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积累习惯 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是天长日久的积淀,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在写作文时,很多同学无从下笔,搜肠刮肚,也没有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就是平时不认真对观察生活、不勤于积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作文材料的素材库。积累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生字词的积累、名言警句的积累、经典美文段落的积累等等。笔者在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谈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体会和认识。
一、每周一——成语归类
成语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大部分成语往往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精彩典故。学生成语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使学生不自觉地提高了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
成语积累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讨论出一个主题,把符合此主题的成语都总结出来,写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待到周一语文课上,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哪组展示。如第一组先抽到了1号,他们展示的是“关于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二龙戏珠、三心二意、四面楚歌、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无一用、千方百计、万众一心。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指定第一组的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明他们所展示的任意一个成语的相关典故或寓意。
二、每周二——古诗欣赏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青少年掌握常见的古典诗词,特别是其中流传的千古名句,既可以增长知识,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素质。
古诗名句欣赏的具体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利用各自的小黑板,课前写好要展示的古诗,指出其中的名句并赏析。古诗名句的赏析也是近几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因此在日常积累的同时,不但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他们提早为中考做准备,可谓是一举两得。如第四小组展示的古诗《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赏析后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鼓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语言质朴豪爽,感情真切动人。第四组展示完后,要求全班每个学生把名句及其赏析写在摘抄本上并掌握。
开始的时候,每个小组选取课内的古诗,等把课内的展示完后,他们就提前借来九年级的书,有的还买了《唐诗三百首》,这样,各小组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诗词“大搜捕”活动。
三、每周三——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简练而涵义深刻的句子。积累名言警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又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名言警句积累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三课前让每组学生在后面黑板上展示出一句名言警句,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抄记,并且每月的主题采用分类的形式,如惜时篇、爱国篇、劝学篇、修养篇、理想篇等。
如在第一个周期内进行“惜时篇”的展示,学生总结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教育他们珍惜美好的时光;第二个周期内进行“修养篇”的展示,学生总结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名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每周四——美文欣赏
美文指的是一些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而又意蕴深远、富含哲理的散文、杂文等,它们可以以小见大,或抒情、或说理,以感悟人生,教育人于无形之中。学生如果能适当地阅读一些美文,既可以开阔视野,学会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又可以从中学到写作的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美文欣赏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三晚上先由学生自己在《作文与写作》《作文素材》《读者》等刊物上,或从网上搜索,重点选取毕淑敏、林清玄、周国平、余秋雨等人的美文,写在语文摘抄本上。周四晨读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组内摘抄得最好的美文,指定一人展示,其余组则对其中的优美词句、富含哲理的句子进行点评,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打分,记录在册,以备后用。
五、每周五——格言新说
格言是含有劝诫和教育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大胆颠覆经典,重塑格言。当然,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把好关,找出一些适于新说的格言,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格言新说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五作文课前,教师先布置每组学生找一篇格言新说的例文进行摘抄并上交。教师从中找出较典型的、适合新说的一篇,由学生来朗读,如第三小组的《覆水能收》。学生朗读后,其他各组进行评价,如,此格言新说新在哪里?从正反两方面举了哪些事例?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来说明此观点?
当然,积累的方法多种多样,积累的内容也远不止这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贵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一直致力于每一位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的养成,这样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2篇
一、名言名句积累运用中的问题
1.学生理解不力
学生对于名言名句的理解不够充分,对成语的把握仅仅停留在会背诵默写上,所以学生常常对名句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从不对名句深思,因而在使用中常常会存在文不对题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同学们对于名言名句的积累和使用。
2.教师引导不力
名言名句浩如烟海。而在同学们对于名言名句的积累和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不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运用,仅仅注重高考默写题的考查,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对名句的运用处于迷茫状态。
3.学生阅读量不够
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只有很少的同学有足够的阅读量。大多数同学都缺乏阅读量,在阅读能力方面十分缺乏,这也严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名句在写作中的运用
1.论点论据相结合的使用方法
在议论文或者散文等各种文体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作者旁征博引,也就是通过将一些与主旨相关的名人事迹写入文章,使得文章中拥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所表达的主题更具有说服力。然而相关的名人事迹的使用,要和名言名句的运用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如曾经有一篇关于逆境对人影响积极与否的议论文,众多同学对这一观点各抒己见,然而在众多的文章中,能够充分将论点和论据相结合的同学寥寥无几。其中有一篇文章,先写了“苏秦头悬梁,孙敬锥刺股”。最后结尾处画龙点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这篇文章之中,有古人悬梁刺股之典,又有结尾用一句名句作为点睛之笔。这样的习作必然刺激读者的感官,自然而然会获得更高的等级。
2.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在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积累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名言名句作为我国先贤留下的瑰宝,精悍短小但寓意深刻。因而在对古诗词进行积累之时,就已经锻炼了同学们对短小语句的把握和锤炼。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在《关于爱情》中,一同学写道: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兮若轻云之蔽月,飘u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在此文中,通过引用曹植《洛神赋》中对洛水之神的描写片段来描绘自己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这短短的引用,不仅使文章更加富有文采,同时也使同学在文章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极大地体现了学生对于文字的驾驭和理解能力。
3.提高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名言名句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能力。诗词作为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瑰宝,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想在语文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就有必要在名言名句的积累上下大工夫。古人通过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的含义往往十分深刻,例如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就表示了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生就要作为人杰,即使死亡,也要像项羽那样豪情万丈。古人微言大义,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精神宝库。而学生通过对名言名句的积累,可以极大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语文作文的写作水平。
三、名言名句在作文中的有效应用
1.坚持名言名句与文章主题相结合
同学在使用名言名句时,应该明确自己写作的主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在积累名言名句时,要充分理解其蕴含的深意,以免文不对题。如:琴瑟相和、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等成语都是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这些成语就经常会被同学们用于友情。所以学生在日常积累名言名句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对所学和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巩固,以避免在日常作文中的错用。
2.应持之以恒
学生在诗词名句积累时,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在名言名句的运用上也是如此。学生应该每天定时定量地对名言名句进行记忆和背诵,不可因为一点点的收获而沾沾自喜。同学们应该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将彼此在阅读中所积累的心得和体验相互分享,这样有助于形成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更有助于对诗词的准确理解。教师应该对优秀的词句进行分享和讲解,这样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名句的重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积极引导
教师具备学生所不具备的文学素养和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应该向同学们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去阅读。并且要将文学名著中一些优秀的语句摘抄出来,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和积累。教师在挑选书籍的同时,要注意这些书籍和语句所能起到的作用,这些作用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切不可是消极颓废的。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在写作中对名言名句的使用,更加有利于达到写作教学目的。
4.多阅读优秀的短篇作文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多去阅读每年的满分高考作文,从中吸取丰富的经验。了解其作者如何使用名言名句,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名言名句,最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阅读优秀短篇作文,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名言名句的掌控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3篇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再次,做读书笔记具有整理思维的功能。常常抄记名人名言,经典故事,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思考问题,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边抄边记边理解感悟,我们会不自觉地受到美德的鼓舞激励。由于其中的暗示作用,我们会因此而反观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以他们的话作为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从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4篇
一、积累经典,提升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表达与交流”中说“能调动自己的语言和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可见,学生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写作时厚积而薄发,游刃而有余。
1. 课前三分钟名言名句抄写
把高考考纲要求的名言名句分解成每节课前5-10句,短的写多点,长的写少点,每节课前写到黑板的左上角,要求学生抄写到语文摘抄本上。这样既把名言名句的背诵默写化整为零,也让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意识到积累名言名句,并逐渐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2. 重视阅读,重视摘抄
课本范文虽“仅是个例子”,但却属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是“得法于课内”的根本。教师应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片段”,特别是明晰行文思路,以供模仿性写作借鉴。利用课余时间,我为学生朗诵《读者》中的感人文章,进而积累优美语句。如《家园落日》中那淡淡的哀愁,学生听时需多体会。又如《风中密码》中那优美的语句:“深绿美丽的柏树散发着厚重悠远的数的辛辣的气息,在窗口一小块特别银亮的月光里摇曳。”这“辛辣”透露出对老师的怀念。尽管对生物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太好,但渐渐发现“我”被这老师的一举一动吸引了。题目很新颖,内容更让学生认识到师生间的情谊是如此深厚。另外,我还让学生分组积累优美且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如,有的学生收集的有关“成功与失败”的语句:航船,害怕风浪,永远不能到达彼岸;蜡烛,害怕燃烧,永远不能发光……有的学生收集有关“大自然语言丰富多彩”的语句:我如果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的黑暗;我如果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方夜空;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这些语句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用这些语句为作文增色。
作文写作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积累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周记感受、课堂发言都可以成为他们写作的知识来源。学生见得多、记得多,肚里有墨水,才敢下笔,才能有话说,才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学生的作文素养得以提高就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
二、强化练笔,培养笔感
张中行先生认为“作文除了多读多写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见,勤于练笔方能“妙笔生花”。
1. 从仿写开始写作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学生在仿写中方能把写作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进而登堂入室。如当前高中生议论文体普遍淡薄,故进行“引—议—联—结”的格式仿用,不失为最有效的行文思路指导教学。
2. 立足课本,从原文生发
语文新课标对各学段的写作教学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应认真研读各学段的教学重点,从整体的角度循序渐进的设计写作教学。如小说单元可进行片段补充训练,《祥林嫂》可设计其悲惨末路,《项链》可设计玛蒂尔德得知真相后的表现,《孔乙己》可设计被丁举人打断腿的场景。
3. 结合时事,有的放矢
新时期的学生不应“一心只读课堂书”,而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结合汶川大地震,可写《给灾区同龄人的一封信》,结合2008北京奥运会,可写《假如我是……》。另外,提倡并鼓励学生多写随笔,日记等。
三、激发潜能,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如能转化成学生自发的内驱力,无疑给学生写作引来了一江源源不断的活水。
鼓励学生感情自然流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渴望通过一种方式来抒发独特而丰富的心理体验,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自我内心世界,宣泄自我情绪。
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并适时表扬。学生的起点不同,认识水平、写作志趣、表达能力不可用一个尺度来衡量。教师讲评作文时,应据不同学生在语言、标题、素材及构思等方面的不同亮点进行及时鼓励。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 直观性 爱国主义 环保教育 社会公德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加强思想修养、塑造完善的人格,是当前教师在推进新课改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利用多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作法和体会。
一.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起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发学习诉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选准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社会活动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热情,像《黄河颂》《土地的誓言》《邓稼先》等爱国主义素材的课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画面,给学生以直观性的感受,让学生身心受到震撼。例如,教《黄河颂》时,我是这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华夏族的母亲河——黄河(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片),这些很好地展示了黄河的自然魅力。同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百折不挠的母亲河而自豪。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让我们深深体会作者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还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年年底,我带领学生参观县***陵园,了解英雄前辈的事迹;组织学生调查我镇抗战史,撰写调查报告。年初,我又请抗美援朝作战的老战士做报告,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认真听报告,写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名篇名句赏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播下人生追求的种子。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名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斑羚飞渡》等,这些文章教会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善待人生,这些课文中的名句,更会使我们学生终生受益。
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体会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名人品德的高尚、人格的伟大。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让学生体会“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老斑羚羊乐观勇敢的性格,对小班羚的种族大爱。我还适当利用课间展示穿插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洒脱、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浩然正气、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从而使学生能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自己和自然生命。
在教学中,除自己给学生讲透、拓展面尽量宽、让学生仔细品味外,我还从三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摘抄名言,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摘抄本,坚持收集和抄录,并在同学中展览。在摘抄过程中吸收精神营养,受到教育熏陶。其次是对照名言,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写日记、写读后感之类,并对学生所写感受一类的文章,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达到互相启发、教育、提高水平的目的。第三是抒写人生絮语,学生在感悟实践别人的名言中,会有自己对生活产生的新的体验,会冒出心灵的撞击的火花,把它写下来便是“人生絮语”。
三.重视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人生观教育的渠道。
文学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教育作用是值得探究的。没有人物的塑造,也就无从谈起文学作品。如《我的母亲》一文,小说中母亲是一个旧时的寡妇,她勇敢、聪慧、严厉、仁慈。正是这样的一位农村妇女凭借自己的人生智慧支撑着一个大家,使胡适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教师利用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不同人物感悟中提升认识,实现人格素养的提高。
当然,这里仅就语文课本具体篇目的教学及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浅谈几点我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还远不止这些,也不只限于课堂,更可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学习语文,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美德和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有健全的人格,做热爱生活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6篇
一、巧用“每日一言”,让学生每天记一句名言
学校规定:教室前面黑板的最左边设“每日一言” 一栏。学校领导的用心良苦,想让学生每天都受到激励,可学生却流于形式,班长每天写一句,也无人去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积累素材的途径,从网上***了青年人须谨记的一百句名言给班长,让班长每天写一句,并告诫全班学生,上下午及晚自习预备铃前各朗读一遍。什么事情都怕坚持,一天一句,天长日久,就会积少成多,为写作文之“炊”提供一些“下锅之米”。为避免流于形式,每星期在作文课前都要抽查或进行小组背诵比赛,并对那些名言走进作文的学生大加赞扬。慢慢地,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发现对名言的引用。
二、对教材中的优美句子或文段进行摘抄或诵读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根据学生特点精心挑选的。让学生每学一课即自行挑选背诵一些优美语句或段落,并按不同的体裁进行分类整理摘抄。
学习说明文,重在积累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如,学《苏州园林》积累:1、用***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打比方,作比较) 2、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引用)
学习议论文,重在积累文中的事例及名言。如,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积累:美国实业家罗兰布歇内尔在1971年的一天,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文中还有德国发明家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可以积累。
学习记叙文、小说,重在积累文中的环境描写句及画龙点睛的议论句。如,学鲁迅的《故乡》,积累: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学习议论文,重在积累文中的议论句。
学习诗词,重在积累文中名句。如,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积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学李清照的《醉花阴》积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文中名句及事例。如,学诸葛亮的《出师表》积累: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长期对各种文体的语句或段落进行积累,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学会各种文体的写作,更能让学生汲取中外文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料书,积累素材
学生手中的语文资料书中的仿写、改写、选词填写及现代文阅读文段,都为学生积累优美文句提供了好的基地。可引导学生采用“题海撷珠“的方式进行收集,日积月累,定会收获不小。
1、仿写题选摘。例如,请按照例句的句式写一句话。例句:友谊是酷暑里的浓阴,为你挡住似火的骄阳。仿句:友谊是严冬里的炭火,为你驱走逼人的寒气。友谊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为你指明航行的方向。
2、选词填写。例如,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摆脱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驱散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融化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这样的句子语言精美,思想深刻。多多积累,事半功倍。
3、阅读文段的积累。资料书中所选的文章,无论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是无可挑剔的。例如,中考卷上的《生死胡杨》《跟瓶子一起歌唱》等。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高学生;语文素养;重视阅读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28-01
职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阅读、背诵、写作,将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铺设最纯最亮丽的心灵底色。
语文的收获实际上来自于课外阅读这块自留地。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冰心等大作家的文学功底无一不是在少年时期的课外阅读中打下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曾“横扫清华***书馆”,才有《管锥编》和《围城》的诞生。细想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课文不过几百篇,几十万字,而在课外阅读中,一个暑假可以扫掉上百万字。因此,不妨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把学生引入那一片神奇迷人的文学王国中去,让他们拜倒在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泰戈尔这些大师的门下,让他们去遨游、去陶醉、去学习。职高学生课余闲暇时间较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中外名著。把平时看的消遣性质的小说杂志换成文学名著(哪怕是快餐性质的缩写本也好)。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推荐给学生,这样的文章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很强。读了这样的文章,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学生语文课后作业少,在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适当做一些读书笔记并把它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定期督促、检查。古训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有的同学,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不少,优美的语句、新颖的论据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有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明代文学家张溥读书时有一个好习惯,凡好词、妙文、佳句,必手录七遍。我们也应要求学生养成随手摘抄的好习惯。
背诵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些人往往感叹语文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说一个过去读过几年私塾的“小秀才”其文学功底抵得上一个中文系大学生,这也许有些夸张,但说明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私塾教育,背诵是其主要的教学手段。小孩一入学,便让其背诵《百家姓》、《三字经》,然后是四书五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古典名著。这种方法固有其死记硬背的弊端,但背诵的确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中,学生自然领悟了文章的章法结构,赏析了文章优美的境界,并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提高,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就是这个意思。有几百篇文章垫底,学生提起笔,珠字隽语便会从笔端汩汩流出。背诵是打好语文功底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在班内和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经典的比赛活动。我国的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学生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这将会改变他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在课余闲暇,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同采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
其次,还应要求学生多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包含着先哲们对人生的感悟、经验、态度,有好多千古传颂的名句,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多掌握一些名言、名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如《论语》中的许多名句不仅可以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还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交友的乐趣。宋朝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很能说明学习名言警句的重要性。
看到的文章多了,背的东西多了,就会自然动笔。可以说写作是阅读和背诵的直接后果。没有阅读、背诵的人,心中就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审美欣赏力和感受力。所以说阅读和背诵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创作是阅读和背诵结出的花果,也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学生只有通过写作才能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人们常说陈景润是用了几麻袋草稿纸才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事实上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写作,首先要有素材,我们要对日常生活多加观察和思考,要了解一下学校、家庭以外还有些什么?这个社会在悄悄的发生着哪些变化,这既可以作为自己平时消遣,也为写作积累了宝贵素材,“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样的文章往往更加感人,更能带动人的思绪。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把从课内外积累的好词语和句子记下来,尽量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积累的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恰当地穿插到文章中去,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作为教师既要重视学生课堂上布置的作文的指导,也应重视课外写作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还要把学生业余写作这块自留地纳入自己的视野,在写作讨论上给予指导,在写作实践中予以评改式帮助,并在校刊上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园地,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并会得到逐步提高。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8篇
2、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运用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语音、汉字、语法、修辞、课外阅读等。语音的考查,一般是结合语境要求给容易读错的字准确的注音,包括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在方言中分不清后鼻韵母和部分声母的字。汉字的考查,一是修改错别字,二是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语法的考查主要是对病句的识别和修改。修辞的考查表现在试题中,有:常见修辞方法的识别、比喻句的仿写、排比句的填写和对偶句的改写或对句、口语交际中根据情境进行对话等。
常见的语言运用还有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广告语,结合表格复述内容,给报纸设计栏目,设计主题活动,对生活现象进行评点,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等。另外,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因为其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值得关注。
3、认真进行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材料的要求是以课外文章为主。学习中应该注意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整体理解感知。二是能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三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四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要能读、能写、能翻译、能背诵。考试中,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是课内外相结合,考查的题目设计不仅有文言文特有的通假字、句子翻译,还有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与现代文相同的考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
需要强调的是,对教材上列出的课外阅读篇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其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这些都是“拓展性阅读”的范围。
4、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能力训练;素材;积累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议论文写作还是目前讨论得非常热闹的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都离不开论证素材的积累和议论能力的培养。
1.每天成语识记,丰富语言积累
议论文写作训练一般是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我在高一上学期时就开始进行过渡性的训练,其中最有成效的要数成语的积累了。其实,无论是记叙文写作还是议论文写作,恰当地运用成语都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我要求值日生在晚自习前每天抄四个成语在黑板上,晚自习时让学生把成语默写在成语摘抄本中,并在交流中弄清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周抽查一次。如果有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到相关的成语,用对一个我就在总分后面加一分,这样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就被激发了,特别是能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适当的议论,还能适当地用上成语进行议论的,我不仅给他加分,拿出来点评、表扬,这样学生就很喜欢学成语、用成语了。
2.每周片段摘抄,注重取长补短
每周的片段摘抄主要是指经典言论的摘抄。经典言论的摘抄主要指根据每周提供的不同话题,有针对性地摘抄名人名言、名家名著中的经典论述。每个话题名句不少于三句,名家名著的经典论述根据自身的情况可摘抄一句,也可摘抄一段,要求联系材料紧扣话题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出较好的句段进行修改完善。各小组每周都要选出优秀的材料,由小组代表在每月的班级素材交流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摘抄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化素材积累为能力提升。
3.随堂文本感悟,学会举一反三
都说选入课本的文本都是最典型的教材,就如人教版必修3中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这些课文无一不是典型的议论文,我就利用像这样的文本把议论文写作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从议论文的构思上看,这三篇课文都有很规范的思路 :先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分析原因,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路。而每篇又各自有值得借鉴的论证方法。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法巧妙地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而孟子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时,能联系现实,形象地从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业,乃至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方案,论证的语言简洁明了,论证的角度全面,论证的思路层层递进。《寡人之于国也》中这些写作上可圈可点的方法不也是很好的范例吗?
4.课前新闻解读,不忘与时俱进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由事先做好准备的学生就选定的最近的某则新闻进行评论,其他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并就该学生的评论要点进行摘录,而且要求在本周交流的五则新闻材料中选一则,就某一角度进行评论。一方面借此积累最新素材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片段训练,初步训练写任务驱动型议论文的能力。
当然,每月仍然要举行一次新闻解读交流会,每组选出最好的片段解读进行交流、点评,然后评选出好作品贴近阅读栏,拍照上传班级QQ群,作为班级的共有资源,并给予作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这些资源平时写作课时常拿来作为写作材料,进行分析讲评,然后由片段训练,还同样上传班群,作为班级公共资源和永久的纪念,这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就很高了。
5.定时传记评析,提升思维能力
按计划要求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安排一个学生上网查找一篇人物传记或人物报导,并把该文章转发到班级群,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就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定向概述,选出角度好、概述好的内容,群策群力,商讨修改,再就选定的内容,联系实际,围绕话题进行评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最好的成果进行交流收藏。每周一练,既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时俱进,达到训练的目的,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6.验收阶段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及时分享阶段性的成果,促进学习的积极性,班级每半学期举行一次语文打擂活动。比如,高一下学期该活动的流程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成语大比拼。模仿电视成语大比拼的形式验收半学期以来成语积累的情况。
(2)名言抢答。提出一个观点,要求用一句名言来证明该观点是成立的,用以验证是否会用积累的名言来论证相应的观点。
(3)话题辩论。设置一个话题,要求进行正反方进行辩论,以此来验证辩证思维的能力。
(4)时文评说。就一则新闻,确定一个任务,看哪组论说得有理有据。
当然,这些方式方法也许更适用于像我们这样薄弱的学校。但我相信,尽管学生的基础很差,但如果能从高一开始就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领他们积累素材、训练议论的能力,那么,无论高考考的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还是新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名言名句摘抄范文第10篇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文采飞扬,方显佳作本色。学生作文质量不高,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生动、精炼的语言。***颁布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发展"等级对"有文采"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笔者对高中学生学情的抽样调查显示,80%左右的学生写作中缺乏生动鲜活的语言。学生考试作文中有无文采成了众多阅卷老师是否关注,给分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课文,是学生语言基本能力培养的源头,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是典范的写作语言。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孙犁的《荷花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沈从文的《边城》、余秋雨的《道士塔》、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哪一篇不是作者精心锤炼的结晶?这些,都可以直接为学生作文服务。借鉴和模仿课文语言,将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让课本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的语句,要求学生背诵精彩的片断,摘抄优美的句子,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是复习资料、题海战术代替不了的基本功夫。如何让课文语言变成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一、引用课文语言,点缀作文
(一)围绕写作主题,运用发散思维灵活采撷课文语言,直接引用来论证观点,表达思想感情。
例如,要表达"牵挂是幸福,收获是幸福,祝愿是幸福,奉献是幸福,追求更是幸福"这些意思,怎样使作文的语言更优美呢?就可引用课文中的诗句来点缀作文。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通过这样的示例,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优美的句子也并非遥不可及的事。
方法点拨:话题﹦名句+中心词(名句内容和中心词必须一致)
参照示例,进行课堂练习。
我渴望( )的( ),我热爱( )的( ),我追求( )的( )......
(二)根据写作内容,对历史人物、山川景物的点评,也可直接引用名言、警句。
示例: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以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这组句子除了排比这外,还使用了"引用""对仗"等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如数家珍般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展示了广阔的知识面,气势磅礴,很有文采。
方法点拨:谁+怎样(热爱、欣赏、陶醉......)+作者+名句+什么(情怀、豪放、雅趣......)
课堂练习:仿照例句引用课文语言。
走进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进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进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正是我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书香气息,为写作增添了亮色。明白了课文中许多佳句、名言、警句皆可借鉴入文。
二、仿写课文语言,装扮作文
学生平时作文,丰富又有文采的文章就如稀世之珍,太多平凡的文章怎么也照不亮老师的双眼。课文中有文采,语句严谨,思辨性强,含蓄隽永,味笃情浓的句子很多,选择这些句子进行仿写,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仿写的方式有很多:可仿写句式,仿写结构,仿写情感、意境......
教师示例: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深情赞母大堰河的段落。
仿写:"他含着笑,唤起沉睡的儿子;他含着笑,点起夜色中的第一盏灯;他含着笑,整理儿子零乱的睡铺;他含着笑,忙着地里的农事;他含着笑,在暮色中接过儿子的书包;他含着笑,操持着儿子的一切......"
方法点拨:句式基本一致。句式特点(主动句、被动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短语结构特点(主谓、偏正还是动宾或其他);语气特点(反问、设问、疑问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内容、情感等的涵义 。
学生课堂练习,任选一名篇段落仿写。
一位学生仿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段落,在文中这样写道:"每当妈妈谈到现在的就业是怎样困难,求职者是怎样四处奔波,以及怎样辛苦劳累,怎样看人的脸色,怎样忍气吞声,我就会抬起头,怀疑地瞪着大眼睛,质疑道:'是这样吗?--不会如此吧?'"这个仿写的细节不仅写出了妈妈的沧桑,更写出了不经世事的"我"的单纯。
此外,许多课文中优美的段落都值得同学们去仿写,比如可对课文开头、结尾的句式进行仿写。(学生作业)
总之,我们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写作时能将课文语言迁移到我们作文中来,这样既能显出作者的文思敏捷,又能增添作文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