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企业知识资本的创造和利用不仅是认知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化的过程;企业知识资本的形成过程是借助社会资本进行企业知识创造和转移的过程。结构资本主要以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的形态存在;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结构性的、关系性的和认知性的嵌入为企业的知识资本形成和积累提供便利。
关键词:社会资本 知识资本 结构资本 构建
企业知识资本理论从知识资本的创造活动和运作能力上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知识资本的创造和利用不仅是认知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化的过程;从社会资本理论看,企业知识资本的形成过程是借助社会资本进行企业知识创造和转移的过程;社会资本从结构、关系和认知等维度影响知识资本的运作过程(周小虎,2005)。
社会资本与知识资本
(一)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得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科尔曼于1988年在《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一文,将社会资本明确为个人的社会结构资源,行动者可以通过此种结构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组织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社会资本就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共同遵守的一套非正式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群体内的成员按照这一套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彼此合作;边燕杰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从微观层次看,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个体利用社会网络获取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从宏观层次看,社会资本是有利于进行协调与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的一些社会组织特征,如网络、规范和社会信任等(姚立根,2007;陈建勋等,2009;周小虎、陈传明,2004)。
(二)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理论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独树一帜。知识资本理论(Spender,1996;Grant,1996)将企业看成集成知识的机构,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存量和知识资本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彭罗斯提出企业的发展是生产和知识创造之间的互动过程,开创了从知识资本视角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归结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实质上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Barton进一步认为构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特别是企业的沉默知识;Nonaka等(2001)主张将组织学习的过程与知识创新互相融合,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来源是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知识。因此,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知识资本的管理;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核心是不断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企业知识资本;企业的知识资本存量和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蒋天颖,2009)。
(三)社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关系
企业的知识资本理论实质上是将竞争的优势建构在企业知识资本的保护和创造基础之上,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相融合。但是,企业知识资本的创造和利用不仅是认知的过程,还是社会化的过程;企业的知识创造嵌入于社会资本之中,企业应当被理解为从事知识创造和转化的高效社会化团体。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看,企业知识资本的形成过程是借助社会资本进行企业知识创造和转化的社会化过程。
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目前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大致有两种:一是资源说。Nahapiet和Ghoshal将企业社会资本定义为嵌入企业的、可利用的、源于个体或社会单元拥有的关系网络中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二是能力说。边燕杰、丘海雄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Knoke将企业社会资本定义为发生在企业组织内部或企业组织之间的能帮助企业获取其他社会行动者所拥有的稀缺资源的网络化联系。综上所述,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和目标活动的,嵌入于企业网络结构中显在的和潜在的资源集合。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分类
1.基于企业员工维度的企业社会资本分类。依据企业员工身份的差异,企业社会资本可分成四类:工人的社会资本;技术人员的社会资本;管理者的社会资本;领导者的社会资本。
2.基于企业边界维度的企业社会资本分类。由于组织同时拥有内部和外部两类关系网络,因此,依据企业的边界,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前者来自于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后者则来自于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联系。
3.基于自身特征维度的企业社会资本分类。Nahapiet和Ghoshal从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的视角,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三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它们分别反映了知识交换发生的机会、意愿与能力。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环境下的知识资本构建
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个体知识的转化和结构资本的形成。
(一)知识存在的主体层次性
在企业内部,存在三种知识形态:个体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之间存在相互嵌套的关系。个体知识嵌套于团队知识中,团队知识又嵌套于组织知识中。个体知识会随个体的流动而流失,不能完全为组织所掌握;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则不然,由团队或组织所共享,它可以根据团队或组织目标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所以,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才是企业的核心知识资本;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个体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以构筑优于竞争对手的知识资本(周小虎、陈传明,2004)。
(二)结构资本的概念
结构资本是已被组织成员共享的知识或嵌入组织网络中的知识,主要以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的形态存在。企业结构资本就是指组织成员无法带走的、企业内部稳定存在的知识资本,它主要储存在下列5个位置:组织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组织的结构、惯例、标准和规范;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实践程序;组织文化;知识产权与专有技术等。只有当知识得到共享成为结构资本后,知识才与知识的拥有者——组织中的个体相分离;此时,组织才拥有了结构资本,组织的知识资本才不会受到个体离开组织的影响。
(三)企业结构资本形成的机理
组织结构资本是知识在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转化及明晰化的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个体的沉默和明晰知识是形成结构资本的基础,是团队和组织层次知识的资源库;团队和组织层次的沉默知识和明晰知识是个体知识的升华,是个体沉默知识的明晰化和个体知识的社会化,并对个体知识的创造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团队知识是个体与组织层次知识转化的中介。
企业结构资本的形成依赖于知识转化、共享和企业内各层次主体之间知识的重组与创造。知识转化和共享是企业借助社会资本较好地进行企业和团队知识创造和转移的社会化过程。企业结构资本的形成可以从知识转化对象(知识,包括明晰知识和沉默知识)、知识转化渠道(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认知维度)、知识转化主体(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来认识,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结构资本形成的三要素。企业内各层次主体之间知识的重组与创造,表现为企业内部个体、团队和组织等各层次主体之间沉默和明晰知识的转化和创新,是一种深层次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对结构资本的形成和组织知识的创造具有关键作用(周小虎、陈传明,2004)。组织结构资本的形成可用下式表示:
组织结构资本=团队知识+组织知识=主体知识转化+跨层次主体之间知识的重组与创造=知识转移+知识吸收+知识重组+知识创造。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环境下组织结构资本形成机理如***1所示。
促进企业知识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对策
企业是从事知识创造和转移的高效的社会化团体,企业借助社会资本促进组织知识资本形成和积累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优化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为知识资本形成创造更多机会
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指个体之间联结的模式,包括网络联系、网络配置形式,以密度、中心性和连接性等描述。较高的社会资本结构维度有助于知识在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转化及明晰化。因此,企业应该构筑紧密的关系网络,为知识转化、共享和各层次主体之间知识的重组与重构创造机会。
(二)强化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为提升知识转化和共享动机营造文化氛围
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包括社会行为规范、信任、认可、义务、期望等属性,它关注于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的资源。知识转化动机与意愿的形成来源于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信任和关系互动;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是知识转化、重组与重构的重要先决条件。因此,在组织内部应加强知识共享的文化建设,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知识转化和共享。
(三)提高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培养创造知识资本的能力
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是网络中的认知范式,描述主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化、价值观、习惯等影响主体知识转化和创造的认知能力,包括是否拥有共同经历、共同的语言与文化、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等。社会资本认知维度的指标包括:共同愿景、共同语言、共同知识、共同立场、共同价值观、组织文化、知识距离等。较高的社会资本认知维度有助于提高主体间知识转化、共享的效率。因此,企业应注意培养主体间的共同愿景、共同语言、共同知识、共同立场、共同价值观,缩短知识转移双方的知识距离;鼓励跨部门、跨岗位、跨专业的知识学习与交流,促进知识在组织内的分享与扩散;鼓励员工以团队学习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合作研究;建设学习型组织,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营造全员、全过程、全面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小虎.企业理论的社会资本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05(3)
2.姚立根.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5)
3.蒋天颖.企业智力资本的结构与测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
4.陈建勋,潘昌才,吴隆增.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9(2)
5.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6.Nonaka I. ,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内部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知识资本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