗山人,绘瓷风格与清代末年浅绛彩画家金品卿相似,新粉彩代表 作有《四季花鸟》瓷板等。《四季花鸟》中有牡丹一幅,题款:“看得春光到牡丹。古歙毕伯涛画意。”其他三幅分别绘画荷花、和梅花。其画新料彩瓷牡丹,构***疏简清朗,用色温润华滋,艳而不俗,花枝落墨明快,与浅绛彩绘画极为相似,能感受到很浓重的文人的书卷气。毕伯涛所画花牡丹,多配有鸟雀。他画鸟雀别具一格,如《四季花鸟》中牡丹画面中绘有侧面的白头翁,采用小写意勾染法,不重工细而注重传神。其造型也颇特殊,侧画的鸟首却能见到两个眼睛,呈“比目鱼”状,这一他特有的奇特的造型手法。也为他所绘的新粉彩瓷牡丹增添异彩。
程意亭(1895―1948),他所画的新粉彩牡丹甜润鲜活,在绘瓷界独树一帜。程意亭,江西乐平县人。字体孚,名甫,号翥山樵子、泊山山民,斋名佩古斋。程意亭自幼家境贫困,8岁时父亲去世,因生活所迫,14岁时弃学,先是在粮店当过学徒,后又到书画装裱店学艺。在装裱店中,他对字画产生了兴趣并立志绘画成业。1911年,16岁的他考入饶州江西省立甲种窑业学校***画科,师从名师张筱耕、潘宇,学习山水,花鸟,成绩优异,得师真传。毕业后,入九江“普芳居”瓷店工作,很快因作品出众而在绘瓷界闻名。后迁居景德镇,自营开设瓷店。1928年,程意亭与王琦等结社成立“珠山八友”。1931年到上海,得海派画家程瑶笙施教。程瑶笙绘画吸收西画明暗向背及透视法,追求形象真实感,又不失传统笔墨趣味。程意亭深受其影响。同时,程意亭对清代恽寿平、蒋廷锡、和现代张熊特别爱好。在他绘画中经常题有:“抚瓯香馆主人设色”、“抚瓯香主人设色”句,“瓯香馆主人”,即清代画家恽寿平,“瓯香主人”,即清代宫廷画师蒋廷锡。此外,程意亭还深受海派画家张熊的影响。张熊(1803―1886年),与任熊、朱熊并称“沪上三熊”,善画牡丹,作品艳而不俗,幽逸古雅。在沪时间虽然不长,但画艺日进。1934年返乐平后便以卖画为生。后应江西浮粱县立饰瓷科初级职业学校之聘,重返花鸟专业教学和新粉彩瓷创作。此时地的绘瓷熔合了海派国画技法而具新意,同时他所用的颜料也与众稍有不同,采用的是自己研制的,所以所绘牡丹具有色泽鲜艳夺目,丰腴洁雅的特点。程意亭新粉彩以牡丹题材创作的作品有《富贵***》瓷版《富贵白头》瓷版等,所画牡丹用色艳丽,色泽丰富,生动清新,点染用笔轻灵,渲染爽利,柔和甜润,美而不俗,幽逸清丽。程意亭也善画翎毛小兽,在牡丹的花丛中,添上鸟雀或猫更显生气,作品中的鸟雀与浅绛彩瓷花大禽小不同,所绘鸟雀的结构严谨,体形则较大,这便于工笔丝绘羽毛,故形态尤显逼真。同时他画鸟雀,眼睛浓重突出,神彩飞扬。程意亭笔下的猫兽,承袭程瑶笙动物画技巧,丝毛纷披,枯润交融。穷究细微。
此外,民国年间彩绘名家邓肖禹、李明亮、周岐山、徐韵泉,刘仲卿等均有新粉彩牡丹瓷佳作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