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范文

基础教育范文第1篇

从原生到创生:区域推进“微型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瓶颈”与突破:区域推进教师小专题研究的探索

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身份的转型

丹东地区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报告

为教师“台前角色”辩护——浅析作为教育者与作为同事的教师角色

论学校文化管理

论教学常规的重建

我国中学男女分校合校的历程及对单性中学的价值审视

邀请课中教师主动发展的实践研究

试论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

日本小学课程表:演变特征及启示

清末民间中学教科书的编译与审定

教学机智:课堂活力与魅力的保证

德国女孩节:基础教育中的职业兴趣培养

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办学掠影

宁波市实验小学·宁波大学附属小学

莫让教材阻碍了教育智慧的路

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吗?——兼与查有梁教授商榷

论道德教育融入学生文化的路向

移情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小学班级工作的困境与突围

中小学班级目标的制定技术

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教育学分析

小学生学习障碍及其矫正

试论“孝道”教育的实施与推广

南京:成绩不是新课改高招唯一录取依据

构建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行动研究

论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瓶颈与突破

走出课堂评价的误区

辨证地思考课改中的“教学回归”

无效规章制度的成因

课改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文化思考

中学心理课上开展道德生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当堂作业:提升数学常态课作业效率的途径

徐汇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调查报告

百年以还 弦歌不绝

平等与差等:师爱的抉择及其伦理依据

民主与权威关系视角下的师生关系

第三空间对青少年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区初中生为例

独生子女成长特殊性的再认识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策研究的历史走向

后喻文化时代的特征:设置自主课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重新理解寓教于乐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

论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

教师工作价值取向与教师管理的三部曲——谋生、职业、事业与顺从、认可、内化

应对考试焦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

精心育花蕾,春风润桃李——我的师德故事

韦钰院士错了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随议

山蕴玉而生辉 水含珠而川媚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0周年院庆典礼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0周年院庆院友论坛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扣问教育公平——从学区房现象谈起

论学校文化传承的路径——以上海市育才中学为例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上海市育才中学为例

基础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跨文化基础教育是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学校应该针对跨文化基础教育的概念,对学校内课程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开展进行调整。跨文化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本文是对跨文化基础教育的探索,第一部分是对跨文化基础教育的内涵理解,说明跨文化基础教育是中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经之路;第二部分是对跨文化基础教育中国现状的分析,第三部分是从文化理念、思维和现实教学三个方面阐明跨文化基础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成果,第四部分是对跨文化基础教育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跨文化;基础教育;全球化;学校教育

【中***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83-02

一、跨文化基础教育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家与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逐步形成了跨文化基础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跨文化基础教育是一种国际化的新教育思潮,可以使得不同地区受教育的人们去主动进行教育的交流与互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了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基础教育是对不同文化的融合与欣赏,是为了使各种不同的文化都得到重视而存在的。因此,它具有促进文化间相互交流的功效。跨文化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还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大多停留在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没有融合国际文化,更没有将国外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中。对学校来说,跨文化基础教育是对学生多元化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教育时,会因为自身的所处文化与学习方式的不同形成相异的文化特性。学校既要保护这种特性,也要将这种文化特性进行融合,可以保障学生文化的多元性,也会避免学生因文化相异被孤立。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去学习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文化大融合的氛围中成长。跨文化基础教育是学生了解国际文化的一个基础,是中国培养国际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教育的创新之路。

二、跨文化基础教育的现状

中国跨文化基础教育停留在了解英语语言这一位置,对国外文化的理解非常浅薄。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国外文化的真正意义,更难做到文化的融合。因此,我国跨文化基础教育要从小培养,尊重各文化间的差异,做到真正理解文化底蕴。目前,我们对跨文化基础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例如,学校在陆续开展世界五大文化圈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及大自然课程等等,力求融合国外文化、弘扬中国文化、探求自然奥秘与知识课程同时进行、共同发展。五大文化圈n程是对东西方、东欧、南亚、***等地的风俗、生活与艺术文化的学习与接触。通过观看礼仪讲座、茶文化交流、***治模拟竞选活动等等一系列活动去了解五大文化圈中的相异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对自身文化的认知落实,培养学生的发展共感,避免产生文化中心主义。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认知观,减少对民族相异文化的偏见,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综合来看,跨文化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大趋势。

三、跨文化基础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跨文化基础教育有助于文化理念的融合

跨文化基础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文化理念的融合中。跨文化基础教育可以将学校的不同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又互相作用的关系网。跨文化基础教育可以打开文化理念的界限,将书本内容与活动结合在一起,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结合。学校教育大多停留在教科书的阶段,要形成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系统,就要根据跨文化基础教育理念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得学校教育更加国际化。跨文化基础教育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在学校中引入跨文化基础教育有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不同的文化,关注国际的大事,将自身文化理念与国际化的文化理念融合。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高度,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在特长方面有所建树,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增强青少年的能力。由此可见,跨文化基础教育对各种文化理念的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跨文化基础教育有利于文化思维的开阔

跨文化基础教育对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打开教育思维上。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与国际接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本上能够得到的知识终将是有限的,且缺乏弹性,应用性较差,仅仅依靠课本课程的学习是不能满足社会新形势的要求的。这也就说明学校教育需要更有张力的课程来开发学生的思维,弥补课本课程的缺憾,培养可塑造性强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基础教育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学校教育可以践行跨文化基础教育,发展学校与国际接轨的特色,注重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在英语课堂上仅仅讲解课本中的语法句子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为了应试,可能根本没法与国外人对话。可以多多介绍国外的风俗文化,让学生从国外本土思维出发,去理解国外的说话方式、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应试机器。跨文化基础教育是对教育思维的一次大改革,开放教育思维,是中国教育前进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

(三)跨文化基础教育有利于教学的全面

跨文化基础教育不仅在理念与思维上有影响,在现实教学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老师来说,跨文化基础教育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资源配置,丰富老师的知识储备,也能让老师的特长得以发挥,提高教学水平。例如,英语老师可以更多地去了解国外文化,开展口语课时也就可以让学生听到更纯正的英语发音。对老师资源的优化可以提高学校的学习氛围,从老师开始影响学生,构建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画面。对于学生来说,跨文化基础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跨文化基础教育可以丰富学校课程,让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中,更是在生活中、在社会中。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去享受学习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教育要教给学生的更多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与思路,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学校要尽量去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全部感官去理解各种文化,多方面共同进步。例如,开展自然活动课程,从单维课程走向立体课程,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文化的理解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放松。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跨文化基础教育都是对自身文化的丰富,也是全面学习的一个基础,是需要注意重要部分。

四、跨文化基础教育的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跨文化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强。全球化的发展代表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会一步步走向世界,国外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中国。学校教育将会愈来愈重视跨文化基础教育,会逐步建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课程,多种课程相结合,联系社会、自然、国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跨文化基础教育能够给小学、中学、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基础教育会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文化的全球化贡献力量,也将会成为基础教育的重点。

本文为山东大学辅仁学校2016年校级规划项目“中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编号:FR163013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作为跨文化教育的教育:一场全球变革[J].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刘子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04)

[2]跨文化教育实践的对策研究[J]. 徐洪.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5)

[3]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 邓琪,许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4]Anthropologie kultureller vielfalt. Interkulturelle Bildung inn Zeiten der Globalisierung. C. Wulf. . 2006

[5]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 文东茅,沈文钦.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04)

基础教育范文第3篇

1.我国整体教育投入水平低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其与有关国家的比较,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和投入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国家财***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国际上有关国家比较明显偏低。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已超过了5%,如:美国(1983年)为6.8%,日本(1983年)为5.6%,加拿大(1985年)为7.2%,原苏联(1983年)为6.6%,就连发展中国家印度在1985年也达到了3.7%,而我国直到进入本世纪才跃上3%。请看表1。

观察表1列出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整体教育投入水平是相当低的。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许多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十年前提出到20世纪末国家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的目标至今也没有实现,甚至有的年份还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当年国家财***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8%,比上年降低0.0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整理

2.投入总量在使用上严重失衡,偏重非义务教育,使基础教育投入更显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不仅在总量上投入不足,而且内部分配的比例也很不合理,长期以来,国家财***教育投资的重心一直倾向于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投入过少。请看表2。

资料来源:国家教委编:《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页。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7—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

资料来源:国家教委编:《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2页、186页。

从表2可以看出,1991年到1995年的五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生均国家拨付经费是中学生均国家拨付经费的10倍以上,是小学生均国家拨付经费的20倍以上。而且,这种投资结结失衡的现象还在进一步扩大。1996—2001,高等教育经费增长了3倍,而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经费只增长0.6倍左右。高等教育投入比重由1996平的16.3%提高到27.8%上升了11.5个百分点,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投入比重不断下降,两者分别下降了大约6个百分点。请看表3。

3.基础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中国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教育投入分配使用失衡,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已经十分不利,而更残酷的是,基础教育总体分到的一点点分配。又存在着明显的城乡间差异,城市中小学校拿走的比重远远高于农村学校,这就使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困境雪上加霜了。请看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当年城市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3倍,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只占全国小学平均水平的76.07%,这种城乡基础教育投入分配上的差距一直存在着,如:到2002年,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虽然增加到708元,比1996年增长了2倍,但只相当于全国小学平均水平的87.12%,城乡初中学校也存在着这样的差距,1996年,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平均435元,相当于全国初中平均水平的79.27%;2002年,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加到796元,但只相当于全国初中平均水平的82.86%。这些比较表明,***府在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投入上,明显低于对城镇中小学的投入。

通过上述状况可以看到,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形如剥笋,高等教育先剥走一层,然后是城市初中等教育再剥走一层,到了农村基础教育时就剩下一点儿卷心了。

4.***府间财力格局与义务教育事权和责任不对称,加剧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矛盾

早在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地方”,“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本来,实施这一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分级管理”的结果是把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任完全下放到了乡、村。从资金投入来说,中央和省一级对农村基础教育已基本上不再付出,完全靠乡一级财***。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体制,县乡两级财***可用财力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乡镇财***十分薄弱,教育投入已十分困难,为扭转这种不利状况,***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县级人民***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的要求,其核心就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和管理权限由乡镇***府上收到县级***府。

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和管理权限上收县级,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因为县级经济的困难状况并不比乡镇好多少,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县级单位赤字比例,1998年为22%,到2002年已上升到近60%。县级财***状况如此不佳,却要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重任;中央和省级***府掌握了国家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这种***府间财力与义务教育事权责任的不对称,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的重要制度原因。

二、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思考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矛盾如此突出,怎样改变这一状况呢?

1.提高国家财***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重新划分各级***舟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方面的事权和责任

前面已经指出,我国整体教育投入不足,***府间财力格局与义务教育事权和责任不对称,这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制度性原因,必须改变。

(1)提高国家财***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各级***门要确保现有顶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要切实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安排教育支出,即中央和地方***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地方财***的超收部分也应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

(2)强化中央和省级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及投入,改变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的不合理状况,减轻县、乡级财***负担。

(3)中央财***直接负担中小学教师工资,切实执行中小学教师“工资资金专户”制度。由***门根据核定的编制和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标准,中央财***通过银行直接划拨到教师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中。对擅自挪用教师工资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予以严惩。这样能最有效地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能保证拨付的教育经费真正全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4)加大对老、少、边、山、穷等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由于投资基础教育缺乏明显的、快速的,直接的收益,因此在贫困地区,无论是地方***府还是农民都缺乏投资基础教育的积极性,中央应对这些地区实施教育投入倾斜***策。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我国有着“两条腿”走路的办学传统,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坚持以国家财***拨款为主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这样能更好地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1)各级***府依法征收用于教育的各种税费、社会集资和各种教育基金。

(2)充分运用财***、金融等手段提高农村教育的融资能力,它包括:利用***府债券资金购置农村教育设施;争取更多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府、民间的低息、无息贷款。

(3)利用各种优惠***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农村教育捐赠。

(4)出台优惠***策,鼓励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

3.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投入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为保障基础教育投资合理、有效使用,应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投入的运行、管理机制,以加强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有效使用。

(1)建立监督机制。***和县级以上各级人代会或其***会要加大对教育预算支出的监督力度,同时还需要***门的行***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教育督导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新闻部门的舆论监督等,主要监督这些部门是否按***策拨款筹资,教育经费是否及时到位,教育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等。

(2)完善基础教育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制度、长期以来,各级***府的教育行***部门主管教育事业,而教育经费投入却分别由***府的***门和计划部门掌管着,教育行***部门无权根据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批准教育经费预算,这很不利于财***对教育拨款的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因此,我们要改革现有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逐步做到由教育行***部门提出经费预算建议,列入***府经费预算计划,经人大审议批准后,由***门全部划拨教育行***部门统筹管理。这样,教育经费在国家及各级***府预算中占有稳定的份额,不因***治、经济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波动,且实行预算单列,保证专款专用。

(3)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农村基础教育困难重重,尽管与投入不足有关,但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义务教育经费在管理上漏洞百出,领导干部挪用、甚至侵吞教育经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使本来就不足的教育经费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必须建立法规,惩治腐败,提高教育行***官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教育经费进行有效控制与使用。

总之,没有相应的教育投资作保证,跨世纪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为此,我们一定要抓好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常抓不懈,促使我国基础教育飞速、健康地发展。

摘要:我国整体教育投入水平低,投入总量在使用上严重失衡,***府间财力格局与义务教育事权和责任不对称,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为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上述教育投入上的症结应进行深刻反思,要重新划分各级***府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上的事权和责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投入的管理机制。

基础教育范文第4篇

一、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教育投入,推动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造成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这样就导致农村教育经费十分紧张,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200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国家财***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6348.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仍低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许多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十年前提出到20世纪末国家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的目标至今也没有实现,甚至有的年份还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当年国家财***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8%,比上年降低0.04%。中国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教育投入分配使用失衡,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已经十分不利。而更残酷的是,基础教育总体分到的一点点分配,又存在着明显的城乡间差异,城市中小学校拿走的比重远远高于农村学校,这就使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困境雪上加霜了。因此,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还应进一步加大,以提高农村教育环境及教师待遇,由此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及支援,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我国必须积极开展农村基础教育支援、交流并利用就近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校长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实行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措施,来不断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城市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和任教,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克服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近两年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三、加强远程教育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国家***自2002年开始计划投资近100亿资金,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目的是将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快捷地传送到广大农村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弥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和知识水平方面的不足,改变农村地区的教育面貌。这就需要各地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在农村建立起信息化的桥梁,以农村中小学为中心,连通外部世界,辐射周边村落,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当地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员教育中心和卫生知识普及中心。当然,与之适应,还应该加强有关师资的培训工作,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四、加快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升学,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人为的留级、变相的体罚、分数至上、升学第一的思想十分普遍,使得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从而导致留级率高,辍学率高、普及义务教育步伐缓慢。为了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整体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学习等,对于加快农村中小学普及义务教育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因此各级地方***府领导和教育行***部门以及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必须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并通过家长会等手段不断的对学生家长进行改革理念的宣传,促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

五、结论

基础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公民素质;显示度

一、背景及意义

提高公民素质是使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进入新世纪,不少国家(地区)赋予了公民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例如,欧盟提出的苏哥拉底(Socrates)计划,旨在强化“欧洲域”意识(EuropeanDimension)、培养积极的世界公民;在日本,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则为选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育学生作为公民所需的知识和基本素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指出,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尽管是显然的、公认的事实,但本研究的侧重点不是进行理论的思辨,而是进行实证的调查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并进行初步数学模型的建构。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公民素质的现状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教育杂志《PhiDeltaKappa》一项持续33年的调查显示:学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年轻人公民素质的信念,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动摇;“袁克敏等人围绕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剖析;何向东等人关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证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然而,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尚缺少用实证调查的方式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作用的研究。至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问卷设计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调查涉及面广、样本大;数据的类型多,分析处理难度很大。本研究对于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研究教育问题是大胆的尝试,对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是有益的探索,也为研究其他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公民素质

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稳定性,代表着个人的品格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学派、不同时代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公民素质的构成,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本研究采用五分法,将公民素质划分为五个维度:思想品德素质(以下简称“思品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下简称“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下简称“劳技素质”)。进行这样划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比较全面,各种素质既相互***,又相互影响;第二,认同度较高,各种素质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对公民素质的理解,又较好地结合了时展所赋予公民素质新的含义;第三,比较科学,指标体系明确,条目较清晰,便于维度的再划分,便于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

(二)显示度

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在教育学领域,较少涉及显示度的概念,对显示度的认识也尚无定论。本研究将“显示度”界定为“作用或者重要性的显现程度”,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是指基础教育对于公民素质提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显示程度以及社会对其了解认同的程度。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显示度:一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除遗传因素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皆有影响,通过对几个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二是从影响时间(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公民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与公民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影响范围(五个维度)的角度,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个维度的影响情况。

三、研究假设、思路、方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同时也是完善个体的素质结构、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活动。为此,本研究的假设是: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所受基础教育年限越多,人的素质越高。

本研究以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基础教育与公民素质提高的相关性,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2.0。

四、问卷的编制以及调查样本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以前文所定义的公民素质结构为基础,划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以分量表的形式出现。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内容的著名量表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架和实践要求自行编制题目。问卷先后共进行两次试测,分别在重庆市的两个公共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共362名,通过试测,剔除题意不明、有歧义且不能满足相关心理测量学指标的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记分:1表示完全没有、2表示可能没有、3表示说不清、4表示可能有、5表示肯定有。最后确立了包含31个题目的正式问卷,经信度检验,其克伦巴赫α系数=0.852,这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在内容效度方面,我们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问卷题目所反映的行为样本的代表性进行判断,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结构效度方面,绝大部分分量表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符合量表编制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的要求。

(二)问卷的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集中于2007年6-7月,由专门的调查人员,在重庆市选择了颇有代表性的酉阳县、忠县、巴南区、北碚区四地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83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11份。巴南区属于主城区,北碚区属于主城区,也是城乡结合地区,忠县处于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酉阳县处于贫困的偏远农村山区且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经统计,样本的具体情况如下:从年龄上划分,5~6岁占2.6%,7~17岁占32.2%,18~24岁占13.8%,25~34岁占15.7%,35~44岁占16.2%,45~59岁占14.9%,60岁以上占4.6%;从文化程度上划分,学前占3.7%,小学占11.1%,初中占36.5%,高中占32.4%,大学占14.5%,研究生占1.8%;从职业划分上,学生占34.8%,工人占12.7%,农民占11.0%,干部占8.1%,教师占8.8%,医务工作者占7.5%,商业人员占8.0%,个体户经营者占6.1%,其他占3.0%。

因此,从总体上说,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充分体现了区域、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诸多方面的代表性,过程符合随机抽样的要求,结构较为合理,反映了重庆市公民的基本状况。

五、数据的分析及研究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前提与逻辑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推演与深化。(一)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分析及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对公民素质与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学校、社会、遗传及其他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638、0.316、0.114、0.090,且它们与公民素质均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学校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说明影响公民素质的首要因素是学校教育,亦即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结论一: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分析及结论

1.不同学历的公民素质得分总体描述

由表2可以看出,公民的综合素质随学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从学前到小学,综合素质均值增长率为92.47%,从小学到初中增长率为17.68%,从初中到高中增长率为10.19%,从高中到大学增长率为2.53%,从大学到研究生增长率为1.14%。以受过大学教育的对象为参照,基础教育阶段的贡献率58.93%,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对公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由上分析看出,学校教育对提升公民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随着公民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公民素质基本上都呈现较稳步增长的态势。

结论二:所受学校教育的年限直接影响公民素质的高低。

2.不同学历公民总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检验不同学历公民素质的差异。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各个层次学历之间的综合素质得分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1.729,P=0.015)。

为了明确哪些层次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作了组间的两两比较,见表4。

表3表明,不同学历层次的公民综合素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表4表明,学前与其他学历层次的公民之间在综合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公民素质存在显著差异,但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不再显著。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高等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虽也有帮助,但作用不再明显。因此可得到基础教育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结论三: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三)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初步模型的构建及结论

前文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有显著作用,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了进一步定量刻画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构建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初步数学模型,在(一)(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较深入的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1.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线性关系分析

为更进一步明确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我们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以“教育年限”为自变量、“公民综合素质得分”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9.543+0.835x,其中y为公民综合素质得分,x为教育年限(各种学历对应的教育年限为: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16年,研究生19年)。

为了验证该方程式是否具备统计意义,我们对该等式进行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5、表6为方差分析与模型综述结果。我们知道,当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时。回归式具有统计意义。在本次检验中,表5中的F=60.696.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6的模型综述表明,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R=0.878,说明二者(综合素质和教育年限)关系密切;R2=0.771,说明变量x可以解释变量y的77.1%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综合素质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y=9.543+0.835x。这说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表现为直接的正相关。

结论四:所受基础教育的年限与公民素质呈正相关关系。

2.公民综合素质与五种素质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解五种素质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

以五种素质得分均值为自变量,以综合素质总分均值为因变量,应用全回归法,结果见表7、表8。

首先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由表7得知F=147.275,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随后得出回归方程为:y=1.740x1+1.747x2+1236x3+1.017x4+1.097x5+1.718(系数的大小表明对总分影响程度的大小)。其中,总分为v,法律素质为x1,文化素质为x2,劳技素质x3,健康素质为x4,思品素质为x5,可见,对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的是法律素质、文化素质两项,比较低的是健康素质、思品素质两项。

从多元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技素质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同时,各种素质对综合素质的影响系数大小不同但是都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基础教育对公民各项素质形成的影响并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对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结论五: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维度的作用都是正面的,但影响不均衡。

基础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一、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办学困难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与完善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策,规范并指导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体系的实施。在新时期提出了“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建设方案。然而,从现在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这种新体制仍没有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缺乏充足资金的问题。国家“普九”新***策的执行,大部分教育经费投入在维持学校的体制运转上,在此方面尚属吃力,更无法分出更多的经费在资源配置建设上。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体制存在着教学活动开展面狭窄、办学条件升级困难、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教师资源配置上的不足,势必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培养,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2.学校基础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在新世纪的教学发展建设理念上,明确了基础教育体制均衡发展的远大目标。其中重点体现在:要使所有的达到法定年龄的儿童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同时,能使其受到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势必需要各部门加大在基础教育上的投资力度,革新现代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方法,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从现阶段的农村学校建设情况来统计分析,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学校的建设布局不合理;其二,建设规模的实际效用性差。这是资源配置在硬件设置上的短板。城乡办学质量差距大,由于受到资金投入和办学环境上的主客观因素影响,这一差距势必越来越大。此外,地方性办学存在着思想上的狭隘性,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利益性,教学的目的围绕着“升学率”打转,而并非以提高基础教育建设整体质量这一长远目标为指导。学校的资源配置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学校不仅配置了实验室、***书馆,还有设施齐全的体育馆,而有的学校却连正规的操场都没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怎样让下一代普遍享有高质量的教学环境?怎样才能以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来丰富我国的人才储备?

3.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农村基础教育在师资力量配置上的不合理表现在:教师的队伍结构设置偏重基础课程的配套,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教师的待遇水平与上级教学单位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年龄偏向年长,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队伍数量偏少。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若没有完善的教师引入和绩效考核体制,教学活动的开展势必事倍功半。

二、改革措施与建议

1.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1)农村办学首先要有***府方面的有力支持,并放宽办学***策,建立明确的资金投入保障责任体制,实现强制化、系统化、开源化的办学体制。具体实施方法上,需要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的资金***府分担化,对现行的教育资金供给体系进行改革。坚持“以县为主”的整体管理机制,结合各县区的实际经济情况,由上级行***部门分拨教育投入资金,减轻县级***府的财***压力。在这一点的具体实施上,要通过立法,通过***府的刚性约束力来固定资金投入比例和具体的管理和监督执行措施。

(2)积极建立多渠道筹备办学资金的多元化体制。改变传统的***府单一办学模式,结合现代化的市场经营模式来实现办学模式上的开源化,***府在其中起到管理、分配、调控和适度约束的作用。鼓励社会、企业、慈善机构、个人捐资办学,形成以***府办学为主体,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走出办学模式上的死胡同,通过社会各界组织的共同参与来改善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办学环境。

2.确实整合农村基础教育资源

(1)硬件配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原则,***府部分要加大办学理念上的宣传,提高基层单位的办学思想意识。合理分配教育建设投入资金,使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均衡发展,对贫困地区加以重点扶持。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如针对生源较多的大型村校,可以将其升级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完全小学,充分发挥其地方在办学上的积极性,发挥学校单位的行***管理职能。其次,要结合当地办学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办学规模,减少资金上的浪费,避免形式化和门面化工程的出现。根据教育成本和办学的实际,进行科学化考量,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学校的合并化建设与管理,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高效地利用。

(2)要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府部门要制订相应的高业务水平教师的引入措施,通过设立“国家教师岗位”来科学配置教师资源。国家教师岗位与当地的教师编制体制相结合,由县级***分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合同管理制和聘任制。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除享有规定的工资待遇外,给予特殊津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投身于基础教育建设之中,并通过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保障其长期任教。

参考文献

[1]孙飞,张晓芳.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J].鞍山社会科学,2005,(06).

基础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字:德国;职业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年

德国是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世界享誉盛名。其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完善,形式多样,效率较高。经职业教育培育的大批优秀人才为德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支柱”。职业基础教育年(Berufsgrundbildungsjahr)①是德国职业学校教育的第一年,其任务明确、定位合理、课程设置广泛、授课形式灵活,为学生未来的专业深造与职场就业奠定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对因技术升级、产业革新可能导致的职业变化有较强、较快的适应能力。在目前我国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产业革新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对德国职业基础教育年的研究,能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指导下的我国职业教育有借鉴意义。

一、历史轨迹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最初萌芽可追溯至19世纪初的进修学校。1816年北德意志联邦颁布工商条例,规定18岁以下的学徒必须接受进修学校教育,培养读、写、算等文化能力,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肇始于此。进修学校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发展成为在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1919年《魏玛宪法》第145条规定了普及进修学校义务教育至18岁的原则。1920年,德国全国学校大会将进修学校定名为“职业学校”。[1]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府把职业学校作为法定的义务教育场所。

1958年起,德国在各州开始试设一年制职业基础学校,社会各界反映良好。1969年8月14日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第一年作了法律上的阐述:学制一年,属三年职业义务教育中的第一年,称为“职业基础教育年”。这是“职业基础教育年”第一次正式见诸法律条文。

进入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策与理论方面的大讨论,教育界、工商界都普遍意识到要加强职业基础教育。1970年,联邦和各州共同委任的德国教育审议会制定了《教育结构计划》,就德国教育发展提出了“四个目标”、“七个建议”,其中第六条建议就是“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后的第十一学级设职业基础教育年”。[2]1973年以后,德国又陆续颁布了《教育总体计划》、《联邦***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要点》以及《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这三个对后来德国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策法规。其中《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1978年5月19日,德国***府通过修正协议,正式在全国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同年,德国***府规定给已完成九年或十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以全日制职业基础训练。职业基础教育年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

二、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办学特色

(一)入学条件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招生对象是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关于职业基础教育年的框架协定》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入学资格作了规定:所有离开普通教育学校、中学教育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十年级毕业生。也就是说在学制系统的第十一年强制实施职业基础教育。依此规定,在德国,任何离开普通教育的毕业生都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在第十一年强制实施职业基础教育,这一规定既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实现了无缝衔接,又为受教育者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任务与定位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就是要教给学习者共通的基本职业技能,为以后从事多样的职业活动打好基础。它介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被赋予了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之间的“连接”功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专业职业教育作铺垫。

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职业基础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在德国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对此表述为:“职业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视为为进一步实施的职业专业教育打下宽广基础的阶段,向受教育者传授尽可能广泛的职业活动领域所共同具有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为从事多样的职业活动做准备”。[3]这一表述在德国职业教育史上首次从法律上确立了职业基础教育。

(三)课程设置

《教育体系结构计划》中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的设想是:“职业教育应该为通向更高水平(层次)的不同的专业化的道路打下宽广的专业与文化教育的基础”,[4]基于这种构想,职业基础教育年的课程设置广泛。入读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学习分属13个职业领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课程,即经济与管理、金工技术、电工学、建筑技术、木工技术、纺织技术与服装加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印刷技术、裱糊技术和房间布置、保健、营养与家***、农业等,共涉及220门职业。各职业领域的课程分为三个方面:(1)普通课,包括德语、社会学、体育、宗教;(2)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3)选修课。目的是在各职业领域中,介绍一个宽广的、具亲缘关系的、职业共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判断能力,并加深普通教育,为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打好共同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使学习者具有职业上的应变能力和适应不断提高的、训练职业的专业要求。[5]为他们进一步选择和接受各种专业职业教育作好准备,打好基础。

(四)授课形式

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别强调实践活动,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基本功,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每个学生不但都要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习训练。职业基础教育年通常由全时制职业学校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元制”形式来完成。实施学校与企业协作式职业基础教育的学校,采用部分时间制教学,每周教学2天,其余时间则接受企业培训。

职业基础教育年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它对培育“口径宽”、“基础厚”的职业工人是大有裨益的。虽然职业教育基础年的某些授课内容,也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部门生产要求不断变化,目前出现了职前培训跟不上要求的问题,这也是整个德国职业教育目前所处的困境。德国职业***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弥补,如在职业教育中增设普通教育课程内容。总体而言,职业基础教育年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将因其课程设置的相对广泛,任务与定位明确,确定职业培训的“关键性素养”(Schlussequalifikation),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因技术升级、产业革新对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必将继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欢迎。

三、对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几点评价

职业基础教育年作为德国三年职业义务教育的第一年,为学生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观职业基础教育年的任务与定位、课程设置与授课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优势所在:

(一)通过实施职业基础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未来的就业体系的需要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传授职业中的“关键性因素”,培训各种职业共通的“核心技能”,避免过早的专业化,确保在未来的职场上,从业人员的通用能力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内容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职业基础教育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取的方式方法。

(二)可以提高受教育者职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特别是在技术升级、产业革新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不同技术相互交织在一起,经过职业基础教育年培训的学生,在完成三年职业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无需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教育与培训,就可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因职业结构的变动而造成的工种变化,企业也可缩短对职业工人的培训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培训成本,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社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三)秉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职业基础教育年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职业基础教育年接受教育,每个学生不但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而且也都要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和实习训练,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都比较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能从根本上杜绝理论脱离实践,如“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现象的发生。经过职业基础教育年培训的学生,在三年职业义务教育结束后,无需再经过长时间的熟悉业务过程,就可直接作为一个熟练工人或技术工人参加工作。

(四)职业基础教育年的学生因所学内容广泛,不但能***胜任工作,而且可以成为多面手“德国的机器操作员和其他车间工人承担的任务,要比他们的英国同行广泛得多,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质量标准,并且能一以贯之。”[6]即使可能因一时某一工种人才饱和,也可在其他领域谋得一职,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职业基础教育年的课程设置可使离开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签订合同的机会。[7]

(五)职业基础教育年有助于学生为将要进行的专业职业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做好实践准备职业基础教育年不是中等教育的“死胡同”,它属于三年职业义务教育中的第一年,处于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二阶段。“它确实为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可以使这些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并且为他们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提供了条件。”[8]学生在职业基础教育年所学的内容相对浅显,但涉及面广,这为日后的“专、精、尖”专业职业教育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比较而言,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急功近利,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学的内容、技能,往往囿于某一工种或职业,针对性太强。而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盛行的“订单”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受到技术升级、产业革新的冲击,其求职领域将大受限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已经有学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的职教课程理念,“多工种,职业群”的非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基础教育年中的可取之处,必将有助于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注释:

①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职业预备教育年”或“职业基础学年”.

②在德国,凡整周(星期日除外)全天安排课的学校称为全日制学校;凡一周仅有一两天上课的学校称为部分时间制学校;凡整周仅在下午一两点以前安排上课的学校称为全时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1.

[2]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32.

[3][4]徐涵.德国关于职业基础教育的教育理论与教育***策的讨论[J].职教论坛,2004(2)上:63,64.

[5]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0.

[6]T·胡森.教育大百科全书(第4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32,833.

[7][8]T·胡森.教育大百科全书(第6卷)[Z].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8,138.

基础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琴基础教育;规范教学;演奏能力;即兴伴奏

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做了大量工作并卓有成效,可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中需要改革的非艺术化倾向、专业化倾向还存在于高等师范教育中。钢琴基础教育具有文明程度高、覆盖面大、惠及人数多等特点。

学习钢琴演奏,已被很多家庭作为学前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由于我们的师资队伍素质不统一,因而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的钢琴基础教育走向了偏离艺术教育规律的道路。

一、钢琴基础教育的错误认知

1.为了考级及考级,忽略了儿童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

由于近几年来钢琴考级的繁荣,很多老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只教授考级的作品,不教授学生练习基本功和考级以外的内容,甚至有些艺术学校或钢琴中心及学校会根据老师所带出来学生的考级速度和成绩来评判一位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也只有为了考级而考级,在教学中舍弃了钢琴教学中很多环节,致使学生的演奏粗糙,毫无艺术性可言。学生无法从自己的演奏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学生即使达到了一定的级别也无法享受钢琴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也无法理解他所演奏的作品的真正内涵。一些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艺术修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因此,加拿大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将艺术修养纳入教学体制中。欧洲国家也是将音乐或其他艺术学科视为一种文化来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作为专业来学。

2.钢琴基础教育中的误区——“揠苗助长”

孩童时代的钢琴素质教育是钢琴教育体系中首要的教育阶段和重要基础环节,孩子们在这一阶段了解到有关音乐和钢琴的基础知识、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技能,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这一阶段开始慢慢认识音乐、了解音乐、走进音乐,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规范的、系统的、渐进的学习,才能使用他们提高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陶冶性情,才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才能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对音乐,对钢琴艺术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二、针对现阶段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加以改正重视

1.重视基础知识的规范教学

在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规范教学,重视基础技能的理论教育。如:规范的读谱、正确的指法、准确的奏法、科学的练琴等,以及学会正确的分句、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正确使用踏板,正确的力度和速度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础范围的内容。在重视这些基础训练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与基础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有将基本技能以理论作为依托,才能使学生得到更规范系统的教育。

2.注重演奏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视演奏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应增加辅的专业课学习,如:训练视奏、移调、即兴、键盘和生等能力,并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了解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史,并对钢琴有全面的认识和丰富的修养。

3.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

即兴伴奏能力是钢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1)必须重视各种调性调式的音阶及和弦连接的练习,这对学生进行简谱即兴伴奏和转调弹奏极为重要,也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基础。

(2)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课,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有效地运用和声、视唱练耳、作品分析等理论知识,可提高钢琴即兴编配的能力。其中,作品分析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他能够帮我们更好的把握歌曲的结构和风格,且多分析正谱伴奏本身就是一种典范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对乐曲的讲解中加入对作品结构及织体的分析。

(3)可以把即兴伴奏的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整个钢琴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优秀的钢琴作品中学习伴奏织体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演奏曲目的织体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际伴奏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对当前钢琴教育的一点思考。如果我们的钢琴教育能够科学有序的进行,钢琴基础教育以保持自身特点为基础,并以适应音乐教育发展需求为发展目标,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来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则将有利于钢琴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这必将会积极推动钢琴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全民艺术素质和文化品位,为钢琴文化产业带来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钢琴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基础教育范文第9篇

是我们不重视教育吗?我们已经从娃娃抓起,上学前孩子们就被送进各种特长班;放学后又被送进各种辅导班、加强班;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从小学就进当地的名校;我们的基础教育从10年前就进行了新课改,20年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

我们的大学呢?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批批的学生走进校门,新校区遍地开花,大学校园里教授一抓一大把,设备越来越先进,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在哪呢?

我们的大师级人才呢?他们还没有出生便被扼杀了!

《十年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就要给将来的国民打好基础,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好比百年老树的根,往下扎根,往四周拓展,这株大树才会粗壮,才会枝繁叶茂;它又好比楼房的地基,桩基工程越好,楼房才能久经风雨。基础教育就好比桩基工程,是默默无闻的,而不是轰轰烈烈的。

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护根”,而不是“拔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我们的基础教育首先要抓德育,德育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

请看看这样的场面:高三教室里这样的励志标语:“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零抬头,无声音”,学生小小的课桌上堆着老高的资料;高考后从教学楼的窗户扔下资料,一本本书如雪花般在空中飘着;成堆的资料,一捆捆没用过的选修课本被当做破烂卖……令人心碎的场面能看出基础教育以及高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我们的基础教育只关注成绩,只关注高考,只要成绩下滑,大家便如临大敌,一次次月考甚至周考让学生的神经高度紧张了。

其实,基础教育不应该只抓成绩,应该抓基础,首先应该抓德育。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身所具有的优秀品德。儒家尤其注重这一点,他们提倡温、良、恭、俭、让,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德,才能知廉耻、明事理;懂得爱、尊重、敬畏和感恩;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可是,在高考这架高速运转的机器面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忽视了对于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德育。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高中的学生要班主任手把手地教扫地,布置教室时贴一幅画,两个学生竟用了半个小时,上课不是忘带这本书就是忘带那本书,妈妈跪在地上帮着系鞋带……

触目惊心的场面出现了:不满母亲的管教而刺杀母亲;教师因劳累过度而倒在讲台上,最终不治而亡,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留学日本,因不满单身母亲给自己汇生活费晚了几天,在机场就向前来迎接自己的母亲行凶……

这一切让人不寒而栗:这已经不是“人”了,还会成为“人才”吗?

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做真人”;先成人,再成才,否则人和兽没有什么区别。掌握了知识的,就更是“怪兽”“野兽”了,电脑黑客、***等等不一而足。工厂里如果技术操作出了问题,就会出现次品,学校的德育出了问题,那就后患无穷。

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知道什么是人间烟火。

这学期我带的是高一新生。第一天到校时,大家都坐在脏兮兮、乱七八糟的教室里,地上到处都是纸,黑板擦扔在地上,可他们都若无其事地坐着。我说,同学们,把地扫扫,半天没几个人动,点名道姓以后,他们才动起来,直着腰拿拖把,扫地是转着扫,忙乎了半天,地也没扫干净,桌上的灰也没人擦――因为我只说把地打扫一下。

古人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最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将来能干什么?老师们的感慨是“寒门养贵子”。许多农村来的或是家境不太好的家庭,父母现在也都不让孩子干活,哪怕是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们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孩子吃完饭就让他们去学习,认为这样又可以多做几道题目,可以多考几分。孩子除了吃饭就是学习,如此单调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要知道,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德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向善,要有做人的准则。

现在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商品经济的冲击让许多人的价值观都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也已不再单纯。这对年幼的他们来说是一种戕害。

有一位年轻老师说,我这样教育早恋的学生:早恋就像欣赏风景,一路上的风景这也好,那也好,可到了山顶才发现,山顶上的风景才是最好的,你后不后悔?学生马上回答:“不后悔,前面的都扔掉!”年轻的老师无语了,我们的学生心里没有了永恒,有的是实用。

有的学生成绩很好,可同学问他问题时,他总是说“不知道”,想看看他的笔记也不行,怕别人超过自己,这样的学生长大后是会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的。

孩子的父辈们饱尝了没有知识的苦处。在当今的社会,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知识是生产力,可人不是机器。我们的孩子必须有一颗向善的心,学会感动,才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无论社会怎么变化,都要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观。要明白,珍贵的东西是永恒的。

二、基础教育要重视体育

***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达了这样的忧虑:“我有时看到我们许多城市的体育场越来越少,学校校园建得满满的,操场却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了。”

孩子们在家里很少进行户外运动,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很少组织户外活动,体育课的运动量也是少得可怜。同样是怕出危险,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天稍微一凉,教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高一新生***训时家长要求陪同,学校不允许,于是一些家长两天后就拎一箱方便面赶到学校;天稍微热点,就有学生晕倒,有些学生因支撑不住而坐在一旁或请假在家,学校开运动会时班主任会逐个问学生的身体状况。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由于对孩子们体育的忽视,导致了以下后果:眼镜片越来越厚,身体越来越胖,孩子们跑得更慢了,跳得更近了,力量更小了,耐力更差了。

这样的现实,怎能让人不揪心?这样的体质,怎能面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基础教育范文第10篇

一、千基伟业事我们每个人在追求美好的同时,却发现每个人的美好不尽相同。我认为,这里的关键在于每个人享受的教育不同,不同的教育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可以说好的教育是为了人生的教育。因此,教育理应成为***府的工作重点。第一,基础教育改革不能依某些领导人意志办事;第二,基础教育改革不能成为某些人攫取利益的手段;第三,基础教育改革不是独奏曲而应成为合唱曲;第四,基础教育改革不是想开始就开始,想停就停,应该有自己的时间段。这样我们的教育既能为成就美好人生奠定基础,又能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业绩。

二、人在改革中

国家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38个部级实验区实验新课程改革;2004年,在评估实验区、经验交流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入新课程。伴随着这股春风,我支教的县高中,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步入这一行列,借这次机会我接受了新课改的有关培训,也开始从事新的高中***治课程教学。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如果说这些设想能实现,无疑是对原有存在的基础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口号看似美好,然而,期待中的设想却与现实中的状况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返回来想一想,我从事两年多的新课改教学,感觉不尽人意。每每思至此,心中有憾,愧对课改。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况,我认为:

(一)新课改缺乏坚实的教师基础想一想两次新课改培训的情形,每次培训都是学校确定名单,从来没有征求教师个人的意见,强拉着你上轿子,既不管你是否想坐轿子,也不管你在轿子上的心情;从培训时间上看,每次培训时间两天,仅有的两天学习怎么能保证在场的教师完全领会新课改的内容;从培训考核上看,每次培训没有严格的签到制度,有的老师干脆就不去听培训课。可是到了听完课,发放新课改培训合格证时候,却是按表上报上的地区人数有几个就发几个,既不管你是否在培训,也不管你培训的实效,都能领到合格证。培训结束后,教师走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岗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凭自己的经验教学,完全没有相应的新课改教学指导。

有的教师教着教着不自觉地就回到了原来的教学路径上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群体被边缘化了,那就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教师群体。在新课程改革开始时的教师被动进入,在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时教师的零碎化掌握,在新课改教学中缺乏科学指导的主观实践,导致了新课程改革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大打折扣。

(二)新课改价值取向的偏向性

新课程改革的设计没有完全考虑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一是没有考虑农村中学学生人数多,教室不够,班容量过大的实际。记得培训是讲到要求新课改教室要按1:3的比例设置。在农村中学县城的初中,班容量大部分在70~80人之间,高中的班容量在60~70人之间,能用的教室全都用上了,完全没有多余的教室来进行新课改1:3的比例设置。如何在班容量这么大的教室里进行新课改教学成为了每一个教师的难题。二是没有考虑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能否支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我支教的县区,有的学校教学辅导设施欠缺,何谈多媒体教学,更不用说计算机课的开设了。遇到检查、考试、评比只能运用各种关系,临时抱佛脚。或贿赂、或造假、或代考以求平安过关。有的学校即使有多媒体设施,更多的是闲置,遇到检查了,就勉为其难地露露脸。三是没有考虑到农村中学的实际生存状况。在农村中学中,唯分数论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个农村中学要想立稳脚,有发展,必须保证升学率,校长看的是老师带的这个班的成绩怎样。对教师的评价也是领导说了算,缺乏多主体的多元评价。因此,新课改价值取向具有偏向性,只注重了城市基础教育的实际,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导致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与城市的冰火两重天。

三、寂寞身后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寂寞无人懂。在每一次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倾注了不少物力、人力,充满了期待,但往往事与愿违,令人伤神。我只愿每一次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是一次旅程,而不是一张蓝***,更不要流于形式,劳民伤财,害人误国;我只愿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千千万万的学校教师,能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去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我只愿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进行,让我们的基础教育真实地健健康康地走下去。不能让一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借教育改革中“新名词”来破坏我们原有的基础教育;我只愿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该有人为她买单,当基础教育改革遇到了难题时,那些负责基础教育改革的人却没有勇气站出来买单,只是一味地推卸责任。

花开花落几春风,改革已在进行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础教育范文

学习

《儿女英雄传》之我见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儿女英雄传》之我见,内容包括儿女英雄传电影完整版,儿女英雄传小说。《儿女英雄传》是清末一部评话体长篇小说,其主要思路是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亦即如胡适所言:“只是一个迂腐的八旗老官僚在那穷

学习

读王小平《本领恐慌》

阅读(24)

内容最近,我读到一本让我手不释卷的励志奇书——王小平的《本领恐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书的名字——本领恐慌,这让我不惊一颤,何等人取了如此大气磅礴、吸人眼球的书名。带着好奇和疑问,我开始了这本书的旅行。关键词:本领恐慌“学”夏丏

学习

大额可转让存单要来了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额可转让存单要来了,内容包括大额可转让存单办理时间,大额可转让存单存在的问题。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区域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逐步开展试点。而在自贸区以外,作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过渡产品——大额可转让存单(CD)试点也

学习

我国的青铜时代和古代青铜工艺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的青铜时代和古代青铜工艺,内容包括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皿有什么,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有什么作用。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奇迹。考古学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

学习

音箱脚架的选择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音箱脚架的选择,内容包括音箱脚架对音质影响,音箱脚架选60cm还是70cm。漂亮的书架箱、环绕箱,经常需要配合脚架,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音箱脚架不单是美观问题,也是音质的需要。比如可以使得音箱避免有近的第一反射面,同时,还可以方

学习

国内十大传媒事件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国内十大传媒事件,内容包括中国十大传媒案例,传媒十件大事。盘点2007:十月怀胎的年代,孕育辉煌的年代一、“纸馅包子”假新闻制作者被判刑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披露了所谓“纸馅包子”的社会丑闻,援引“业内人士”爆的

学习

《人生与伴侣》:我人生路上的挚友

阅读(31)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和谐、白头偕老……”从古至今,人们用多少美好的词汇赞美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不只是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爱情婚姻模式。可是,随着长相厮守、审美疲劳,经历多年的婚姻洗礼,婚姻围城里的两个人渐渐熟视无

学习

世界上八座大型射电望远镜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上八座大型射电望远镜,内容包括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是什么,江西修水建120米射电望远镜。中国的“天眼”(FAST)以500米的口径成为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以大为美”的天文观测领域,要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大小,需要分

学习

苏志刚:扮猪吃老虎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苏志刚:扮猪吃老虎,内容包括苏志刚的字值得收藏不,苏志刚书法家有多厉害。从“一辆自行车、一块砧板、一杆秤”做起,到办屠宰场,开餐馆,再到坐拥世界一流旅游集团,长隆集团创始人苏志刚一直有个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大最好

学习

遭遇 “最难就业季”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遭遇 “最难就业季”,内容包括最差就业季,最难就业的十大专业。与往年一样,一进入6月,全国各个大学附近的餐馆就开始青春涌动。年轻的大学生们正在欢度最后的大学时光。不过,今年大学毕业生的“散伙饭”除了惯常的青春感伤之外

学习

海原大地震悬而未解的谜团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海原大地震悬而未解的谜团,内容包括海原大地震发生在哪个朝代,海原大地震的时候海原属于哪里。海原大地震,可能是世界上最少被人忆及的巨大灾难。海原,这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偏远小县,少有人知。1920年12月16日以这里为震中的大

学习

欧盟双反倒计时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欧盟双反倒计时,内容包括欧盟条约全文,欧盟宣布最终日期。光伏产业正在上演的贸易战终于扩散至欧洲。近日,以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World为首的一批光伏企业针对中国竞争对手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中国光伏产品至今

学习

从电影《七武士》透视日本的民族精神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从电影《七武士》透视日本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从日本电影看日本武士的尊严,电影七武士中的武士道精神。[摘要]电影是文化的载体,黑泽明的《七武士》中体现的武士精神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也是日本精神的象征。影片中武士那种忠于

学习

市场调研行业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调研行业,内容包括行业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报告最新。一、中国市场调研行业现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市场调研行业在中国内地诞生发展。据估计,目前中国有市场调研机构1500家,形成一定规模的有400至500家,规模较大、实际

学习

课程改革基础教育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最新版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一)时代性和发展性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新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

学习

学生厌学基础教育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厌学基础教育,内容包括学生厌学教育方法,学生厌学心理教育稿。[摘要]当前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有其滋生的文化土壤。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源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影

学习

科学发展观与《博弈圣经》的哲学陈述

阅读(47)

一、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文化战略性命题科学发展观不是一个学说,它是一个非物质文化进程,是一个文化哲学的命题。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感觉

学习

浅析被告人最后陈述权

阅读(20)

(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任何一种诉讼的形成都以人与事为基本构成要素,刑诉法当然也不例外,刑诉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即为刑事诉讼主体,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体就存在于此,被告人属于刑事诉讼主体中的诉讼参与人,更进一步是当事人。

学习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探讨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探讨,内容包括教师队伍建设为何成为教育热点,让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得到长足发展。一、鞍山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一)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1、教师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农

学习

基础教育与教育的基础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教育与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基础教育和教育学,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2000年后的“头悬梁”励志行为最终成了“教育行为艺术”,湖北某中学这个吊瓶班,最后没有人考上一本大学;2012年8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学习

高一学期陈述报告范文

阅读(17)

高一学期陈述报告范文第1篇2012年圣诞节,海南中学高二(4)班学生、海南省首位获赴美留学AFS奖学金的孙秀爱同学在一封给班主任的邮件中描绘了自己在美国经历的一次期末考试:“美国老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成立一个‘公司’,拿出自己的策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