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和冕洞边缘结构的可能关系 罗葆荣,LUO Baorong
极区地磁亚暴等效电流体系的本征模分析 徐文耀,XU Wenyao
太阳活动区磁场与CMEs和太阳质子事件 张桂清,ZHANG Guiqing
CME和太阳耀斑现象 曹莹,CAO Ying
暗条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 杨秀兰,汪景,YANG Xiulan,WANG Jingxiu
CME与米波射电爆发相关性研究 夏志国,陈敬英,XIA Zhiguo,CHEN Jingying
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爆发 纪树臣,JI Shuchen
日冕物质抛射的能量来源 陈敬英,林隽,夏志国,CHEN Jingying,LIN Jun,XIA Zhiguo
太阳质子事件、双带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 李小聪,LI Xiao-cong
太阳活动短期预报效果及预报评价的探讨 董士仑,DONG Shi-lun
第23太阳活动周的黑子数峰值特征预报 田剑华,范权福,TIAN Jianhua,FAN Quanfu
第23太阳周黑子相对数的峰值、峰期以及结束期的预测 张桂清,ZHANG Guiqing
太阳活动22周低年质子事件的预报分析 朱翠莲,李威,ZHU Cuilian,LI Wei
第22周峰年强耀斑活动及持续性预报 张桂清,ZHANG Guiqing
关于太阳活动预测与自然灾害预测 王家龙,WANG Jia-long
近地表Q值求取及振幅补偿 裴江云,陈树民,刘振宽,王建民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准三维算法研究 陈树文,刘洪,李幼铭
大庆电场地震实验资料的面波特征 李建勇,田春志,刘洪,李幼铭,高红伟
***法及其在Toeplitz矩阵分解中的应用 高红伟,李幼铭,刘洪
松辽盆地地层吸收特性和地震波衰减速规律研究 陈树民,宋永忠,牛彦良
二维大地电磁数据的整体反演 王若,王妙月,底青云
2001年2~4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苏昉,田维
东海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回顾与研究现状 江为为,刘少华,朱东英
地震层析成像板块构造及地幔演化动力学 傅容珊,郑勇,常筱华,黄建华
地震波反演方法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其数学基础 杨晓春,李小凡,张美根
地球磁场古强度测定方法综述 田莉丽,史瑞萍
西部地下水勘查的基础地质问题与关键地球物理技术 李茂榕,戚洪彬,王赟,蔡纲
地球科学的新使命——认知和发现非传统矿产资源 赵鹏大
我国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实例及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 刘建明
适于窄线三维地震资料的面炮方法 陈树民,刘洪,李幼铭
微机群并行实现Marmousi模型叠前深度偏移 杨辉,高亮,刘洪,李幼铭,范兴才
神经网络用于岩性及岩相预测的可行性分析 邱颖,孟庆武,李悌,张立志
太阳黑子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 赵佩章,陈健,赵文桐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现状与进展 裴正林
我国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与战略初探 陶果,多雪峰
山东探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综述 叶槿根,高星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研究(Ⅱ):地震方法 宋海斌,松林修,杨胜雄,江为为
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深部结构 江为为,宋海斌,郝天珧
青藏高原岩石圈热状态及其东西部差异 马晓冰,孔祥儒
中国大陆地壳和岩石圈铀、钍、钾丰度的大地热流约束 ,汪集,邓晋福,熊亮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倾斜固体潮观测中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 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
高温高压下橄榄石含水实验和软流圈成因 顾芷娟,孙天泽,陶京岭
波浪和海底底床的相互作用(1)-不同模型下的波浪衰减分析 林缅
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思考 刘光鼎,郝天珧,祝靓谊
深层地震勘探的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前景 田春志,刘洪
残留盆地研究综述 刘丽峰
波动方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刘喜武,刘洪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方法 栾锡武,秦蕴珊
遗传算法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进展 胡龙胜,王家林,吴健生
接收函数方法及研究进展 许卫卫,郑天愉
旋转加速度计重力梯度仪原理及其应用 李红***,邓方林,柯熙***
地球磁场相对强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任收麦,石采东
地质流体活动的形变场响应研究进展 张慧,杨宝俊
瑞雷波勘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祁生文,孙进忠,何华
地层含水性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 石昆法,戚洪彬,王赟
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吕惠进,刘少华
双侧向测井仪器响应的数值分析 张友生,魏斌,杨慧珠
河道油藏边界面的最优化随机模拟 刘福平,陈玉祥,杨长春
10.6~1.5GPa、室温~1 200℃条件下青藏高原地壳岩石弹性波速特征 马麦宁,白武明,伍向阳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桩海地区及其它油田中的应用 史秋贤,冯斌
1690年以来全球非偶极子磁场的变化特征 康国发,吴小平,胡家富
中国航磁异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 郭志宏,徐昆
微弱正弦信号检测模型混沌解的判定 李月,杨宝俊,李亚峻
DAS24-3B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 侯广兵,倪大来
DAS24-3B数据采集系统用户操作和数据回放模块的原理和功能 侯广兵,郑天愉
地球自转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研究(Ⅱ) --地极移动与地球的较差转动 张捍卫,许厚泽,郑勇,刘长建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研究 李景朝,刘少华,严光生
地质雷达技术在巴彦查干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王建民,刘财,杨宝俊,蒋连斌
***北部降水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 魏香,陈菊英
地球自转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研究(Ⅰ)--引力位和重力的变化 张捍卫,许厚泽,郑勇,刘长建
关于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若干问题探讨 金双根,朱文耀
波浪和海底底床的相互作用(2)--底床应力及位移分布 林缅
地下介质三维模型中界面的描述方法 李迎春,徐果明,徐涛
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中的算法研究 蒋虎,黄珹,张运刚
多矿物岩石流变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江燕,臧绍先
地球物理反演的拟线性近似方法综述 陈丽虹,孙建国,吴燕冈,王忠仁,韩立国,朱建伟
油气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何展翔,贺振华,王绪本,孔繁恕
波动方程多次波压制技术的进展 牛滨华,沈操,黄新武
小波理论及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裴正林
QPOG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段文燊,李显贵,吴朝容
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钟世航
地球物理场观测中的大气效应问题研究 孙和平,罗少聪
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与演化研究的新进展 任向文,吴福元
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范景辉,杨晓松
雄关漫道真如铁——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 刘光鼎
回顾与展望——21世纪的固体地球物理 刘光鼎
面向油气勘探开发提升地震偏移及属性刻划水平 李幼铭
震电效应研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刘洪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胡天跃
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宋海斌,江为为,张文生,郝天珧
深海油气地震勘探进展和展望 洪菲,胡天跃
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 管志宁,郝天珧,姚长利
我国大地电磁测深新进展及瞻望 魏文博
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回顾与展望 杨文采
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综述 杨辉,戴世坤,宋海斌,黄临平
流动成像测井研究进展 吴锡令
大力开展直接找油找气技术研究 陆邦干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张中杰
新书推荐 王广福
白垩纪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球深部动力学 史瑞萍,朱日祥
数字地震仪的发展历史及展望 朱铉
中国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与未来 赵永贵
中国遥感的回顾与展望 朱振海,黄晓霞,李红旮,燕守勋
琉球海沟的构造和运动特征 高祥林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并行计算在南黄海地区的应用 朱振宇,刘洪,李幼铭
中国海及邻域岩石圈三维密度分布 方剑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值模拟数据库 韩露,丁毅,张贵宾
大港探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刘丽峰,郝天珧,江为为,阎晓蔚,周立宏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底青云,倪大来,王若,王妙月
地球物理问题的自适应模拟退火方法求解 井西利,杨长春,李丽
变质岩区地震波速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为例 姜修道,朱光明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景建恩,梅忠武,李舟波
地壳对不同波长地形在重力场中的响应 张赤***
井眼条件下弹性波传播问题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杨慧珠,张友生,陶果
基于GIS的城市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戴英,张晓晖
厄尔尼诺事件的随机特征 刘伟,杨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