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傣族佛塔原是古代印度佛教徒为了分散保存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在各地兴建的一种半圆形坟墓,印度称这种墓为“塔婆”,我国古代称它做“浮屠”,我国各地就是根据“塔婆”形式创造发展而建成现如今多种形式的佛塔。作为边境口岸,瑞丽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的前沿。南传佛教在此十分盛行,伴随着宗教产生的虔诚信仰和文化习俗贯穿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在当下逐渐被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和研究,这其中,个人认为又以南传佛教特有的佛塔建筑最具代表性。说到底,这是傣族人民寄托美好愿望的***腾,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许多现代化城市里的广场一样,云南傣族的佛塔同样是人们日常集会、娱乐的地方。因此,在这里,佛塔并不仅仅是宗教建筑,在它所彰显的华丽、唯美、高贵和神秘之外,她更是傣族人民的生命寄托。
关键词:宗教建筑;姐勒佛塔;艺术价值;情感观照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教派之一的佛教源自古印度。据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的儿子马兴德长老组成的第九弘法使团把佛教正式向南传入斯里兰卡,这也就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派系――南传佛教的开端。南传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小乘佛教,当下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地区,狭义上,可以说盛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其中,个人认为以中国部级边境口岸――瑞丽最具代表性。作为边境口岸,瑞丽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的前沿。南传佛教在此十分盛行,伴随着宗教产生的虔诚信仰和文化习俗贯穿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在当下逐渐被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所关注和研究,这其中,个人认为又以南传佛教特有的佛塔建筑最具代表性。
本文就主要结合南传佛教的相关教义,主要以瑞丽比较著名的姐勒佛塔为例,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此类宗教建筑的造型艺术以及南传佛教赋予它的审美需求,同时结合信众的情感观照得出个人对此类宗教建筑的艺术价值的界定。
瑞丽地区的佛塔在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为佛教建筑但也彰显“禅家”的审美艺术趣味。有人提过,在中国的建筑艺术史里大多能载入史册的往往是民间建筑或者一些宗教建筑,瑞丽地区的佛塔就是这样一些建筑的典型。南传佛教发展演变至今,其独特的教义和信仰已经得到扎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和系统、全面的发展,如同藏传佛教的神秘一样,它如今也被世人所研究和关注并且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随着***府以及学者、研究人员等近年对南传佛教的关注和研究探索,南传佛教在普通大众的视野中渐渐清晰和明朗,关于伴随着南传佛教而产生的佛塔建筑自然也得到许多人的关注。
总体上来说,宗教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哲学、艺术、历史、文学、道德、习俗等影响着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宗教也是伴随着人类发展演进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存在,它们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人们得以与万物通灵的媒介。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我国少数民族,从南传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傣族人民和谐安定的社会形态和互办互惠、幸福美满的生活形态就是最好的佐证。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无论强大或弱小、富有或贫穷,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中拥有自己的原始崇拜和,有自己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傣族也是如此。善良、温柔、热情、热爱自由、渴望和平幸福是傣族人民心目中美的愿望。在恶势力面前忍让,不与世相争,这是佛教衡量美的标准,也是当下傣族人民固有的生活态度。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傣族人民,佛教的伦理道德又顺应了傣族民众的心愿,所以南传佛教被傣族自然而然的接受并且成为这个民族最主流的。最终,因为傣族全民信佛,家家设有佛龛,各个村寨都有佛寺,因此才处处都能看到傣族地区如今标志性的、绮丽的佛塔建筑。
傣族佛塔原是古代印度佛教徒为了分散保存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在各地兴建的一种半圆形坟墓,印度称这种墓为“塔婆”,我国古代称它做“浮屠”,追溯历史,傣族地区是根据“塔婆”形式创造发展而建成现如今多种形式的佛塔。据德宏傣族的文史资料记载,云南德宏傣族的佛塔建塔历史已有1100多年。德宏地区的佛塔,较为著名的有瑞丽姐勒塔,陇川景坎佛塔,盈江允燕佛塔,还有潞西的风平佛塔,遮放广母、芒丙佛塔等。这些佛塔都具有造型奇妙,结构精美,气势宏伟,层次分明的宗教建筑特征,同融合了东南亚南川佛教佛塔的造型特征和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佛塔建筑的艺术风格。佛塔建筑一般都会选址竹林葱茏、环境清新奇秀的地方,同时配以较大面积的广场供人们日常集会和娱乐之用,部分佛塔建筑也是当地主要宗教场所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佛塔都采用砖石砌成,主塔高数十丈,四周有若干小塔相围。佛塔塔基呈正方形,大小按佛塔的建筑规模定,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有的一层,有的数层。塔基和平台四周塑小塔,不仅把主塔衬托得更显高大,而且加强了塔的动势,佛塔塔身由八角形的须弥座上的硕大莲瓣承托,形如覆钵,俗称宝瓶。塔刹一般称塔帽,德宏傣语称“提广姆”,是用黄铜片镂空,四周吊以缨络、铜铃精制而成的。悬挂的铜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随风摇晃,叮咚作响,分外清脆悦耳。同时,如前文所提,德宏地区的佛塔,也具有鲜明的云南傣族的生活和审美关照,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造型玲珑华丽,构思新颖,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是我国南传佛教建筑中的精品,也是古代云南德宏傣族建筑艺术水平的一个标志。当然,在这其中要以是耸立于瑞丽的姐勒佛塔最为著名,它雄伟精湛的建筑艺术,神奇的民族传说,在当下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前往膜拜和观赏研究。
就瑞丽姐勒佛塔来说,她的傣语名字叫“广姆贺卯”。意思是“瑞丽城首之塔”。数百年前,减卯地区已成为当地傣族***治、经济的中心,傣族人民便在现在的减卯镇修建了德宏地区的第一座城市,为减卯历代土司的所在地。随着南传佛教的传入,许多村寨都兴建了傣族广姆(佛塔),其中就以姐勒广姆最负盛名。该塔每逢傣族的重大节日,如“赶朵”(赶摆)的日子,不仅有瑞丽远近村寨的傣族群众来朝奉,就连缅甸、泰国等地的僧侣也经常跋涉千山万水到广姆贺卯来朝拜。据考证,该塔是德宏最古老的广姆之一。该塔落成后曾进行过多次维修,历史上罕盖发当***时,曾花重金加以修缮,对塔身进行贴金处理。除大主塔外,四周还有16个小塔环绕四周,宛如群星烘月,非常壮观。塔基用大小不同的长方青石组成,中层为正八棱形,塔身呈圆锥体,顶尖置有铜冠,系有近百个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悦耳。整个金光闪闪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树群之中,显示出傣族工匠独特的造型风格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傣族工匠在数百年前的建筑构思与艺术成就。
姐勒佛塔在傣族人们的心目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她是瑞丽地区傣族人民虔诚信仰南传佛教的标志,也是人们心灵寄托的***腾。在瑞丽的傣族中盛行着这样的一种习俗:姑娘在童年时代头上的发式要结成塔形,认为这样今后会给姑娘带来幸福;另外,每个村寨的水井,都要用青石砌成塔状井台。从这两件事中,不难看出姐勒佛塔在瑞丽傣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几百年来,这座金光闪闪的姐勒佛塔,曾饱经风雨沧桑,却巍然屹立在瑞丽江畔,***后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可惜也曾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近年来***府又专门拨款按照原来式样重建,并将该塔塔身加高,塔基底座加大。1983年春节,佛塔依照原样重建完工,巍然屹立于瑞丽江畔。这座历史悠久的金塔又重放异彩。
总之,云南瑞丽的佛塔建筑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成与傣族人民虔诚的和东南亚古印度的佛塔建筑审美情感关照是密不可分的,智慧的傣族人民在古印度的建筑模式上融合了地方特色加以改变,例如增高塔身,增建小塔环于四周,加大莲花底座等都体现了傣族人民浓郁的信佛、敬佛、爱佛之情。但说到底,这是傣族人民对自己的热爱和尊重,因为这是他们心中寄托美好愿望的***腾,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如许多现代化城市里的广场一样,云南傣族的佛塔同样是人们日常集会、娱乐的地方。因此,在这里,佛塔并不仅仅是宗教建筑,她是傣族人民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们心中无比神圣之地。
因此,拥有如此恢弘大气、华丽高贵、神圣典雅的佛塔建筑是云南瑞丽傣族人民的骄傲,同时是中国少数名族建筑艺术史的骄傲。
作者简介:刘佳(第一作者),女,山东临清人,硕士,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叶喜(第二作者),男,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云南瑞丽傣族佛塔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