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得泉州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到参加省教师技能大赛,短短一个月,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期间,有理论缺失的迷惘,有埋头苦读的艰辛,有半夜梦醒捧书夜读的痴迷,有读遍书简顿悟的快乐。这期间,一直在参悟语文教学的“道”,一直在探求语文教学的“法则”与规律。现我就参加比赛感触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一、提高理论素养
初中一线老师具有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在比赛中最明显的是观课品课能力不足。为了提高理论素养,我从网上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如余映潮编写的“初中语文智慧课堂”丛书和《这样教语文》,黄厚江著写的《预约课堂的精彩》和《还课堂语文本色》,孙绍振编写的《解读语文》和《名作细读》,苏立康编写的《品课》,等等。除了购买专业书籍外,我还阅读了几本语文杂志,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还熟读甚至大段背诵了《语文课程标准》。
在与这些语文大师们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语文”,了解了黄厚生老师的“本色语文观”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就是“要求语文课能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就是“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明白了余映潮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良好的综合素养”“正确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吸收了孙绍振老师提出的“还原比较阅读法”指导阅读教学;树立了鲍道宏老师提出的先进的“课程意识观”。
大量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杂志,既能使理论水平得以提升,在观课品课时理论指导实践,又能在片段教学中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二、建构课程理念
鲍道宏老师指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由“教学内容取向”转向“课程目标取向”,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建构课程理念,就我个人的理解,语文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实现强化和构建。
首先,建构课程目标整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就课文教课文,而是要从课程整体中把握所教课文的地位,要联系学段、单元和生情进行教学解读。语文老师对初中六本语文书要整体把握,了解同一种文体在不同的学段有什么不同要求。
为了备考,我对把语文版和人教版共有篇目进行分类,分成叙事类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小说类、现代诗歌类、书信类、说明文、议论文和古诗文。并从教材位置、单元目标、文本知识三个方面进行列表解析。
如小说类。
这样用表格进行整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编者的设计意***,在片段教学中正确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科书研究与使用中理解单元设计和作业设计的意***。
其次,树立课程资源整合意识。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资源,但是只是资源的一部分,语文课程资源还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学科资源、学校资源,特别是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
这种意识主要运用于观课评课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观课时,观察语文老师有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经验状态及其变化”,与学生展开对话。评价一堂好课,最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实际学习的成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语文资源,及时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内容,形成课程资源。
三、形成批判意识
阅读专业书籍,在专家学者引领下提高专业素养,但是不能盲从权威、盲从教科书。经过参赛的洗礼,我深刻体会到,在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理论素养初步建构的基础上,对语文教育教学形成***的批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观课品课既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品评,又要从真语文的角度进行辨析。本次比赛观品《醉翁亭记》,执教者没有带着学生进入文本,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进行教学,课堂热热闹闹,但是学生一无所得。在评课时,我按照平时的惯例先找出本课的优点再评判缺点,分数不高,究其原因,在于不敢挑战权威,在于尚未真正形成***的批判意识。
教科书研究与使用这一比赛项目,我吸取观课品课的经验教训,在对单元目标和作业设计体现的教科书编者的意***进行评价后,我谨慎而又大胆地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不需要设置单元目标,因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原初体验,提倡直接读、裸读,拒绝二手阅读甚至三手阅读;另一个是作业设计只体现单元目标的其中一个,应该增加一个作业,体现单元目标的另一个。结果,这一个比赛,我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沿着语文教学的正道直行,善于思考,且行且思,探究规律,从而行得更稳行得更远。这将是我前行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