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脉搏的灵敏度很高,摸到它的博动,就可洞察全身,了解内脏器官功能的运转情况,运动生理学认为,肌肉活动时,必然引起心血管系统循环的加强,肌肉活动强度愈大,心率即脉搏频率愈快。人们通常把它作为体育锻炼当中调节运动量的助手。并作用于运动者的自我监督和医务监督之中
中心词:脉搏 体育 运动量 控制
一,脉搏的形成以及与心率的关系
1 脉搏是如何形成的?要知道脉搏的形成就必须懂得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心脏是受神经,体液和心脏本身的特殊传导系统调节的,由那里传来得刺激引起心房心室收缩和舒张,就产生了心跳。当心室收缩时,就开放瓣膜(心室与动脉交界处有瓣膜),血液就被迅速躯入动脉;动脉充血之后,管壁因此膨大。当心室舒张时,瓣膜就关闭,阻挡血液倒流,血液停止,动脉管壁由于自身的弹性回缩。由于动脉管壁内压的周期性的膨大和回缩,就产生了振动,这个振动就形成了脉博。通常把这种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而出现的搏动,叫做脉搏。
2脉搏与心率的关系。脉搏与心脏的功能紧密相联,它的搏动同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在体育运动中,一般都以脉搏计数来测量心率即心跳频率。那么脉搏次数多少算正常呢?在正常的状态下,成人脉搏频率平均每分钟为75次,女子比男子稍多,少年儿童比成年人要多些,缺乏体育锻炼的人比锻炼的人也要多些。
心脏的工作是血液循环的基础和源泉。正常人在安静时心脏每收缩一次所搏出的血量约时50-70毫升,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次可以排出更多的血量。一般正常人每搏输出量为60毫升,则需要心脏每分钟搏动75次,方能维持正常活动生命。一个运动员每搏输出量为90毫升,则心脏只要搏动50次就够了。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心脏的负担。心脏搏动次数减少,就使心肌得到充分的休息,或者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心脏工作便不宜疲劳,从而对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心搏频率和每搏输出量-心搏频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加多,都能使每分钟输出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血输出量也增加,一般来说,心率在每分钟为180-200次时,血输出最多。根据科学测定,这是个极限。若超过这个限度,每搏和每分钟的输出量反而会减少。因此,在体育运动中,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和掌握。所以,脉搏与心搏频率一致,可以反映心搏频率、节律、心缩力强度和动脉管壁的弹性等方面地变化。在临床和运动实践中,脉搏被作为反映心脏活动的标志之一,在体育运动与教学中,常用脉搏来反映运动量的大小及课的密度,运动强度,以此来判断运动者的训练水平和运动后恢复的情况,也是检查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 如何利用脉搏调节运动量。
1.测运动时的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立即测10秒中中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的体育运动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超过25次10秒。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意外。即使特殊需要的体育锻炼,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
2.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和体育锻炼中运动量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随着减少,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分钟,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分钟。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
3.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钟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体育锻炼。
三、结束语
脉搏是身体机能活动的晴雨表,脉搏的增加一般同运动强度成正比,它与人体对氧的需求量相一致。同时,也受到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在兴奋、恐惧、愤怒时脉搏会增加,甚至会感到“心悸”,即心动过速。因为循环系统受植物性神经调节,其中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脉搏增加。影响脉搏的因素还很多,如年龄、性别、气候、运动、精神状态等,都能影响脉搏的改变。
参考文献:
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郭庆生:洛阳理工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