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活力,要使学生学好化学,那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当中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一定要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养成实验的好习惯。
【关键词】 实验 安全 方法
【中***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19-01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活力,要使学生学好化学,那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当中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走进新课程,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是教师上好化学课的中心环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要如何把握实验教学环节呢?教师应注意些什么?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也许有人会说,做实验还有什么不安全的么?当然有。纵观历史名人,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在艰苦复杂的试验中获取真理的。比如:科学家瓦特,在做蒸汽实验中,左耳受残而聋,还差点付出了生命。发明家爱迪生不也是冒着无数次生命危险的实验,发明了电灯、电话、留声机等一千多种发明,而成为发明家的。这大概就是布埃斯特所说的“真理的蜡烛常常会烧伤那些举烛的人的手”。这一切不仅证明了科学是实验的结晶,还强调了在实验中安全绝对不可忽视。当然,这些名人事例好像离我们远了一些,还是看看学生身边吧。据报道,某实验中学,学生在做稀释硫酸的实验中,有个学生不幸被毁容,漂亮的脸蛋变成了花脸。又如某学生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因未先均匀预热试管,造成试管爆炸,碎片飞溅,导致左眼受伤而失明。这样的事故我们要提高警惕,引以为戒。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安全管理,渗透安全教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如何培养呢?那就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试验方法,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交给学生方法,做好实验。切忌让学生杂乱无章,随心所欲。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在课前必须备好课,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准备好实验器材。对于实验,自己要先做,结合教参的提示,在总结出做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课堂上才能给学生做出准确的实验演示。并且在演示时,讲清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说明理由。也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事项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此,用一则路标为例,来阐明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据报刊杂志报道,在法国巴黎某处高速公路最危险的转弯处,有这一则标语:“这里不是医院,是火化场!”这则幽默而又精湛的路标,不仅告诉行车的司机这里危险,要减速慢行,而且还说出了,加入不听劝告的结果,那就是一旦出车祸,死路一条,只有火化。根据记者报道,自从1995年该路标贴出以来,此处从未发生过车祸。这就是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当然,把我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与上例相提并论,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师向学生说明注意事项时,一定要说出理由根据。为什麽、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否则,有的学生会因为好奇,老师不让做的他偏要去做,对于有危险性的实验,那么,教师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安全,更谈不上实验的顺利与成功了。
如何让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引以为重呢?在此,以沸腾为例进行说明。这个实验当中有两个知识点需要强调:1、酒精灯的认识。2、水的沸腾。教师通过教学,应让学生理解下列注意事项:
(一)酒精灯的认识注意事项:
1、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理由:避免酒精溢出);
2、不能用燃着的灯去点燃另一盏灯。(理由:避免因倾斜溢出的酒精燃着,而引起酒精灯爆炸);
3、熄灭酒精灯时不用嘴吹,要用灯帽盖盖灭。(理由:避免因吹而引起酒精灯内的酒精溢出燃着而伤人)。
(二)沸腾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里的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理由:避免水沸腾溅出烫伤同学);
2、加热前要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理由:如果不均匀预热,试管会破裂);
3、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理由:水沸腾溅出后会伤着同学)。
综上列所述,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一定要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要有临危不惧的机智,如果出现实验事故,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既保证学生的实验质量,又能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句话,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而不让学生在实验中摸黑走路,更不让学生去冒险。我们的化学老师就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时刻注意安全,让学生养成实验的好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实验当中要培养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