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
原名:饮
出处:《辨证录》(清·陈士铎)
组成:女贞子30克 甘15克 麦门冬15克(如制膏可按比例增加剂量2∶1∶1)
功效:滋养肝肾,清利头目。
主治:心肝肾阴虚,目失濡养,双目涩痛,口干舌红。
改良制法
本方原为水煎剂,水煎代茶饮。但亦可制成膏剂,便于每天服用。
制膏法一,取以上3味药物,分别研为极细末。另在药锅内加适量水煮沸,调入药粉搅匀,再煎沸至呈稠粘状停火,候温时调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装入洁净的瓶内。每次1匙,每日1~2次,温开水冲服。
制膏法二,以上3味药共放锅内,加水煎沸,改文火煎透,先后取2~3次药汁,去滓。合并2~3次药汁,文火继续煎熬至药汁稠厚,停火。候温时搅入蜂蜜调匀,冷却后收贮。服法同上。
DIY
莫 菲
我每天工作看电脑、回家玩手机,眼睛经常干涩酸胀。听说茶明目,便时常买了泡茶喝。有一天,我在药店里看到有卖野,心想野生的药力足,一定效果更好,于是便拿了一瓶。可一看说明书,却是主治疔疮、肿痛,并无明目之说。正狐疑间,一位年长店员走过来,了解到我的需要,说:“明目该买白”。
根据他的提示,我换了一包100克装的白。店员又推荐我另配100克麦冬、200克女贞子,回家磨粉后水煮煎膏。据说这是张古方,滋养明目效果很好。我回家依法炮制,发现女贞子很容易磨成粉;只能磨成碎屑状;麦冬磨后则是一堆黏黏的粉团,看来含水量很大,难怪以前买的容易生虫。这些药调入沸水中煎煮后,本身就十分稠厚,不用蜂蜜都可成膏。当然,加了蜂蜜口味和卖相更好。
忙了两小时,终于完工,居然做出四大瓶。为区别于单方膏,我给这方起名菊女膏。这膏冲服时沉淀不少,毕竟自制工艺不够精细,不过用上滤茶内胆也就不成问题了。
方解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达美君
中医学认为,目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和脏腑关系密切。《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睛所以具有“视万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等功能,皆赖心、肝、脾、肺、肾等脏腑之精气的濡养。双目尚赖津液的滋润濡养,才能光泽、视物清明。
本方补益肝肾,清滋心肝,生津明目,基本符合脏腑与双目之生理机制,达到濡养明目之目的。
女贞子性味甘凉微苦,具补肝益肾、清热明目之功,是一味清补之品,善清虚热,滋养阴血。眼科用治“圆翳内障,视瞻昏渺”等视力减退之疾。《本草纲目》指出,女贞子“强阴健腰膝,黑白发,明目”。
性味甘苦微寒。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一般地说,外感风热,清热解毒,多用黄;滋阴平肝、明目养眼,多用白;眼睑麦粒肿等红肿热痛,多用野。
麦门冬,性味甘微苦微寒,有润肺养阴、养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合女贞子,助滋补肝肾之功;伍,益清热平肝之功;三药同用,清肝益肾,生津明目。
凡用眼过度、干眼症、慢性结膜炎或近视、老花等,以致双目干涩、结膜轻度充血,视力模糊或减退,或兼咽燥口干、腰酸头晕、大便干燥等,都可服用本膏。
凡阳虚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等患者,不宜用本方。或可减去麦冬、酌加淮山药、茯苓、补骨脂、巴戟天等,上养肝,中健脾,下温肾,滋而不凉,温而不燥。
加减方
如肝肾阴虚,症见腰酸潮热、盗汗寐梦、五心烦热,可酌加地黄、枸杞子、川柏;
如肝热肝火甚,症见目赤心烦、易怒便秘,可选择丹皮、车前子、木贼、决明等合用;
如肝肾不足,双目干涩,昏暗模糊明显,则益入枸杞子、密蒙花、谷精草等,配方更全面,疗效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