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又到了“疯狗浪”出没东南沿海之时。“疯狗浪”,这位徜徉于海岸的“暴君”,暴戾恣睢。它属于闪派,最热衷于闪电般的“拥抱”,须臾之间不期而至,便让你遭到灭顶之灾。
暴戾的“疯狗浪”
“疯狗浪”之名虽然由台湾人所起,却并非仅仅光临我国沿海,它的足迹遍及全球,可谓人无分男女老少,凡戏水者,皆可揽入怀中;地无分景色优劣,凡海岸,一律频频光临。突兀在海中的礁石、海岬或海堤,更是它时常出没之所。
2008年11月30日,美国俄勒冈州的太平洋海滩,史考特・纳波和他的菲律宾女友莉芙・艾福格爬上了著名的求婚岩,要在这里上演一段浪漫的求婚。不料,一个“疯狗浪”袭来,女友即刻消失,一对情侣从此天人永隔。
洛杉矶西北有个圣巴巴拉海峡,著名的范登堡空***基地就位于此。海峡中的翁达角暗礁密布,一年四季咆哮着“疯狗浪”。1923年9月,美国7艘驱逐舰同时在此遭“疯狗浪”袭击,触礁报废,这在海难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2006年2月17日,西班牙的巴斯坦海岸,时值天文大潮,在大西洋季风的鼓噪下,“疯狗浪”竟高达10米以上。好在西班牙人逃跑有术,大浪最终空手而归。
台湾周边是“疯狗浪”最青睐的风水宝地之一。据台湾海洋大学许明光教授等人统计,从1951年到1992年的40年间,见于报端的“疯狗浪”事件约140起,伤亡数百人。
1984年10月14日,基隆市天气晴好海面微波荡漾。傍晚,十多名钓客在八斗子港的防波堤上钓鱼。晚8时许,1名钓客率先被“疯狗浪”卷走,余者竟无动于衷。等到晚上10点半左右,“疯狗浪”再次光临,又有四五人落入大海。其余六七人大惊,慌忙逃命,孰料,猝不及防,全部被第三次发威的“疯狗浪”卷入海中。事后只救出9人,余者至今无影踪。是夜,基隆另一矶钓处也有10名钓客被卷走。
2006年3月20日,“疯狗浪”在台南县海滨连续7次肆虐。4名游人被卷入海中,其中一人有幸被救出,一人挣扎上岸,两人溺亡。
风光旖旎的青岛海滨,每年都有数起“疯狗浪”突袭事件。此地游人如织,人员伤亡情况重于台湾。1992年9月1日,一名女教师带女儿在鲁迅公园的礁石上留影。就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女儿被“疯狗浪”卷走。一对母女,此后阴阳两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5年8月8日,一位女青年在崂山海滨被卷入大海。来自河南固始县的打工农民魏青刚三次跳海救人。魏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疯狗浪”屡屡造访,穷凶极恶,上述仅数例而已。
暴君来自何方
暴戾的“疯狗浪”频频发威。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翻翻《海浪原理》才知,它原来是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宾,从遥远的大洋踏浪而来。
浩瀚的大洋上,强风或强风暴时有发生,是为风场。风或风暴持续作用于海面,风生水起,必然掀起波浪,是为风浪。此时,风能转换为波浪能。即使风息了,海浪的波动却依然要传向远方,是为涌浪。
涌浪在传播的过程中,波高逐渐降低,波长、周期却逐渐增大,导致波速越来越快。波浪是由许多波高、波长和周期各不相同的波叠加而成的。波长越大、周期越长,波速就越快、波高也就越低。所以,最先“跑”到近岸的,必然是长波。长波的波高很低,在我们毫无察觉之时,它们便悄无声息地来了。
长波刚刚传播到浅水时,因为海底摩擦力增大要消耗能量,波高会先降低,波速也会减慢。不过,随着近岸水深的迅速减小,波速很快降低、波长则迅速减小。但能量要守恒,于是波高及波陡急剧增大。波高最大时,波峰前面的坡度倒卷,形成猛烈的拍岸浪。拍岸浪常常接二连三成群出现,是为波群。
一个波群中前后几个浪较小,中间才会有大浪。多个波群的大浪中有时会随机出现一个巨浪,这便是“疯狗浪”。因此,“疯狗浪”是拍岸浪中随机出现的巨大海浪。“疯狗浪”拍岸时,会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卷人入海或破坏海岸,导致灾难。
至于近岸海中由多个非线性波叠加而成的超大浪,应属于巨浪或俗称杀人浪的范畴。它们不是拍岸浪,故不应算作“疯狗浪”。
涌浪的波速之快令人惊异,常常先于风暴几天出现在海岸,因而又叫做先行涌。涌浪的传播距离更加惊人。据美国科学家调查,加里福尼亚西海岸的巨大海浪,竟是万余千米之外南极大陆附近的大洋风暴所致!
礁石、海岬或海堤等处,由于海底向外海突出,波浪会发生辐射状聚集。在凹进的海岸,波浪则会发生辐射状散开。所以,礁石、海岬或海堤处波浪更大,更受“疯狗浪”青睐,成为它们尤喜出没之处。
一个“暴君”三个帮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疯狗浪”这个“暴君”也有三个帮凶。
第一个帮凶是离岸流。拍岸浪倒塌、破碎后,“生命”也就结束,同时,大量的海水经破碎带返回海洋。这些海水如果均衡、缓慢地返回,又会被前进的后浪冲击,此时被拉下水的人比较万幸,一般不会被拖入深海。
但是,如果因为地形或某种扰动,返回的海水会先沿着海岸形成沿岸流。找到合适的缺口后,沿岸流迅速合成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深海流去,这便是离岸流了。离岸流的速度可达2米/秒以上,被卷入海的人如果正好进入离岸流,那就凶多吉少了。
因此,离岸流是“疯狗浪”的第一帮凶。
第二个帮凶是风暴、台风或季风。如前所述,“疯狗浪”是由风场所产生。波浪的大小与风的强度、风持续的时间以及风在海面吹过的距离成正比。众所周知,风暴、台风或季风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和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当然会帮“疯狗浪”助纣为虐。
实际上,“疯狗浪”往往出自风暴和台风家族。比如,1996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基隆发生的4次“疯狗浪”,就是“叶慈”和“隆恩”两次台风所致。2002年7月5日,把7位观潮女悉数卷入海中的青岛“疯狗浪”,则出自“威尔逊”台风。大洋中出现的风暴或台风,必定会在千万里之外的某处海岸造就“疯狗浪”。风暴或台风越强,“疯狗浪”也就越大。
季风同样可以造就大涌浪。台湾位于季风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强盛的东北季风从日本的北海道一直吹到台湾东北部。因此,这一时节基隆地区必有“疯狗浪”频频光临。6~9月西南季风盛吹,台湾西南部必多“疯狗浪”。
前述西班牙的“疯狗浪”,则缘于大西洋上的风暴或季风。
第三个帮凶是潮汐。阴历初一或十五之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同向叠加,形成天文大潮。潮汐也是长波,满潮时自然会对“疯狗浪”推波助澜,起到狼狈为奸的作用。
由此可见,“疯狗浪”绝不是可以闹着玩的。突兀在海中的礁石、海岬、海堤等地虽然景色迷人,但不可久留。风暴将至、台风来临、季风盛吹之时,最好不要戏水。满潮之日徜徉海滨更应小心。更不可忘乎所以在没有开放、无人管理的海岸游泳。
另外,如果不幸已入险境,应尽量节省体力冷静自救或等待救助;同时,千万不可羞涩,务必拼命高喊“救命”。(文章代码:17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海岸线上的“疯狗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