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孤独的具有人文思想的献祭者

摘要: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哈姆雷特复仇中的“延宕”和他的死吸引人们去思考,去探寻其原因和意义。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本文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和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忧郁的王子不仅身处孤立无援的地步,而且精神上更是备受煎熬。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他深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不仅是为父报仇,更是对社会的重整。但是如何去做,却始终束手无策,一直处于在孤苦焦虑和对人和社会的绝望中;最后既然决然地接受挑战,慷慨赴死,与敌人同归于尽。哈姆雷特永远是人类文学史和文化史一个光辉的形象。

关键词:哈姆雷特;孤独;人文主义;献祭者

1. 简介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 艺术 成就。它是莎士比亚戏剧“王冠上一颗最灿烂的金刚钻”。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关注和推崇,吸引这后人不断的挖掘,钻研和再创造。在对哈姆雷特的角色的分析和理解中,他在复仇过程中出现的“延宕”,是最受人关注的话题。“自1736年托马斯.汗莫爵士提出复仇的延宕问题后,历代莎评家对此多有论说。许多人从内部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哈姆雷特性格懦弱而不堪重任(如歌德),恋母情结(弗洛伊德和琼斯)等。然而性格懦弱至多是出于思想困惑,哈姆雷特在复仇行动中还是有其刚硬果敢的一面的;至于恋母情结说,则纯属精神分析学派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其视野之狭隘足以使受蛊惑着忽视剧作中于人生真正吃紧的问题。”(梁工,1086)在作者看来,哈姆雷特是一个孤独无助,忧郁深结,同时有具有人文主义精神,过于理想,过于追求完美,是自己理想的献祭者。

2. 孤独忧虑的归国王子

哈姆雷特王子的悲剧人生自一次生活突变开始了。短短一个多月间,父王暴卒,母后改嫁,王位继承权他落别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无可避免的流失,无法挽回。孤苦,忧虑,对个人生活的脱节的郁闷便成为他生活唯一可抓住的东西。在刚出场时,哈姆雷特那一身的黑衣与宫廷的富丽堂皇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纵观全局,能算上哈姆雷特的朋友的,为他提供帮助的只有霍达旭。虽然“他是为糊涂的群众所喜爱的”(朱生豪,168),在国王眼中“一般民众对他都有很大的好感,他们盲目的崇拜想一道使树木变成石块的魔泉一样,把他所有的错处都变成优点;我的箭太轻太没有力了,遇到这样的狂风,一定不能射中目标。反而给吹了转来。”(朱生豪,180);虽然雷欧提斯的聚众造反说明了社会的矛盾激化和动荡不安;但哈姆雷特始终都放弃了极具现实意义的民众***策略。不仅是由于他不愿意,而且更是因为在那最初的打击后他的不知所措,傍徨无助。对此,他以反讽,黑色幽默来消解和打击。“葬礼中剩下的残羹冷炙,正好宴请婚筵上的宾客。”(朱生豪, 104)这一语讽刺了叔嫂的;“嗯,先生;在这世上,一万个人中间只不过有一个老实人。”这一句戳穿老波洛涅斯的虚伪。自己的母亲背德,背叛了父亲,嫁给了那个弑夫,弑父掠国的凶手,自己那洁白无辜的情人也不理解自己,反而任自己的敌人利用并帮其隐瞒。自己以前的老朋友甘愿受新王的指使刺探并加害自己。哈姆雷特何其孤独;何其无助。又几多的忧郁烦闷。无怪,哈姆雷特呼出;“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哼!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朱生豪,103)。在获悉父亲的被杀真相后,考虑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哈姆雷特开始装疯,以迷惑克劳狄斯。但在那日日夜夜的身心煎熬中,他是否是完全清醒的非常值得商榷。梁工先生认为:他(哈姆雷特)并非时时处处都那么冷静。他明知道克劳狄斯在幕后窥探,却喊叫出“已经结了婚的,除了一个人,都可以准许活下去”(第三幕第一场)这种自我暴露的话语。他在王后寝宫误杀了波洛涅斯,似乎也与他当时的歇斯底里状态有关。

3. 过于美化人性的人文主义者

作为王子,哈姆雷特是优秀的。在别人眼中,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眼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朱生豪,143)并有“高贵无上的理智”。他在莎士比亚笔下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作者通过他的言辞和他就读于威登堡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城的特殊安排暗示了他的身份。剧中他唯一的支持者和知心人霍拉旭也在同一城市就读并自称在精神上是个罗马人,这些也印证了这一暗示。在人文主义的熏陶下他对人性的美好深信不疑,对理想之国的建立充满了憧憬。而这一切在接踵而至的一系列打击中,陷入怀疑的深渊。英明的父亲去世了;忠贞不逾的爱情理想也被***邪迷了心窍的母亲亵渎了;至亲的叔父背叛了亲情成了杀父仇人;吉尔登斯吞、罗森格兰兹这两位多年的好友也摒弃了友情,自觉的成为迫害他的工具;以波洛涅斯为代表的朝臣更是见风使舵毫无原则,成为敌人的帮凶。人性在他的眼前褪去了理想的光彩,裸的展示着它的全部丑陋。哈姆雷特的心理经历了震惊中的头脑空白和清醒后的万念俱灰。这种境遇下,回顾自己接受的人文主义对人的盛赞,他只能发出无奈的嘲讽:“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朱生豪,130)。对他这一人文主义者而言,为父“复仇”就不会仅是个人的“复仇”,也应是社会的“复仇”。所以他感叹:“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大的责任!”(朱生豪,117) 他不像雷欧提斯那样,为父报仇就聚众造反,而是敏感地思考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私人的仇恨。在克劳狄斯慌乱地向上帝祈祷时,哈姆雷特不、没有趁机杀死他,他不愿意在杀父仇人“正在洗涤灵魂”的时候报仇,而是想到要在敌人罪恶昭彰时,再举起正义的剑惩罚邪恶。这不能仅仅归结为哈姆雷特的宗教情结,更不能怪罪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这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理想者的必然行动,而不再是宫廷权利的血腥争斗。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始终不愿也不想采取聚民***这一最实际有效的手段。他的复仇首先是一种精神复仇,他称克劳狄斯为恶棍,奴才,小丑,扒手和无赖,他讽刺朝廷中趋炎附势,虚假做作的风气。人文主义自身的不足也促使了哈姆雷特的悲剧的形成。

4. 慷慨赴死的献祭者

哈姆雷特明知道应该自己做什么,却犹豫应该怎样去做的状态中,最终也没有处心积虑地筹划杀死克劳狄斯,反而不断地转向自毁和自戕。初时的孤苦焦急之情让他有自杀之念。在他误杀老波洛涅斯后的言语中就可以明显看到这种自毁意识:“我很后悔自己一时鲁莽把他杀死;可是这是上天的意思,要借他的死惩罚我,同时借着我的手惩罚他,使我一方面自己收到天谴,一方面又成为代天行刑的使者。我现在先去把他的尸体安排好了,再来承担这个杀人的过咎。”(朱生豪,164)英国之旅使哈姆雷特的心灵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他归来手执骷髅站在墓地陷入冥思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行动的毫无意义,明白美好与丑恶终究在死亡面前归于虚无。在克劳狄斯派人邀请他与雷欧迪斯比剑时,虽然明知其中有诈,哈姆雷特还是答应了,当霍达旭劝阻时,他说:“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一个人既然不知道他会留下些什么,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朱生豪,201)麻雀曾被耶稣用来鼓励自己的门徒。此时,哈姆雷特也借此鼓励自己不畏死,打算像宗教中的殉道者,英雄般地慷慨赴死。最后,他将死时靠自己的力量惩罚了克劳狄斯,而他自己也步入了毁灭。在最后,哈姆雷特阻止霍达旭去自杀,让他忍痛讲述自己的故事,如耶稣死后复生吩咐使徒传讲他的故事一般,传播着爱。哈姆雷特也通过“讲我的故事”来显示自己在一种绝望中的希望和对自己命运的肯定;在悲剧的怜悯与恐惧中向人启示着爱与揭示着自己的理想。

5. 结束语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具 艺术 代表性的一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所揭示的主题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依旧觉得震撼人心。

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是个人的复仇,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复仇。王子的“忧郁”,一直是人们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他的这种“忧郁”,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极高的美学境界。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到处充满着专制腐败、阴谋诡计、阿谀奉承以及“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 法律 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朱生豪,141)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他对这个时代不满意,要以一己之力“重整乾坤”。“生存还是毁灭”,这个经久不绝的痛苦的声音,就在他的灵魂深处奏响了。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莱特复仇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从开始的孤苦,焦虑中幻想自杀,后来的“生存还是毁灭”,最终毅然地走向毁灭,或许只有死亡才能沉寂心灵的延宕,他的死成全了他的信念,最后成为他在人们心中永远存活的希望。

参考 书目

[1] 梁工. 莎士比亚与圣经(下)[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 吴非. 浅析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形象[j]. 经济 研究导刊, 2008, 38.

[3] 杨春艳. 超越者的悲哀—也谈哈姆雷特的"延宕"[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17(3).

[4] 尹迪. 诗化与自毁—哈姆雷特悲剧探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 版. 2008, 31(3).

[5] 珏慧. 《哈姆雷特》永远的艺术魅力[j]. 观察与思考. 2008, 20.

[6] 朱生豪 莎士比亚悲剧集[m]. 北京: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孤独的具有人文思想的献祭者

学习

福鼎市沿沙埕港区域防洪(潮)排涝措施探讨

阅读(30)

[摘要]针对沿沙埕港区域“口窄腹大”的地形地貌和洪(潮)水特性,提出建挡潮闸以降低闸上各垦区地面标高的构想,为沿沙埕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沿沙埕港区域土地利用工程措施1问题的提出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与浙江温州毗邻,

学习

品读吴昌硕的中国花鸟画艺术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品读吴昌硕的中国花鸟画艺术,内容包括吴昌硕中国古代花鸟画,浅析吴昌硕写意花鸟画的构。【摘要】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艺坛上富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之一,特别是花鸟画艺术,其花鸟画绘画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学习和领会传统技法--

学习

天水南郭寺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天水南郭寺,内容包括天水南郭寺宝塔,天水南郭寺。“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这是诗人杜甫歌咏天水南郭寺的诗。穿过车水马龙的天水市南大桥,不久来到南山

学习

知青张致远

阅读(35)

张致远,1952年生于成都。18岁时,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他来到川南(现重庆市)的南江县插队当了知青,20岁时“嫁”给了31岁有四个孩子的寡妇胡秀云。19岁照顾遗孀和孩子1970年,张致远到南江竹岭公社大湾大队3小队插队的时

学习

改革开放后首场赈灾筹资义演

阅读(41)

个人举办赈灾筹资义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戏剧界的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常香玉等就多次举办这样的活动。现在,这种赈灾筹资义演更成为我国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的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也早已为演艺界以及社会各界所熟悉

学习

汽车业:IT加速研发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业:IT加速研发,内容包括汽车研发管理大作业,汽车软件研发流程。产品开发是降低生命周期成本、获得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决定汽车厂商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4月下旬的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成为一个

学习

中国骄傲作文500字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骄傲作文500字,内容包括他骄傲了作文500字,中国骄傲作文750字。中国骄傲昨天,我看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中国骄傲的记录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片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感动。中国骄傲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今年汶川大地

学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容包括南开学报是c刊吗,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替代关税壁垒的隐蔽性贸易干预措施及其应用佟家栋(1)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税承诺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张伯伟(3)我国关税结构调整及关税减让方

学习

231个《考试大纲》动词短语详解(一)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231个《考试大纲》动词短语详解(一),内容包括中高考高频率动词词组大总结,十大动词考试必背。1.beabletodosth有能力做/能够做/成功做Althoughthefirewasextremelybig,twopassengerswerestillabletosurviveit.尽管火势很大,还

学习

濒危或者不濒危的台湾动物们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濒危或者不濒危的台湾动物们,内容包括濒危动物的照片和资料,目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自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月初生时只有100多克的可以一手掌握的小不点圆仔,10月时已成长为可以到处趴趴走的十几斤重的肥猫。在圆仔成长的

学习

试析保险法禁止反言原则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试析保险法禁止反言原则,内容包括保险法中禁止反言是哪一条,保险合同禁止反言原则。[摘要]保险法中的禁止反言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衍生品,属于衡平法。对价理论本省的限制性是禁止反言原则产生的背景,在适用范围上来看禁止反言原

学习

水泥砂浆整体地面施工工艺浅谈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水泥砂浆整体地面施工工艺浅谈,内容包括上海不发火水泥砂浆地面施工价格,不发火水泥砂浆地面如何施工。【摘要】整体地面主要是指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和菱苦土地面等。整体地面应用较为广泛,与传统做法

学习

浅析酒店服务的网上“直销预订”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酒店服务的网上“直销预订”,内容包括酒店网上预订系统分析,酒店预订平台是怎么运作的。伴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发展,酒店业也逐步开展其网络营销的新模式。酒店网络营销的关键是要系统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查询、预

学习

分子筛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分子筛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内容包括石油化工分子筛,分子筛在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反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农业、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域催化剂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文章对石油化工中应用分子筛进行探

学习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内容包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十四行诗传入英国后,经过改造产生了适合英语的体例。其中一式由莎士比亚广泛使用,成绩不斐,因而被称为“莎士比亚体”。此体佳作甚

学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主题分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主题分析,内容包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27至152首,威廉·莎士比亚的第130首十四行诗。[摘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一向被认为是爱情诗,但其实是一首突显诗歌功能的诗,即:诗歌可以使事物永恒。关于这

学习

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内容包括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2010年的中考已经降下帷幕,笔者有幸参与了扬州市物理中考28题的第3小题阅卷,本题得分率并不高,只有10%左右,现就本题,

学习

《夜宴》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夜宴》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研究,内容包括比较电影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异同,哈姆雷特与夜宴的比较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全面分析《夜宴》与名著《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精准了解这两部作品

学习

纳西索斯的独白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纳西索斯的独白,内容包括纳西索斯读后感,纳西索斯小说。希腊神话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的发展和内容,也随着文化迁移逐渐融入拉美文学作品中。本文意在从纳西索斯角度对比分析阿根廷现代心理小说《隧道》里潜藏的希腊神话色

学习

一个男科女医生的婚姻独白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一个男科女医生的婚姻独白,内容包括男妇科医生的心理独白,一个男科医生的独白。当初,我以为他会爱我全部,后来,终于明白,原来。他只能爱我那么多……一我把签好字的离婚协议放在子凯面前。他低着头,透过玻璃茶几的反射,我看到了他

学习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故事梗概

阅读(39)

鲍西亚,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学习

浅谈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的悲剧意义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的悲剧意义,内容包括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喜剧赏析,莎士比亚第十二夜解析。虽然在《第十二夜》中,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但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下,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