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沿沙埕港区域“口窄腹大”的地形地貌和洪(潮)水特性,提出建挡潮闸以降低闸上各垦区地面标高的构想,为沿沙埕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沙埕港区域土地利用工程措施
1问题的提出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与浙江温州毗邻,是闽东南通往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北大门”,拥有全省十分之一的海岸线(长432.7km),有大小港湾41个,岛屿81个。天然深水良港之一的福鼎沙埕港,长年不淤不冻,万吨巨轮出入不受潮汐限制,是国家二类口岸和国家一级渔港。
独特的区位优势使福鼎市经济近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土地资源紧缺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难题,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成为福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课题。本区域为感潮区,高水位受洪潮影响,土地利用填方量大,开发成本较高。因此研究本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制定适宜的防洪(潮)排涝措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沿沙埕港区域概况
沿沙埕港区域是福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包括福鼎市城区及点头、白琳、前岐、店下、沙埕等镇。本区域滩涂发育,滩涂资源丰富,是福鼎市后备土地储存地。区域内已围垦地有潮音岛、双岳、前岐垦区,规划围垦地有百胜及八尺门内各垦区。这些围垦滩涂地的共同特点是地面标高较低,一般在海平面以下。
本区域地形呈现“口窄腹大”的特征。窄口长屿处控制流域面积1049km2,其上游有桐山溪、双岳溪、百步溪等河流汇入,长屿至上游各溪流汇合口之间水深港阔,常水位下水面面积达70.8km2,平均水面宽约6km,而窄口长屿处水面宽仅700m。
本区域洪水多由台风暴雨形成,多发生在6~9月,其特点是暴雨集中、历时短、强度大,且受外海潮位顶托影响。沙埕港潮汐属往复流,一天有两次涨落,多年平均高潮位2.23m(黄零高程,下同),多年平均年最高潮位3.59m,年最高潮位发生时间一般在7~10月。因此洪水与高潮存在相遇的可能,一旦这种状况发生,将导致上游各地水位抬高,加大洪涝灾害程度。工程设计时从安全考虑,采用洪潮不利遭遇进行设计。
3防洪排涝对策研究
3.1 建闸构想
利用“口窄腹大”的地形地势特征,在窄口处建设挡潮闸,在外海发生高潮时,关闸挡潮,抵御潮水上溯;另外利用“水深港阔”的港区容积,存蓄上游洪水,在潮水退潮时开闸泄水。此调度方式可以错峰,控制洪潮不利组合,较大程度降低闸上水位,相应降低各垦区地面标高,增加各地邻河地区防洪排涝能力。
3.2 挡潮闸设计洪量分析
本区域潮水一天有两次涨落,一次潮水涨潮时间约6小时,因此只需分析6小时暴雨和相应洪量。本区域20年、30年一遇年最大6小时设计暴雨量分别为220mm和251mm,窄口长屿处相应洪水总量分别为1.78亿m3和2.03万m3,
3.3 可行性分析
3.3.1 工程可行性
拟在长屿半岛上设置水闸,水闸净宽700m,待水闸建设完成后,封堵长屿窄口水道,水流通过新建水闸排入下游港区。
本工程水闸在岛上实施,无技术难度,关键是长屿窄口水道的封堵,我国已有类似堵口工程的先例,工程从技术角度是可行的。
3.3.2 经济合理性
沙埕港平均海平面为0.32m,从偏安全考虑,控制闸洪水期起调水位以0.82m计,按最大6小时洪量全部存蓄闸上港内进行设计洪水位计算,求得控制闸20年、30年一遇闸上洪水位分别为3.33m和3.66m,相应上游垦区设计洪水位可降低0.74m~0.22m,平均降低洪水位约0.5m,本区域围垦面积约3.5万亩,相应减少垦区填土方量约1100万m3,减少填土投资约3.5亿元,并可提高福鼎等建成区防洪排涝能力,建闸并封堵窄口总投资约2.6亿元,建闸效益显著。
3.3.3 负面影响分析
建闸堵港工程的实施, 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海岸地形,影响堵港上游感潮区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导致附近泥沙运移状况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冲淤变化趋势, 从而可能对工程附近的海岸淤蚀、海底地形、港口航道淤积、河口冲淤、海湾纳潮量、河道排洪等带来影响。
4结束语
沿沙埕港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口窄腹大”的地形地势特征,使得港区下游筑坝建闸挡潮成为可能。从工程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来说,本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推动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福鼎市沿沙埕港区域防洪(潮)排涝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