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台湾岛沿东西横切出一个断面,我们就会发现台湾岛的地形很不对称:一条纵贯台湾岛的山脉偏于东侧,西面山势舒缓,山下是宽阔的平原,而东面多为陡峻的悬崖,面临太平洋拔地而起,山海相连。这种地形是因为菲律宾板块向着西北的欧亚板块俯冲,最奇特的是较轻的大陆板块在这里被撞到了较重的海洋板块之下’海洋板块推动大陆板块不断上升,这就像用一把坚硬的黄油刀去刮一块奶油蛋糕或者巧克力,会堆起一大砣奶油或者巧克力一样,逐渐隆起的地壳就是今天的台湾岛。
这条纵贯台湾岛的山脉就是中央山脉,它大理石质地的岩层山峦绵亘,而发源于中央山脉奇莱北峰与合欢山之间的立雾溪,从3 440米的源头倾泻而下,到入海口只有短短的100公里,平均每公里的落差达30米,在台湾东海岸举世闻名的清水断崖上,刻凿出了鬼斧神工、深邃壮丽的太鲁阁大峡谷。
太鲁阁,是当地原住民太鲁阁人的语言,意思是“连绵不绝的山脉”。从地质角度来说,台湾岛堪称一个奇迹。在台湾这个三万多平方公里的狭长海岛上,竟然有293座海拔超过3 000米的山峰,山势雄奇、连绵不绝,成了台湾风景最火的特色。如今,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仍在继续,今日的中央山脉也因此仍在不断抬升,每年都会长高0.5~1厘米,而立雾溪强烈的侵蚀和下切作用也仍在继续。山在上升,水在_下切,超过1 000米的坚固异常、不易崩落的大理石层终于被柔软的水质雕刻刀切穿,形成了几近垂直壁立、岩层褶皱与纹理多变的“鲁阁幽峡”;造就了台湾岛上最雄伟险峻、撼人心弦的景观。
1986年,成立了太鲁阁公园,整座公园包含了花莲、南投、台中三个县,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并且涵盖南湖中央尖连峰、奇莱连峰、合欢山群、太鲁阁大山、清水断崖、三栈溪流域。范围东起清水,西迄合欢西峰,南及奇莱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总面积达9.2万公顷。
太鲁阁大峡谷循立雾溪而走,长约20公里,最大深度约为1 660米,最窄处仅有二十米,这里的主要景点,大多分布在横贯东西的中横公路东段沿线的两旁。燕子口、九曲洞、长春祠是太鲁阁最著名的景点。
燕子口,是因为这里曾经真的有燕子。大峡谷间的立雾溪奔腾咆哮,峭壁上多有溶洞,其间潺潺水流注入溪中,而燕子在山谷峭壁筑巢垒窝,燕鸣啾啾。大峡谷最深处的锥鹿断崖,如万丈危壁几乎垂直地立于两侧,峡谷两侧双峰夹峙,人在谷底仰视,一种巨大的压迫感立即袭来。
九曲洞为太鲁阁峡谷的精华所在。九曲洞并不是说这里有九个山洞,而是中横公路沿着立雾溪而筑,直接嵌在大理石峡谷的峭壁之中,迂回蜿蜒,洞洞相连,有若九曲回肠,人工开凿的隧道完全凭借天然岩层的坚实。雄伟陡峭的山体、漂泊不定的雾气、幽深的峡谷、咆哮的溪水、于峭壁之上凿出的步道,真可谓鬼斧神工。
台湾东部自古交通不便,1956年台湾***府决定横贯台湾,打通中央山脉,这一艰苦的工程动员了上万名退伍老兵。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程设备,开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一支支钢钎和一把把铁锤,为了打通这些坚硬的大理石组成的悬崖峭壁,三年九个月的工期中,212位老兵把生命留存于此处。自然的神奇与人力的伟大,在这九曲回廊中交相辉映。
游人们络绎不绝,毕竟是匆匆过客,与这些雄伟壮丽的景观天天相守的,是建在半山腰的“长春祠”,红墙黄瓦的殿堂里供奉的正是当年筑路工程中的死难者。修路而死,够不上英烈。可什么人物才算是英雄?那些从战争中退伍,却又背井离乡的老兵,当他们永远长眠在台湾的土地上时,他们受人供奉的灵魂,是不是终于可以自由来往于海峡两岸?
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航经台湾岛东边的太平洋,惊叹于所见之岛美丽而险峻的海岸,把这里叫做“福尔摩沙”,意思就是“美丽之岛”;据说他们看到的海岸就是清水断崖。清水断崖这一段海岸耸立在花莲县的北部,在长达2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几乎全是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峭壁。这些以片麻岩和大理岩为主的岩层,以几乎垂直的角度向海平面急降。崖壁下方则是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的太平洋,开凿于断崖间的苏花公路,在这些隧道的连接下若隐若现。
台湾为热带岛屿,拥有热带的原生植被。太鲁阁公园由于地势高耸,原始森林覆盖面积广大,更重要的是海拔落差很大,从海拔最低的清水海滨到最高的南湖大山,落差高达3 742米,其间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植物学家垂青太鲁阁的原因,在于太鲁阁海拔巨大的落差带来的林木种类变化,也因此造就出多元且繁复的植被。这里既有亚热带的樟楠林,温带的混合林、桧木林,寒带的铁杉、云杉、冷杉,也有高山草原、寒原,这些不同类型的森林垂直分布,特殊的岩壁植群,及因为地形陡峭所造成的“植被压缩”现象,造就了层次复杂的植物群相,这里的植物种类达1100种以上,几乎包括了台湾岛上所有的植物。
同时由于高山峻岭阻隔,每一个山头都各自***耸入云霄,让许多生物产生生殖隔离作用,因此孕育出特有的和稀有的物种。其中大禹岭的二叶松、清水断崖的芦竹、慈恩一带的云杉林、合欢山的冷杉林、圆谷冰河地区的寒原带开花植物等,都是太鲁阁风景区的特有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
由于地形多变、气候复杂,纷繁丰富的植物生态系统,太鲁阁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异常丰富。约有台湾陆生1/3的哺***动物栖息于此,台湾岛80%的留鸟在此发现,两栖类的种类约为台湾两栖类的一半,其他爬行类、鱼、蝴蝶都丰富异常,其中山椒鱼、莫氏树蛙、台湾黑熊、台湾弥猴、野猪、台湾穿山甲、山羌、水鹿、长鬃山羊等动物是台湾特有物种。
除了巧夺天工的山川美景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物种,太鲁阁更是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太鲁阁有七处史前遗址,其中以位于立雾溪口河阶地的富世遗址最著名,推测距今2 000~3 000年前,即有第一批住民在此生息。太鲁阁族以中央山脉的白石山腰的大石柱为发祥地,约在三四百年前,陆续翻越中央山脉而至东部的立雾溪、木瓜溪、陶赛溪等地区,耕田狩猎,繁衍至今,成为当地主要的原住民族群,太鲁阁的地名也由于他们的族名而来。由于有相似的文面和彩虹崇拜文化,太鲁阁族曾一直被认为是泰雅族的一支,直到2004年才获得台湾***府的***承认,成为第12个台湾原住民族。
文面是太鲁阁人和泰雅族的传统,文面是指在脸上刺青,有着族群识别、成年、表彰个人英勇才能等意义。文面的过程听起来非常痛苦,将钢针拍打入真皮内,切开皮肉表层,在伤口涂抹烟灰结痂而成。文面的条件更是严苛,成年的男子必须成功猎首(猎取敌人人头),女子必须织布技术纯熟,才有资格在脸上刺上属于成年和英勇的骄傲标志。日本后,鉴于文面习俗与猎首之间的关联,日本殖民者开始严格禁止太鲁阁人和泰雅人文面,双方为此争战不断。日本统治期间,太鲁阁人和泰雅族等原住民为保护自己的居住地和财物,频频与日本人发生对抗,被日本人视为心腹大患。1914年,日本以2万装备精良的士兵,分别从南投及花莲向太鲁阁族人东西夹攻,此时的太鲁阁族只剩下了大约2500名男丁,使用的是猎杀野兽的猎***弓箭。经过74天的艰苦战斗,太鲁阁人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族人几近灭绝,最终不得不以立石为降。当台湾岛上的原住民也被迫放下刀***后,日本人才在台湾岛上完成了彻底的殖民征服。这便是20世纪台湾岛上最大的战争“太鲁阁族与日本之战”。
独特而天然的地质课堂,丰富的植物和生态资源,神奇而悲壮的文化习俗,太鲁阁,无一不展示出最原始的自然风貌。
(责编 窦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