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作品通过艺术加工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同时也是人思想感情的陶冶。油画山水的意境取向由画家的思想和民族性决定,山水画由“自然的绘画”走向“思想的绘画”。用中国式的智慧去表现中国的山水,融入中国画的意境。油画山水要想取得更高成就,就必须从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美学观的精粹之处,从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探出真谛,从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关键词] 意境探索取向发展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绘画的本土性使其有了很大风格的转变。用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有了不同民族风格的体现。作为中国人应该用中国式的思维去表现艺术的美,去创立不同于西方风格的油画。所以,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不断涌入,在西方文化的的碰撞和融合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民族艺术的强大优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西方艺术的映照下散发出来的光彩。
作为中国画家,怎样合理地运用外来艺术,怎样发扬光大中国绘画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怎样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播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也是西方艺术家对东方传统艺术关注的原因。
“油画山水”它是近些年才开始出现的一个新的美术概念和术语,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与中国油画语言融合的现象。油画山水是对有中国山水意蕴的油画艺术形式的统称,是对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这两种具有中西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放在同一层面进行解构,重组,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主要从山水画方面来谈一谈与油画的结合,以及油画山水的意境取向和发展。
一、意境的解说
提到“山水画”这个词,最多见的中国画里面,人们只会把它归结为油画风景。再提到“意境”这个词,用得最多的还是中国画里意境。意境的范畴一经诞生,便成为山水画的最高追求目标之一,从而使山水画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是画家的主观心境与客观物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境界。中国艺术家在表现自然形象时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是单纯的模拟自然,而以表达性情为基准,最终借助于意象来表现意境,从而表现出作者在大自然中所体验到人生的某种理想和境界。
山水画中的意境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几个方面。自然中的山水林木,即无感情,也无思想,而画家却往往赋予画中山水林木某种意义,这就是画家的“立意”意匠的主观作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画家笔下的山水林木已不是生活中的自然表象,而是具有了个性和意趣了。“立意”不是纯主观的臆造,它是画家认识生活的成果,是画家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人主观世界的活动。“立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在情感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形成的。
二、探索油画山水的意境取向
中国画是中国式思维的最好体现,把中国山水画里的意境用油画这个材料来表现,也就是油画山水的意境。当然,只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探索是非常片面的,油画山水的意境取向涉及到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就不仅仅只是绘画语言和表现风格的问题,这应该涵盖画家的创作精神和宽泛的文化素养。而不是一味的照搬中国山水画的原貌。否则也只是“照葫芦画瓢”,行似而神不似。我们主要是学习中国画里的内在本质的气韵。也就是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我们要学习中国画里的哲学思想,这些是中国的传统,是中国文化最宝贵的财富,是东方艺术的精粹。
中国艺术家之所以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模写。是因为意境不是一个单层平面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而过于真实的物象却使人失去了更多想像的空间。它给人一种确定的感官,使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感受。所以,在本人看来,油画和中国画只是材料不同,只要悟到了物象给人的内在艺术本质,就可以把它表现出来。就如油画家完全可以把自己对山水意象的体验诉之于水墨。同样可以把中国山水画的意象融合到油画中,使之具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但是“油画山水”并非直接用油彩和工具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就行,否则油画材料的特性就发挥不出来,得不偿失,关键要对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个性化的油画语言表现出来。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和《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本人认为极有“油画山水”意识的作品也不少,但较为突出的是曹吉刚、张元、李秀实、祁海平、张新武、王治平、任业圣、毛岱宗、张冬锋。从这些艺术家探索的成果中,可见油画风景的中国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逐渐被大家认可。
三、从山水中汲取精华发展油画山水的意境
1.情景交融融入油画山水画意境中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蜿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们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眷恋,那份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了解、认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使我们更好地对作品赋予感情和激情,并且对画面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达到以少胜多,以不尽表现无尽,气魄雄浑。微妙储蓄的艺术效果,产生共鸣,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往往同诗意联系在一起,中国向来有诗画同源之说,宋朝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一幅好的山水画应该是有诗意的,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与画的表面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另一种是融“诗意入画”,画本身成了诗的化身,画不必依诗而存在,成为“无声诗”。这里要求画的立意、笔墨、布局甚至色彩都完全诗化,如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吴冠中的《山村》都是运用“无声诗”来表现画的意境,艺术必须表达感情,这种感情还必须是一种真挚的感情,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必须能够表达感情才具有艺术感染力,真挚的、强烈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而每一个人的感情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必然有什么样的感情,画家通过构***、造型、线条等手段所创作出的作品与观众产生交流。“外师造化”、“师法自然”就是创造绘画意境的根本途径,画家们为了创造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以实求虚、以有求无、以真求神,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创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
如李可染先生所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运用朱砂色层层点染的画面;倪瓒的《渔庄秋霁***》运用平实俭约的构***,剔透松灵的笔墨表现的幽淡荒凉的意境;林风眠的《秋鹜》运用清淡的笔墨,表现广阔的遐思天地。
2.把山水画中思想融入油画山水画意境中
中国山水艺术之所以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就是它深刻内涵中,蕴藏着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使中国山水艺术不是美的装饰,而是美的原动力。他们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点,一条线。以及由这点、线发出的面,即空间,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但这一点一线,足够使们我久久地思索,此所谓意象。欣赏西方风景画,就如我们看到一幅美好的景色,但仅此而已。中国山水画则不然,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连接处,也正是这个连接处,才最是叫人沉醉。中国山水画是非常注重意境表现的,自然景物经画家之手,显于雄浑,或显于清幽、冷寂之镜。
3.中西结合融入油画山水画意境
文化环境的不同造就我们的艺术永远脱离不了本民族的特性。而油画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介质。我们用中国人的眼睛和审美观画中国的山水,把油画作为一种工具来写中国山水之美,来表现中国山水的境界。中国书画就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老子道教哲学的影响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吸收。受着这种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是不可能画出西方风格的油画,所以我们把油画山水加之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之有中国画的哲理和意境。山水画创作亦然,是意象的表达,是对自然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和认知过程。所以,不同的景色经过画家的心灵体验,使之倾诉于绘画,才会使“自然的绘画”走向“思想的绘画”。由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中国画更易表现广远的景象,而油画却只能画眼之所及。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却可以表现更大的深远意境。为以小见大。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的一丘一壑、山村小景,就很好地表现了大自然的重深而又微妙的境界。以简略的构***收到含之不尽的画外效果。中国画的特长即是能“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广阔重叠的胜概。从这一角而至广袤,由有限而至于无限。这里就突出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哲学智慧的精华。把以小见大运用于油画,只取山水中的一角,把水墨的浓淡用厚薄取代,留白却可留有淡淡的底色,甚至于平涂。以简单的几种色彩省略掉繁多的变化,使读者有更大的想像空间,产生景少而意多,物小而韵长的画面效果。在自己最近的创作中也运用了这些手法,大量用油薄涂,留底。把人物安置在空乏的氛围中,再增加一些缥缈的笔意,给我的画中增加不少可读性。画中的品质也提高,这得益于我近来对山水画的认识探索。谈到中国画的留白,恰恰给人想像空间是最大的。而油画却可用薄涂和流动的油作为一种画面的流白,使之也达到中国画上无笔墨处缥缈天倪的境界,即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的意蕴。“油画山水”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在融合中,我们要在收取西方油画艺术的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国山水画的墨韵与色韵有机地结合而统一在一起。
四、结语
总之,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创造,需要以高度的意匠手段和表现媒介来完成。我们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为基础,努力增强自身的素养,结合自我对现实社会,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掌握必要的笔墨技法和表现形式,根据画家由“实”而“虚”的主观情怀,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绘画作品,同时也需要姊妹艺术的广泛借鉴,使意境的创造达到完美与统一,从而创造出富有新鲜艺术魅力的意境美。油画山水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就要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做起,从“天人合一”的美学观的精粹之处,从中国文化的思想源源中探出真谛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徐琛等著:《中国绘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2]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钱忠良:《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艾中信:《油画风采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刘淳:《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油画山水的意境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