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散文范文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1篇

一、抓住特点,具体描绘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特点。以花为例,就有牡丹的艳丽多姿,荷花的亭亭玉立,腊梅的清香四溢……写花就要抓住各种花的特点,写出此花与彼花的不同之处。写景,也是如此,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作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具体描绘,使所写的景物特色鲜明,形象生动。

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特点呢?除了要善于观察,充分调动我们的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外,亲身体验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有些景物,其特点会表现在形状、颜色、声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朱自清的《春》就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之景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描写景物特点时,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特征更加突出。例如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寥寥几字,就把桃花的红艳、杏花的明丽、梨花的素雅写得十分生动。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栩栩如生。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小山上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清幽、恬静,活灵活现。

二、言之有序,角度多样

描写景物犹如摄影师摄影,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就要求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和篇幅。顺序的安排可着眼于空间,也可着眼于时间,还可以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写。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按春天生物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文中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随后,春色渐浓,春意更加盎然。我们看了文章,就知道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那么的真实、可信。这样的写景,用前人的话说,也就是“言之有序”。

写景还可以采用分层描述的方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采用了这一方法。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先写月下荷塘上的月色,最后写四周景色。在大层次的前提下,各自然段再分层描写。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写荷叶,先全体后局部;写荷花,先个别再整体。忽远忽近,似总又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逐层展开,让人如身临其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描写景物时,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描绘,便可全面准确地表现出景物特点。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文中先后两次描写火把,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山的高峻;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又以先仰后俯的角度描写景观,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令人惊心动魄,如在景中。

在描写景物时,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也可把近景描写和远景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还可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三、有感而发,融情入景

写景的文章,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景物是骨肉,情感是灵魂,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要有感而发,如果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感受和思想,就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中心明确。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的第五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的润泽的土地上,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使景物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例如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同时写秋,郁达夫笔下的天空是“灰沉沉的”,牵牛花是“蓝色或白色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折射出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内心的忧郁。史铁生为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的信念,把破败和荒凉写得饱含生机:“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落便出来高歌,把田地都叫喊得苍凉。”前人的诗文中,有许多固定的有代表性的物象,例如用“长亭”、“杨柳”等表达离别,用“明月”暗示团圆或相思,用“杜鹃”、“猿鸣”寓示心中的悲苦……选择不同的景致,不同的色彩明暗,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然而,纵观初中语文各级考试,课外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偏低,这反映了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解题能力都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在教材文本解读时过于功利性,紧扣教学参考书,细致琐碎,不注重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成为知识点的积累者,而非知识的运用者。当然,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中考考查内容的变革上意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已是教学首要任务。于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热门词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给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结合九年级下册《雪》和2010年苏州市中考阅读《寂寞的月亮》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一、 认识写景状物散文特点

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描绘优美的景物,刻画感人的景物形象,并以此为抒情的依托物,进而达到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之目的。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中,无论是描写自然界的景和物,还是描写人文的景和物,它们都是基于刻画这些景与物的外在形象,并以此为依托,进而来抒发作者的情思。其中刻画景与物的形象是抒情的手段和途径,而抒情则是作者创作欲达到的目的。

就此而言,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有以下特征:突现景物鲜明的外在特征;蕴含景物人格化的内在品质;抒发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作者高远的志趣,寄托作者美好的愿望。例如,鲁迅的《雪》,作者突现江南雪滋润美艳、朔方雪蓬勃纷飞的特点;蕴含江南雪的生机活力、朔方雪的旺盛执著的内在品质;抒发鲁迅对江南雪的喜爱赞美、对朔方雪的敬佩之情;表达他以笔代***、永不妥协,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也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怀念,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再如,《寂寞的月亮》,作者突现月亮寂寞的特点;刻画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内在品质;抒发作者对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他希望自己也具有这样无私孤傲的高尚品格,能够在寂寞中不屑于自己的寂寞;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在功名利禄的社会中能拥有像月亮一样无私大度孤傲的高尚品格。

二、 指导学生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根据对散文特点的分析,散文阅读的思路非常清楚,笔者在数十载散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找景物——析特征——悟情感”阅读简单三步法,并行之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找景物

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主要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明确写作对象,初步体味情感。

例如,《雪》一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在文中要勾画出描写对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通过第一步的阅读,学生可以初步体会两种雪的不同和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1至3节写江南的雪,4至6节写朔方的雪,由此激疑,作者为什么写两种雪呢?所以,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再如,指导学生迁移阅读《寂寞的月亮》,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明确歌咏对象:月亮。

(二)析特征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主要通过这一步让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语言,分析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深入体味情感。例如,《雪》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江南雪景“滋润美艳”“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血红、隐青、深黄、冷绿”“忙碌、闹”“洁白、明艳、闪闪、目光灼灼”“拍手、点头、嬉笑”“消释、褪尽”等;朔方雪景“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学生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品读江南的雪主要是扣住“滋润美艳”,赏析景物外在的美丽和内在的生机活力但同时又有软弱的特点,品读朔方的雪主要扣住“如粉如沙、蓬勃奋飞”,赏析景物外在的干燥纷飞和内在的旺盛执著。通过这一步的阅读,学生对景物的形神全面了解,对作者的情感体味会更加深入,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再如,指导学生迁移阅读《寂寞的月亮》,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月亮是寂寞的”“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学生在勾画的基础上品读出月亮是寂寞但又不甘于寂寞的特点,赏析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品质。作者对月亮的那份赞美敬佩之情也蕴涵在景物特征的描写之中,学生在这一步的阅读中对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到位。通过对景物特征的赏析,也便于理清行文思路,学生将月亮特征圈点勾画之后,不难发现文章1至4节描写月亮寂寞的特点,5至7节描写月亮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特点,也明白月亮的寂寞是衬托月亮的无私大度。

(三)悟感情

这是散文最重要的一步,“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文中往往把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互相交融,达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散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品味作者的感情,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读懂文章的关键,也是学生在中考课外大阅读中必须做到的,否则阅读题目很难准确把握。笔者将品悟情感分为两步,首先是品悟作者对景物的情感,鲁迅通过描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达对江南雪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对江南雪的易融有着淡淡的哀愁和无奈;通过描写朔方雪的干燥纷飞,表达对朔方雪的敬佩赞美之情。《寂寞的月亮》作者描写月亮的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品质,表达对月亮这种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这一步是最容易的一步,学生在赏析景物特征的过程中就可以感悟出来。其次是品悟作者自我的情感。《周易》中说“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就是讲当作者无法用理性来阐释自身,就会借助物、景来表达、再现自身。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散文常用的方法:物我合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白“我”变为物,物亦变为“我”。如指导学生阅读《雪》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雪的象征意义,这里的雪是鲁迅的化身,江南的雪是童年时代的鲁迅,朔方的雪是现在的鲁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仿佛那雪地里堆雪罗汉的七八个孩子中有鲁迅、有闰土……冬花烂漫的百草园里,鲁迅在折梅花、踏绿草……这样,学生不难品悟出作者借江南的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再读朔方的雪,想象北京四合院外大雪纷飞,惟余莽莽,四合院内鲁迅在奋笔疾书、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战斗檄文…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虽然身处孤独却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读到这里,作者的写作意***学生就能准确把握,鲁迅通过描写两种不同的雪,并进行对比,表达他不屈服黑暗、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正如朔方的雪“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初读课文时的疑问“为什么写两种不同的雪?”也就迎刃而解,作者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寂寞的月亮》,将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轮月亮不仅是月亮,她是作者的化身。学生再读课文,透过文字背后,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寂寞的作者;他也许没有显赫的名声,也许没有过人的才华……但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希望将全部的才华献给社会,他不与世俗同流、心静如水,他希望保持着世人很难再拥有的那份孤傲、清高……“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志趣,批判世人身上无私大度孤傲品格的丧失,也呼吁世人能保持这些高尚的品格。

通过《雪》课内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技巧,再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快速读懂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写作意***。这样在分析考题时入手更容易,回答更全面。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三步法“找景物——析特征——悟感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对阅读有成效。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当然散文的阅读不仅仅这么简单,作者精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巧妙的构思等需要学生一定的鉴赏能力。笔者所做的就是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写景状物散文的钥匙,让学生更好地在大门内丰富美妙的世界中畅游。

[参 考 文 献]

[1]巢宗祺.解读语文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冯晓丽.写景状物散文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2010(1).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3篇

关健词:写景散文 情感 艺术

一.从情出发,了解情意

《故都的秋》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到底要表达对故都秋景什么样的情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很容易找到表现作者对北国之秋总体感受的句子:“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接着作者又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由此可见,作者对“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的故都秋味是充满喜爱之情的,因此才会不远万里来尝秋。其实文中有不少传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可以说是直抒胸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眷恋。此外,在内容安排上,作者在第2自然段和倒数第二段并不是描写故都的秋景,而是描写了“江南的秋”,说它“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引导学生沉思力索,学生不难明白这是运用对比手法,还是为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感受是故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看得饱,尝得透,赏玩到十足。循此线索,可以把握文章大意,作者要带我们来看,来尝,来赏玩故都的秋味、秋色、秋韵,来感悟他的独特感受:“清、静、悲凉。”通过情感的领会,再引导学生去鉴赏作者独具匠心地遣词造句,欣赏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进而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与情感。

二.咬文嚼字,还原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这段话的意思是:写作的人因内心有所感发,而通过文辞表达出来;读者则由文辞来把握文章情意。沿着文辞寻求作者情感,即使幽深也会变得显豁。年代久远的作者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他的心情。因此我们教学《故都的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咀嚼“文辞”,把握作者的情感内涵。

以第三自然段的写景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中那些与我们通常的审美倾向不一致的细节。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赏景的方式为什么是“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其中的“破屋”、“破璧”、“浓茶”、“细数着”、“静对着”如何理解。2、故都的秋景,可写的很多,可挑选的景物为什么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和“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牵牛花的蓝朵”等。3、牵牛花为什么要进行颜色对比?还要“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教长着”如何理解,为什么用“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来修饰秋草。学生通过之前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领会,不难体会出这是赏秋人的悠然、闲情,而这些景无不是体现作者独特感受:“清、静、悲凉。”可谓情景交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独特情怀的同时,体味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其实,作者接着写槐树等秋景,都是边观察,边赏玩,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学生在把握了文章思想情感,欣赏完作者情感的景物后,不难体会文章的主题:秋天的“清、静、悲凉”在作者看来是好的,作者沉浸在其中,并没有什么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感受秋的衰败和死亡,是人生一种高雅的境界。

因此,写景散文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先把握文章中思想情感,在获得对文章情意的深切了解后,再引导学生欣赏作者为表达情意自然形成的景物和艺术手法,并进一步体味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54页.

[2]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300页.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写景散文 乐景酸情 文字画面 散文笔调 和谐统一 文章的社会使命

本文将以曾任湘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作家――刘剑桦先生的经典写景散文《野水之湄》[1]为例,剖析“乐景酸情”型写景散文中画面与深意的和谐统一,并同时为大家解析其“文字画面”的塑造技巧。以期从另一个维度为大家提供写景散文的写作及分析的方法。

一、“乐景酸情”的和谐统一

由于写景散文的写景真实细腻,加之作者在景物的取舍及景物特征的刻画描写上都并非是纯客观的,即不论叙写的是何种客观事物,必有真我的情思一以贯之。所以,很多教师、学者在分析写景散文时,都强调它的借景抒情。这点,自然是不错的。但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却是值得商榷的,并非只有传统说法中的“乐”与“哀”两大种。

笔者以为,还存在第三大类,即“酸”。酸的开始是乐的,酸的结束及余韵却是哀的,《野水之湄》便是如此。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开始是哀,而后是乐,这也可算作一类酸。这种酸法,让写景散文状身边琐物而不觉其轻,抒深远之情而不觉其重。[2]既不流于单调,也不陈陈相因,典雅却不雕琢,庄重却不板滞。

《野水之湄》不同于一般对城市钢筋水泥中存在的冷血、孤独、自私等恶习进行正面抨击或者举例分析的文章。

它首先以欢快而又丰盈的笔调选取了一系列明快优美的植物、温顺灵巧的动物、和谐欢乐的人物等欢乐之物的互动来刻画乡野之趣。最后用一神来之笔,突然解释这是三年前自己偶然邂逅得来的一次“桃园经历”。虽然笔调依旧灵动,但是仔细看来,却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突变,一种钢筋混凝土下压抑的人类灵魂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此篇散文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也便是作者将自己的观点以及心中的仲裁性言论用圆熟的方式表述出来,欢乐恬淡中尽显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从野水之湄延伸到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明显对比出: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迅速,很多人已将对生活的热情转化为对提高物质生活的热烈追求,尽管和谐,却透着一股急躁。尤其是成年人,他们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中流砥柱,疲于生计,缺乏与自然亲密接触,与他人真诚互动的时机。而本文之情思之所以如此“酸楚”,便是由于作者在欢快的画面之余透露出的那股强大的无奈、空虚和孤独感,以及对轻松欢乐的生活状态的深切渴望。

回忆是美好的,所以画面是欢乐的;回味是苦涩的,所以深意是悲哀的。二者结合,便是酸涩的。

二、文字画面的塑造技巧

前面提到,刘先生的这篇散文之所以好,是由于作者首先选取了一系列灵动欢乐之景,再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将文化思考、历史沉积融入观游之中,使沉积了三年的景物依旧得以焕发新的光彩,在我们眼前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形的艺术之美。可谓是“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情是酸涩的,那为何说景是乐景呢?因为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几乎所有的景都是由作者那“莫名蹦出”的“一串笑”而引发的,这串笑声几乎为随后而来的所有景物都抹上了“一团蜜”。自然画内画外,所有人的心里都被它们贮起了一团蜜。笔者接下来将细致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出如此欢乐而又充满意蕴的画面的。

其一,真情实感分量足。

文中欢乐的画面并不是纯客观的再现,而是主观的抒发,重在印象式的描叙。我国现代散文家徐蔚南在《倥偬・序》中曾指出:“呆板板地说明对象的文章,是死的,不论你写得怎样美丽漂亮,至多不过像纸扎的花;至于跳荡地写出那印象来的文字,是活的……如果写得好,那真是又芬芳,又妍美,像自然的山野里的蔷薇花一样”。[3]

散文的取材可以是诗歌、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不便于或不宜于表现的生活内容,如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自然界的一丛草木、一块山石、一朵鲜花、一只飞鸟……散文美的基础在于它的情韵美,而构成情韵美的基础就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它是最具个性化色彩的。《野》便是一个良证。其取材贴近日常生活,都是细小、片段、零散而易引发共鸣的事物。例如溪流、水磨、山野、光、溪桥溪水、石子、矮墙、蜜汁般的空气、农舍小院、普通母子和那随风而过的袅袅炊烟,等等,天地间的景物之于作者似乎是随意撷取。这些温柔、宁静、传统、自然的事物奠定了画面欢乐闲适的基调。

当然,一篇散文是一幅完整的画面,而不是多个画面的交叠和掺杂。本文虽然取景丰富但是琐碎却不见凌乱,华丽而不做作,朴实而不贫乏,丰富而不堆砌,它们或单独成篇,或引用穿插,同类中又有新的集合。不虚幻、不飘渺,画面真实,情感动人。

其二,“散文笔调”的巨大张力和浸润在文字中的画面美感。

散文作为一种负载人生体验况味的文体,由于个人性格、气质、修养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散文语言也呈现出纷繁不一的感调。有的峭立冷峻,有的冲淡平和,有的雄浑刚劲,有的空灵温婉。散文的魅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取决于语言的优美凝练,好的散文总是与优美的文笔联系起来的。例如《野水之湄》,它充满的便是乡野之气,如同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令人身心舒畅。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便是:“宛若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5篇

一、目的不同

《故都的秋》写于20世纪30年代,作品着力表现的是作者在特定时代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并以此来折射那个时代的某些特征。所以,写景本身不是目的,即非要表现景物之美和自然之美,而是借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和趣味,表现内心的忧郁和感伤。作品描写故都秋天的风物,着眼于“清、静、悲凉”,“清、静、悲凉”如其说是景物特征,不如说是作者内心的一种体验,所以,作者写秋,虽也状秋形,绘秋色,摹秋声,但处处突出的是自己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即秋在自己心中所引起的“味儿”。作者的思想情感,独特的审美情趣在秋景里得到了曲折而充分的体现。《瓦尔登湖》这篇散文,作者抓住了瓦尔登湖的静谧、纯净、博大、深厚、富于生命力的特征,以极细腻的笔法对瓦尔登湖上的景致做了具体而又独到地刻画,生动地表现了瓦尔登湖令人神往、使人陶醉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作者也借对湖的描写,完成了他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塑造。换句话说,瓦尔登湖在作者笔下不仅是一处优美的所在,更是借瓦尔登湖完成他对生命本质与灵魂生活的深刻关怀。

二、手法不同

《故都的秋》以景写心,景因情设,《瓦尔登湖》则景在眼中,情因景现。一个重主观,一个重客观,一个重虚,一个重实,一个物我交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一个静静欣赏,景在眼里,景中自然有我的喜悦。郁达夫这样来写:“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自然而然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其中“一椽破屋”、“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下训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萧索的意象、冷冷的色调、静寂的氛围,不仅是故都秋景的特征,更是作者心灵的映现,“十分的秋意”不过是作者在“看”、“听”、“细数”、“静对”时“感觉”到的,因此,作者心中那一份惬意、那一份恬适、那一份孤独落寞随着几个简单的意象倾泻而出,并氤氲整个庭院。秋姿、秋色、秋声不是来自作者的笔下,是从作者那颗秋心中汩汩流出,因而都渗透着“清、静、悲凉”的味儿。再看《瓦尔登湖》中的描写:“划桨到了那些地方,我才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被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都只五英寸长;绿水中有了华丽的铜色,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给水面一个小小的水涡,有时还留一些小小水泡在上面。在这样透明的、似乎无底的、反映了云彩的水中,我好像坐了氢气球而漂浮在空中,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就在我所处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飞绕;它们的鳍,像帆一样,饱满地张挂着。”此段描写把成千上万的鲈鱼在水中游泳、嬉戏的情态生动而逼真地刻画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作者用笔极工,鱼形、水色、水面上的小水涡小水泡,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都那般地诗情画意,而小鲈鱼游泳的情态,更让作者凝神聚力,并心生快慰。无疑,这里的描写渗透了作者泛舟湖上的无限喜悦之情,甚至直接用比喻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是,其目的还是为了状写湖水的清澈、透明和鱼儿在水中游泳的轻快神态,以表现瓦尔登湖的美和生机。

另一方面,《故都的秋》选取片段、零星而平常的景物来写,表现故都之秋无处不在、味浓、味永、味烈的特点。而《瓦尔登湖》则立足于全局,对瓦尔登湖上的景物做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刻画,给人以整体印象。再者,《故都的秋》把描写与叙述、议论、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情生景,借景,“物”“我”交融,作者深沉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瓦尔登湖》在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之外,还常常在绘景之中直抒胸臆,情随景生,情景亦浑然一体。

三、效果不同

《故都的秋》犹如一幅写意画,含蓄、深远,味之无尽。《瓦尔登湖》则是一幅工笔画,工稳细腻,形神毕肖。郁达夫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的修养,也深得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不用浓墨重彩,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副深远的***画。一株槐树、几丝日光、几朵牵牛花就让故都的庭院中充溢着浓浓的秋意。而在小小的庭院之上,再加上一抹青天,青天下再点缀一两只飞翔的驯鸽,就把人的心神带到广袤的天地之间:连绵的山峦,寂静的原野、萧疏的山林、清幽的湖水、野花枯草在秋风中摇曳……真是“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从全文看,作者也是惜墨如金的,他选取了兰色的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鸣、果树奇景以及雨后斜桥影中的都市闲人这些极为平凡的故都风物,并把它们融为一体,形成一副立体的阔远深邃的故都风物画卷,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瓦尔登湖》用的则是工笔,既有整体形象的描绘,更有细节的雕琢。湖周围的峻峭的山崖与茂密的山林、玻璃似的湖面、湖面上的掠水群与水蝎的滑水的动作、梳理羽毛的野鸭、梭鱼跳跃划出的圆弧以及其在水面制造的小小水涡和水泡,无不形神毕肖,每一细节,每一处刻画,都因为作者情的浸润而生动感人,令人忘俗。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写景抒情散文 美感 能力

提到写景抒情,我们并不陌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抒情即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情感或感悟才是宗旨。因此,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一处处景物描写可能是一颗颗漂亮的珠子,而作者的情感才能担当起一根串起珠子的线,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才可形成一条可以示人的项链。以下,我以《草原散章》为例,谈谈我对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设计。

一、听一听边听边想象

因为本文用语言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草原画卷,所以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歌唱草原景象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模样。先在心里进行描摹,草原上应该具体有哪些景物?它们应该是什么样子?

二、说一说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根据歌曲的诱导以及自己的想象,请学生来描摹自己心中的草原。必然涉及到草原中的个别景物:蓝天、白云、碧草、羊群、蒙古包、牧人……等等,独具草原特色的景物学生不难想到,然而他们却很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自己心中想到的景物进行具体地描绘。尽管,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理,草原是美好的,比方说形容草他们只会说“嫩嫩的、碧绿的、青青的,一望无际的”诸如此类,再也找不到更鲜活的语言,形容其他个别的景物使用的语言就更加苍白,从学生的描述中,我们对草原并不能激起什么渴望,这是“心有物而言不及”。

三、读三读朗读品味双管齐下

先用激将法激学生,刺激学生一读文本。“既然,同学们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那就请读一读,作家楚楚帮你写的《草原散章》吧!看看自己是不是真不如人家。”

激将归激将,学生读完还是要请学生谈谈,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整体上的)如果,读者融入文本了,那么与作者会感同身受,反之,则对作者的描写产生质疑。我们无需逼迫学生接受作者的描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对待,这样就引出了“再读”。在这第二遍读中,要请认为文章写草原写得美的同学好好谈一谈,同样是写草,写云,写花等景物,作者写的到底美在哪里?比刚才大家在心里构想的,以及起来口头描述的,有什么不同?其实,在这样一种比读中,就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其实也是在做一种比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去用心品味作者的语言描写,才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对于不赞同这篇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先对这部分同学的看法表示苟同,说一说这篇文章太过阴柔,太小家子气,破坏了草原本身所蕴含的粗犷与豪放的内涵,这样无疑会激起先前就说这文字写得好的同学们的反驳,于是将会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峙。合理地利用这种矛盾,请学生为了自己阵营的胜利再读课文,这次与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比较,哪篇文章在对草原景物的描写中更好?这样,就进入了类文比较的层次。

毋庸置疑,在这样的辩论中,目的不是把不同作家的作品分出好坏,只是让学生在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中,明白“文如其人”,不同性格的人,写出的即使是相同题材的作品也会风格不同,同样是写草原可以像楚楚一样写得温婉细腻,柔情似水;亦可像鲍尔吉•原野,写得粗犷豪迈,却又不失深沉传情。

正是因为这样才形成了文坛上的百花争艳,才形成了真正的美。只要是“言为心声”的真实,都应该是我们写作的一种追求。

四、找一找于美景中寻缺憾

楚楚的这篇文字,通过胖草、矮云、笑花、薄虹、小水这样一系列的富有人的生命特质的草原景物,将草原之美描绘得无与伦比,如果将这篇写景散文看成一条漂亮的珍珠项链,那么无疑作者对草原热烈的爱是穿成这项链的线,可是你再仔细地看看这里的一颗颗珍珠,是否有那么一颗在不是纯美,在美中还有一些让人隐隐作痛的缺憾?看看谁能用慧眼发现它?

明确这里的小水部分,有这样一个语句:“小水死去了,如秋撤走后留下一枚惨败的蝉蜕。”其实这里是指,草原上可怕的土地盐碱化。这个语句本身没什么,可是这种缺憾尽管作者轻描淡写,教师却有必要引导学生注意,因为如果我们不去保护草原,呵护这份美好,这种缺憾会越来越大,包括草原非常严重的土地沙化,可以借此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草原沙化的***片,唤起学生保护草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本身超越了文本,却具有现实的意义。

五、唱一唱在最后一粒珍珠中提升

感悟

本文的最后一个小片段是《长歌》,我认为感受比阅读本身更实在,所以领略了草原上的美景之后我们也来当一次蒙古人,和著名的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一起哼唱《蒙古人》《天堂》。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同学们跟着哼唱。

六、本课小结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随着楚楚细腻温情的笔触,通过走近草原,观赏了草原的花草云朵霓虹等一系列景物,在一番用心感悟之后,我们为这景赞叹,被这情感染,同时也有意思忧虑,为这草原的恒远。请你根据这篇文章用彩笔画一幅《我心中的草原》***,并试着为你的画赋上一首可以表达你对草原情感的小诗歌。让美丽的草原,长驻我们的心底。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7篇

一、感受写景散文的文体美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彩的语言运用上。多是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二、制定写景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我觉得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三、凸显写景散文的教学重点

有人认为,写景散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语感教学和美感教学的三者统一。写景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从文本本身的抽象文字中,读出具体的画面感和旋律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得到语感的具体训练,在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写景散文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住写景散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抓住写景散文教学的侧重点。以人教版第六册《珍珠泉》为例,谈谈在中年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品味写景散文的多种美的实践。

1. 享受写景散文的意境之美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感受,满足于对有限感性对象的知觉性理解,而要有透视力,能够深入探究,切入文章营构的深层领域,调动一切心理机能去识别和体味,从而领会写景散文的意境。《珍珠泉》教学片断:

原文片段1: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教学片段1:教师范读此段文字

师:听我的朗读,你听出什么了,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泉水周围有很多景物,比如青苔、蕨草。

生1:泉水周围很素雅,绿色特别多。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青苔,绿色的杂草,周围到处都是绿色。

生3:泉水周围太美太美了!像个美丽而朴素的花环,围绕在珍珠泉边。

师:同学们,她是否说出了你朗读时的心里话?请大家都来体会着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描绘的美景。

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了,静谧中美丽素雅的花环似乎在舞蹈,小读者与作者和自然和谐地交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情神合一。

2.享受写景散文的自然之美

纵观小学教材的写景散文,我们会特别感到亲切和温暖,因为写景散文大都是和故乡、田野、小溪、山川等场景分不开的。学生们也十分偏爱这些描写山乡自然的写景散文,因为它们往往能够一下子打动许多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多么简洁和朴素的文字,又那么有味道。

3.享受写景散文的语言之美

写景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该是抓语言。我们要指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效、习得法,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

教学片段: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师:请两名同学读句子,【课件变色,提问:为什么老是分两个同学读呢?】

生:写的是太阳光,水泡的光。

师:用了多少个“光”啊!自己再来读一读。

师:仔细读读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师:同样的三个“照”字,字数一不一样,也有顺序,也有变化,读读比较,哪个更有节奏感?

学生朗读体会

在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中,作品深层含义的生成,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的细心品味和深入开掘。像这样的细节,无论是对写景散文作家的写作,还是写景散文读者的阅读,都是很好的启示。要享受写景散文的爱与美的熏陶,就不能忽略写景散文里这样的细节,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语言揣摩与诵读中,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了欣赏写景散文的能力。

四、发挥写景散文文体特长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景散文 赏析式教学 策略

中***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81-02

作者简介:朱虹(1982―),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江苏海安县大公镇古贲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可以看到很多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比如《泉城》《黄山奇松》《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写景散文从多个方面呈现了美,读来仿佛置身其中,让人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如诗如画,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振,深深领悟到文章的美之所在。结合写景散文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教学中采取赏析式教学策略是更好地挖掘散文之美、呈现散文之美,使学生欣赏散文之美、接受美的熏陶的有效方式。

一、创设恰当情境,感受散文之美

写景类散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景物描写也非常生动、细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恰当情境,让学生由此感受到散文之美。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具有集***、文、声、画于一体的特点,写景类散文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快乐的教学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教学写景散文《泉城》时,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济南“趵突泉”的美景视频,那汩汩涌出的清冽的泉水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笔者配以解说: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古城,被誉为“泉城”,古人有诗这样形容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济南的泉水究竟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泉城》……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情境首先使学生领略了泉城美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感受泉城美景的高度热情,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审美基础。

(二)营造教学氛围,唤起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写景类散文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由此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散文中所描绘的景色之美。

比如,在执教《九寨沟》这篇写景散文时,为了展示九寨沟的美景,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笔者营造了这样的教学氛围:首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九寨沟的照片,在轻柔、曼妙的音乐伴奏下,笔者以亲切、流畅、充满诗意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丽风景作了解说,随着解说,学生仿佛置身在了九寨沟的美景之中,为学生体会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渲染了气氛。接下来,笔者指出了文章的重点段落并组织配乐朗读,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爱上了美丽的九寨沟,那发自内心的赞美溢于言表……

以恰当的音乐营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些美妙的跳动着的音符,引领学生走进所展示的美丽风景***片中,去凝视散文所描绘的美,去品赏散文字里行间所展示的动态美。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欣赏散文,如何去朗读散文,从而提升了审美能力。

二、鉴赏散文语言,感知美之所在

写景散文的语言之美可谓字字珠玑、妙不可言,我们教材的中每一篇写景散文都展现出了语言美的特点,其遣词造句、表现方式等都有很深的功夫。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教学中,语言的鉴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散文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鉴赏,活灵活现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从而感悟到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审美能力。对写景散文语言的鉴赏离不开对文章的熟读、精读,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文中的语言细节、运用字词的精妙等。

比如,《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中,“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每一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以及“银雨洒金街”“随风飘飞”“腾空而起”等,生动地描绘了壮美如画的黄果树瀑布,及其对游人性情的陶冶,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连篇。再如《黄山奇松》中的“迎客松”的“遒劲”“斜伸”,“陪客松”的“绿色巨人”,“送客松”的 “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 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鉴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领略了祖国河山中美好的一草一木。

三、指导学生诵读,提升欣赏能力

写景类的散文因其语言具有形象、情感、节奏之美,很适合朗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熟读和朗读中,散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就会渐渐被学生所领悟、感受,自然而然地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了其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从而获得散文审美能力的提升。

比如,笔者在执教《泉城》这篇写景散文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精读来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如用课件为学生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在学生朗读之后提问: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泉水之美呢?为什么令人喜欢呢?你见过“白浪翻滚”的景色吗?文中描写“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气势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随着散文优美的文字领略了神奇的珍珠泉,大、清、美又活力四射的趵突泉等,形象地感受到了泉城之美,散文语言的美与神奇,使学生陶醉在了这片文字所构建的人间仙境之中。

四、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组织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感受散文中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提升欣赏能力。

比如,《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异兽珍禽,蕴含了对祖国壮美河山的一片深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导游――带你游九寨沟”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查阅有关九寨沟的资料,熟读课文等方式,更多地熟悉九寨沟,然后写出一篇导游词,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导游竞选活动,导游词的好坏作为竞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学生写的导游词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从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到诺日朗瀑布、湖泊的介绍,以及珍禽异兽的描述,语言简洁生动、绘声绘色,将“游客”引入九寨沟这一人间仙境。这一活动使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并进行了拓展性的学习,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教学中运用赏析式教学策略,契合了写景散文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鉴赏散文语言、指导学生诵读、开展学习活动等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对散文的赏析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分享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教学实践证实,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值得广大同仁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浅谈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8).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9篇

一、7年级:重在“理顺思路+赏析特点”

写景散文,当然重在写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引导同学边读边画,如:表现景物的句子,总领句、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主旨句、议论抒情句等。刚开始可能比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养成这种良好的认读习惯,那么你将受益终身。当然相较于中考写景散文阅读,初一的写景散文的思路还比较清晰,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另外,初一阶段的写景散文不管是《春》《济南的冬天》,还是《夏》,都文质兼美,同时选点都很巧妙,对景物特点的刻画也很成功,在这个阶段,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同学们在《春》的学习中围绕“春草、春雨、春风、春花”的特点,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一般赏析方法。如:赏析修辞,赏析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颜色词、数词、拟声词、叠词),赏析表现手法,赏析写景角度,赏析句式等。继而在《济南的冬天》《夏》和一系列课外写景散文中加以巩固,拓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景物赏析能力。

二、8年级:重在“赏析精妙+加深理解”

8年级上下册各有一个写景散文单元,分别是8上的“江山多娇”单元和8下的“咏物抒怀”单元。虽然只上升了一个年级,但文章的梯度特别明显。以《美丽的西双版纳》为例,这篇文章虽然貌似很简单,就是通过刻画西双版纳的几幅画面展示它“美丽”的特点。这点和《春》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才会迷惑得很多老师把它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赏读语言”上,而这正是编者的高明之处。他用初二孩子熟知的框架(思路),无形中先削弱了孩子们的紧张感,让他们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轻松愉悦地领略到那份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

而这份对“人文之美”的敬仰,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无比热爱的情感和《春》中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之情相比则显得更加厚重与深远。所以同样是解读一篇写景散文,要把“赏读”的重点放在理解西双版纳特殊的“人文之美”、“民俗风情”上,为了突出其特点而精心打造的“对照手法”上,富有感彩的词语以及句式整齐、结构匀称的小标题上。

同样的道理,编入8下的写景散文层级的提升则更加明显,如果说8上的写景散文还基本属于写实的话,那么进入8下之后写景散文忽然就变得“虚幻”起来了。因为从8下第一单元开始,写景散文已经进入了“象征”和“联想”模式。从《海燕》到《白杨礼赞》,再到《石榴》《紫藤萝瀑布》,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再“老老实实写景”了。他们总是或明或暗地借对某一景物的描摹刻画,来表达自己对某人的赞美、热爱,或表达自己的某种情趣、生活态度或价值取向等。

这时同学们在前面3个学期所积累下来的写景散文阅读的那些经验和方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以《白杨礼赞》为例,同学们完全可以按照7年级学的方法,首先围绕“白杨树”梳理出它的结构层次(欲扬先抑),并概括出白杨树的特点(不平凡);接着再结合8上“赏析精妙”的方法,全面理解它的“不平凡”;最后结合“象征”手法,由物及人,进一步加深对“白杨树形象”的理解(象征了西北抗日***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可谓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三、9年级:重在“加深理解+感悟哲理”

9年级写景散文的难度系数显然和中考更加接近,同时离同学们的现实也越加渺远。它们更讲究写作的背景,如:《绿》《囚绿记》《雪》;同时内容更加散乱,如:《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一不小心就出现蓄势、铺垫、插叙等手法;最后作者的哲思更加深邃、厚重,经常渗透着生命、历史、人生等哲学内涵,理解起来难度不是一点点。这时要提高的已经不仅仅是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鉴赏能力了。

所谓鉴赏能力,即鉴定和欣赏文本的能力。所谓鉴定,即辨别和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所谓欣赏,即享受、领略事物的美好和趣味。对于课文的鉴赏,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可能是因其思想深刻或新鲜,也可能是因其情感特殊或别致,如《雪》。就形式而言,从微观上说,可能是因其表达鲜明而生动,如《绿》;从宏观上说,可能是因其构思的巧妙,或布局的妥帖,如《白鹭》。

总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笔者希望通过这样宏大的跨年级组合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学生一个清晰的理念:知识的难度是螺旋上升的,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必须时刻保持螺旋上升的态势,并最终实现“后面的层次必须以前面的层次为基础,同时又覆盖前面的层次”的目的。

写景的散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创作

中***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19-01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卒于1948年9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里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悲程度!”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只是首发的“驿站”。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朱自清的写作重心数度转移,由诗而散文而杂文,在他众多作品中,散文成就最为出众,他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创作主要成就所在,这些散文写景状态抒怀具有慎密的结构和不禁的情思充分显现了朱自清散文以情制胜的风格。朱自清的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细致的刻画,准确、生动的描绘物与景,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真如朱自清在《说逼真与如画》中说的“逼真”等于俗话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好的写景,在于写的活,能传神,如花一般美。朱自清在创作实践中,在精雕细刻的同时,在“活”字上下尽功夫。朱自清那些备受推崇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篇章,表现出了真挚的情感,加以细微、准确的观察,语言丰富,扣人心弦。

朱自清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他认为“写实”,首先要写的逼真,而“真”就是自然。描写景物固然要符合景物自身的特点,要写的自然逼真,但同时还要写出作者感情的波澜,独特的情思,这种独特的情思与客观景物的形象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便产生了诗情画意。要写的逼真自然,就需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体会,抓住它的特点,捕捉形象。朱自清在写景时,笔到之处,无论山风雨,一草一木都能体现出它的特征,自然逼真。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情。同时,也是一篇现实的作品,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和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得憧憬。《荷塘月色》起句简明,为排遣心中沉郁,于是向伴有月光而清净的荷塘走去。“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感情线索,这开头一句便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为抒情写景铺设了特定的环境。在淡淡的月光下,作者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人”,像超脱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于是享受于这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丽的荷塘月色***便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先写“曲曲折折的荷塘”,给读者一个全景,一个总的印象,然后有层次的从上到下来写,甜甜的荷叶,美如的群,荷花零星点缀,姿态万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白,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流水含情脉脉。在这幅画里,作家把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德尔风姿。写月光,“薄薄的轻雾”又像“笼着的轻纱的梦”既有写实也有写虚,虚实相生,表现出了朦胧之美。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夜之美时,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表达出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他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景色;绿草如茵、花木峥嵘、春风拂熙、细雨连绵,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春》也是一首赞美青春的赞歌,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动,充满希望,作者细微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春天“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作者通过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春》倾注着作者乐观的感情基调,反映着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使得作品文辞漂亮,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春》的语言朴素、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生动活剥,节凑明快,平易好懂。《春》以及其自然活泼的笔法,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春色。作者体味独到,融情入景,妙笔生花,以完整的构思与优美的意境,将春天的景色描写的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堪称送春的绝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写景的散文范文

学习

“忧心”讲评

阅读(29)

【作文题】(福建省泉州市2012年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位母亲不无忧虑地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总是自以为是,不知今后咋办呦!”我亦有同感,不禁叹息。后又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让他们走去吧。我们的上一代,

学习

莎拉·布莱曼月光女神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莎拉·布莱曼月光女神,内容包括莎拉布莱曼《月光女神》欣赏,莎拉布莱曼月光女神现场演唱会。“比起其他的许多流行明星,包括玛丽亚・凯莉,惠特尼・休斯顿,席琳・迪翁等人,莎拉才是真正的天后。”如同《好莱坞报道》所评价的那样

学习

银行抵押贷款业务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抵押贷款业务,内容包括银行抵押贷款业务员,银行抵押贷款业务员提成多少。1995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它是一部规范和调整担保行为的基本法律。这是我国民事立法上的一件大事,对我国

学习

拓荒者张焕纶

阅读(180)

中国第一所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小学是正蒙书院,诞生于1878年的上海里弄,由上海本地士绅张焕纶创办。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张焕纶的一生恰恰可以映射中国教育由旧式传统向近现代嬗变的肇始过程,揭示出历史在一些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走向。龙门受业

学习

一棵开花的树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一棵开花的树,内容包括一棵开花的树全文意思,一棵开花的树全文赏析。汽车学校附近的街道两旁,是两排高大碧绿的国槐。炎热的夏季,行走在槐树的浓阴下,免去烈日的炙烤,顿觉神清气爽。尤其微风吹过,花瓣如雨般飘落,空气中弥漫

学习

《海峡导报》发展前景探析

阅读(33)

【摘要】《海峡导报》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以对台为特色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在“报业消亡论”和新旧媒体变革的夹击下,遇到同质化、读者结构老龄化、广告市场被分割的发展瓶颈。本文就《海峡导报》十年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前景上进行分

学习

山水云天太鲁阁

阅读(31)

如果把台湾岛沿东西横切出一个断面,我们就会发现台湾岛的地形很不对称:一条纵贯台湾岛的山脉偏于东侧,西面山势舒缓,山下是宽阔的平原,而东面多为陡峻的悬崖,面临太平洋拔地而起,山海相连。这种地形是因为菲律宾板块向着西北的欧亚板块俯冲,最奇

学习

揭秘社交网络“僵尸粉”

阅读(52)

自网络开启了新媒体时代,社交网络已然是重要的舆论战场。有需求就有市场,“僵尸粉”业务如火如荼。如何完成粉丝由“量”到“质”的飞跃,应该成为社交平台用户的新的思维方式。有钱就能买“朋友”“有钱就能买朋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社交

学习

致敬景海鹏:三度飞天 驾神十一“飞得更高”

阅读(22)

2016年10月17日,我们迎来了神舟十一号的成功飞天,也迎来一位值得祖国人民铭记的航天大英雄……景海鹏,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圆满完成神舟九号飞天任务。2016年10月,50岁

学习

科大讯飞:听见中国智能语音技术最强音

阅读(32)

新生报到季,某校刚刚入学的新同学没有像以往一样领到厚厚的一本新生指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新生助手”的小盒子或者手机“小马甲”。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这个“新生助手”就成为了同学们融入校园生活最可靠的伙伴了。语音技术进校园“哪

学习

从“彩虹桥事件”说起

阅读(41)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贪钱财不负责可耻,淡名利重责任光荣。2.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和金钱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3.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贪钱财不负责可耻,淡名利重责任光荣。教学难点1.培

学习

浅析马勺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衰落与蜕变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马勺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衰落与蜕变,内容包括马勺设计思路,马勺现代设计。总观百年历史履迹,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构成民间美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在部分民间美术获得了传承的同时,也面临了多

学习

2012,皮鞋很忙

阅读(28)

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等我有了钱,我买两双皮鞋,穿一双,吃一双。从前有两只皮鞋彼此相爱,可是有一天它们失散了,一个变成了酸奶

学习

王洛宾创作流行情歌《曼丽》的故事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王洛宾创作流行情歌《曼丽》的故事,内容包括王洛宾的歌曲曼丽哪年写的,王洛宾曼丽背后的故事。“西部歌王”王洛宾毕生搜集、整理、改编、译配的1000余首大西北民歌中,反映男女情爱的歌曲占了相当一部分,除入选“20世纪华人音

学习

网站广告营销方案范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广告营销方案范文,内容包括网站广告推广方案怎么写,网络广告推广方案范文模板。网站广告营销方案范文第1篇做一个为大学城大学生服务的大学城易物网。现在绝大多数的易物网站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序,网站为换客提供的服务

学习

贾平凹的散文范文精选

阅读(31)

贾平凹的散文篇1这本书是贾平凹创作40多年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他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

学习

陶氏化学范文

阅读(34)

陶氏化学范文第1篇经过几个月的全球涂料材料业务整合后,陶氏化学在这一领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而为了让“可持续的化学”理念深入人心,这家全球领先的化学品公司正加大社会推广力度。10月26日,陶氏化学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

学习

课堂内外范文

阅读(35)

课堂内外范文第1篇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代,学生最怕的是作业多。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我立志少给或不给学生留作业,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相应的必须向课堂要效率,把每一节课上好,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了,需要我们教师课外去“悟”课堂三味。如果我

学习

运营管理论文范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运营管理论文范文,内容包括mba运营管理方向论文,关于地铁运营管理的论文题。运营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1.1运营支撑系统的介绍。现行的IT支撑系统,它在结构上已经比较简单,它的结构已经与传统的截然不同,通常只包括管理支撑系统(MSS

学习

航海技术范文精选

阅读(452)

航海技术篇1前言纵观航海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引入到航海领域。二十世纪是人们在电子学领域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同时在这一时代下,取得电子技术在航海中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然而因为一部分电子系统受

学习

人民文学范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人民文学范文,内容包括人民文学投稿范文,人民文学博客全文。人民文学范文第1篇郭老除了为《人民文学》杂志题写刊名外,《人民文学》向他约稿,差不多是有求必应。而《人民文学》也愿意有郭老这样的大作家给它写稿,以光篇幅。

学习

基础教育范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范文,内容包括基础教育平台自我陈述范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文。基础教育范文第1篇从原生到创生:区域推进“微型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实践“瓶颈”与突破:区域推进教师小专题研究的探索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