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威仪”说

摘要:《诗经》中“威仪”一词有三个义项:一指礼容,二指符合礼仪节文的言行表现,三指能起表率作用的言行、德行。在《诗经》中,威仪都与德行有关,被认为是道德精神的表现。威仪的这种用法在《尚书》中也存在。金文资料中,威仪用例含义和传世文献中的用法一致,着眼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内涵,认为威仪是守礼、有德的表现。春秋以后,威仪逐渐固化为礼制,成为儒家学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威仪;礼容;德行

中***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5-0132-05

一、《诗经》中的“威仪”

《诗经》中“威仪”一词应用频率很高,说明“威仪”也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概念,是礼学一大节目。其含义有三:

第一,礼容,就是在礼仪场合的周旋揖让、进退徐疾等仪容表现。如《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中的“威仪”,就是指典礼上礼仪容貌。据《毛诗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毛传》:“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威仪耳。”①此威仪是指进退揖让俯仰的礼容表现。这种礼容,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有明确的规定,表现是否娴熟是否正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礼记》中的《曲礼》《檀弓》《玉藻》诸篇,对人们言行各方面都有严格详尽的规定。如《曲礼》说:“立必正方”,就是对站立姿势的规定。汉代贾谊《新书・容经》中说站立的姿态应该:“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②《容经》是专门讲述礼乐仪容表现的。这种礼容和殷商时期的“立中”观念相关。许慎《说文解字》:“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徐铉注:“大,人也。一,地也。会意。”③据徐铉的说法,立也是一个会意字,象人立于地上。《论语》中孔子说周因于殷礼,周代礼乐制度的威仪和殷商文化制度是有关的,最起码这种威仪表现中的端庄中正的要求,应该和殷商旧礼是相同的。这就是甲骨文中的“立中”问题。据南阳董作宾弟子严一萍《甲骨文字研究》统计,甲骨文“立中”用例有立中、立人、立黍三个义项。④严一萍立黍说同罗振玉,以立同莅,以“王立黍”是“王懔偈蛱镆允悠涑沙ぃ所以重农***”⑤。前两项都与人大中正端立有关。参与甲骨文“立中”问题讨论的学者还有张正R、王襄、陈梦家、屈万里、唐兰、陈邦怀等。⑥他们的说法虽然各异,但都肯定了“立”与“中”有中立之意。由此可见,说《诗经》威仪范畴的内涵,是由来已久的。

第二,仪容典范。如慎言慎行、勤谨之行、能够起到表率作用的言行,就是《诗经》中说的“令仪令色”。如《柏舟》的“威仪棣棣”,《毛传》:“君子望之俨然可畏。”《论语》中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这种仪容表现不仅仅要端居俨然,同时还要起到“敬慎威仪,维民之则”(《鲁颂・泮水》)的作用。《左传》所谓“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⑦说君子的言行表现可观、可法、可象,可以作为表率,才算是威仪。再如《诗经》中“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一语两出,一在《大雅・抑》,一在《鲁颂・泮水》。我们先看《大雅・抑》,这首诗是卫武公为警策自己不要醉酒失仪而作。《国语・楚语》:“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于是乎作《懿》诗以自儆也。”⑧《懿》就是《大雅・抑》篇。三国韦昭注《国语》云:“《懿》,《诗》《大雅》《抑》之篇也。”⑨其中“敬慎威仪,维民之则”郑玄笺云:“则,法也。”⑩孔颖达《正义》:“又当敬慎其举动威仪,维与下民之为法则”,从而使“四方之民,得其教化,其皆慕仰而顺从之”。B11再看《鲁颂・泮水》,据《毛诗序》:“《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维民之则”郑玄笺:“则,法也。僖公之行,民之所法逡病!笔撬德迟夜“能敬明其裕又敬慎其举动威仪,内外皆善,维为下民之所法则也”B12。

第三,有德之行,勤谨之行。也就是令言善行,与《诗经》中寇虐、丑赖等“罔极”之行相对。罔极含义,可参考笔者拙文《诗经罔极说》,此不赘述。B13

在《诗经》中,人的威仪娴熟正确,就被认为德行良好。如前述卫武公警策自己诗歌《大雅・抑》中“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毛传》:“抑抑,密也。隅,廉也。”说美好的威仪是美德表现。郑玄笺云:“人密审于威仪抑抑然,是其员匮险也。古之贤者,道行心平,可外占而知,内如宫室之制,内有绳直,则外有廉隅。”B14廉隅,方正的屋角,比喻德行严正;而这种严正德行,通过言行表现可“外占而知”。再如《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毛传》:“抑抑,美也。”和《抑》篇的说法稍异,但内在涵义是一致的。据《毛诗序》:“《假乐》,嘉成王也”,认为诗歌为赞美成王所作。诗歌中说:“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大雅・假乐》)诗歌赞美令德君子,仁爱百姓,《诗序》以之为赞美成王,是可以据信之说。诗歌中的“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据孔颖达《正义》是指成王“立朝之威x致密无所失”B15,认为威仪即是成王美德。

《诗经》中除了上述直接将威仪与令德并称的诗句,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如《小雅・湛露》后两章:“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据《毛诗序》:“《湛露》,天子燕诸侯也。”《郑笺》谓:“燕,谓与之燕饮酒也。”B16诗歌后两章是赞美燕礼中诸侯良好威仪表现的,令德与令仪就是等同的。再如《仪礼・燕礼》及《乡饮酒礼》所记繁文缛节,就是饮酒礼上的威仪。《诗经》中,这些礼仪表现,是与德行相提并论的,娴熟正确的威仪备受赞美。如《大雅・卷阿》:“***nn,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将人的威仪比喻成“高朗如玉之圭璋”B17,是“四方为纲”的表率和准则。我们可将这两首诗歌与《小雅・宾之初宴》放在一起看。据《毛诗序》,这《宾之初宴》是卫武公讽刺饮酒失仪的诗歌。诗歌的描写中,参加宴会的宾客开始彬彬有礼,但是痛饮沉醉以后,言语昏i礼仪错乱,醉酒失仪丑态百出。诗歌指出,这种不良行为“是为伐德”,即是无德的表现。

二、西周文献中的威仪

从上述内容可知,“威仪”是礼仪表现,是应该践行的礼仪标准和礼容规范。同时,在西周的文献中,“威仪”也和人的道德品行相关。

在《诗经》中,言及威仪者计11首17处。加上其他涉及仪容的诗歌,数量更多。《诗经》中,用威仪的标准衡量人礼仪表现,进而对人进行道德评价的内容,体现了周代重视道德品行的文化精神。

除《诗经》外,周初文诰也涉及威仪问题。如《尚书・酒诰》:“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u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尽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酒诰》是周公主持册封康叔于卫时所作,与《康诰》《梓才》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孔壁本《古文尚书》皆有这三篇。《酒诰》中周公借殷纣王灭亡的历史教训告诫康叔,不能酗酒荒***,要勤谨***事。周初封康叔于卫,史籍记载甚详。《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P、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B18;《逸周书・作洛解》《史记・周本纪》《鲁周公世家》《管蔡世家》《卫康叔世家》《诗谱・邶{卫谱》《汉书・地理志》俱有详细记载。而《酒诰》诸篇即周公摄***册封康叔所作。赵逵夫先生主编《先秦文学编年史》论之甚详,可参阅。因此说《酒诰》一文中的“威仪”说,毫无疑义就是西周初年的思想观念。再如《尚书・顾命》:“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根据《经典释文》及《尚书》孔颖达正义,《顾命》在伏生传《今文尚书》中合《康王之诰》为一篇,马融、郑玄、王肃皆将该篇析以为二,以“王若曰”以下为《康王之诰》。赵逵夫先生《先秦文学编年史》定此篇作于成王二十二年,亦反映西周初年的思想。从《尚书》中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西周初年人们对威仪十分重视,认为威仪就是德行。郑玄《周礼注》谓:“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B19即,合于礼仪的言行就是德行。这些,就是《诗经》威仪说的思想背景。

西周之初对威仪的重视,除了体现在《诗经》《尚书》中,金文资料中也有表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威仪辞例如次:(下引为节录,标点为笔者加):

1.虢叔旅锺:“虢叔旅曰,丕显考惠叔,穆穆秉元明德,御于厥辟,得纯亡愍,旅敢肇帅型皇考威仪……”B20

2.叔向父禹簋:“叔向父禹曰,余小子司朕皇考,肇帅型先文祖,明德,秉威仪,用申[],奠保我邦我家……”B21

3.王孙遗者钟:“惠于***德、淑于威仪……”B22

4.王子午鼎:“余不畏不差,惠于***德,淑于威仪……”B23

5.蔡侯尊:“聪宪诉阳,威仪[[……”B24

上述青铜器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晚期的都有,多是钟鼎彝器,是当时贵族宗庙祭祀的重器。器物上的铭文更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观念。在这些铭文中,就是将威仪与人的道德心性联系在一起看的。如例2中的“恭明德”是内在的德性,“秉威仪”就是其实际体现。3、4两例中“惠于***德”与“淑于威仪”相提并论,也显示了威仪一辞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内涵。例1《虢叔旅钟》:“敢肇帅型皇考威仪”,“帅”同“率”,遵循效法之意;“型”作动词,义为照着做,乃“率由旧章”之意,意思是遵循和效法皇祖传下来的威仪。在周代文化思想中,创立西周王朝的文王和武王及周公,都是具有高深德行的圣人,他们创立周朝,还创制了西周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垂范后世,一直被作为礼乐教化的主题思想和道德楷模,是后世效法和学习的准则。而能够效法这些准则,就被认为是有德的表现。因此上述铭文中所谓的“敢肇帅型皇考威仪”,就不仅是简单的按照旧有的礼仪节文行事,更重要的是秉承这些礼仪节文所承载的文化传统。换言之,这种“率由旧章”的做法,就是继承发扬先王的贤圣之德,落脚点是先王的道德品性。与后面几个铜器铭文中的“帅型先文祖,恭明德,秉威仪”意义是一致的,都是将先祖的礼仪规范作为道德品性的外部载体来看待的,“秉威仪”的着眼点是“恭明德”。《王孙遗者钟》和《王子午鼎》两篇铭文都有“惠于***德、淑于威仪”说法,认为娴熟的威仪是惠于***德的体现。这个说法与《大雅・民劳》“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一样都着眼于德。这明显是用道德评价标准来看待威仪,与《诗经》中威仪、德行等同的观念一致。在周代礼乐文化中,威仪表现也是人的道德品性的体现,“商周人言性命者,只范之于容貌最近之地,所谓威仪也”。也就是“德在内而威仪在外”B25。这种说法,与郑玄《周礼注》中的德、行、内、外之说的涵义是一样的。

三、“威仪三千”

《诗经》中威仪就是礼容,威仪娴熟是有德的表现。从《尚书》《诗经》及殷周金文资料看,威仪是礼仪和礼容,但不是礼的全部和制度。到战国儒家学者,就将威仪与礼制本身等同起来。这就是威仪三千的问题。礼学名家沈文倬说过:“在古代,‘礼’字本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说,凡***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称之为礼;就狭义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经常举行的祀享、丧葬、朝觐、***旅、冠昏诸方面的典礼。无论哪个典礼,都分成若干节目……而所使用的衣服、器物以及参加者的仪容动作,都与各级贵族的现实生活并无多大差异,不过略加装饰性的仪式而已。”B26在这些仪式上,要求人的一言一行甚至面部表情都不能出差错,就更不用说仪式本身了。这些都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严格要求和具体表现。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而官府之学的内容就是礼典演习。这些就是礼,也就是威仪,“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教、外事、兵戎、农耕、狩猎、宗族、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要,逐渐形成各个门类如朝觐、会盟、锡命、***旅、祭祷、藉蜡、丧葬、搜阅、射御、聘问、宾客、学校、选举、婚配、冠笈等礼典”B27。根据沈文倬先生这里的意思,上述各种典礼仪式上的礼典仪规的动作表现,就像《论语・乡***》篇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一样,是***治活动乃至世俗生活中都要严格遵守的仪节和具体的动作行为而已。现在看,这些内容既包含礼仪礼容,也包含礼仪风俗,是沈氏所谓的广义的礼。如《尔雅・释训三》:“赫兮@兮,威仪也”“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仪礼三百,威仪三千”说认为,威仪是礼乐制度本身,是Y的制度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威仪属于制度层面的范畴,等同于礼制。

威仪等同于礼仪制度的认识,春秋时已经出现。如《左传・隐公五年》:“故春L、夏苗、秋A、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B28认为春秋的L狩、***事活动中的治兵、振旅等活动就是“习威仪”,即练习礼仪。再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B29

这里记载了卫卿北宫文子对威仪的阐述,与《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的说法一致,其核心意义是“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就是沈文倬先生所谓的“庄严肃穆的、令人敬畏”的礼节。这也就是我们归纳的《诗经》威仪概念的第二个涵义,即礼容典范和准则。春秋时期,威仪被进一步制度化,《国语・周语中》称之为“古之善礼”,威仪有了制度层面的意义。

孔子开创儒学,以周礼相标榜,崇尚礼仪制度。孔子之后儒家学者的著作中,威仪一词制度层面的意义更为集中,道德层面的意义,则逐渐被消解。如《礼记・礼器》:“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孔颖达《礼记正义》引郑玄《三礼目录》:“名为《礼器》者,以其记礼,使人成器也。……此于《别录》属制度。”B30认为经礼为常礼,曲礼为礼文细节,等同于威仪。沈文倬认为《礼器》成篇于战国中期儒家学者之手,早于孟子成书,作成于鲁康公、鲁景公之间,与子思生活时代相近。子思《中庸》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和《礼器》说法稍异。再如《大戴礼记・卫将***文子》:“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B31《本命篇》:“礼经三百,威仪三千。”B32以上诸说,有言经礼三百,有言礼经三百,有言礼仪三百,都是战国儒家学者的说法。郑玄对此有所辨析,其注《礼器》云:“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B33这里郑玄认为礼仪即礼书《周礼》。又《中庸》《卫将***文子》两篇言“礼仪三百”,对此,王引之《经义述闻》辨析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家大人曰:‘礼仪本作礼经,此浅学人以《中庸》改之也。’据注云:‘礼经三百,可勉学而能’,知则正文本作礼经明矣。《本命篇》亦云,‘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汉书・艺文志》及《礼记正义》引《春秋说》并云‘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家语》同”B34王氏径将经礼、礼经、礼仪等同起来,更进一步申明了郑玄经礼、威仪为《周礼》之书的观点,认为经礼等同于周礼,等同于礼书。孔颖达的说法更明确,如《中庸》篇孔颖达《正义》云:“‘威仪三千’者,即《仪礼》行事之威仪。《仪礼》虽十七篇,其中事有三千。”B35宋卫撰《礼记集说》,清秦惠田撰《五礼通考》,都持这样的看法。

另一派观点则认为,礼仪、威仪是一回事,《周礼》《仪礼》之书是另外一回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持这种观点的是清代儆悸学派的开创者黄式三,其《儆居遗书・经礼曲礼说》中说:“《礼器》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者,礼之大经;曲礼者,礼经中委曲之数也。《中庸》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仪当作礼义。据《周官・嗣师》注:‘古者书礼仪作礼义’。《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言人之动作礼义三百,威仪三千有法则也。以其为礼之大经,曰经礼。以其为礼之大义,曰礼义,其实一也。以其威可畏,仪可象,曰威仪。以其委曲繁重,曰曲礼,实亦一也……其三百三千之数,秦火前必有确指,今书既未罗列,后儒安能析分。其分指为何书者,皆以意言之耳。”B36认为《周礼》《仪礼》所记载的固然是各种礼仪,但将礼仪与礼书等同是欠妥的:“然则诸书有经有曲,读者善会之可矣。”B37S式三之子黄以周作《礼书通故》,沿袭其父观点,以礼书所记载的礼仪节文,依据其重要程度分为经礼与曲礼:“诸事有经有曲,读者善会之。或谓礼经为常,曲礼为变,尤谬。”B38第三种观点,以宋代朱熹为代表,认为礼仪、威仪只是一种道德修养功夫,这是从心性论角度对《中庸》心性之学的进一步阐发,是哲学理论探讨;如《朱子语类》卷四十一说:威仪“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却只是这个道理。”B39这是宋明心性之学,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可置之不论。

注释

①⑩B11B12B14B15B16B17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影印清嘉庆刊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624、1195、1195、1138―1139、1194、1165、900、1178页。

②贾谊:《新书》,《百子全书》第6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页。

③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第216页。

④⑤严一萍:《甲骨文字研究第三辑》,台湾艺文印书馆,1980年,第41、42页。

⑥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1册,中华书局,1996年,第230―231页,《甲骨文字诂林》第4册,第2931-2942页,集中收录海内外学者关于甲骨文资料对刻辞“中”的研究成果,可资参考。

⑦B18B28B29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1195、1537―1538、42―43、1195页。

⑧⑨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第500―502、502页。

B13朱金发:《诗经罔极说》,《中州学刊》2011年第12期。

B19贾公彦:《周礼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30页。

B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一卷,第211―216页。该器断代为西周晚期,陕西省长安县出土,传世一套七件,器238号藏故宫博物院,239号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243号藏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241号藏上海博物馆,244号藏山东省博物馆,240号、242号器无藏地标注。

B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三卷,第361页,该器断代为西周晚期,藏上海博物馆。

B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一卷,第229。此器断代为春秋中晚期,据《荆南粹古编》此锺出土于湖北荆州宜都山中,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

B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二卷,第377页。该器断代为春秋晚期,1979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县下寺二号墓,现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B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四卷,第272页,断代为春秋晚期,1955年蔡昭侯墓出土,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与蔡侯盘同出同铭,蔡侯盘现藏安徽省博物馆,见第六卷第128页。

B25阮元:《性命古训》《续修四库全书》第14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45页。

B26B27沈文倬:《K文存》,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902、4页。

B30B33孔颖达:《礼记正义》,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册,第16、495页。

B31B32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第109、255页。

B34王引之:《经义述闻》,咸丰十一年补刊阮元编纂《清经解》本(第270册第1191卷),第4页。

B35孔颖达:《礼记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影印清嘉庆刊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3545页。

B36B37黄式三:《儆居遗书・儆居集》,光绪十四年续刊本,《经说一》,第13、14页。

B38黄以周:《礼书通故》,中华书局,2007年,第3页。

B39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1049页。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meaning items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majesty in the Book of Songs. First, it means etiquette, secondly, it means behavior which matches good etiquette, last, it means virtue. This concept is used to be considered as moral spirit, and it′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early historical literature, such as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the Book of Shang, etc. After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etiquettes of the majesty fixed to ritual system, and had been considered as theoretical core of Confucianism.

Key words:the majesty; etiquette; virtue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诗经》“威仪”说

学习

对称形式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对称形式美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内容包括汽车标志中轴对称的有哪些,奥迪标志是中心对称形吗。标志设计是视觉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称形式美是标志设计中重要构成形式。对称、均衡的设计会带有平衡、稳定的视觉感受,从而

学习

解读中国经济“一季报”

阅读(37)

2013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称,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较去年同期增长7.7%。若单从7.7%的数值上看,2013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显然不及去年同期(8.1%)和去年四季度(7.9%)。沪深股市随即以双双收阴表达了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受此影响,4月16日

学习

为何要写并且是这样写冯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为何要写并且是这样写冯铿,内容包括冯铿用什么词语形容,为冯铿写一段推荐词。《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杂文中为数不多的纪实性文章,怀念的是“左联”五位死难的作家,即白莽(殷夫)、柔石、冯铿、胡也频和李伟森,其中详写白莽和柔

学习

城市限制养犬规定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限制养犬规定,内容包括宁波市限制养犬规定,杭州市限制养犬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保障公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市区

学习

译诗评点 第10期

阅读(22)

对于英国诗人西·萨松在《齐声歌唱》中所描写的那种意境,每一个参加过大合唱的人恐怕多多少少都有过体验:当你把自己孤单的声音汇入那宏亮、雄壮、优美、和谐的齐唱或多声部大合唱时,你不由自主地给卷进一股洪流。你的声音与心灵都随着这股

学习

ASTAR—和平—XSTAR作文2500字

阅读(18)

这一次,我的BOSS(老板)给了我一次绝妙的机会,他信任我,让我去A星采访(A星与地球是“联谊星球”,在那个时代,已有几百个像地球一样存在高智商生命的星球,A星只是其中的一个)。而A星正与强大的X星进行反侵略斗争。我去A星的目的正是转达战事的实况。

学习

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

阅读(31)

从获得泉州市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到参加省教师技能大赛,短短一个月,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期间,有理论缺失的迷惘,有埋头苦读的艰辛,有半夜梦醒捧书夜读的痴迷,有读遍书简顿悟的快乐。这期间,一直在参悟语文教学的“道”,一直在探求语文教学的“

学习

男女性别区别词构词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阅读(23)

性别词是汉语表达性别概念的重要依托。“男/女”是一对典型的性别词,但是它们在成词的过程中多数都符合对称规律,但是也有很多词汇形成了不对称现象。本文首先描写了“男”、“女”性别区别词构词的对称性及不对称性,进而描写了“美男”、

学习

网络发展需要法律加以规范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发展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内容包括网络语言规范纳入法律,关于规范网络直播发展的建议提纲。本文从网络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利弊入手,通过对网络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对如何用法律手段规范网络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

学习

非洲猪瘟的主要致病机制及诊断要点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非洲猪瘟的主要致病机制及诊断要点,内容包括非洲猪瘟病毒致病机理,非洲猪瘟属于致病微生物吗。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猪肉及相关食品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饮食组成部分,生猪疾病会对人

学习

百年泣诉婉容词

阅读(18)

吴芳吉的《婉容词》在上海《新群杂志》上发表后,以其情深辞美、催人泪下而轰动文坛,人们誉之为新诗人。《婉容词》之所以为读者喜爱,固然是由于这首诗在形式上别开生面,语言运用很成功,感情真挚,十分动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在

学习

瓦缶胜金玉 布衣傲王侯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瓦缶胜金玉 布衣傲王侯,内容包括布衣也可傲王侯出处,布衣也敢傲王侯下一句是什么。乾隆晚期,景德镇瓷艺彩绘华美绝艳,如云霞夕照,惜近黄昏,嘉道以后渐次衰微。在此之际,一股雕瓷(俗称“雕削”)之风蔚然兴起,佳作纷呈,名匠辈出,卓尔

学习

浅谈如何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如何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内容包括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学者在抗日战争史的领域内颇有研究,但对于东北抗联的研究依旧稍显不足,在弘扬和传承抗联精神上力度不

学习

昆明的雨 第7期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昆明的雨 第7期,内容包括昆明的雨汪曾祺全文,昆明的雨第7段写作顺序。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学习

论阎连科小说《风雅颂》对《诗经》精神的解构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论阎连科小说《风雅颂》对《诗经》精神的解构,内容包括阎连科风雅颂在线阅读,风雅颂阎连科全本txt。作者简介:李颖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本文主要从“小说故事的层层解码”探析小说与《诗经》精神的内

学习

《诗经.邶风.谷风》与《美狄亚》的弃妇形象解读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邶风.谷风》与《美狄亚》的弃妇形象解读,内容包括邶风谷风弃妇形象,卫风氓与邶风谷风弃妇形象比较。《诗经・邶风・谷风》与《美狄亚》是“痴心女子负心汉”这类文学题材的代表作品。它们描述了古代女性的相同困境,受

学习

两汉帝王诏令引《诗经》考察

阅读(25)

[摘要]《两汉书》所载帝王诏令引《诗经》的频率很高,但是不同帝王在位时期所下诏令引《诗经》的次数不尽相同,而且差异较大。文章从两汉帝王引《诗经》次数的不同出发来考察《诗经》在汉代地位的变化以及经学的发展历程。[关键词]诏令;《诗

学习

诗经关雎范文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关雎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诗经关雎赏析1000字,诗经关雎正确全文拼音。诗经关雎篇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

学习

从诗经与楚辞的作者身份看创作的讽谏目的

阅读(28)

关于的比较,学界历来很多,有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角度出发,比较它们艺术特色的相同与不同,也有从语言学角度比较它们的音韵,还有的从神话宗教等母题方面去比较。本篇论文是从《诗经》与《楚辞》创作者身份与职掌的角度去比较创作目的。《诗经

学习

《诗经》取名指南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取名指南,内容包括诗经取名完整版,《诗经》取名。作者简介:生活在西安,但不会说陕西话。算是80后,却属于最老的一拨。也爱翻翻书,不过看完就忘了。要不是为了给我的孩子取个好名字,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翻开《诗经》。

学习

《诗经》祭祀中女子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祭祀中女子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包括诗经祭祖诗经典,诗经中女子怎么称呼。《杜甫研究学刊杂志》2016年第3期远古宗教祭祀活动中,女子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根本目的是祈祷人类的增殖繁衍和庄稼丰产。进入文明社会

学习

释《诗经.静女》的“静”

阅读(25)

人们一直对《诗经・静女》的“静女”一词的解释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以下多种见解,现在简单抄录一些。如“安静娴雅的姑娘”,“贞静之女子”,“贤淑的女子”,“娴雅的女子”,“文雅的女子”,“美女”等。笔者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很理想,未能符合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