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票据的根本属性首先是融资关系,票据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通资金的方式,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票据相关法律法规都实质上否定了票据的融资功能。这与我国的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有关,所以要建立健全票据的融资功能,首先重在信用,同时也要完善相关票据法律制度,发展融资性票据。
关键词:票据融资;信用;票据无因性
票据作为传统的金融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为金融工具的功能似乎并没有衍生金融工具那样的明显。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融通不断加速,票据市场迅速壮大。票据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通资金的方式,正在蓬勃发展。
一、票据融资的形成发展和我国票据融资的现状
票据融资发源于与商品和劳务交易相关的商业票据,这种商业票据是在较易发生时,买卖双方不用现金结算,而是通过由买方向卖方签发一张远期付款的票据结算,票据到期时,卖方持票据向买方收取现金,主要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票据上列明了收款方和付款方的名称。持票人可以在票据到期前向银行申请贴现。
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票据交易渐渐脱离了实在的商品交易,公司也不再为了某一笔具体的商品交易而签发票据,而纯粹是为了筹措短期资金而签发票据。发行人和投资人是一种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票据不再有收款方的名称了。票据融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等筹措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国的一些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开始使用这一短期融资方式。然而,融资性票据的使用在我国遇到严格的制度阻碍,票据的融资功能被局限于延期支付的资金融通,企业无法签发票据直接融资。据保守估计,迄今为止,在我国企业累计签发的十几亿的商业汇票中,八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其中融资性票据所涉及到的金融占到开票总额的1/3以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及《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转让及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应以真实、合法的商业交易为基础,而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显而易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是禁止纯粹融资性票据的(当然从释放自有资金的角度讲,通过签发出票、背书转让实现的票据支付功能本身也蕴涵了融资功能)。
二、阻碍我国票据融资功能的因素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法定票据只有交易性票据,无融资性票据。而且商业票据主要发挥的是要式记载和约期支付功能,票据的流通功能、融资功能、信用功能远未发挥出来。在交易性票据结构中,银行承兑汇票比例比较高,呈现出银行承兑汇票的单边市场特征。这不利于银行规避风险,也不利于企业利用票据进行融资。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信用制度和法律缺陷两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信用制度的缺陷
1、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使票据融资缺乏根基
商业信用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是被禁止使用的,造成大多数企业缺乏信用意识,大量的“三角债”困扰着企业和银行。不少企业欠款有理,欠款有利,自我风险意识差,有的竟然通过签订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套取银行信用。当拖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赖账不还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方式,信誉的价值就变得很低了。整个社会也会出现信用混乱的局面,这无疑对票据信用是釜底抽薪,票据融资也将失去发展的基石。
2、商业信用软约束,票据融资功能未能真正发挥契约合同的效力
我国商业信用一直是软约束,惩罚力度不够,使得票据融资功能没能真正发挥其契约合同的效力,导致银行对企业的票据缺乏信任。商业票据在中国目前的违约风险还很大,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实施背书转让,提高商业票据的流动性。没有了流动性,票据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3、缺乏公正权威的票据资信评估机构,票据的广泛可接受性大打折扣
企业信用没有比较权威的参照系,缺乏公正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对票据进行评级。目前中国票据市场还很不成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约束票据债务人的行为。这样的市场很容易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大大降低市场效率。
(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
1、我国并没有确立票据无因性制度
票据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不因票据基础关系无效或有瑕疵而受影响。票据的无因性原则是现代票据法的通例,但我国票据法律法规均对票据出具的经济基础作了限定,规定办理票据业务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或有“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例如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一款“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该条处于票据法总则部分,所以很多学者主张我国并没有建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7]第216号)第3条规定,“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商业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
纵观世界各国及地区票据立法及有关公约,票据无因性都是被广泛承认和长期坚持的。目的在于使票据在流通中不受票据原因基础关系的影响,能够***地发挥其作用,最终促进票据的使用与流通。
2、票据交易制度落后
我国金融市场制度的发展可以总结为:货币市场制度远远落后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而票据市场制度落后于其他货币市场制度建设。票据交易的许多方面在制度建设上还是一片空白,这严重阻碍了融资性票据的推行。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票据业务的操作仍分散于会计、信贷、资金等多个专业部门,既不利于风险防范与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取得,也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发展,真正称得上票据中介专营机构的基本没有,而且各家票据机构各自为***,难以形成市场中有影响力的行动团体,使专营机构对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的不到真正的发挥。
三、完善我国票据融资功能的必要性和初步设想
(一)健全我国票据融资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票据融资的特点
票据融资属于短期融资活动,一般是为了满足企业的日常资金的需求,属于营运资金的管理。票据融资具有期限短(一般票据的期限都在两个月到九个月之间)、利率低的特点。票据的持有者也可以将票据进行贴现,实现票据的融通。就我国而言,利用票据的融资功能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已经显示了票据融资的优越性。例如:(1)操作程序简单,(2)融资成本低,(3)扩大了融资范围、增加了融资额度:票据融资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使其在银行借款以外,多了一种可以利用的融资方式。而每一银行向企业提供的短期借款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当企业的需求较大时,短期借款就不能满足需求,票据融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真实票据理论的经济局限性
真实票据理论起源于17世纪对银行券发行如何控制的讨论之中,当时称之为“回笼法则”,亚当?斯密曾进行过权威性的阐述。“该学说的中心命题是,为交换‘真实票据’,即对于实际价值或创造过程中的价值的权利而发行的银行券数量不会过剩,……任何多余的银行券都会自动地回到发行者那里。”但时至今日,在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中,人们早已对真实票据里理论产生了怀疑,不再坚守“真实票据理论”,公司企业凭借自己的信用度来发行商业票据,已成为基本的票据融资形式。
在我国,近年来票据业务的“真实贸易背景”规则渐渐地被一些商业银行和企业因各自的利益而淡化,特别是商业银行将票据业务纳入信贷总额控制和管理后,商业银行在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时对“真实贸易背景”标准的把握日趋宽松,很多票据业务演变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一种工具,同时对票据贴现的贸易背景把关也日趋松弛。吴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之所以禁而不绝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一方面,企业又通过票据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银行也有投资商业票据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要求。实际上,“真实贸易背景”规定已经成为《票据法》的影子条款。
开发票据融资工具功能有利于拓展市场交易工具的种类,降低监管成本,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资产的优化,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效率市场化的进程,完善货币***策传导机制等。
(二)完善我国票据融资功能的初步设想
1、发展票据融资重在信用
如前所述,我国票据融资缺乏根基,那么首先就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票据赖以正常流转的基础,是发展票据业务、规避票据风险的根本条件。
第一、强化企业的信用意识,自觉维护银行债权,开展银企双向承诺活动,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在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我们应鼓励和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
第二、建立公正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加强企业信用的披露机制,解决票据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增强票据的普遍接受性,促进票据的背书转让,增强其流动性,提高票据融资的效率。
第三、地方***府要严格治理企业逃避银行债务行为,支持银行保护其合法权益,为票据业务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内部的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借贷状况、资信水平入库,以便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进行风险防范,将来,随着这一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和使用领域的拓宽,将有利于全面信用体系和构架的建立。
2、完善票据融资法律制度,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
第一、打破票据融资法律制度的约束。目前票据法的有关条款与现实业务操作存在一定矛盾,特别是对票据融资重的一些具体问题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法律适用成本过高,应对此进行修改。尤其是对票据有因性理念应予以删除。
“如同货币一样,票据是人类智慧的又一次伟大创造。”所以世界各国法律无一不对票据进行精巧的法律设计,加速流转促进流通。票据流通本质引申的无因性成为票据区别于其他证券主要的法律特征。票据的融资性,不仅指目前建立在真实交易背景下的票据承兑、贴现等形式,还包括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票据发行与买卖。目前票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融资性票据制度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支持。
第二、发展融资性票据市场,建立一个直接融资的市场体系。从基础条件上改变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制,使传统的间接融资体制真正转移到直接融资体制上来。
票据市场是一个基础性的货币市场,是一个大众化的市场。当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规模不分大小、身份不论高低、地域不分南北、产业不计轻重,只要相互之间有融资需求,都有同等的资格进入市场,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票据行为规则参与融资,则这个市场将是真正的大众化的市场、互惠互利的市场、有高度透明度的市场。这种变革,将极大地改变现今的金融结构,向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现代化和金融国际化迈出最有本质意义的一大步。
结束语
票据的根本属性首先是融资关系,是从交易中***出来的债权债务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以至于抹杀了票据的融资属性,陷入了银行结算管理的桎梏之中。发展票据融资,不只是解决企业眼前的资金短缺,也不只是为银行建立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其社会价值来说,在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发展票据融资,完善票据市场,可以说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中的核心,将是我国信用状况根本转好的标志。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