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表达中,两种以上的句式纠缠不清,叫做句式杂糅。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病句类型已成为考查的热点。考生在判断句子是否杂糅时。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有一双识别句式杂糅的火眼金睛?我想应了解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
一、无使令义动词带“兼语”
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动宾结构的宾语同时又是主谓结构的主语(即兼语),这种句式我们称为兼语句。兼语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第一个结构中的动词要含有使令意义。常见的含有使令意义的动词有“使、请、派、催、逗、劝、选、让、留、求、托、命令,动员、阻止、发动、追认、组织、号召、鼓励、要求”等。
如果第一个动词不含使令意义,就不能带兼语,否则就会变成句式杂糅。如:
①找出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介词还是动词。
②为了青春常在,她从不吝惜金钱用在打扮上,而不管丈夫手头是否宽裕。
③毕克细看了高仓健的表演处理却是极其平静的。
三例中的“找出”、“吝惜”、“细看”都不含使令意义,也不能带主谓短语做宾语,却分别带了“兼语”。如“词”、“金钱”、“高仓健的表演处理”等。因而,例①把“找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介词还是动词”两句硬糅成一句;例②把“她从不吝惜金钱”和“金钱用在打扮上”两句糅成了一句;例③把“毕克细看了高仓健的表演处理”和“高仓健的表演处理却是极其平静的”两句糅成了一句。改法:将例①的“找出”改为“指出”,例②可改成“她在打扮上从不吝惜金钱”,例③可先在“表演处理”后加个逗号,再在逗号后添上“高仓健的表演处理”。
二、主动被动纠缠在一起
一个句子,要么表示主动,要么表示被动,如果让主动、被动纠缠在一起,就会犯句式杂糅的毛病。常见的格式是:
甲+介+名+被(+甲)+动(“甲”为施事)
④***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在公路上打场的李春青、张胜富、刘振禄等各被罚20元。
⑤她将卖房之款,除购买了部分高档物品外,其余大部分已被她在上海等地挥霍一空。
例④主动句“对在公路上打场的李春青、张胜富、刘振禄等各罚20元”和被动句“在公路上打场的李春青、张胜富、刘振禄等各被罚20元”纠缠在一起造成了句式杂糅。删去“被”字即可。例⑤主动句“她将卖房之款。除购买了部分高档物品外,其余大部分在上海等地挥霍一,空”和被动句“卖房之款,除购买了部分高档物品外,其余部分已被她在上海等地挥霍一空”纠缠在一起,造成了句式杂糅。可删去“己被她”,成主动句式;也可删去“她将”,成被动句式。
三、画蛇添足
某些杂糅的病旬,就是由语言结构上的画蛇添足所造成的。说具体点就是,把甲句式和乙句式糅在一起,充当甲句式主语的语言单位,又被用来充当乙句式谓语结构中的宾语。这样的句子,就好象一个身子连着俩脑袋,一个是正长着,一个是倒长着的。其格式是:
甲是……就称为甲
⑥宏观经济论文,就是凡是描述国民经济中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的、带有普遍性整体性的经济问题研究成果的文章,我们就把它称为宏观经济论文。
例⑥把“宏观经济论文就是……的文章”和“凡是……的文章,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宏观经济论文”两句硬糅成了一句。可在其中任选一种句式:或删去“凡是”和“(我们)……称为……论文”,或删去“……论文,就是”。
四、滥用词语
⑦国宝是否安在?
“是否在哪里”、“是否在不在”这样的格式都犯了杂糅的毛病。“是否在哪里”是把“是否在”和“在哪里”糅在了一起:“是否在不在”是把“是否在”和“在不在”糅在了一起。同样、“是否在哪里”的倒装旬式:“是否安在”,也是杂糅的。它把“是否在”和“安在”两句糅成了一句。
改法是:或说成“国宝是否在?”,或说成“国宝安在?”。
五、称代不明
⑧这倒使得朱长顺塞翁失马,因祸得福地成全了他。
作者的原意是:朱长顺塞翁失马,因祸得福。但由于“他”称代不明。使得“这倒使得朱长顺塞翁失马,因祸得福”和“这倒塞翁失马。因祸得福地成全了他”两句糅成了一句。
有三种改法:可删去“地成全了他”五个字;也可删去“使得朱长顺”,并将“他”改为“朱长顺”(也可不改);还可改“他”为“自己”,让“使得”带主谓结构“朱长顺……成全了自己”作宾语。
六、前谓兼后主
把甲乙两句糅在一起,前句的谓语同时又兼后句的主语。如:
⑨我们不能因为左宗裳镇压群众、在批判其***罪行时。象倒脏水那样一概否定是不对的。
此例的“象……一概否定”既作前词的谓语,又兼后面“是不对”的主语,使得“我们不能因为……一概否定”和“因为……一概否定是不对的”两句糅成了一句。可改成“……一概否定,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们对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不仅要多读多练,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把握病句的语法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