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评价是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提出研究性学习评价有以下特点: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时间的延续性。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多元性全面性多样性延续性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我国,2000年1月,***印发了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新一轮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计划》将研究型学习列入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开设研究型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不应当仅仅通过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来评价其学习,而是要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习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这种测量与评价应当就是学习机制的一部分。那么,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如何开展,评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依据应该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相结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不同成分分别设置各自的评价标准。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要求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同等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得学生在这些对人的发展有深层影响的指标上有所进步。基于以上目标定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与常规课程应该有所区别。评价内容的增加会导致评价主体的变化,类似于体验的情感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完成。
二、评价特点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的单科课程的评价主体是教师,一般是任课教师对该科目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由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目标的多样性,显然由单一任课老师作为评价主体是不合适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可以包括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小组、学生个体、学习小组、与课题相关的企业、单位、部门,甚至如果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或者报奖的话,那么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评价。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中指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5)学生学习的结果。
从这一指导来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包含了知识、态度、能力等3个方面的内容。有研究者对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阐述:知识评价包括:经验性知识、跨学科知识和方法技能性知识;态度评价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对待科学知识、对待自然和对待社会4方面的内容;能力评价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传统课程的目标是传授知识,这就决定了他的评价手段多为使用试卷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来判断该课程的效果。然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了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交往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的培养,等等,显然传统的考试并不适合研究性课程的评价。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宜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手段:问卷、访谈、小组讨论、口头报告、活动总结、研究成果汇报、鉴定会等。在评价方式上也可以采用互评和自评结合的方式。
(四)评价时间的延续性
对研究性学习所进行的复杂的、系统的考察和评判过程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必须在早期做出一次评估,再在后期做出几次评估,从而才可能确立所发生的变化。因此,研究性学习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张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改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手段。
从时间上看,一次研究性课题的开展少则需要几个月时间,多则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监督学生的进度。从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学生是对社会、自然和生活中的课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理解研究的课题,纠正研究中的错误思路和方法。
从阶段来说,宜采用3阶段的评价:
1.开题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题价值评价、研究方案评价和开题报告评价。
2.中期评价。这种评价一般在课题进行过半的时候进行,评价的内容包括:活动情况评价(包括出勤、活动情况和活动记录等)和课题进程评价(包括资料收集、研究方法和研究进程等)。
3.结题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成果评价、现场答辩评价、学生的体验情况评价和成果的创新之处或社会效益评价。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有助于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评价活动所共的各种信息,逐步学会对过去的行为的反思,对未来的计划的修正和补充;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团队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二)对教师而言,有助于帮助教师有效地知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对学校而言,正确的评价对该课程的开设、实施和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研究性学习评价可以帮助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有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M].教基[2001]6号,2001.
[2]***.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M].教基[2000]3号,2000.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6.
[5]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 2001,(17):21-23.
[6]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1,(6):19.
[7]李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环节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5,(4):42-4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