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应急物流涵义的概述,结合应急物流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应急物流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对策。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精确化、高效率、灵敏迅速以及安全可靠的应急物流管理系,从而使我国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能够争分夺秒的抢救生命和财产,使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信息系统;物资储备;对策
中***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79-02
一、应急物流的涵义
所谓应急物流(Emergency Logistics)是为了满足突发性的物流需求,非常规性地组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通常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回收和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于2006年1月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应急物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汶川地震等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具体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资的运送迫切需要社会的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
二、应急物流的特征
应急物流是指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物资、人力和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组织活动。由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通常是无法预测的,受灾程度也事先无法预知,这就决定了应急物流与常规物流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通常情况下,突发性事件往往是突然来临,所以相应的物流需求也表现出一种非常规的变化,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导致了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很难准确地估计某些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持续多久、强度大小、影响范围,而使应急物流具体内容也很难事先确定。
(二)超常规性
应急物流与常规物流有所不同,应急物流要求特事特办,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物流方式,为保证让整个物流流程更加紧凑许多常规物流的中间环节可能被省略。物流机构较少,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例如中国在应对冰冻雪灾和汶川地震的非常时刻,为保证电煤、食品和其他救灾物资的需求,就需要有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快速动员、快速响应、快速集结,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三)参与主体广泛性
应急物流的参与主体涉及到***府、***队、社会团体及个人,又由于应急物流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但是从事件的影响程度和结果来看,通常是极为重大、影响较深的,需求的人力、财力、物资也是比较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一个企业或者几个团体是无法满足需求的,甚至也不是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因此,应急物流一般是由***府领导,全民动员,在必要的情况下部队配合,按照规范进行的活动。因此,应急物流参与主体具有广泛性。
三、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物流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我国应急管理没有给出具体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主要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样导致我国应急物流运作时很多问题无法可依。
(二)应急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做为我国的振兴产业之一,我国各地区都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对于应急物流的基础建设比较匮乏,没有将国家的应急物流需求与我国的物流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三)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我国部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加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较低的地区发生应急事件时,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同时,部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中所存放的物资较少,且品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从目前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来说,受灾面积都较大,对于应急物资的需求就更多。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天内,中央救灾储备库的账篷就已经被全部调空,还没有满足灾区需求。
(四)应急物流企业与人才严重不足
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市场实施主体,在我国目前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的企业(如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等)还相当缺乏。在物流人才方面,专业的应急物流人员就更少,很多应急物资运来之后,当地自发组织的人员大多都不知道物资该如何分类、登记以及保管与分配,加之没有标准化的运作流程,使得应急物流设备利用率低下、应急物资浪费严重。
(五)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应急物资信息管理方面,缺少规范的救灾物资分类标准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的物资捐赠、受赠、分配方面的归档和信息统计。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一旦出现应急物流需求,往往因为衔接不畅而延误时机。
四、我国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建设
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体系零散,立法空白较多,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保障机制。我国应急物流法规是与应急物流具体作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规范应急物流的操作行为,以标准规范为主,包括应急物流通用基础标准、应急物流信息标准、应急物流管理标准、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标准、应急物流其他标准等。为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应急物流立法势在必行。
(二)完善应急物流通道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完善应急物流通道设施设备建设和加强应急物流通道规划管理。应急物流通道设施设备是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必须大力抓好其配套建设,完善功能,提高应急能力;应急物流通道的规划管理是保障应急物流畅通运行的关键,在应急物流物质基础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才能提升应急物流通道的保障能力,使通道运行畅通有序。
(三)合理规划应急物资储备
增加部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及物资储备,构建***地一体化的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合理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破坏程度及区域情况等数据确定不同的储备量。增加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品种。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中,国家是主体,***队是骨干,地方是补充,市场是辅助。建立权威指挥机构领导下的高效运行机制,保证***地物流一体化的战略效果迅速显现,***队和地方在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和实用技术的共同研发上加强合作,加强应急工作的培训和演练,为软实力的协同打下坚实的硬基础。
(四)加强应急物流专业化团队建设
在应急体系建立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任何系统都是由人建立的,应急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府、各大高校应联合起来培养应急物流人才,特别是指挥型人才。物流业本身就具有重经验和操作的特点,因而应急物流系统的指挥决策、操作执行、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处理并化解危机。除了物流专业队伍,还需要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人员,在出现应急事件时,要提高应急物流效率,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有效沟通,密切配合。
结束语: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应急物流是我国安全保障体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在应急物流还在探索阶段,要做好应急物流必须加强应急物流的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作者单位:徽商职业学院物流系
作者简介:王凯(1982― ),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徽商职业学院物流系教师。
参考文献:
[1]叶兴艺,周朗生.构建应急物流系统与突发公共危机管理[U].商场现代化,2008(12).
[2].张晓琴,孙统超.浅析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4).
[3]国家***、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M].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