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最常见的害怕对象是什么呢?
答案是:蛇、虫、老鼠、高处和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没错,它们对人都意味着危险。
设想一下,如果让你做人类进化的设计师。你要做的就是尽力保证人能在随处可见猛兽毒蛇的原始环境中生存下来,而这个原始环境中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你会怎么做?你会让远古人类的大脑运行怎么样的程序呢?
没错,让他们学会害怕。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秘笈。
学会害怕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因为害怕可以保护我们。在一项关于怕水儿童的研究中,77%的儿童第一次面对池塘或湖泊时非常害怕。而且,居住地离水域越远的人,越有可能害怕水。另一项研究对儿童进行了长年的跟踪,试***发现他们害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经历。最后他们发现幼年时怕高的孩子以后一般不会从高处坠落受伤。他们本能地害怕高处,这对他们是种保护。
现在你可能觉得天生的恐惧再正常不过。不过以前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害怕是后天学会的。不错,有些是可以学习的,不过很多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没有跌落过的孩子就不怕高吗?答案显然是:不!正好相反,他们之前就怕高,所以才一直没跌落。
很多年前有一个调查和恐高有关。心理学家把小婴儿放在桌子上,两个桌子之间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连接。婴儿们可以很轻松地通过这个玻璃板爬到另外一个桌子上,但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有机玻璃给婴儿们的感觉就是:他们会掉下来。很明显,婴儿天生有对高度的恐惧。
心理学家们同样让小猫通过有机玻璃板,小猫们因为害怕而挤在一起。然后他们让鸭子通过这块玻璃板。结果呢?鸭子们径直走了过去。为什么它们不害怕呢?因为鸭子会飞,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天生会害怕让我们逃避了饥饿或死亡的危机。事实上,研究表明,我们会不会害怕是基因决定的。
但是你可能会说:“去年之前我还一点不恐高。现在我已经成年了。如果说害怕是天生的,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害怕过呢?”
问得好。答案是:害怕有一个“门槛效应”。你对某些事物的害怕不会出现,直到你的大脑完全成熟,合成某些激素,你的压力也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害怕才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恐高症和广场恐怖症在青年期之前一般不会发生的原因。
害怕开放空间是什么感觉?
“广场恐怖症”的患者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害怕穿过街道、商场、广场等一切开放的空间。穿过一片开阔地值得害怕吗?没错,对我们的祖先来说,走过一片开阔地,意味着暴露在猛兽的视线中。而躲在灌木丛中或洞穴中要安全得多。
有趣的是,老鼠极其害怕开放的空间。它们不得已要穿过房间的时候,一定会选择紧贴着墙壁或在家具下面通过,在户外也是如此,原因是暴露在开阔地中的老鼠很容易成为天敌的目标,如来自地面的猫、来自空中的猫头鹰。所以老鼠天生害怕开放的空间是一种生存的本能。
孩子们比大人害怕得更多,这也有人类进化上的意义吗?是的。婴儿害怕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
这种恐惧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个时候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也是最强的。妈妈一旦离开房间,孩子就会哭。如果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他一定会跟着妈妈。孩子黏着妈妈,甚至害怕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会拉近孩子和母亲的距离――不仅可以得到喂养,还有助于抵御其他可能的危险,如陌生人的接近。所以孩子天生害怕独处。母亲对婴儿的哭声本能的反应就是走近他,抱起他。婴儿的哭声会让母亲烦躁不安,这也是件好事情。母亲会尽快安抚婴儿,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抱着他,给他喂奶。这对婴儿来说是最安全、最有利于生存的做法。人类的进化就是这么的神奇,充满智慧。
如果你有不必要的害怕,那只是错误时间的正确反应。这些反应已经延续了几万年。它们是你大脑仍在使用但大多已过时的软件。
选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