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本文综合各报章杂志,将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分析其危害.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简单探讨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暴力 预防
众所周知,校园不文明现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且触目惊心,愈演愈烈.逃课,偷窃,打架,斗殴,拉帮结伙等,对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以近些年来呈疯狂上升趋势的校园暴力行为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这应引起有关阶层和个人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 校园暴力及其现象
综合近年来各类校园暴力问题,大致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力量暴力表面上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残废,甚至死亡.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受暴者可对人性歪曲认识, 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人格的形成。施暴者则对自身的心灵成长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使得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心理暴力的危害是潜在持久的,让学生无法对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无法树立真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社交能力,同时对社会,对人性也无法建立正确的认知,严重的也可能导致受害者学生患上抑郁症,及社交恐惧症等。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
近几年的有关报道已经批露了我国数起由于同学的长期勒索、敲诈、抢劫、欺侮而发生的同学出走乃至于自杀的恶性事件,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由于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而学校的收报率较低,受害学生也就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往往是在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后。校园暴力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
2、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家庭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影响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能够健康地形成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是校园暴力形成的起源,主要体现家庭构成、家长素质、家庭教育这三个方面。
(二)社会文化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影响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歌厅、舞厅和网吧,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学校管理对校园暴力形成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继家庭之后走进的又一个人生重要课堂,学校的管理及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有极其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是校园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态度的教育等方面。
(四)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
人的行为与心理结构是密切联系的,由于心理结构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反映就不相同。心理结构支配着行为有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校园暴力形成的根源,可以从犯罪行为的关系来分析。
从犯罪心理结构分析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是以对外界消极因素的学习和模仿为开端,在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反映活动中形成不健全人格,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此种行为习惯和态度渐趋定型化,进而萌生犯罪意向,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外化为犯罪行为的。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剩的关键时期,在少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内部心理结构的动力以及主观需要和客观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更为错综复杂。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与心理发育水平不同步,两者之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青少年精力过盛、自控能力差、兴奋性高等因素都推动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校园暴力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从心理学角度
由于校园暴力 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内心机制的发展,所以预防校园暴力的基本措施首先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其心理的容纳性和承受力,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来做。
(二)从教育学角度
从教育的角度,要预防校园暴力,同样也得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来采取预防措施.
家庭教育。家庭是最早对孩子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一是灌输行为准则,二是指点生活目标,道德品质和意志性奠定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必须先解决家长愿意教育而又不会教育的矛盾.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供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介绍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宣传科学育人,让家庭的教育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的环节,从教育的角度看,学校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加强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师德,提高教师素质,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校园暴力”行为。
重视非重点学校的教育工作,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应改善非重点学校的教育方式,增加人本的教育理念。
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可以是家庭教育得到指导,听取意见,研究教育措施,交流教育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职能充分发挥。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配合学校和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氛围.正处在身心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对于环境既有很强的依赖性又缺乏足够的辨别和抵抗能力。因此,为他们创造健康的环境尤其重要。要加强建设教育环境,一方面对学校周边环境则尤其加强管理,保证良好的学校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对其外来侵害的抵抗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生活应给予积极的关注,对于有严重不良娱乐生活的学生更应该以积极引导,且不可听之任之,最终酿成大祸。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的预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要综合各种因素去解决,这才能将校园暴力标本兼治。
(作者单位:西安***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校园暴力原因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