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漫威公司在大银幕上俨然成为了超级英雄制造者的代名词。从2008年的《钢铁侠1》到2015年的《蚁人》,漫威电影不断创造着票房神话。在已推出的漫威超级英雄卖座十强中,全球票房共计约83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票房约为36亿美元,这表明大部分的票房由北美以外的观众贡献。这些超级英雄在全球影迷心目中的认可度,由此可见一斑。
超级英雄电影是近年来影视文化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大多着眼于他们身上闪烁着的夺目的英雄光环,因此话题集中在分析其代表的美式英雄主义和超级英雄形象的建构,但这些超级英雄的创造者斯坦・李曾说“我的所有超级英雄都有人的缺点。”“我努力表现他们尽管有超人的力量,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完美。”[1]在***型性英雄主角的塑造上,漫威放得更开,也更多变些。不论是形象塑造,人物成长的历程,或是感情发展,都没有“高大全”的古典英雄式的设定。超级英雄们的形象不再端坐于高堂圣庙之上,他们也被世俗间的矛盾和凡人凡事缠绕。这种“去神化”的情节安排,将英雄们“从男孩到男人”历练的过程搬上大银幕,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心理距离。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从这些超级英雄身上找到自己身边朋友、亲人的身影,幻想着自己也是那个还埋没在人群中,超能力还未得到释放的未来英雄。
超级英雄们身上的人性特点,即他们作为普通人生存的一面,不仅是超级英雄们吸引观众之处,同时也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得以维持近10年高票房的原因之一。本文将集中以2008―2015年上映的12部漫威电影,即漫威宇宙设定中第一、第二阶段的电影中出现的主要超级英雄为例,从人性的角度解读他们的“平民”之路。
一、 漫威超级英雄的平民化历程
(一)超级英雄电影系列介绍
自1941年起,这些大屏幕上广为人知的超级英雄们就已在斯坦・李的漫画帝国中陆续出现。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拥有绿巨人、钢铁侠等8000多名漫画角色和复仇者联盟、银河护卫队等超级英雄团队。以2008年的《钢铁侠》为标志,漫威公司开始了自制超级英雄大片的道路,实现了如今被称为“现象级电影”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
通过构建“漫威宇宙”,该系列电影分阶段讲述了发生在平行世界的超级英雄们的故事。第一阶段主要讲述复仇者的创立。自2008年起,依次将钢铁侠、绿巨人、雷神托尔、美国队长的故事搬上银幕,最后以《复仇者联盟》完美收官。该阶段的6部影片以10亿美元成本收获了全球37.4亿美元的票房。在第二阶段中,除了复联主力***的续集继续愈战愈勇外,“无限宝石”这条未来贯穿漫威电影的主力线也初现端倪。该阶段主打“新世界的开启”,陆续推出了《钢铁侠3》(2013),《雷神2:黑暗世界》(2013)、《美国队长:冬日战士》(2014)、《银河护卫队》(2014)、《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015)、《蚁人》(2015)。这6部影片的票房创造了52亿美元的惊人成绩。
(二)人本位的英雄形象塑造
英俊的相貌、强健的体魄和硬朗的气质,曾是原型英雄必备的自然身体条件。纵观经典的好莱坞英雄大片,如《007》中的邦德,《夺宝奇兵》的印第安纳・琼斯,电影主角都拥有万中挑一的相貌,超乎众人的个人能力,在各种争斗之中游刃有余。但是这种影片除了从感官上给予观众视觉的冲击外,赋予观众的潜意识是这些只是虚构的故事,因而无法在影院外引起观众的共鸣。如今的主流电影观众出生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因此有更加强烈的表达自主意愿的意识。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在漫威电影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可以获得。这些英雄被称为“起源式超级英雄”,即普通人通过自我奋斗和历练,通过意外获得超能力,达到超级状态并实现个人价值的喻示。
除了雷神需要突出“天神”和“凡人”的差别,在造型方面有夸张之势外,其余的超级英雄的原始形象都不是他们成为英雄的必然原因。比如后来作为完美化身的美国队长,最初还只是个不合格的小兵。在他出场时的入伍体检的场景里,观众直观见证了变身前的美国队长与普通人的差异。低人一等的身高,稀疏的头发,瘦削的脸部配上突出的大鼻子,肋骨凸出的瘦弱骨架迅速使得观众对他的印象分将至最低点。但即便如此也降低不了他从***报国的决心。到他最后拯救国家于***恶爪之下,则迎合了人们对英雄人物成长的期待。由此可见,美国队长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他健硕的肌肉或超能力,而是爱国精神和对友谊的坚持。而《无敌浩克》中的布鲁斯・班纳,身份是一个书呆子核物理学家。正式亮相时他将自己隐藏在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里。变身为“浩克”后,他的形象分就更低了,和巨大的身体不成比例的小脑袋,赤身露体的绿色外表。单从外表判断,这实在是一个丑陋的怪物,因此他一直受到社会的敌视。但他“越愤怒,越强壮”,使人们在他身上能够寄托自己反抗权威、发泄对社会不满的感情。此外,《蚁人》中的斯科特无论是在身高还是外貌方面,与剧中的前妻现任丈夫相比,也一直处于劣势。片中前罪犯的身份设定,让他一直以邋遢的衬衣和凌乱的发型示人,而这些都未能给他的“英雄”形象加分。但该片平民化的外形塑造,温馨的父女之情让这个体积最小的微型超级英雄获得观众青睐。
(三)内心矛盾引发的人性思考
传统英雄片中的那些仪表堂堂、胆识过人的英雄人物往往由于人物设定过于圆满,留给观众的遐想空间非常有限,因为这样高高在上近乎于半人半神存在的救世主一样的英雄,在现实世界中都不存在。比如《虎胆龙威》中赤手空拳救得美人归的布鲁斯威利斯,或《第一滴血》中力量与智慧完美结合体的史泰龙。这种单一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教条型英雄电影已无法引申出深厚的人文情结和遐想空间。正如何宗思所说:“一种道德达到无法企及的高度时,就是一种虚伪的道德。”但塑造英雄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效仿[2],因此那些个性更为丰满、复杂、立体感强的超级英雄更受观众青睐。他们展现的不同的性格侧面和个性层次,带有平常人的弱点,拉近了心理距离。正如斯坦・李所说:“如果你不担心你的英雄所处的困境,就不会产生认同感。”[3]通过片中人物的自我反省和救赎,漫威带领观众一起思考那些争议性的问题,同时告诉世人,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这样多元化的处理挖掘了故事本身的深度和广度,赋予超级英雄们更多的人性色彩,引发观众在电影院外的思考。
“钢铁侠”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世人一方面需要忍受托尼・斯塔克高傲而自负的个性,受他嘲弄,但同时又处于钢铁侠强大能力的庇护之下,因此,平凡大众不得不在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武器商人和富有正义感和智慧的超级英雄间进行选择。在3部《钢铁侠》里,托尼・斯塔克不断经受着身份的煎熬,观众一步步看到他越来越依赖自己的铁甲,期待着他学会把钢铁侠和自己的人生区别开来。他的彷徨和困惑都展露在观众面前。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善良,但意志力并没有那么强大的超级英雄,他会自责,也会内疚。主角用自我剖析的方法完成了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救赎。在观众好奇到底是史塔克成就了钢铁侠还是钢铁侠成就了史塔克时,这位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主角在《钢铁侠3》中又把他那些令常人艳羡的装备炸得精光。至此,观众终于大悟――人最难战胜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
从《雷神》1、2到《复仇者联盟》,雷神托尔对洛基的兄弟情一直处于纠葛状态。第一部的影片开头的托尔是一个“狂妄、鲁莽、危险”的天神,一步步陷入洛基的圈套。虽然贵为阿斯加德的主宰,面对内心黑暗,号称“邪神”的弟弟,雷神一直以一种单纯得近乎愚蠢的形象展现在大银幕上。对兄弟的挑衅处处忍让,听见洛基的呼救立即前去解围,却又落入其圈套,就连洛基都放言“如果你信(我),那你还是不改从前的愚蠢”。观众不禁陷入两难的境地,而产生疑问――如果自己是雷神,会如何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呢?
(四)现实世界的身份映射
在《超人》电影中,为了扩大超人拥有无穷能力的异于常人的形象,影片将其出身设置为遭到大爆炸的外星。观众对他的身前身后事所知有限,只能被动着接收这样一个从天而降的完美形象。虽然该片获得成功,但这与当时相对和平的世界环境有关。但是在当代的电影中,随着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种过度依赖于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逐渐遭到观众遗弃。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如恐怖主义、金融危机、自然灾害随时发生在人们身边,充满现实感的写实主义逐步占了上风。如下表所示,这几部电影中的主要单体英雄,拥有各异的家庭背景,观众能轻易在他们身上找到现实世界的自身映射,如表1所示。
这六位超级英雄中,有失去父母的孤儿,有深爱女儿的父亲,有肩负父母期望的长子,皆有各自的悲欢离合。原著漫画中,钢铁侠最初参加的是越战,后来又转移到海湾战争。改编成电影后,导演将战场再度换成了当代的阿富汗,从而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真实的当代面貌。雷神尊为天神,却也并非心想事成,也和凡人一样,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徘徊。一方面要履行自己天神的职责,一方面又疲于和地球女友的长距离恋爱。外形怪异的绿巨人,也有儿女情长。即使是变身后,还有校园里用身体替女友挡住炮火和雨夜时分时二人并肩看雷雨的情节,处处彰显铁汉柔情的一面。和任何一位父亲梦想的一样,蚁人在片中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想要获得女儿的崇拜,但同时处处遭到前妻的指责。最后对于女儿的爱支持他完成任务。同样,《银河护卫队》里拥有极高智商和绝伦领导力的星爵没有闪耀背景,而是被一群小偷和走私犯抚养长大,成为一个太空流氓,在影片中的助手又是一群造型怪异的乌合之众。此外,一首首招牌的怀旧金曲随时暗示着主角与地球的联系。不管这些超级英雄的个人能力多么强大,最后的着力点都不忘回到家庭的本质。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流于俗套之嫌,但影片的高票房证明这种主流价值观仍然在观众心中有极高的认可度。
结语
由此可见,超能力并不是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的主人公们广受欢迎的唯一原因。当这些超级英雄们走下了他们裹着神圣外衣的圣坛,而作为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命体存在时,也正是观众真正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时候。电影的影响产生根源在于传达并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情感和信念,因此观众乐于发现这些超级英雄也同自己一样,有不完美的一面,有婚姻的压力和工作的烦恼。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缩短了超级英雄与观众的距离,而且扩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而制作方在展现这些英雄的超能力之余,也不忘带领观众进行哲学式的人性思考,这也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长久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崔辰.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研究[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4.
[2]季文.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西方英雄主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6):57-59.
[3]高峰.不会画画的漫画大师[J].环球人物,2011(1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