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祖父母相处的时光,其实是最纯粹的时光。那里面,总有热腾腾美味的饭菜,有好听的故事,有偶尔拌嘴的小插曲,还有孩子真诚的崇拜,更有我们给不了他的第一份沉重的生命思考。
祖父母是源源不断的美食供应商
“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摘自《早起的一天》
天还没亮,小珍珠早早起床,跟着奶奶穿街过巷去买菜,看到早起工作的人,公园运动的人,热闹的市场,姑姑的花店……到了傍晚,奶奶料理好一桌丰盛的晚餐,迎来了下班归家的爸爸、妈妈和特地赶来的叔叔、姑姑,一大家子人给六十大寿的爷爷庆祝生日。
解读
每次女儿看到这本绘本聚餐大团圆的画面时,总忍不住要把每样菜“吃”一遍,每种饮料“喝”一遍,可能还要争着当画面里最可爱的角色。绘本最后的家族***谱,让孩子清楚地了解了家庭树的成员称谓,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那些称谓背后浓浓的亲情。
当今的中国社会,隔代育儿的情况比较普遍,祖父母自然成了孩子接触最多的人。老人给孩子源源不断地供应好吃的热腾腾的食物,很多孩子从小也是最先吃惯奶奶或外婆烧的菜,妈妈都不得不跟着老人学上几手,好获得孩子的首肯。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些叫“外婆家”“祖母菜馆”的餐厅格外火暴。每天,奶奶牵着孙儿的手,在小区里遇到张家奶奶打个招呼,碰到李家阿姨寒暄两句,在菜市场给孙儿买最新鲜的鱼和最嫩的小黄瓜……这是多么简朴而温馨的画面。回想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去外公外婆家,因为能吃上外婆特地为我做的拿手好菜,还可以见到表姐、表弟和舅舅、阿姨一大家子人,感觉特别温暖。
祖父母是故事宝盒
“奶奶大声喊:‘瓜瓜、妞妞,来!’两个小孩跑了过来,坐在奶奶的腿上……奶奶将他们搂进臂弯里……这一次,我要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摘自《蜗牛屋》
这本画中有画、故事中有故事的绘本,描写了夕阳下,门廊阶梯上,奶奶左手抱着妹妹妞妞,右手抱着哥哥瓜瓜,给孙儿们讲起了故事。她一边绘声绘色地编着以孙儿为主角的故事,一边还不忘照料着熟睡在婴儿车中的小弟弟。月儿升上夜空,奶奶讲故事的画面偶然闯入个小角色,和故事里的主角遇到的3次危险的画面互相有节奏地错落交织着。
解读
这个故事,让女儿听得出神,也让给孩子读故事的我仿佛身临其境。甚至生怕自己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破坏了这属于祖孙4人的宁静温馨的故事会。
祖父母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讲的故事,有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自己子女成长中的糗事,有的是自己海阔天空编出来哄孙辈的……他们的故事,总是能信手拈来,也很少用夸张的语调,没有特别的修饰,却总是孩子的最爱,缠着他们“再讲一个,再讲一个”,老人用生命积攒的故事宝盒啊,是祖孙情牢固的黏合剂!
祖父母是最有办法的人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条奇妙的毯子。”
——摘自《爷爷一定有办法》
在妈妈要把约瑟那条变脏变旧的毯子丢掉之际,约瑟一次又一次坚信不疑地认为“爷爷一定有办法”。的确,毯子在爷爷的巧手中,变成了奇妙的外套、奇妙的背心、奇妙的领带、奇妙的手帕、奇妙的纽扣。最后,奇妙的纽扣丢了,旧毯子还做能什么呢?约瑟写出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解读
祖父母生活的年代,物质匮乏。所以,他们学会了用最少的材质做出最好的东西,在最没有办法的时候想出办法。尽管现在已是物质丰盛的年代,尽管老人们的退休金也让他们不必再过拮据的生活,但那种变废为宝的观念和修补的绝招儿却一直延续在他们的生活里。那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回忆,更是他们的价值观。当孩子看到被自己摔坏的心爱玩具被爷爷
修好,看到那条已经小得不能穿却喜欢得不行的花裙子变成了可以再穿的小马甲,都会无限崇拜老人的巧手和细密的心思。这可是年轻父母很难有的能力和魅力,我们通常都会直接扔掉孩子心爱却已经坏了的东西,一次又一次伤了他的心。
我的女儿还有幸能穿上外婆编织的毛衣,估计我的孙辈可能就无福享受这样“温暖牌”的衣物了。
祖父母是最亲切的玩伴
“是玩伴,就会有争吵:那种事情外公不想听。”“是玩伴,就会有和好:你做的巧克力冰激凌真好吃。”
——摘自《外公》
作者约翰·伯宁罕曾在大名鼎鼎的夏山学校读书,他擅长用***画来写作,作品的文字都很简短。这本绘本中,文字没有提到的,画面都负责叙述了,有待读者细心察觉。左右对页运用的画法有明显的区别:左边是单色,描画勾勒出回忆、想象;右边是淡彩,表现出现实场景。在少有的几幅跨页画面上,先是祖孙俩吵架,外公丢下一句气话;到了,孙女把花泥舀了一杯给外公,外公“讨好”地夸孙女做的“巧克力冰激凌真好吃”,孙女却毫不领情地更正:“不是巧克力,是草莓。”
解读
咔咔平时主要由我带,和外婆相处的时光并不太多。有时候,外婆来我们家和她玩,我在旁边听着她们的对话,甚是有趣。她俩会像小孩子一样斗斗嘴,但没过多久,外婆又会主动地跟外孙女和好,开心地一起给娃娃梳头、换衣服了。
老人到了某一个年龄段,就又变回了小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也懂得用和孩子最相近的年龄姿态去和他相处。小孙子可以因为游戏规则和奶奶拌拌嘴,爷爷也偶尔会和孙女撒撒娇先吃上一口冰激凌。老人充当的玩伴,从来没有教育口吻,也没有所谓在玩耍中学习的概念,所以祖孙俩会玩得彻底、酣畅,没有任何功利感,也没有压力,是让孩子全身心释放的时光,是最纯粹的玩耍时光。多么美好又珍贵的童年记忆啊!
祖父母是第一次生命教育
“起初,巴比学走路,是靠巴柏帮忙。‘抓着我的手, 巴比。’爷爷说,‘先左脚,再右脚。’后来,巴比站在巴柏前面,让巴柏扶着他的肩膀。‘好了,巴柏,先左脚,再右脚。’”
——摘自《先左脚后右脚》
钟情于自传式创作的插画家汤米·狄波拉,除了这本感人的《先左脚后右脚》,还有一本关于隔代情的作品是《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他的作品从不避讳生离死别,他说,大人往往以为孩子脆弱得像花一样,其实3~7岁的孩子,有一种自然生成的勇气,是值得培养和鼓励的。
解读
汤米·狄波拉的作品,帮我和女儿坦然面对了我的外婆离开的那段日子。咔咔和太婆相处的日子,充满了温馨甜蜜的回忆。太婆还能走动时,亲手抱过刚满6斤的咔咔;太婆坐在轮椅上,看过咔咔为她表演幼儿园学到的***舞;太婆在老人院过重阳节时,咔咔陪她一起看绘本;为太婆庆祝九十大寿时,咔咔还和她一起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医院见太婆最后一面时,咔咔哭得很伤心,但她知道,太婆也会像“楼上的外婆”一样要去世了。她已经6岁,我认为她已经准备好了,所以让她参加了告别会。在我上前致悼词的整个过程中,她一直拉着我的手哭。过后她还告诉我,“我一直哭是因为看到外婆在哭,我很难受。”告别会结束后,我们在解秽酒宴上和久未见面的亲戚朋友聊起太公太婆的趣事,心情都很放松。而咔咔也懂得,我们能在老人在世时和她度过那么多愉快的时光,也没有太多遗憾了。
通常,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甚至离世,都是对孩子的第一次生命教育。他从此开始理解并接受生老病死的规律,开始去探索和思考死亡的话题,开始长大,开始学习珍爱生命,珍惜和亲人相处的时光,这也算是老人留下的最后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吧!
特别推荐
浩瀚的绘本海洋中,散落着许许多多和祖父母有关的“珍珠”,而浓浓的隔代情,就是那条丝线,可以让有心人穿起一份属于自己回忆的珍贵珠链。
《我爱爷爷奶奶》
文、***/罗赛·卡普德薇拉
安娜-劳拉·傅尼耶·勒莱
《编织记忆》
文/珍妮特·欧克 ***/杰芮·布莱霍姆
《艾玛画画》
文/温蒂·凯瑟曼 ***/芭芭拉·库尼
《爷爷没有穿西装》
文/艾蜜莉·弗利德Amelie Fried
***/杰基·格莱希Jacky Gleich
《和猪奶奶说再见》
文/玛格丽特·维尔德 ***/罗恩·布鲁克斯
《魔奇魔奇树》
文/齐藤隆介 ***/泷平二郞
《和爷爷一起散步》
文/莎伦·K·所罗门 ***/帕米拉·巴斯塔
《奶奶的梨树》
文/苏珊·桑蒂连 ***/阿蒂罗·珀尼斯科
《爷爷,我为什么不能做想做的事》
文/奥斯卡·博瑞尼弗 ***/德尔芬·杜兰德
《外公的旅程》
文、***/艾伦·塞伊
《歌舞爷爷》
文/卡伦·阿克曼 ***/斯蒂芬·甘默尔
《汤姆爷爷》
文、***/史提凡·查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