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地处郑、汴、新三角腹地,县域面积达1340平方公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该县地处黄河北岸,区域地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全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20010万平方米,占全县耕地面积约1/3,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背河洼地一带,具有天然的绿色地势和引黄灌溉的优越条件。地理性标志的“原阳大米”独具特色,晶莹剔透,软筋香甜,适口性强,是河南省最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原粮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米”,曾多次荣获国家金奖。为落实新乡市委、市***府进一步打造、叫响原阳“中国第一米”的精神,本人就“原阳大米”产业化谈几点意见。
一、原阳水稻生产应始终坚持优质化的特色
原阳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原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水稻种植。上世纪60年代末原阳县原武镇引黄种稻成功,拉开了原阳县乃至沿黄水稻快速发展的序幕,使昔日的盐碱荒地逐渐变为“鱼米之乡”。尽管沿黄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只有10.005万平方米~12.006万平方米,但自引黄种稻成功至今,原阳乃至沿黄水稻生产始终把优质放在首位,使得“原阳大米誉”满全国,价值很高。“原阳大米”品牌的创建和提升离不开以下三点的支撑。
1.优质品种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关键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乡市水稻品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70-1990年),主导品种为新稻6811,后期搭配郑梗107。第二阶段(1990-2005),主导品种为豫梗6号和黄金睛。上世纪90年代初原阳县黄金晴成为原阳县重点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是主导品种;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5年,由于豫粳6号产量高、效益好,长期作为主导品种,在全市种植面积占到60%~80%,成为第一大品种。1992年“原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化验八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被誉为“中国第一米”。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主要品种为豫粳6号、新稻18号、新丰2号、郑稻19、方欣1号、新稻22等优质水稻品种。这些优质品种的选育成功为进一步打造、叫响“原阳第一米”品牌创建提供了关键支撑。纵观几十年来,原来水稻种植生产应用的品种几乎全为优质品种。
2.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基础
原阳紧邻黄河,背河洼地且域内多为黄河故道盐碱地,引黄灌溉后使土地得到黄河水的滋润从而使土壤得以改善,有机质及矿质营养元素丰富。在原阳的稻田里,水稻不仅可以获得上层土壤的丰富营养,而且还可以吸收下层的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从生态气候条件来看,原阳县位于北纬35°,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数1180h,有效积温2400℃以上,年降雨量500mm以上,多集中在7~8月份,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当地9、10月份秋高气爽,温差较大,与水稻灌浆结实期所需最佳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和提高稻米品质。优越的土壤、水源及气候等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原阳大米”一流的品质。
3.相关配套技术是“原阳大米”品牌创建的保障
安全的稻米,是靠安全的栽培过程中出来的。自从“原阳大米”品牌打响以后,从事水稻栽培的科研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水稻的无公害、生态、有机和标准化(精确定量)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目前,原阳县正在尝试和推广的优质水稻相关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有稻鸭、稻蟹和稻鳅共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这些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水稻生产做到“三不”,即不化学除草、不施用化肥、不化学治虫。在水稻田养鸭、养蟹和养泥鳅以后,这些生物在田间的活动、觅食,完全可以起到除草、灭虫、消灭田螺、施肥(鸭子的粪便)和中耕浑水作用,控制杂草和害虫的危害,促进水稻生长和发育,提高水稻产量,水稻不受农药和化肥的污染,进一步确保了稻米的安全性,为“原阳大米”品牌的创建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推广轻简栽培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原阳水稻生产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水稻是一种高产作物,但是也是一种投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水稻从播种至收获时间较长,农事活动多,劳动力投入量高于一般大田作物,且劳动强度较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逐渐升值,劳动力投入在水稻生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种稻经济效益偏低在不少地方已成为严重影响农民种稻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就急需推广适应当今水稻发展的轻简栽培技术。轻简栽培技术即运用现代种子技术,简化种植业程序,改变或优化传统技术措施,降低劳动力和物质的消耗,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的综合栽培技术。对于水稻而言,它包括了水稻直播、抛秧、机插栽培技术,即利用多孔塑系秧苗或利用沙床培育小苗等各种形式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与良种、农机配套的水稻机插秧、旱育秧、直播稻的栽培技术。
目前原阳县水稻种植方式绝大多数仍采用徒手移栽模式,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率低,种稻劳动强度大等。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水稻机插率为27%,机收率为67%,而据调查,整个新乡市水稻机插率不到1%,机收率不到15%。而同类型水稻种植区的江苏省,直播稻种植就达60%以上,局部达80%;机插稻达30%;移栽的不足10%,机械化效率相当高。因此,要稳定新乡市水稻种植面积,急需推广水稻轻简化种植技术。要大力推广水稻盘育机插技术,水稻盘育机插技术是一种水稻种植模式的重大变革,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人工栽插水稻1个工日533.6平方米,而机械化栽插1小时就能达到3335平方米~4669平方米,每工日能栽插33350平方米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外,机械化插秧节约成本,人工栽插方式每667平方米费用130-160元,而机栽插每667平方米费用60元左右,相比节约成本70~100元。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契机,健全完善水稻机械化服务组织,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
三、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种植和“原阳大米”品牌的维护是原阳稻米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新乡市年产稻谷28万吨左右,大米加工销售企业要集中在原阳县,多时达到百余家,但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碾米厂,没有规模,管理混乱,质量难以控制,而且带动能力弱、品牌竞争力差。现已整合到41家,有市级龙头企业稻夫米业、龙誉米业、迪一米业、黄蕊米业等。但是,由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因为收不到稻谷而使机器闲置,造成了加工企业有产能无产量;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紧密,出现大米价低企业不按照订单价收稻,大米价高农户不卖稻给企业的情况。种种现象迫使原阳大米不能顺利地进行企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
要加大稻米企业化运作就必须通过制定***策,扶持大企业、限制个体和小企业进行稻米生产销售。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有2~3个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小企业、个体作坊去抢购优质稻谷原料,深加工企业要花大力气改善和提高优质稻米的加工技术,改造和更新设备,使好谷加工出好米,做到在规模、精深加工、精品名牌及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树立起2~3个知名商标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品牌后面就是市场。要通过有过硬品牌的大企业来开拓高端稻米市场。为此,就必须以稻米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加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市场体系和质量体系“四项建设”,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形成规模、经纪人队伍促进、建立市场带基地、基地促市场的规模化种植模式。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升级,使该县稻米生产由过去的品种杂乱、粗放种植、 麻袋销售改变为品种优良、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管理、精细加工、精美包装,优质米的包装要与国际接轨,着力改进包装工艺,力求新颖性,安全性相统一,并着意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特色,且部分采用真空包装、充氮包装以延长货架寿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原阳大米”产业化意见