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水生、空中飞翔还是陆生,几乎所有动物都离不开睡眠。”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论睡和醒》中这样写道。
那么,动物也会做梦吗?
我们当然无法直接向动物请教它们是否会做梦,但科学家能通过两种方法观察到某些足以证明它们在做梦的证据:其一,观察动物在睡眠周期各阶段中的行为;其二,对比动物与人类在睡眠时的大脑状态是否相似。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着手窥探动物睡眠时的大脑活动。医学杂志上零星出现描述人类在睡眠状态下进行“表演”的报告,此类研究在当时十分新奇,因为在所谓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中,肌肉通常被认为处于***状态。
研究人员意识到,如果动物在睡眠中的状态与人类相似,他们就能借此探寻动物如何做梦。1965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朱费和J・德洛尔姆发现,去除猫脑干中的脑桥部分,就能防止其在REM睡眠中出现***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REM肌张力缺乏或REM-A。
这种情况下,睡着的猫不会静静躺着,而是到处走动,并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这意味着猫会在梦中进行它清醒时的活动,后续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兽医神经学家阿德里安・莫里森评估了这项研究。他在报告中提到,处于REM-A状态中的猫会像受了刺激般移动头部,一些猫还表现出类似捕食的攻击,仿佛它们在梦中追逐老鼠。类似梦境也在狗身上出现。
部分人类也会在梦境中“表演”――如果此人患有REM睡眠行为障碍的话。“他们会在梦境中打拳、踢腿,甚至从床上跳下来,而这些行为通常与他们回忆出的梦境相对应。”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报告称,“这些‘梦境表演者’经常伤到自己,有时还伤到同席而卧的人。”
观察睡眠者的物理活动并非窥探梦境的唯一途径,研究人员还可以探测睡眠者大脑的化学活动和电流情况。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肯威・路易斯和马修・威尔森记录了老鼠脑中海马体的神经元活动,该部位与记忆的形成、转换密切相关。
他们首先记录了老鼠在迷宫中奔跑时的脑细胞活动,接着,又记录下其在睡眠状态下的脑部神经元活动。两人发现,无论在奔跑还是陷入REM睡眠,老鼠脑细胞的放电模式都无甚区别。换言之,老鼠睡觉时的脑活动与在迷宫奔跑时一致。脑细胞活动的结果如此清晰,研究人员甚至能以此断定老鼠在“梦中迷宫”里的确切位置。
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家阿米什・戴夫和丹尼尔・马格莱对斑胸草雀的大脑进行实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斑胸草雀并非生来就会歌唱。它们脑中的旋律不是预存的,而是要通过后天习得。在清醒状态下唱到某些特定音符时,其前脑中的古纹状体粗核会开始放电。将这些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按时间排序后,戴夫和马格莱能从头至尾地重现整首歌的音律,并判断出某只斑胸草雀正唱到哪个音符。
鸟儿入睡后,两位研究者再次测查了其大脑相同部位的电流活动。他们发现,这些神经细胞的运动秩序井然,如同鸟儿正逐字逐句地唱出歌曲。这或许意味着斑胸草雀在睡眠中也在练习唱歌。
那么,猫在实验中的表现可否被认为是在做梦呢?在“梦中迷宫”里奔跑的老鼠有没有主观意识?那些唱歌的鸟儿是否明白自己在睡眠中发声?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它们像任何与意识相关的问题一样棘手。
就人类而言,我们通常也不会意识到自己身处梦乡,但梦醒后能立即察觉。如此说来,当斑胸草雀醒来,是否还记得起自己的梦呢?它们有能力区分现实与梦境吗?如今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在猫、鼠、鸟等动物的睡梦中,存在与人类做梦时相同的身体反应。然而它们做梦时是怎样一番滋味,依旧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