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国,时间久了,难免有孤寞之感,这时,只要到“唐人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或者是饱尝一顿普普通通的中餐,便会找回那种无法割舍的浓浓乡情。
眼下,世界各国一些大城市,几乎都有中国城、唐人街,其中日本横滨的中华街,就是名扬四海而又令人向往的一
横滨,位于东京以北约20公里关东地区腹地,日本第三大城市,也是日本最大的海港,素有“东京外港”之称。中华街就坐落在市区黄金地段,东北方便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横滨公园和山下公园。至少有1.2万华侨华人长期集中居住在此。离很远就能看到大街两侧二三层中国式建筑,红檐绿瓦,风格古朴,错落有致,密疏相宜,尤其是街口雄伟壮观的仿古牌坊上,高悬着的那块正楷书写的“中华街”巨幅匾额,更平添了一股浓烈的民族气息。
与其说是“街”,倒不如称其“城”,日本最大的“中国城”更为贴切。它包括20多个街区,东西南北建有朝阳、延平、朱雀、玄武“四门”。跨进城内中心门,沿着笔直、整齐的中华大道走去,如同来到古都北京一般,古香古色的店铺,一家挨一家,那守护在门旁的石狮子,那挂在檐下的红灯笼,那飘扬在店前的货幌子,还有那随处可见的龙飞风舞的石屏风,雕工精细的紫檀椅,娓娓动听的广东音乐……简直就是置身于华夏大地。长年累月远离故国、旅居海外的游子,常常到这里寄托怀国乡情,驱赶寄人篱下的苦闷,思念山拦水阻的骨肉亲人……
中华街能有今日的繁华、兴旺,也经历了一番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早在19世纪中叶,日本开港不久,隔海相望的中国人,便不辞劳苦远涉重洋,冒险来到横滨,聚居在山下町一带,开始有了唐人街的雏形。20世纪初,华侨人数猛增至三四千人,特别是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如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等,也曾先后到过这里。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华街才完全走出关东大地震、横滨大空袭以及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纠葛带来的重重阴影。一天天,一年年,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规模宏大的唐人街。
在这座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国城内,有各类店铺500多家,其中一大半是中餐馆,从主要大街,到各条小巷,各式菜馆鳞次栉比,无时无处不在散发着诱人香味,不但京、川、沪、粤等主要菜系应有尽有,即便是普普通通的锅贴、烧麦、油条、豆包、炸春卷、驴打滚等风味小吃,以及南方和港台喜欢的鸡粥、蛋粥、牛肉粥、菜薯粥等等,也都随处可见。特别是那些著名的“老字号”,如“大三元”、“阳花楼”、“状元楼”、“万珍楼”、“博雅亭”、“老正兴菜馆”等,更是生意红火,常常宾客满座。
在这条街土,除了餐饮外,还有数以百计的百货店、中药铺、绸缎庄、杂货铺、土特产及工艺品销售部等,门类齐全,物真货实。从贵州茅台,到西湖龙井;从江西瓷器,到湖南湘绣;从龙口粉丝,到镇江香醋;从漆画、铁画、贝雕画到地毯、毛毯、壁挂毯;从草编、花帽、景泰蓝到榨菜、腐***、松花蛋……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逛华人街,还有一处不能忽略的地方,就是离繁华区稍远一点的关帝庙。它是19世纪70年代建起的,里边供奉着三国名将“关公”,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尊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康的保护神,也是许多华人心灵上的精神寄托。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关云长生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华侨华人都要纷纷赶来,参加隆重的“关帝诞祭”活动,香火旺盛,鼓乐齐鸣,虔诚祈祷财源滚滚,平安吉祥。这一沿袭已久的祭典,除了给生意带来不少商机外,客观上也反映了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基于同样目的,从1986年开始,经过中华街方方面面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以后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时,都要举办盛大隆重的“春节祭”,群狮飞舞,鼓乐喧天,鞭炮声声,对联处处,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促进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和推动中华街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前些时,人们还在这里建起了一所“中华学校”,积极主动送自己子弟到此就读,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外,不乏以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培养教育子孙后代,莫忘根,莫忘祖,莫忘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