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为“孤岛”之后,商贾巨富纷纷涌入上海,租界成为了国中之国及富人的避风港,上海租界内的经济也出现了畸形发展与繁荣。大量漂亮别致时尚的新款西洋婚纱礼服进入了上海市场。恋人拍摄结婚照穿上高档、新潮、昂贵的西洋新式礼服就会显得身价高贵,象征紧跟潮流及家庭富有,其中新娘身穿新款长拖尾婚纱最为时尚。
20世纪30年代末,上海租界内的婚纱市场可谓是百花盛开,争艳斗美,各式各样的新式高档西洋婚纱在大商场内比比皆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其中非常受人关注和青睐的是法国产蝴蝶长拖尾婚纱(如***一)。照片中的新娘所穿的这件婚纱,领部笔挺直竖到头颈,并呈斜状似蝴蝶的优美上部,而肩膀上部两侧设计成双层蝴蝶的一对薄如蝉翼的翅膀,这是把自然界中的美作为一种元素应用到婚纱的设计中,使新娘显得更加美丽轻盈,娇媚迷人。这款婚纱最大特色与吸引人眼球之处在于其特有的长拖尾,拖地在四五米之间,又如同长长的鲸尾,非常富有美感。新娘给人产生了两种感觉:上部分如百花丛中飘然飞舞的花蝴蝶,下部分似在水波荡漾中的美人鱼,整体之美是婀娜多姿,典雅高贵,美艳绝伦。曾有文人墨客这样赞美道:姹紫嫣红蝴蝶飞,水波荡漾美人游,美人俏丽胜西施,袅娜婷婷新娘美。 这件婚纱上似蝴蝶下似鱼尾
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租界内,是一个追求欧美摩登的唯美时代,西风劲刮,洋味浓烈,爱时髦的青年男女几乎都爱西洋式的穿着打扮。当上流社会的富家闺女纷纷穿上法国的漂亮长拖尾婚纱时,人们都会趋之若鹜,效仿她们,生怕被别人视为“老土”或“乡巴佬”。因而有品位和档次的青年人拍结婚照就要穿新款法国长拖尾婚纱,算是一种赶时髦和标新立异。
这是一张由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的中国照相馆著名摄影大师陶洪为朋友女儿拍摄的长拖尾结婚照(如***二)。那是1939年5月,照片中的新娘王小姐是一位刚从法国留学毕业的海归派,由于她从初中起就赴法读书,脑子里根深蒂固装的全是西洋文化。拍结婚照及办婚礼仪式一定是选择西式的,要展示出西洋派的大气与浪漫,她特意从法国买了这款有近10米长拖尾的婚纱。新娘身穿这款漂亮别致的法国长拖尾婚纱站在布景前,手捧一束长长的鲜花,神情怡然大方,仿佛仙女般美丽动人。 10米的拖尾气势很恢宏
此外,在举行婚礼仪式时,新娘走上红地毯,身后4个打扮漂亮的男女小花童手提着婚纱尾摆紧随其后,那气势、场面及氛围是既浪漫又壮观。
20世纪30年代末,是上海照相业拍摄结婚照业务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上海新娘最西化、时尚、新潮、摩登的时期,更是西洋之美盛行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当新娘穿上10米长拖尾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